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驻军平谷

天策大明 第五百八十九章 驻军平谷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顺八年四月初。

刘君韬率领龙骧军将士抵达了京师地界,到达了通州城外。

龙骧军将士并没有进入通州城内驻扎,而是在大运河西岸安营扎寨,由通州提供大军的粮草。

同时,刘君韬安顿好兵马、幕府各部官吏之后,便带着五十名亲卫匆匆赶往了京城。

刘君韬赶到京城之时,已经是当天傍晚时分,看着繁华的京师,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刘君韬心中却是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这次进京的结果如何。

一行人策马慢行在大街上,刘君韬眼见天色已晚,便想要先去客栈休息,明日一早再前往兵部交割印信,准备进宫面圣。

谁知众人刚刚走到崇文门外,便迎面遇到了一队北镇抚司的锦衣卫。

为首的一名千户上前行礼:“卑职见过兵宪,请兵宪下马,陛下有口谕!”

刘君韬闻言也是有些诧异,没想到天顺帝竟然如此着急,提前派人等在了前往官吏居住的馆驿的必经之路上,于是急忙下马,身后的五十名亲卫将士也是整齐划一的翻身下马,全都站立在战马的左侧待命。

前方的那队锦衣卫见状也是啧啧称奇,暗中赞叹天策军亲卫将士精锐非常。

“陛下口谕:定襄侯、左柱国、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兼山西总督刘君韬,进京之时即刻进宫面圣,不得延误!”

“果然!”

刘君韬率领身后的五十名亲卫将士一同跪拜行礼:“臣,领旨!”

周围路过的百姓见状都是惊呼不断,没想到眼前的这名年轻将领便是威震天下的定襄侯,纷纷对着刘君韬欢呼了起来。

刘君韬向周围挥手示意之后,担心周围的人群越聚越多,便在那队锦衣卫的引领下,朝着紫禁城赶去。

至于那五十名亲卫将士,刘君韬则是让众人先去馆驿等候。

没过多久,刘君韬便跟着来到了午门外,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那锦衣卫千户交了令牌之后,便带着刘君韬进入皇宫,直奔天顺帝的寝宫而去。

当刘君韬见到天顺帝的时候,有些不相信眼前躺在龙床上的人,就是不到四十岁的天顺帝!

此时的天顺帝已经非常消瘦,可以用面容槁枯来形容,脸色非常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就连呼吸都是气若悬丝。

在刘君韬看来,天顺帝的病情基本上可以用“病危”来形容了,真的是随时都有可能驾崩!

“是定襄侯来了!”

秉笔太监凑到天顺帝耳边小声说了一声,天顺帝看向刘君韬,顿时双眼冒光,有些激动的说道:“这就好!这就好!”

刘君韬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好说道:“陛下!要保重龙体啊!”

天顺帝苦笑着说道:“朕的身体,朕心里明镜一般,不用说了。此番,朕、让定襄侯回京,主要是让定襄侯主持兵部,一定要将天策军的练兵之法、火器之犀利推广全国,让我大明兵精粮足……”

说到这里,天顺帝的气息有些不济,喘了一会儿气,刘君韬也是抱拳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尽心竭力,以报国恩!”

天顺帝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朕已经是病入膏肓,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太子……”

天顺帝顿了顿,极力偏了偏头,用余光看向刘君韬。

“陛下放心,太子仁德端正,自是有上天庇佑!”

刘君韬说了一句中规中矩的话,但是天顺帝还是不满意,便继续说道:“上天庇佑?上天如果真的庇佑太子,如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大臣弹劾他了。爱卿,日后你可要多多上心才是啊!”

“太子年纪尚轻,土木堡之败后,又经历了废立之事,承受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这些都是朕愧对太子啊!”

刘君韬听到这里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些话可不是一个帝王应该说出来的,也不是自己这个臣子应该听到的!

“陛下!”

刘君韬急忙行礼,说道:“请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心竭力效忠大明,太子定当无恙!”

天顺帝盯着刘君韬看了许久,不知道想了些什么,便不再谈论太子的事情,而是开始跟刘君韬说起眼下朝中的情况。

如今,朝中上下都已经知晓天顺帝病重,所以太子才会暴露在满朝文武的眼前,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主要是景泰帝旧臣,开始上下串联,不断生事弹劾太子,朝中文官大多对此隔岸观火,武官则是因为势单力薄不远掺和其中,这也是天顺帝最为恼火的事情。

刘君韬听完之后,也是感到非常棘手,眼下朝中的争斗已经不是朝臣派别之间的斗争,而是已经牵扯到了皇位之争,甚至还有景泰帝、天顺帝之间的恩恩怨怨!

刘君韬也是冷汗淋漓,自己身处的境地要比之前预想的还要糟糕。

“陛下,臣……”

刘君韬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天顺帝也看出刘君韬的窘态,也没有逼迫刘君韬表态,而是说道:“爱卿刚刚赶来,将士们也是人困马乏,朕看,还是先驻扎下来,待到将士们休整完,爱卿再正是上任好了。”

刘君韬闻言也是长出一口气,这就给了自己一段缓冲的时间:“臣,领旨。”

“京师以东一百四十里,有个县城,名叫平谷。龙骧军将士就别在通州驻扎了,那里人多嘈杂,还是让将士们去平谷驻扎吧。”

“臣,遵旨!”

当刘君韬从寝宫离开之后,天顺帝却并没有多少喜悦之色,反而神色复杂的自言自语:“爱卿到底还是终于大明啊!”

刘君韬回到馆驿之后,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是却没有半分睡意。

早在刘君韬率军出发之前,情报部便已经将京畿各地的情况都查明,并且汇总成一份详细的文本呈报给了刘君韬。

刘君韬也跟赞画部的官员一起商议了许久,从中挑选了几处可能会让龙骧军将士驻扎的城池。

而这个平谷县,却是众人最不愿意驻扎的。

平谷县地处京师、天津卫、北直隶的交界处,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因其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

早在西汉时,汉高祖十二年始建平谷县,属渔阳郡。后元二年,汉武帝死,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兴建博陆城,便是在平谷县内。

到了本朝明初洪武年间,平谷县内开始修筑镇罗营、北水峪、南水峪、熊儿寨、鱼子山等处长城。

永乐年间,朝廷继续修筑峨嵋山、黄松峪、黑水湾、彰作、将军石关等处长城。期间,平谷先属北平府蓟州,后改属顺天府蓟州。

平谷县地处京师以东,可谓是京师的东大门。当年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便是取道通州、平谷、密云等地进军。

刘君韬还知道,后世崇祯元年,后金鞑子兵便是围困蓟州,下三河,过平谷,临顺义县城,最终兵临抵达京师城下。后世崇祯十一年,满清鞑子兵从密云墙子岭入关,后连克古北口、将军石关,攻克平谷城,并从平谷逼近京师。

由此可见,平谷县地势险要,是从东面逼近京师的必经之路,而且北通北直隶、山海关,东连天津卫,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刘君韬心中清楚,天顺帝在如今朝局动荡之时急忙命令自己率军进京,并且让自己率领一万多龙骧军将士驻扎在平谷县,就是要堵住京师的东大门!

此时,刘君韬独自一个人的房间内摊开了舆图,只见舆图上已经标上了很多图案。

京师的东大门平谷县驻扎龙骧军,南面便是山东镇,西面过了井陉关便是山西,不论是山东镇还是山西,都驻扎着天策军将士,兵力多大十几万!

而京师北面是哪里?便是刚刚成立的瀚海都护府!

瀚海都护府的第一任总督和巡抚虽然是朝中内阁和六部推举、天顺帝直接点头答应的,但瀚海都护府还有一万多精锐的长水军将士,以及十几万的仆从军,这些兵马虽然在驻扎在瀚海都护府境内,但却是听从刘君韬指挥的!

如此一来,京师的四面便都有刘君韬一系的兵马驻扎,只要刘君韬愿意,便可以动员几十万大军合围京师!

刘君韬看着桌子上的舆图不禁感叹道:“也许,这才是陛下任命我为兵部尚书,并且急调我进京的原因!”

天顺帝是想用自己和手中的几十万大军震慑朝堂,并且一旦太子出现不测,自己可以起兵护卫太子顺利登基!

“看来,陛下还真的是要我当董卓啊!”

刘君韬不禁苦笑一声,万万没想到局势竟然发展到如今的样子。

“难道陛下就不怕我起疑心?”

忽然,刘君韬又想到天顺帝将胡德兴提拔为山东总督,并且同意了朝中大臣的提议,任命陈懋为瀚海都护府第一任总督,这便是要制衡自己!

甚至刘君韬可以肯定,胡德兴和陈懋肯定也接到了天顺帝的密旨!

不过,对于胡德兴,刘君韬还是相信的,现在难办的是,自己要如何应对朝中的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