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零一十七章 打造经济基础(二)

天策大明 第五百零一十七章 打造经济基础(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斤!?一袋百斤四钱银。你要零买,小袋的,十斤五十五文,这可不是我故意要高这么多,现在钱价跌了,一千二百文换一两银子……”

盐贩子心不在焉地嘀咕着,他大小生意都做,但小生意显然兴致不高。

范凌云三人闻言顿时抽了口凉气,那两个仆从眼里更是绿的,他们在京城吃盐,可是一斤二十五文啊!而且还是好价了,南直隶那边据说盐价都在三十文……

“东家,别忘了,这里盐是不管制的。”

一个仆从看着范凌云额头暴起青筋,赶紧解释道,山西和山东这里的盐都是刘君韬手下商部自产的,当然商部都是有朝廷认定的盐引,只不过在售卖的时候,商部都是以平价出货,硬生生的将山西和山东的盐价拉了下来。

可是那仆从哪知范凌云并不是在气刘君韬这边,而是在气京城的盐商、南直隶那些盐商,为何刘君韬这边的盐可以卖的这么低!

三人咬着牙过了盐摊,再到一处,却是满耳朵叮当响,原来是卖刀卖锅的铁物。

看着数百明晃晃的菜刀、肉刀、斩骨刀乃至腰刀就随便堆着,范凌云眼见只感觉呼吸艰难,一颗心都为这里的官员提了起来,刀子随便卖,这还了得!?

即便是大明并不禁止民间拥有兵刃,但如此明晃晃的大批售卖刀子,也是极为少见的!

一看范凌云三人吃惊的样子,一个摊主就明白他们肯定是从别处来的,对他这神色有心中了然,大声笑道:“担心个啥,别说刀子,听说现在总督府那边还在议论,说是火铳是不是可以开禁呢?”

范凌云闻言再一个了哆嗦,在山西这边火铳都能开禁!?

摊主带着点看土老冒的怜悯,说道:“老爷是从外地来的吧?你有门路的话,别说刀子,真有需要,火铳都可以买回去。别那般脸色,这引论据说也快有眉目了,到时肯定只是禁外带,可不禁买卖。为何?”

那摊主笑了笑,说道:“咱们山西这边可是跟鞑子紧挨着,说不准哪天鞑子大军就杀来了,即便是官军善战,也保不齐会遇到零零散散的鞑子,老百姓手里有火铳,便可以保护家小,顺便拿个鞑子首级去领赏啊!”

范凌云听到这里,只感觉这事已经出自己的理解范围,在范凌云的意识里,抵御鞑虏入侵难道不是朝廷和官军的事情吗?

这刘君韬竟然通过售卖火铳,将百姓也容纳了进来,为何山西这里的百姓还如此欢喜?

也许范凌云不知道,刘君韬是有意为之,在民间开放火铳禁令,不但可以大大振作民间的尚武精神,而且假以时日,只要刘君韬一声令下,便可以汇聚无数善用火铳的青壮,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以整编出一支支大军来,这可是藏兵于民的事情!

范凌云拂袖冷笑:“荒唐!刀兵怎可任民间自流?一旦民间有了动~乱,岂不是处处烽烟!?”

那商贩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位爷,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朝廷再怎么禁,那些贼寇、匪徒也总能弄到刀兵、火铳,可是平民百姓呢?难道只能引颈就戮!现在总督府此举,可是让我等小民有了自保之力,即便是不顶事,也能拉上两个垫背的!”

听到这里,范凌云再次抽了一口凉气。

此时,范凌云再无心溜达,带着两个手下直奔大同镇城而去。

如果说那处镇子和市集近于地狱,进了大同镇城之后,范凌云主仆三人才觉是回到人间。

只见大同镇城里虽也人来人往,却再没那处镇子和市集那股子充盈着汗臭味的热气,人们脸上也再少见那种对银钱赤裸裸的灼热。

但没走多久,感觉两个仆从目光老是漂移,顺着他们的视线一扫,范凌云又抽了口凉气,啊哟!

他这才注意到,满大街莺莺燕燕,既有穿着粗布袄子的仆妇,也有一身丝帛的富家女子,一点也不忌讳地抛头露面。还三五个凑作一堆,花枝招展地笑谈着。

虽然此时的大明风气还是很开放的,远不像后世满清那般,恨不得将世上的女子全部圈养起来,除了自家父母之外,再不能见第三个人。

但是这个开放也是有个限度的,和盛唐之时肯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民间的女子和大家闺秀,虽然出入自由,但是在别的地方,民间女子也不可能像大同镇城这样,满大街的女子成群结队、花枝招展,甚至见了年轻俊秀的男子,还有一些胆子大的女子出言调笑。

大街上,范凌云想闭眼却不敢闭,只好虚虚看地,心道莫非自己走错了地头,这里是香坊之处!?

范凌云心里这么想,而两个仆从已经付诸行动,二人凑到街边问了声姑娘们的楼子在哪,然后就听女子们大叫非礼,接着巡差的哨子声就响了。

三人见状急忙冲进了小巷子里,没过一会儿便甩掉了巡差。

此时,范凌云恨恨的说道:“既非娼女,何的光天化日,妖娆惑众!这大同镇城,还真是人心沦丧!”

不过转念一想,范凌云心中也是暗道,虽然这里的女子全都是抛头露面、好不矜持,但也比别处的女子多了一些昂扬之气。

三人转过几道街巷,就到了城中偏僻之处,远远见着一处破落宅院门口,一个中年汉子正送走几个带着孩子的男女,那不正是陈具龙!

见着了范凌云,陈具龙也是吃惊不已,连连将主仆三人请进院子。

范凌云和陈具龙寒暄了一番,便询问了一下陈具龙的近况。

陈具龙苦笑道:“别提了,我本来想靠着自己念过几年书,在这里教教孩童,却不成想现在连蒙童都留不住,天厌之人,该是你怕沾上这晦气。”

范凌云听这话里的幽怨,随口问着怎么回事,在他想来,怕是山西总督府那边有人在故意刁难。

陈具龙叹气说道:“现今这山西一省也像山东一样,开始广办学校,算学、格致、天文地理,从孩童都要教起。邻人不愿再让孩童在我这里启蒙,都转到了附近的总督府办的学校里。”

范凌云闻言疑惑的说道:“这教化人心之举,不是应该各地官府主持的吗?山西总督府为何插手此事!呃……陈兄,有何不妥?”

见着陈具龙愣,范凌云赶紧询问了一下。

陈具龙摇头,说道:“山西总督府办的这些学校和蒙学、县学不同,教授的都是实用之学,学成毕业之后,也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由山西总督府下属的各处产业接收做工。所以,这些学校也不能说明什么,也不算山西总督府插手人心教化之事。”

这说的也是陈具龙自己的心事,遇着了熟人,也就打开了话匣子,径直道来。

原来陈具龙虽然不是什么儒生,但也读过几年书,可只精儒学,周边邻人都觉得,如今在山西这里,从小多学东西更好,不能光念四书五经,在山西总督府办的学校里读书,不但可以涨学问,而且还可以解决生计问题,所以都把孩童转送他处,这陈具龙的日子顿时就难过了。

当然,现在刘君韬在山西一省广建学校,各处都缺教书的先生,所以总督府民部教化司的人也来找过陈具龙,希望他进大同镇城里的学校教书。

可只要入学校当先生,那算是刘君韬的下属,陈具龙原本可是京城北镇抚司的千户,虽然官职并不高,但身为锦衣卫,心中还是有傲气的,自然不愿意给刘君韬当教书先生。

这个广建学校的话题正涉及到山西一省的文治,范凌云有了兴趣,继续追问下去,不多时,就对山西学校之事有了大致了解。

稍稍一品,范凌云心中便无比震慑,那刘君韬竟是在文治上如此下力!

先说学校,刘君韬按照山东的模式,在山西各地广办学校。

学童六岁启蒙,目标是认字和寻常读写,除了新版三百千、弟子规,同时还教一些粗浅的算学、格致、天文地理,甚至还有天策军的伤残老兵训什么队列拳法,分作三年,年年升科。

小学则是经制六年,四书五经要读,算学也要学得更精深,格致也分作了物理、化衍和生识,而且还要学大明律。

陈具龙指了指角落里的一堆书:“蒙学和小学所用之书,都是国子监所定,这些没什么问题,而那些格物之学所用之书,我也找来细细看过,只能说……”

结论似乎很难接受,但本着良心,陈具龙又不愿颠倒黑白,最终勉强道:“若此教化大成,山西、山东虽不敢说人人圣贤,却也绝少愚人。几年学下来,不仅有了立身之德,也多少懂了些处世之道。”

听到这里,范凌云也是频频点头,对此事有了深刻的认识,范凌云就继续问这学校的情况。

听说山西现在每县都有至少十所蒙学、几所小学,在大同和太原府城,还有更高一级的学校,在校学童至少十几万人,这怎么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