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八十章 火中姐妹

大清疆臣。 第八十章 火中姐妹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宫中之事,本难以为外人所知,此时的杭州,也依然是一片太平景象。阮元督学这段日子,孔璐华与刘文如在家中相互教学,品评诗文之际,二人也渐渐与对方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刘文如见到了孔璐华的平易近人,孔璐华也看得清楚,刘文如虽然平日言语少了些,却更多只是学问见识不够,原本地位又低,故而有了自卑之感,并不是处处冷言冷语之人。

而且从刘文如对阮元的事迹了解来看,她所知大多粗略,比如瀛台和万寿寺,她只知阮元在京城时去过,可具体方位如何,阮元是否留有诗作,这些却全然不知。反不如自己入府时日虽短,对阮元做事的诸多细节反而一清二楚。看来阮元对她只有亲人之谊,并未过分恩宠于她,想到这里,自己自然也放心了。

这日夜里,二人也在继续学习唐诗。这日孔璐华拿来的范文是王维的《终南山》,说这诗气象开阔,韵律对仗也是工整,正适合初学诗文之人观意境、识平仄之用。刘文如自然信服,孔璐华也继续教她反复诵读,以便形成平仄对仗之感。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刘文如反复念道,一时不解,也问孔璐华:“夫人,这诗作风景,确实写得很好,可我这般反复诵读,就……就可以日后去自己作诗了么?”

“你现在是初学格律诗,心中并无积累,不知所见之景,该用何字,音律变化,同样生疏,这个时候,是最着急不得的。这作诗之道,第一在于意境,多见户外风景,多识前人佳句,这样日后才能自出机杼。这里的三百首诗,选录之人也都颇具才识,所选均是意境开阔,合黏合对之作。你多读,多记,才能逐渐区分平仄,最后才能应用自如啊。”孔璐华看着自己教学初有小成,心中自然欣喜,也就更愿意和刘文如进行新的交流。

“可是夫人,这些诗句当中,有很多字句都重复了啊?而且,好像还有很多词句,这里没有收录呢。这样下来,想把平仄一一区别开来,要多长时间啊?”

“你为什么那么在意诗中平仄呢?”孔璐华继续教导道:“这作诗之道,一在意境,一在韵律,若是二者不能兼得,也当舍韵律而从意境。先有了所见、所思,才能有所作,所见所思超人一等,这意境自然也就出于凡人之上了。至于平仄对仗,这些都是写完了诗之后,可以改的啊?会用的字句多了,同一处风景,便可以用不同的字句表达出来,若是你最初所想的句子平仄不合,那再换一个词就好了啊?若是一开始就如你一般在意平仄对仗,最后写出来的诗作,也大多是支离破碎,毫无咀嚼之味的庸作呢。”

“嗯……夫人说的确实有道理……”刘文如点头道。

看着刘文如一脸乖巧的样子,孔璐华也不禁笑了出来,道:“文如,你现在的样子真可爱呢。不过啊,你我之间这样的称呼,是不是也太拘谨了一些啊?要不然,你以后就叫我璐华怎么样?”

“这……夫人,这是不是也有点……有点不分尊卑了……”刘文如看孔璐华开始对自己亲热起来,心中也一时难以适应,不由得有些害怕。

“没关系啦,你我都是夫子的房里人,又何必非要分个上下呢?”孔璐华道。想着刘文如可能是一时怕生,也渐渐采取迂回策略,又道:“文如,我之前听夫子说过,你是乾隆四十二年生人,或许你还不知道,我也是这一年出生的呢。文如,你生日是哪天,可还记得?若是你比我小,那以后你只叫我姐姐就好了。”

“夫人,我……我从记事的时候起,就没过一个生日的……五岁的时候,爹娘带我来了扬州,之后我就没见过他们,所以我的生日,已经记不得了,夫人不要见怪才是。”刘文如的回答也很诚恳。

孔璐华想着一般孩童,记事也要三四岁左右,刘文如这段话,看来也是确有其事,便索性自己后退一步,道:“既然这样,文如,我是五月二十七的生日,你与我同年出生,很有可能生在我前面的,不如从今日起,我就叫你姐姐如何?你……你若是愿意认我这个妹妹,也只与我姐妹相称就好了。”

“夫人……你出生之时,这一年还有大半年呢,这样想应该我称你一声姐姐才对啊?”

“没关系啦,你都叫了我这么多次夫人了,我叫你一声姐姐,咱两个不就扯平了?文如,你以后与我说话,可不要这般谨小慎微了,你说着不开心,我听着也不痛快,你说是不是?”孔璐华似乎对于二人的大小,也不是特别在意。

“可是夫人,这家里还有夫子和爹爹呢,我要是真的像夫人说的那样,和夫人姐妹相称,夫子和爹爹会骂我的。”刘文如还是不放心。

“那这样好了,等夫子回来了,我去和夫子说,就说你叫我妹妹,他不许骂你,让他忍着。夫子这个人很好说话的,这你也应该知道啊,至于爹爹那边,夫子都不在乎了,爹爹自然也不会计较的。”

忽然,学政署的东北角落,传来了一阵噼啪的声音,孔璐华和刘文如也都听得清楚,一时都不再言语,只去听那响声,过得片刻,那声音竟然越来越响,正是烧火的声音。

孔璐华不禁问道:“姐姐,今日在江南是什么节日吗?听着这火声这般大,或许是有人家过节呢。可我在山东,并不知今日有何节庆之事啊?”

“夫人,这件事我也不知……”刘文如话音未落,孔璐华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声音,连忙示意她暂时噤声。只听火声之中,似乎还有脚步声响,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脚步声中,还带着阵阵浇水声响,这样想来,学政署东北并无节庆之事,倒像是有一处大宅不慎失火。

“姐姐,听这声音……学政署东北是粮道所在,还有座粮仓也在那里,北面……北面是红门局,里面多得是绫罗绸缎……”说到这里,孔璐华不禁面色微动,一把拉住了刘文如的手,道:“姐姐,你居室在东北角,今日刮得是北风,只恐不过片刻,火就要烧过来了。这屋子不能再留,快和我走!”

说着,孔璐华站起身来,拉了刘文如便往门外奔去。刚一出门,只见莲儿从另一侧跑了过来,神色匆匆,道:“小姐……夫人不好了!北面的红门局失火了!眼下已经烧到了粮道衙门,像是控制不住了,夫人快和我走,这里危险!”

“莲儿先不要慌,你快些到下人房里,去找阮学使最信任那个蒋二过来。若是看到孔府过来的,告诉他们听我吩咐,切莫随意行事。眼下火就要烧过来了,这里若是不加防备,很快也要被烧着了!”孔璐华回头看东北角时,只见浓烟熏天,火光起初还是忽明忽暗,只过得约一刻钟,已是红遍了东北半边天幕,再难抑止。家中她平日最熟悉的杨吉随着阮元、焦循督学去了,都不在家,只怕今日火灾,要比预期困难得多。好在莲儿早已跑了出去,一时还没回头看到这一幕,否则她能不能把蒋二叫到孔璐华这里,都很难说。

孔璐华眼看北面火势甚大,也不敢在刘文如这间房前停留,只好把她揽在怀里,缓缓向南退去。正好在半路上遇到了蒋二,十几个孔府过来的家人,这时听了莲儿召唤,也都集中到了孔璐华这里。孔璐华算计已定,便道:“各位,这火在北面,今日又是北风,若是咱们再不救火,学政署也会被殃及。今日咱们既要救人,也要自救才是。蒋二,你马上过去把北面小门开了,去兴元坊问问可还有救火器具,若是有的,赶快借来,若不借的,告诉他们双倍偿直就好了。孔顺哥哥,今日灶上火可都熄了?劳烦你过去看一看,若是起了火,就赶快回来,不要在那里犹豫。孔谨,你去北门那里看着,凡是咱学署以外的人,一律不许进来。对了,蒋二,你再去找两个人,一个负责去那边湖里打水,一个去河里取水,先把北面这几间房,有木料的地方打湿,切莫让火烧过来。还有,南面道院巷那里,快些寻个人过去,告诉住在那里的下人,就近去借水过来,若是愿意借防火器具的,也都记下,日后双倍偿还。”

蒋二也自告奋勇道:“夫人放心,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好了。”说着,对身边这十几个孔府过来的家丁道:“孔隆大哥,你眼力最好,家里人最记得清的,北面就麻烦你去和孔谨大哥把守。孔端兄弟,周平兄弟,你二人在兴元坊住过,去借防火器具不难,便与我过去。孔众兄弟,你跑得快,通知南面的事,就麻烦你了,对了,阮二叔和南面那些兄弟,最合得来,你最好先去找他,然后一起过去。其他各位,我们先去取水,夫人也请先到严翼堂那边暂歇片刻,这里只怕一会儿会很危险。”一时之间,他竟把孔府带来的十数个家丁,一一安排完毕,而且每个人都是根据特长分配任务,孔家众人眼看自己能得其用,也均无二话,一一按着蒋二吩咐去了。孔璐华看着蒋二用人得当,调度有方,也不禁轻轻点头。

环顾四周,只见家中仆人,无论阮元自带下人,还是孔府陪嫁而来的侍仆,都各自得了号令,有条不紊的投入救火行动,孔璐华也松了口气。可就在这时,北风大作,数点火星已溅到了身前,她心念微动,向刘文如那间居室看过来时,只见房檐之上,已渐渐出现了几缕青烟,越来越浓。

“不好!”孔璐华心中暗自念道。回头看身边时,正好有两名仆人带着水桶经过,忙道:“你二人快过去,先把那间房上的烟熄下来,然后把房梁、墙上都倒上水,再不过去,就要着火了!快!”二人听了吩咐,忙过去了。刘文如这间房上,已有火苗渐渐窜了出来,二人连忙施救,才终于在火势蔓延之前,及时将火苗熄了。

“璐华!文如也在吗?怎么样,你们都没事吧?”这时,孔刘二人身后,一个老者匆匆小跑过来,正是阮承信,他听闻救火之声,也自忧急,无奈年事已高,行动慢了些,待看到阮家下人,无论新人旧人,都井然有序之时,心中才渐渐安稳。可想到学署东北侧正是刘文如居室,她平日沉默寡言,若是行动稍迟,只怕会有不测,这才奔了过来。

孔璐华也回道:“爹爹放心好了,蒋二他很有一套,已经让下人去救火了,文如姐姐这里方才有些烟,也已熄了。爹爹年纪大了,我们怎能再劳烦爹爹呢?只是文如这间房,终是受了些火,想来她今日在这里住不得了,还麻烦爹爹再去寻一间房才是。文如姐姐,你说呢?姐姐?”看刘文如时,只见她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居室,竟似失了精神一般。

原来就在刚才,刘文如忽然想到,平日她在家中,一向小心谨慎,沉默少语,又无婢仆侍奉,孔璐华带来的十名侍女,她也一直难以亲近。若不是孔璐华主动找到她,和她相谈作诗之事,这一日她孤守房中,多半不敢大声呼救,阮家其他下人,可能也根本记不得她,更不会主动到自己房前洒水救火。若是如此,这日她可能早已葬身火海了。是以看着自己居室渐熄的烟火,看着外面被烈焰染红的夜空,心中后怕之情,自是越来越强。

她又看向孔璐华,只见眼前这位初入阮家之时,让自己每一见面,便要惊惧半日的孔门千金,此时已再无居高临下之态,反而双目温柔,声音动听,沁人心脾。柔软而温暖的双手搭在自己肩上,更是说不出的舒适。虽然她称自己姐姐,可这时孔璐华的样子,却反而像是自己的姐姐一般。想到这里,刘文如再也忍耐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紧紧抱住了孔璐华,泪水一点点落在她衣襟之上。

“夫人……我害怕……”

“别怕,姐姐,我在这里呢。你看,爹爹也过来了,家里这边的房舍,都浇上水了,我们安全了。”孔璐华看着刘文如哭泣不止,也把她抱在怀里,轻轻安慰着她。

“看来还是我更像姐姐啊……”孔璐华心中也不禁一阵苦笑。

阮承信看着孔刘二人亲如姐妹,也放心的点了点头。

这一日的大火,直到次日凌晨方才熄灭,最前方的红门局,贮藏绸缎被烧得连十分之一都不剩。粮道署的厅堂也被烧了一半,其中粮仓只抢救出少许粮食,所幸杭州两个大仓分别在满城和北城,粮道署的粮仓规模本小,即使有些损失,也并非大患。此外,谢启昆所在的布政使衙门,就在学署和粮道东侧,这日也受了些损失。

阮家也不是全无波及,东北角一间储藏杂物的小屋,也因火势凶猛,被烧了一半去。所幸其他屋舍早早洒了水,波及不多。蒋二等人也一度试着帮隔壁的布政使衙门和粮道救火,无奈火势过大,两个阮家仆从不慎被烧伤,眼看自己这些人力量单薄,学政署也没有足够的救火器械,蒋二只得让阮家仆从撤回。

火灾之后三日,阮元督学之事方才完毕,回到了杭州,看着兴元坊一带浓烟犹自未散,阮元也吃了一惊。回到家中之后,连忙问过父亲和孔璐华、刘文如的情况。得知家人大多安然无恙,伤者也已经及时找来医生救治,阮元才渐渐放心。听父亲说,这次救火得力,主要是孔璐华反应及时,调度得当,也救了刘文如一命,阮元心中,对孔璐华自然更加感激,也多了些愧疚之情。

这日阮元与谢启昆一道,前去勘察现场,至夜方归。孔璐华看阮元神色闷闷不乐,也上前问道:“夫子,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可是损毁之物多了,需要我们赔补么?”

“那倒不用。”阮元道:“只是今日勘察红门局北门的时候,看到那里有一片空地,上面尽是灰烬,想来府库绸缎虽然易燃,也不至于烧得那般整齐,又那般严密。而且那片地原在门外,似乎只是个囤放废弃杂物的地方,可又有哪般杂物,能烧得如此之旺呢……是以我和谢大人想着,只怕……”

“夫子是说,这场火……是有人故意纵火?”孔璐华问道。

“我当时确实有此猜测。”阮元道:“听红门局的人说,那里原是废弃织机不用了,临时囤放之处,织机多是木质,本易燃烧不假,可现场灰烬细密,恐非废弃织机那些木质所能引燃。而且谢大人也和我说,他在那一带闻到了不少硝石、硫磺的气味。”

“如此想来,此时也是大有蹊跷。只是这般大的火情,原本谢大人也不能自行作主,还要上报巡抚才是。可吉中丞就在起火前一日,接到了调令,去广州赴任总督去了。继任的玉中丞初到浙江,想是交接之事尚未办妥,我们也不敢贸然决断。”阮元所言吉庆调任一事,是朱珪降了安徽巡抚,两广一时空了出来,是以吉庆被升任了两广总督。这时要到浙江上任的巡抚,是原山东巡抚玉德,他在乾隆六十年升任山东巡抚,与阮元也曾共事半年,只是阮元当时督学、修书、调任之事频繁,与玉德交情却也不多。

只是阮元此时尚不知晓,玉德一直在以山东河道事务办理未毕和不谙海防事务为由,拒绝第一时间办理彻查火灾之事。后来玉德虽然也曾去现场查看,可只道火情虽大,但人为纵火,证据不足,谢启昆所言硝石、硫磺气味,那时也早已消散。周遭百姓本就不多,又大多葬身火海,无人可询,玉德便草草结了此案,只以失火上报,谢启昆虽然力辩其中细节尚未查清,可玉德也不愿再行过问。

阮元沉思片刻,又问道:“夫人,文如她近日,情况怎样?听说那日失火,文如的居室也被烧了,想来这件事,她心中也会多有惊惧吧?”

“那是自然了,这几日文如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抱着我哭,每日都要安慰她好些时辰呢。”孔璐华道,忽然,她似乎想起了什么有趣之事,又补充道:“对了,前几日因为文如的居室需要修理,我把她带到你这里睡了,你不会怪我吧?唉,文如虽然算是我姐姐,可胆子小着呢,每日都要我抱着她,才能睡过去。”

“夫人能帮文如,我感谢夫人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责怪于你?”阮元自不在意,忽然,想起两个女子同寝之状,也不由觉得有趣,笑道:“夫人,你和文如她……”

“有什么好笑的?”孔璐华娇嗔道:“话说回来,文如身子软软的,多可爱,比你舒服多了。你说你也真是的,我今年也不过二十岁,爹爹都六十多了,你年纪也不小了,结果我在这个家里,倒是还要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别人。你说你也真是……”说到这里,不觉想起女子之间,与男女之间终是不同,面上也不觉又是一阵晕红。

这时,孔璐华又想起一事,回头到抽屉里面,取了一个小盒子出来,道:“我想起来了,你回来之前那天,是九月初九,我特意打听了,这江南之地,素来有九月九吃重阳糕的习俗。我听说寿安坊的聚香斋,点心是公认的杭州第一,所以就让莲儿她们去买了些回来。爹爹已经尝过了,说很好吃呢。只是爹爹吃不下这许多,给你留了两块,你也来尝尝。”说着,也把盒子打开,送到阮元面前。

阮元接过盒子,笑道:“多谢夫人,这……”可孔璐华却万没想到,阮元刚拿起其中一块糕出来,便似僵住了一般,手指迟迟停在空中,既不送上口中,也不愿放下去,如此僵了半晌,阮元眼中,竟渐渐落下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