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五十七章 福寿庭大火

大清疆臣。 第六百五十七章 福寿庭大火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阮元倒是在静海寺安居了一晚,然而阮元却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晚上,扬州福寿庭之内,居然发生了一场剧变。

自镇江失陷至此已有近一月时间,扬州虽已经实施了戒严,但若是百姓三五成群地准备出城,则依然不加拦阻。一月之间,虽然有不少百姓已然遁去,但留在扬州的市民依然不少,坊市之间,也尽是有关战事的流言蜚语。尤其是到了这时,扬州粮船被英军截获一时,也陆续传入了不少百姓耳中,整个扬州城入夜之后,便是人心惶惶。

就连阮家厨房之内,一众侍仆也已然不知所措。

“你听说了吗,若是这批粮食不能在三天内运到扬州,东关那边的几家米铺就要断粮了!这……老爷今日还没回来,那老爷他……他还能回来吗?”

“是啊,万一洋人真把老爷扣下了,然后又来打我们扬州,这可怎么办啊?”

“刘夫人不是都跟我们说了吗,无论老爷回不回来,五天之后,河督大人都会护着咱们出城的,你担心什么啊?”

“我怎么能不担心啊?五天?再过三天扬州就要绝粮了!到那个时候,外面一片大乱,若是有盗贼进来,咱们……咱们打得过那些贼人吗?”

“唉……这可怎么办啊?”

各人慌乱之下,入夜之前竟忘了检查炉灶,任凭一丛火苗在灶台之内,翻腾不绝。

一更之际,大东门附近渐渐歇息下来的人们,竟忽然听到了一声巨响!

“砰!”

紧接着,福寿庭的方向,便是一条火龙腾空而起!

“不好了,救命啊!相国府着火了!”

“快,大家快来救火啊!”

然而慌乱之中的扬州百姓,大半皆已被这突发火灾吓破了胆,一时之间,街上尽是求救之人,却并无一人主动前来帮阮家灭火。

“这是怎么回事?!”耳听得爆炸声和火声,刘文如、阮孔厚、刘蘩荣、阮恩海等一众阮家家眷也纷纷起身,一并前往庭院之中查看火情。却只见西首厨房一侧,这时已然尽数笼罩在火焰之中,火势迅速炽烈,竟直奔阮家众人居室而来!

“书之姨娘,不好了,是灶台起火了!”阮孔厚和刘蘩荣眼见火情严峻,也试探着走向起火的炉灶,只行得不多步,便被火焰逼退了回来,双双向刘文如道:“姨娘,灶台那边已经烧得没有人了,如今火势太大,咱们根本进不去,这……这可怎么办啊?”

“恩海,你先去外面问问,看看有没有人可以过来救火?”刘文如也连忙向阮恩海道。

阮恩海应声而去,可是不过多时,他便奔了回来,面上尽是忧急失落之情,向刘文如道:“祖母,外面的百姓都在逃难,根本就没有人过来救火啊?这……难道咱们阮家,今日竟难逃此劫了吗?!”

“难逃此劫……”一个恐怖的念头突然涌入了刘文如的脑海。

朦胧之间,四十余年之前,杭州学署的那一场大火,竟全然浮现在了刘文如的眼前。只是那如梦如幻的旧日景象之中,竟还有一个主持大局,指挥家仆分批灭火的身影,正是孔璐华。可自己面前,却只有已然惊慌失措的刘蘩荣和阮孔厚,如今的阮家,自己才是年纪最长,资历最为深厚之人。

“姐姐,我……”在那幅四十年前的火景图中,刘文如似乎看到了什么,可她距离那所见的景象,却似乎尚隔了一条深深的沟壑,即便是此时六旬高龄的她,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够提起勇气,迈过那道隔断了自己与孔璐华的鸿沟。

“砰!”就在此时,厨房之处又传来一声巨响,原来是一根房梁已然耐不住高温炙灼,竟掉落在了地上!

“这……这可怎么办啊?娘,四叔,再这样下来,阮家……阮家就完了啊?”一旁的阮常生少子阮恩喜这时不过十几岁,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火情,想到火势或许再难遏止,也不禁哭了出来。

“恩……恩喜,谁说阮家完了?咱们……若是今夜咱们一家团结一心,阮家就还有救!阮家……谁说阮家完了?!”不想就在这时,一个严厉而不失温和的声音,却突然传入了众人耳中。

正是刘文如的声音!

“娘,您的意思是……”一旁较为年长的刘蘩荣听着庶母之言,却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涧芳、孔厚、恩海、恩浩、恩喜、恩来,还有念儿和袁三,咱们……咱们没有退路了,但这绝不是绝路,咱们还……还可以自救!”刘文如眼见火情严峻,若是不能当机立断,阮家便有倾覆之虞,却也不知从哪里平添了许多勇气,向着一家子孙女眷言道:“如今火势虽大,但咱们家先前本也有不少救火的办法,若是大家听我之言,分头行动,或许还能救下一部分福寿庭下来。从现在开始,我和涧芳就在中庭,只要我们还在,阮家就还在!孔厚,你和运司衙门最熟,麟总河也在那边借宿,你现在就去找麟总河,让他调河标过来救火。恩海,你带些人去那边小秦淮打水,恩浩,你现在去寻些杂物,隔断火势,不要让没着火的房间再起火了。恩来,你现在去把家里贮藏的清水都拿出来,恩浩隔断火势之后,你就立刻跟着灭火!袁三,你去账房上把钱都拿出来,去邻家借水借桶,邻家若是不愿,就先把钱给他们!亡羊补牢,时犹未晚,只要能救下一些房舍就好,但无论如何,咱们……咱们要等到夫子回来!”

“孩儿遵命!”一时之间,阮家众人也无不为刘文如的指挥若定所打动,很快各人便即分头奔出,按照刘文如的指示救火去了。

“我……我也能够……”刘文如却也终于看到,自己内心深处那往日看来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今,自己已然迈过去了。

这一夜在刘文如的指挥下,阮家众人救火俱皆有序,很快便即隔断火势,一步步将蔓延的火焰熄灭。小半个时辰之后,麟庆也果然遣了兵士前来帮助灭火,由于部分邻舍也已被点燃,许多附近百姓眼见火势过大,只怕终将殃及自宅,便也纷纷投入了救火工作之中。直至拂晓之际,大火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的扑救下熄灭。只是由于初始火情过于严重,一半的福寿庭房宅终因营救不及,毁于火灾之中。

次日阮元便从静海寺出发,自归扬州而来。只是一路之上,阮元却一直沉思不止,所难以忘却的,尚不只自己同小斯当东那一番对话,还有伊里布临别之际劝慰自己的言语:

“伯元,你快些回扬州去吧,静海寺这边,就不要留下你的姓名,你的踪迹了。我和耆英大人再过些时日,就要和洋人正式签订和议,到了那个时候,我……我就是大清的罪人了。你可……可千万不要再卷进来了啊?”

惆怅之下,阮元也先从镇江江面取回了几艘粮船,随后在瓜洲暂宿一夜,到了第二日,自己方才回到扬州。

只是此时扬州之状,却让阮元震惊不已,原先熙熙攘攘的大东门福寿庭门前,此时竟尽是瓦砾焦土,甚至福寿庭中一角,几日下来,也已然成了一片废墟!

“夫子回来了!”听闻阮元回归,刘文如、阮孔厚、刘蘩荣等人皆是大喜过望,连忙从家中奔出,在福寿庭门前见到了阮元。

“书之,这……这是怎么回事?”阮元看着一旁已然被烧毁近半的宅第,连忙向刘文如问道。

“夫子,这件事我们都问清楚了。火灾之后,这姚四被我们救了出来,我们才知道……”刘文如眼见阮元回归,心中激动,却也哭了出来,向阮元道:“前日夜间,坊间都在传扬州要断粮了,那时夫子应该还在江宁,大家又不知夫子能不能回来,这些厨子一时恐慌,便走了水,我们……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把福寿庭救了一半下来……”阮元眼看街角之处,只见地上已经摆上了一排白布,布内均是人形,显然是家中厨房着火之后,这些厨子俱皆死于火灾之中,只有一名叫姚四的厨子被刘文如等人救下,问出了火灾始末。可惜姚四同样伤重,还没等到自己回来,便已死去。

“这……怎么会这样呢……”阮元眼见福寿庭已有一半房室残破不堪,只怕自己留下的不少藏书,也便随着大火一同灰飞烟灭了,心中难过,不觉喃喃念道。

“爹爹,书之姨娘那时已经布置了救火的事,咱们大家……大家也很快就开始救火了,可是前日夜里太过干燥,火情发现得又晚了,所以……爹爹,您可千万不要责怪书之姨娘啊?”这时刘蘩荣看着阮元神色黯淡,便也将那夜救火之事告知了阮元。

“我……我……”

“阮相国,您回来了?这真是太好了。唉,您家中突然遭此劫难,是下官救火不力,是下官的错啊。”不想就在这时,麟庆也已经听到了阮元回归的消息,当即前来迎接阮元。阮元向麟庆身后看去时,竟还有十余个商人打扮之人,对自己也是一脸感激之状。

麟庆见阮元疑惑,也向他解释道:“阮相国,这些都是扬州的米商,这几日眼看存粮不多,大家心里都着急,不知如何是好。这下阮相国把米船带了回来,咱们扬州终于又有粮食了,相国真是扬州百姓的恩人啊,咱们扬州也终于……终于又太平了!”

“麟总河,洋人只是还了咱们米船,可还没退兵呢,太平二字,如今还说不上啊?”阮元也向麟庆问道。

“唉,这件事若是咱们早些告知百姓,或许您家中就不会有此一难了,可是……可是我也说不出口啊?”麟庆说到这里,却也长叹了一声,走上前来,向阮元小声道:“不瞒阮相国,就在您走了之后一日,便有几个盐商找上了运司衙门,说是……说是洋人势大,扬州实在抵挡不住,情愿出钱换扬州太平。当时我……我也颇为犹豫,说是盐商出钱,在洋人看来,这跟朝廷出钱又有什么区别呢?一样是花钱求和啊?可是……可是那些盐商早就有了计议,通报运司衙门之后,我和沈都转还没同意呢,就自己派了人去英吉利对岸的军营求和。最后是……是给了洋人五十万两银子,换洋人此战不向扬州用兵。虽说有些难以启齿,但……但总是太平了不是?”

“是吗……”阮元听说扬州居然也有花钱买和平的一天,心里总也不是滋味。

“不论如何,阮相国这次带粮船回来,这对咱们扬州,也是立了大功了。”麟庆见阮元神色不快,也当即劝慰他道:“您看,这些米商方才还跟我说呢,说是相国救命之恩,他们无以为报,愿意……愿意给相国送幅对联,您看……”

“麟总河,这就不必了,我……我家中遭难如此,我总是还要修葺一番吧?既然扬州都太平了,那剩下的事,也就不劳您费心了。书之,咱们……咱们回家吧。”阮元心中不乐,一时间也只觉眼前竟是一片黯淡,便即回绝了麟庆好意,向家门之内走去。

“是啊,麟总河,这次救火,我也替夫子谢过您了。”刘文如清楚阮元心意,一边向麟庆拜过,一边也扶住了阮元,向他柔声道:“夫子,扬州太平了,已经……已经不用打仗了,咱们……咱们回家……”

说着,刘文如也搀扶着阮元,缓缓走回了阮家大门之内。

可是阮元方一进门,右手手杖却“啪”的一声滑在了地上,紧接着,阮元也是右足一软,一下子倒在了刘文如的怀里!

“夫子!爹爹!”

……

阮元摔倒之后,一家人眼见福寿庭残破,不宜久居,便即重新迁往北湖,也让阮元安心休养。直到半年之后,阮元身体方才渐渐复原。

就在这段北湖休养的日子里,清王朝与英国签订停战和约之事,也已然传到了阮元的卧榻之旁。

………………

随着和约的订立,英军的撤离,一个属于那些旧人的时代,也开始渐渐消逝。

伊里布在签订和约之后,又被派往广州负责后续事宜,然而广州此时已然群情激愤,许多士人百姓都不同意英国商人再行入城,伊里布也在忧劳之中心神大耗,抑郁成疾,道光二十三年之初,伊里布便即去世于广州,终年七十二岁,谥曰文敏。

道光二十三年,七十五岁的前任十三行总商伍秉鉴,也在十三行的没落中去世。十三行能够在百余年前的广州崛起,其根本便在于对外贸易的垄断,随着垄断地位的丧失,昔日南海之畔煊赫一时的广州十三行,便也同死去的伍秉鉴一样,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道光二十三年,阮元也度过了自己的八十岁生日。

回归扬州之后,因眼见福寿庭残破日甚,无力再造,阮元只得放弃了这处旧居,迁往先前购下的康山宅邸。康山,不仅是昔年江春的康山草堂旧宅,也正是阮元幼年之时,最初读书就学的地方。

在康山,阮元也将度过他人生最后的时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