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三十章 铸造火炮(二)

天策大明 第三百三十章 铸造火炮(二)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过多久,张白圭和那二十名工匠便全都想通了,对刘君韬提出的铁模铸炮工艺的整个过程有了大概的想法。

这下,众人对刘君韬更加推崇不已,那些工匠看向刘君韬的眼神就好像是看到了祖师爷一般崇敬。

就连张白圭也像是喝醉了一般,笑得双眼都眯成了一条缝。

这时,刘君韬又给张白圭以及众工匠详细解释道:“这个铁模铸炮的方法说起来并不难,可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要按照所铸火炮的大小,分五节做出泥模;然后按照泥模节数分制铁模模型,每节泥模分成两瓣,用车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然后烘干备用;泥模内放入预制的把手,浇铸时和铁模铸成一体。”

“用泥模翻铸铁模之时,先将炮口那一节倒置在泥质平板上,用泥填充其中一瓣,烘干后,盖上泥质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便得到了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出去填充的泥巴,又可以如法炮制,得到另一半的铁模。这样一节一节的浇注,皆可以铸造成层层切合的整套铁模了。”

刘君韬的这段解释,让张白圭和那二十名工匠顿感情形,就好像直接看到了整个制造过程一般清晰。

众人对刘君韬的办法直接惊为天人,看向他的目光除了原本的崇敬和尊重,又加上了敬畏和一丝丝的崇拜。

这个办法并不是刘君韬自创的,其实在后世满清末年鸦~片战争期间,这个办法便已经产生了。

当时满清使用的火炮已经多年没制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区很多炮台的火炮都是几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时期铸造的。

因此在战争开打后,满清才发现大炮缺乏,而北方用于拱卫京师的炮又不敢轻易南下,所以就要下面的官员加快制造大炮,而泥模制造大炮周期太长了,所以当时就有能让想到了金属模制造工具和农具速度快的特点。

于是乎满清便开始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将这个办法用来铸造大炮。

显然铁模铸造大炮不仅具有铸造周期短的优点,而且还具备重复利用的优点。这样不仅减少制造周期而且还能使得大炮尺寸一致,实现标准化生产,其工艺还可以减少出现蜂窝等缺陷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这个新的铸炮方法出来没多久,满清就投降了,甚至还没来得及铸造几门大炮。

刘君韬想着这些历史资料的时候,张白圭等人也陆续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是说道:“你们按照我说的办法造火炮,记住在铁模铸造好之后先试造几门火炮,如果方法没有问题的话,便立即开始批量铸造火炮,现在咱们缺的就是时间!”

张白圭和那二十名工匠此时已经是顾不上说话,都在奋笔疾书的记录着刘君韬所说的点点滴滴。

而后,刘君韬又是说道;“还有一点你们要牢记于心,铸造火炮也和打造鸟铳一样,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上的尺寸来,决不能有任何差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标准化,才能铸造出精良的火炮。另外,玉山镇兵仗局生产每一门火炮都要严格记录工匠的姓名,刻写在炮身上,一旦火炮出现质量问题,便可以追查责任人!”

对于兵备的质量,张白圭一直都是十分苛求的,对于刘君韬提出的这点要求也是非常赞同,玉山镇兵仗局打造鸟铳、三眼铳、铠甲等兵备的时候,便已经使用了类似刘君韬这个规定的办法。

刘君韬继续说道:“还有!火炮的炮药和炮子也可以参照鸟铳弹药那样,全部采用定装的形式。不过,炮弹就不能再用纸壳来做外壳了。”

“不能用纸壳?那应该用什么材料?”

张白圭听到这里已经是振奋不已了,只觉得刘君韬的脑子里总能冒出神奇的想法来,便不由直接问了出来。

“用丝绸!”

刘君韬也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在三百多年后,西方炮手已经有人开始使用贵重的丝绸来包裹炮弹和火药,制造出了简陋的定装弹,不过并没有普及开来,炮弹的主要形式还是没有形成定装,直到铁质弹壳的出现。

可是张白圭和那二十名工匠一听说要用丝绸制作定装炮弹,都是震惊不已。

“总镇啊!就算咱们玉山镇现在是财大气粗,那也不能这么糟蹋银子啊!这一炮就是多少丝绸?一场大战打下来,得花出去多少银子啊!”

看着张白圭发急的样子,刘君韬笑着说道:“张司丞,这炮弹和鸟铳的铅弹不同,如果还是用纸壳的话,炮筒内肯定会有燃烧过后的残余碎屑,不但会增加清理炮膛的时间和难度,而且一旦清理不到位,便会积累在炮膛之内,这可是会引起炸膛的!”

刘君韬正色说道:“和人命比起来,和大战的胜负比起来,花些银子购买丝绸不算什么大事!”

众人听完也是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被刘君韬说服了。

于是,张白圭便准备明天便给商部下单子,立刻派人去江南采购大批量的丝绸,开始研发定装炮弹。

之后,刘君韬又在张白圭等人的陪同下,在玉山镇兵仗局内巡视了一番,眼见各个作坊井然有序,众多的工匠干起活来也都是热火朝天,心中也是非常满意。

当天,刘君韬便率众离开了玉山镇兵仗局。

不过,此番刘君韬并没有返回玉山镇,而是率部直接返回了兖州府城,毕竟此时刘君韬已经是兖州府总兵官,所有的军务大事都是先行汇聚到位于兖州府城内的总兵府,必须要回去处理一番。

当然,这些大事都是兖州府方面的军务大事,玉山镇一系的重大事项还是直接汇聚到玉山镇,毕竟玉山镇各部的驻地还都是在镇上。

刘君韬心中明白,这样的情况势必会造成信息上的不畅,一旦发生什么大事,自己这样两头跑肯定会耽误事的。

所以,刘君韬也是决定,等目前的各项事务稳定下来之后,便立即将玉山镇各部全部迁到兖州府城来,今后便将兖州府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而对于玉山镇,刘君韬则是准备将其打造成大后方和军工基地、钱粮基地!

两天之后,刘君韬风尘仆仆的赶到了兖州府城。

刘君韬还没顾得上休息一下,便被赞画部部长蓝思齐拦住:“总镇,这是兵部下发的公文,要咱们上报大军兵员的。”

刘君韬知道,这是兵部的惯例,每一名镇守一方的大将都要按时上报麾下兵员,兵部才好核对兵员、下发钱粮。

刘君韬详细看了一下这份公文,便说道:“现在咱们各营兵马的兵员已经大体上齐备了,不过这八万多将士绝不可能全部上报朝廷,否则的话肯定会引来朝廷的猜忌和不必要的麻烦。”

蓝思齐也是点头说道:“总镇放心,对外咱们也是严密保密的,现在外面只知道咱们拥兵数万,但是具体兵力数字外界是不知道的!”

刘君韬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各营的实际兵力只上报三成便好!”

蓝思齐笑着说道:“好!我这就去准备奏折!”

前脚蓝思齐刚走,后脚刘子安便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刘君韬笑着说道:“你们这是存心不让我喘口气啊!”

谁知刘子安却是没有心思说笑,而是脸色不善的说道:“总镇!瓦剌那边生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