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零一十六章 打造经济基础(一)

天策大明 第五百零一十六章 打造经济基础(一)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君韬肃清山西一省的通虏将领之后,又对山西各地驻军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将各地军中中下级军官,以及和鞑虏有所关联的老兵全部处置了一番。

与此同时,情报部不长了刘子安和商部部长唐宇也是联起手来,在刘君韬的部署之下,对山西各地的商贾进行了清查,发现了一百多家暗中向鞑靼部售卖各类物资的奸商。

于是,刘君韬便立即下令,从山东镇调拨了三百万两银子,让唐宇立即发动一场“经济战”,对山西本地的商贾进行全面改造。

此举一方面是要将那些通虏的奸商彻底打垮,另一方面也是准备在山西打造经济基础,将旧有的商业形式全部打碎,重新整合成山东镇那样,准近代化的商业模式。

随着刘君韬签发了命令,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彻底开始了。

这场变革不但让全山西都为之侧目,就连天顺帝也是有所耳闻。

早前刘君韬一次性斩杀了三十一名山西将领,并且将这些人的通虏罪证全部呈交了朝廷,让天顺帝为之一震。

天顺帝万万没想到,山西一省的兵马竟然已经腐朽如此,也难怪山西的兵马始终抵挡不住瓦剌、鞑靼部的侵扰。

由此,天顺帝也联想起九边其余地方的兵马,是不是也和山西一样,有着众多通虏的汉奸?

于是,天顺帝调集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兵部、刑部等多方人手,对九边各镇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历时三个月,果然查出了三百多大大小小的通虏之人。

这些人之中,有明军将领,有各地的商贾,还有各地的士绅,他们不但向鞑虏售卖各类的兵备、物资,还将明军的情况、大明的情报透露给鞑虏,让天顺帝震怒不已。

短短十几天之内,在天顺帝的严旨之下,这三百多通虏的汉奸全部被缉拿回京,明正典刑之后,在午门外集体被处斩。

而后,天顺帝刚刚平复的心情,便被刘君韬掀起的这场变革再次搅动了。

“刘督宪动用自己的钱财,在大同、太原等地建立票号,和山东的玉山票号相同,现在山西各地的商贾大多都在和这个票号合作,非常的便利。”

“而且,刘督宪现在还在山西各地大兴工商,利用票号来支持山西各地的商贾兴实业、建工坊,哪家商贾要是银子不够,便可以到票号借贷,非常的划算,现在山西各地都是货物大盛。”

“刘督宪还在山西各地收购土地、开垦荒地,招募了不少流民、贫民进行耕种,所得粮食大部分充作军粮,一部分用来填充各地的常平仓。”

此时已经是天顺二年十一月下旬,天顺帝听着内官念着锦衣卫送来的情报,这些都是关于此时山西一省的情况的。

这些信息中,有不少的事情都已经超出了山西总督的职权范围,在天顺帝看来有些犯忌讳,但天顺帝心中也是明白,刘君韬这些举动也是为了更好的整顿山西防务,毕竟钱粮不足,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可是如果朝廷没有丝毫的反应,刘君韬会不会越干越大胆?

天顺帝心中也是陷入了纠结之中。

于是,天顺帝便将锦衣卫指挥使范凌云召进宫来,命其去一趟大同镇城,实地看一看那边的情况,也好让自己踏实一些。

范凌云次日便带着两个手下便服出京,快马加鞭的赶往了大同镇城。

范凌云,此前一直在南京锦衣卫当差,官路一直不畅,就四处混日子。

天顺帝复位之后知他有才,便将范凌云提拔了锦衣卫指挥使。

这次范凌云赶往山西,天顺帝也是当面提点过,刘君韬是大明的功臣,而且实力强大,至今也没有半点逾越之举,所以只要刘君韬不搓~弄得过分,朝廷也都要捏着鼻子认账。

这一次,天顺帝让范凌云前来山西大同镇城探知民情,听起来虽有些荒谬,范凌云却是无力抗拒。

范凌云也不想抗拒,他早就听说了刘君韬的传奇经历,以及赫赫的战功,所以本就有心搞清楚,刘君韬为何能骤然崛起,一手打造天策军这样的旷世强军。

身为在官海沉浮了十几年之人,范凌云心中根本不相信,光靠着犀利的鸟铳就能成就这一番事业。如果刘君韬真的只是一个穷兵黩武的莽夫,绝无可能在短短数年之内有如此成就。

军事之下,民政也必有奥秘,那刘君韬兴工商、建强军,肯定是有缘由的,所以范凌云此番前来,就是想找到这个答案。

范凌云也并非无头苍蝇,径直闯进大同镇城来乱窜,而是透过锦衣卫的各方关系,他打探到了原任北镇抚司千户的陈具龙的下落。

陈具龙本是范凌云在锦衣卫的师长,和他相交甚深,此时陈具龙已经赋闲在家,正在大同镇城内隐居。

范凌云的计划很简单,找到陈具龙,从他那里探得刘君韬崛起的底细。

没过几天,范凌云带着两个手下来到了大同镇城东面十几里的一个小镇子,这里已经属于大同镇城的辖区内了。

到了这个镇子上,范凌云有了第一点发现,这里的巡差很多,还都是服色整齐。虽然这些人只是挂着棍子,背着藤牌,可也显示出,这个镇子很富。

接着一个认识是,这里很乱。

镇子上的巡差个个满眼警惕地看着人流,对范凌云和两个仆从手下都只是扫了一眼,并没有细查的兴趣,该是见以商人身份遮掩的三人服色光鲜。

巡差目光更多盯紧了衣衫破烂的穷人,时不时从人群中抓出来小偷小摸之人。

这里离大同镇城还有十几里地,在镇子外面聚着无数驴车和人力车,驴车跟范凌云见过的那种~马车相似,而那种人车之前却未见过,就两个大轮,一个凉棚,可以载两人。

范凌云见状有些感兴趣,便上前询问了一下,顿时吃了一惊:“五十文!?你抢钱呢!?”

只要坐上三五里地,就要五十文,这可是寻常民人一天的开销!

“咱们驴车只要八十文,一车拉下三位,人车还要两部才能坐下。”驴车的车夫来抢生意了,顿时跟人车的车夫吵起来,似乎翻出了往日旧怨,吵着吵着双方就动起了手,片刻间响起哨子声,巡差赶来了。

“咱们走走吧,这里可真是够乱的。”

一路牵马步行,范凌云又有了新的感触。

这个镇子一带的民风虽浑浊,可地方官员似乎真是在办实在事。就说这路面,足有四五丈宽,从镇子笔直拉向大同镇城的方向。

而且路面还分作六条,左来右往各三道,中间一道是度快的马匹和马车,中间道是驴车或者人车,边上是人走的。

看着路面,应该是用上了山东传出来的皇明牌水泥,已经实现了硬面化,走起车马来非常的平缓。

要到大道对面,还不能随便过,得到有密密白线的地方,由着巡差拦下过往车马才能过去。甚至还有地方是在大道下挖了一处谷道。

本就是来查访山西当地实际情况的,范凌云一路走,也一路探听物价。

不过,随着范凌云摸得情况越多,心中的震惊也是更甚。

粮价是范凌云最为关心的,结果也是让范凌云最为吃惊的。

单说这处小镇子里,最贵的稻米算下来一石也不过六钱,比北直隶那边低了四五钱,一般的糙米不过五钱银。

而瓜果一类的,即便是在这小镇子中间通往大同镇城的大道上,也四处见着人摆摊卖,柿子、桃子、雪花梨等一类北方产物,不过十来文一斤,虽说比粮食贵,却远比北直隶那边廉价。

大道在某处拐了个弯,前方又是层层叠叠的民房,大道另一旁像是个大集市,人来人往,呼喝如潮,范凌云主仆三人眼花了,耳朵也嗡鸣不断,就觉里面不下万人。

“看看去……”

两个仆从手下的脖子已经扯长了一倍,即便范凌云是从京城来的,见惯了繁华所在,此时也抵挡不住诱惑,招呼着仆从进了集市。

这一进去,三人顿时陷入一座浩瀚的万物巨市。

粮食、果蔬固然是玲琅满目,可范凌云和仆从手下却是满心激荡,眼前所见,几乎颠覆了他们对于“市集”和“价格”的认识。

在这大集市里,吃穿玩乐,精巧稀奇,让人目不暇给。本地产的,外地产的,陕西的,北直隶的,乃至江南的货物,什么都有。

多只是其一,另一点是便宜。

牛羊鸡鸭鸡子什么的还不是太明显,可棉麻丝帛织物,却不过京城内的半价,上好的徐州棉布,也比南直隶本地便宜,这可是稀奇。

三人沉浸在这万物之海中,好半天才醒悟到一个事实,这里不过是一镇之处,若是在大同镇城,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接着范凌云三人看到更触目惊心的东西,盐!白花花亮晶晶的盐,就一袋袋叠着敞开了卖,范凌云急急地问,多少钱一斤?他虽不精地方政事,可盐粮价就是一地民情的直接体现,自然非常敏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