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纷乱的瓦剌

天策大明 第三百三十一章 纷乱的瓦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君韬闻言也是吃了一惊,急忙问道:“瓦剌内乱了?”

刘子安说道:“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快了!”

说着,刘子安掏出了一份情况递了过去。

刘君韬接过来一看,便皱起了眉头,说道:“是福不是祸啊!如此一来,不但瓦剌要乱,估计现在朝中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吧!”

原来,早在一个月之前,探查部藩邦司司丞刘夏便亲自带着手下干将前往了大同城,并且在大同周边一呆就是半个多月。

自此期间,司丞刘夏按照刘子安的指示,动用了探查部在北地经营了几年的明暗探子,以及蒙古探马,终于是将瓦剌内部的一些事情摸清楚了!

在瓦剌大军败退回草原之后,大汗脱脱不花和太师也先之间的矛盾便开始爆发。

三十万瓦剌大军南下攻明,最终先胜后败损兵十三万,这样的损失足以让瓦剌大伤元气,同时更是让一向与瓦剌不和的鞑靼部蠢蠢欲动!

于是,大汗脱脱不花便在瓦剌内部公开谴责也先妄动刀兵,这才招致瓦剌实力大损,一时间瓦剌内部不少的部落都是转投到大汗脱脱不花麾下。

也先见状也是暴怒不已,自己为了瓦剌强盛殚精竭虑,到头来脱脱不花却将战败的责任全都丢给了自己,难道身为瓦剌大汗的脱脱不花没有一点责任吗?

也先既然能够制衡瓦剌一多半的部落,和大汗脱脱不花分庭抗礼,就绝不是善于之辈!

面对大汗脱脱不花的所作所为,也先也是针锋相对,直接将脱脱不花在北京城下被刘君韬区区两万人马击退,丢下十几万瓦剌将士落荒而逃的事情公布了出去。

一时之间脱脱不花这个瓦剌大汗的声望降到了冰点!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瓦剌内部风云涌动,也先和脱脱不花先是掀起了隔空骂战,之后二人麾下的兵马便开始小规模的冲突,互相冲向彼此的牧场进行劫掠。

要不是脱脱不花和也先都极力保持着一丝理智,估计瓦剌内战早就已经爆发了!

同时,大汗脱脱不花也是直接丢开也先,自顾自的派出了使团南下大明,决定修复和大明的关系,尽力恢复与大明的朝贡关系,也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也先。

而也先则是对此不屑一顾,毕竟正统帝还在自己手中,也先还想着利用正统帝再次攻打大明,至少也能够在边境上劫掠一番,以便弥补麾下各部的损失。

于是,瓦剌便出现了一战一和的景象,大汗脱脱不花极力和大明缓和关系,而也先则是重新集结兵马,在大同镇、宣府镇一带不停的骚扰、游荡。

刘君韬手中的这份情报,便是司丞刘夏带着手下人马搜集到的,当也先率领五万大军游荡在大同城外的时候,司丞刘夏便急忙将消息送回了兖州府城。

刘子安紧皱眉头,说道:“总镇,现在瓦剌一战一和,大有分裂之势,按理说这是好事。可是相应的,瓦剌这么一分裂,朝中大臣肯定也会分成战、和两派,特别是此事还涉及被鞑虏掳走的太上皇,朝中大臣估计已经吵翻天了!”

“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

刘君韬叹了一口气,说道:“瓦剌大军来攻咱们不怕,战便是了!我怕的是朝局不稳,朝局不稳则国家动荡啊!”

说到这里,刘君韬便问道:“朝中可有消息?”

刘子安苦笑着说道:“详细的情况这两天就能传回来,不过根据之前探查部朝堂司汇集起来的一些消息看,朝中大臣已经开始拉帮结派了!”

“说仔细些!”

刘子安深呼一口气,说道:“总镇,现在朝中右都督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监察御史徐有贞等人为首,主张防御求和,对也先所部被动防御,对脱脱不花恢复朝贡议和;而兵部尚书于谦为首的一些大臣,则是主张主动出击,对脱脱不花尽力稳住,但不可立即恢复朝贡,对也先则是要集中兵力予以打击!”

刘君韬沉吟一番之后,说道:“其实兵宪的意思还是比较合适是。按照石亨等人的主意,现在就恢复对脱脱不花的朝贡,那瓦剌各部在短时间内便可以通过朝贡而恢复实力,被动的对也先所部进行防御,也会打击我朝军民士气,得不偿失!”

刘子安也是点了点头,说道:“可据我所知,兵宪现在在朝中很是艰难,虽然看上去陛下对兵宪委以重任,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兵宪决断,但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却处处与兵宪为难,兵宪每走一步都是万分艰辛啊!”

刘君韬冷哼一声,说道:“这些小人!”

对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人,刘君韬十分熟悉,毕竟这三人在历史上都是留下浓重一笔的。

石亨自不必说了,在北京保卫战中,刘君韬和石亨可以说是结下了大仇,二人早晚必有冲突。

此人虽然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但为人争权夺利、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妥妥的一个奸臣!

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最早是王振门下,也算是有些能耐,正统初年朝廷派大军到麓川征讨思任发,曹吉祥便是担任监军,立下了一些军功。

到了正统九年正月,正统帝出兵数路攻兀良哈,其中曹吉祥与兴安伯徐亨统精兵万人出界岭口,也是颇有斩获。

不过,曹吉祥每次出征,他都会挑选一些勇敢的蕃将和灵活矫健的士卒隶属于自己帐下,在班师后则把这些人养在家里,故家中多藏有武器和勇士,为人也是嚣张跋扈、睚眦必报。

对于徐有贞,刘君韬则是叹了一口气,此人也算是一个能人,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练、颇有心计,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研究。

但是此人却是热心于争权夺利,和石亨、曹吉祥算是一丘之貉,三人能够结成朋党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早在正统帝兵败土木堡的时候,徐有贞便在朝堂之上托言星象有变,建议朝廷迁都南京以避刀兵,但是却遭到太监金英的严词训斥。

兵部侍郎于谦也是坚决反对,在朝堂上大声怒吼道:“提议南迁之人应当斩首!弃尸午门!”

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大声附和于谦,纷纷怒斥徐有贞,使其大为沮丧、不敢再言。

同时,刘君韬也是十分清楚,在历史上,徐有贞素来热衷于追求功名,但却因之前的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以致长久不得升迁,只得转而奉承阁臣陈循,希望得到其举荐。

而在北京保卫战之后,朝廷用人多取决于于谦。徐有贞便通过于谦的门生,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之职。

于谦知道徐有贞是有些才华的,便向景泰帝举荐了徐有贞。

但是景泰帝却不同意,并道:“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有贞吗?此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

不过这些情况徐有贞是不知缘由的,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于是便对于谦深怀怨恨。

刘君韬想到这里,便摇了摇头,而刘子安则是在旁边说道:“总镇,我看那石亨、曹吉祥、徐有贞党同伐异,早晚必为大明祸害!”

刘君韬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三人确是大明祸害,而且三人不比那些昏庸奸臣,而是都有些才学、本事的,这样的人一旦祸乱朝堂,危害更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