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三百三十二章 烽火连三月

天策大明 第三百三十二章 烽火连三月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景泰元年三月。

右都督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监察御史徐有贞三人暗中联络了三十多名朝臣,一同上奏景泰帝,主张不要对瓦剌的骚扰进行强有力的反击,同时要尽快允许瓦剌大汗脱脱不花的朝贡请求。

按照监察御史徐有贞的说法,此举可以稳住瓦剌,给国朝恢复实力的时间,同时还可以保证太上皇的声名安全。

不过,兵部尚书于谦等一众朝臣立即予以反击,并且联名上奏景泰帝,主张要立即在大同镇、宣府镇一带对瓦剌太师也先所部进行反击,同时遣使斥责瓦剌大汗脱脱不花,拒绝其朝贡请求。

“瓦剌破关南下、掳走太上皇,此乃我大明的奇耻大辱!如今也先再度侵扰地方,脱脱不花依旧没有臣服,我大明岂能就此罢兵!战!一直打到鞑虏服软、臣服为止!”

于谦慷慨激昂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回荡着,众朝臣听得都是热血沸腾,景泰帝也是不断点头,当即说道:“于尚书所言甚合朕意!鞑虏屡犯边境,岂能就此罢兵!”

于是,景泰帝便下令,责令兵部尚书于谦调集兵马,在大同镇、宣府镇一带展开反击,同时准备派出使者北上瓦剌,斥责瓦剌大汗脱脱不花犯上作乱。

对此,右都督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脸色不善,三人心中都是对兵部尚书于谦怀恨在心。

十几天之后,兵部尚书于谦便以兵部的名义征调了京畿兵马一部、大同镇兵马、宣府镇兵马共计六万将士,在大同镇、宣府镇一带组建防线,立即和瓦剌太师也先展开对攻。

大同镇。

大同城外烽火连天,三万驻军已经和瓦剌一部四万主力对攻一月有余了,此时大同城周边数十里都是双方激战的范围,整个大同城已经戒严一月,城内百姓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大同城周边各处城池也是如此,明军将士一面严防死守,一面出动数量不太多的铁骑北上反击,不断骚扰瓦剌兵马、放火烧掉各处草地、偷袭瓦剌的小股兵马。

对此也先也是愤怒不已,明军严密的防守让五万瓦剌大军在此一个多月都是毫无建树,除了不断增加的伤亡之外,什么都没落下!

于是,也先便不断派出铁骑在大同镇、宣府镇的各处村镇、屯堡劫掠、放火,使得明军将士顾此失彼,一时之间无法处处防御到位,这才算是有了一些收获。

不过,瓦剌大军的这些收获和战损相比起来,可谓是杯水车薪了。

眼见如此,也先便再次转变了方略,开始集中兵力全面封锁大同城,甚至一度将大同城彻底封锁起来,切断了大同城守军和外界的联系。

而明军这面为了避免被瓦剌铁骑围点打援,也只能是暂时放弃对大同城的救援,毕竟大同城内兵力不少、钱粮不少,而且城池高深,瓦剌大军在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攻下城池的。

不过,此时明军与瓦剌也先所部五万大军形成了胶着的态势,双方谁都不好过。

对此兵部尚书于谦也是心中苦闷,而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见状也是不断的煽风点火,将于谦此举说成是“久战无功、空耗国力”。

一时间,朝中又是掀起了一阵风波,不过好在景泰帝对于谦很是信任,并没有说什么,时间一长这股风波也就眼消云散了。

与此同时,按照刘君韬的统一部署,玉山镇军部、商部、民部、探查部、赞画部都已经迁移到了兖州府城之中,并且全部转变为兖州总兵官麾下的幕府。

而对于军部,刘君韬也进行了一些人事上的调整,将新兵司司丞胡德兴升任为军部部长,全权负责军部的各项事宜。

而军部新兵司的事务,则是交给胡德兴出任新兵司司丞时候的副手武磊,任命武磊为军部新兵司的新司丞。

自此刘君韬的军政中心便由玉山镇转移到了兖州府城内,而玉山镇也完全变成了大后方和后勤、兵备、钱粮基地了。

就连刚刚为刘君韬产下次子的郭沐英也是在兖州府城内休养着,连带着刘君韬的大儿子一起生活在了刘君韬的身边,显然已经是将兖州府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了。

在此期间,刘君韬也并不是一直专心于自己的内部事务,对于朝廷和瓦剌的战事也是十分关心。

探查部不断将北面战事的消息传递回来,而赞画部也是随时调整和分析着朝廷的各项对瓦剌政策。

刘君韬已经将大同镇、宣府镇的战事全部了然于心,同时也是忧心忡忡。

“这可真是烽火连三月啊!”

刘君韬感叹了一声,坐在左右的刘子安、蓝思齐也是微微叹了一口气。

现在朝廷和瓦剌的战事已经陷入了僵局,虽然也先讨不到好处,也损失了一些兵马,但是朝廷更是举步维艰,军费钱粮如同是流水一般花了出去,而且连带着还牵动朝中政局不稳,这对大明的国力可是消耗非常大的!

“现在朝廷在大同镇和宣府镇的兵马中,铁骑和火器兵马甚少,这样的仗可是不好打啊!要想重创鞑虏,大军之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快马、火器,这样才能抵消鞑虏的弓马优势!”

听了刘君韬的话,刘子安和蓝思齐都是颇为赞同,二人也是纷纷议论着,觉得此番朝廷调集的兵马战力确实不足。

刘君韬沉声说道:“现在咱们大明外有鞑虏强敌犯边,内有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小人为祸,真是内外交困啊!可惜我只是地方上的总兵官,无法进入朝堂,否则定然和此等小人势不两立!”

刘子安和蓝思齐对视一眼,二人也是有些担心,虽然刘君韬军权在握、势力不小,但和朝中的那些大佬相比,还是处于劣势的,现在就将那些朝中大佬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真的好吗?

不过,刘子安和蓝思齐都知道刘君韬嫉恶如仇,自己就算是劝谏也没什么效果,便都是微微一叹没有劝阻什么。

刘子安反而是说道:“总镇,昨日商部部长唐宇传回消息:那些南直隶的大佬很是难缠,现在双方正在反复商谈着,估计要想达成一致意见,还需要些时日。”

说着,刘子安便将一份书信递给了刘君韬。

原来,那些南直隶的大佬并不认可刘君韬提出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只是愿意一次性的出一笔银子补偿给玉山镇,而后便要得到相关货物的生产技艺。

同时,那些大佬还妄想今后玉山镇和山东各地出产的同类货物不得进入江南贩卖,而江南各地出产的同类货物却可以畅通无阻。

看完之后,刘君韬冷笑一声,说道:“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些南直隶的大佬们估计是没吃过亏,还以为普天之下皆他妈!”

听到刘君韬爆了粗口,刘子安和蓝思齐也是哑然失笑,不过心中却很是解气。

接着,刘君韬便对刘子安说道:“给唐宇传信,告诉唐宇,能谈则谈,不能谈便立刻回来,咱们又不是非得和那些大佬合作!此番我同意去谈一谈,也不过是给衍圣公面子罢了。”

刘子安点了点头,便附和着说道:“就算是真的不谈了,咱们也要给衍圣公去一封书信,说明一下事情的原委,免得咱们两家产生什么误会。”

刘君韬也是同意了。

忽然,门外亲卫敲门进来,抱拳说道:“启禀总镇,任城卫指挥使大人派人上门,说是指挥使大人即将调任广西,请总镇过府一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