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再主会试

大清疆臣。 第六百一十一章 再主会试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请皇上示下。”阮元答道。

“这不是,再过几日,就是……就是今年的会试了嘛?”道光向阮元说道:“前年是朕五十岁寿诞,所以加了一场会试,就定在了今年。所以朕想着,由你来做今年会试的主考,你看如何?”

“皇上,臣听闻历任会试,主考都是京官选任,臣如今是外官,这……国朝行科举至今几二百年,开科七十九次,从未听闻有外官担任主考之事啊?”阮元听着道光突然让自己担任主考之语,却也吃了一惊。(事实上,终清一代,以外官担任会试主考之人,也只有道光十三年的阮元一人。)

“可是朕记得,国朝也没有定例,说主考就不能用外官啊?更何况你如今是协办大学士,也算半个京官了,朕看着没什么不妥。”道光说到这里,也不觉感叹道:“其实朕想着让你做主考,也是朕清楚当年你第一次做主考的时候,选用了不少人才,汤金钊、王引之、程祖洛、卢坤,都是那一科吧?可如今不说中外卿贰督抚,就只说下面的学政,竟也一日不如一日了,朕前几日得知,山东学政盛思本,在任上全不治事,考生应考,往往只让写几行字,便即强令考生停笔,根本就没有认真主持考校之事!还有江西学政郑瑞玉,监考之际,居然有吸食鸦片之举!学政都这般不知洁身自守,还怎么给下面的学生做表率,还怎么选拔真正的人才?所以朕也想着,若是你再任主考,或许还能选出不少真才实学之人,这样朝廷以后用人,也就有了保障。朕就多留你一月,劳烦你把科举之事一并办下去,你看如何啊?此后几日,你就先去准备吧,朕这边拟好诏旨,发给你以后,你就入闱主持考试之事,如何?”这时由于闽浙总督孙尔准去世,阮元嘉庆四年选用的学生程祖洛接任闽浙总督,一时间阮元师生三人竟包揽了云贵、两广、闽浙这南部三总督之位。阮元听着道光之言,仍是对自己颇为看重,便也准备应下此事。

“皇上,既然您如此厚待于臣,这次会试,臣愿意出任主考。”很快,阮元便即向道光答道。

“你入京之后两日便即觐见,这也工夫没歇息,就先回去歇息吧。这次会试,朕除了你之外,还定了曹振镛做主考。尚书那清安,侍郎恩铭做副主考,到时候你等须齐心协力,方能选出真正的人才啊?”道光又向阮元鼓励道。

“这……曹振镛吗……”不想道光所用主考竟是两人,而且依照官员次序,曹振镛只能在阮元之上。所以听着道光之语,这时的阮元也多了几分不安。

无论卢荫溥、那彦成,还是自己见过的一切学生,没有一个人认可曹振镛,尤其是这次北上,卢荫溥和那彦成更是连番劝告自己,对曹振镛需得加倍小心。可道光却让自己和曹振镛一并主持会试,这样的安排,真的能够让自己人尽其用吗?

阮元辞别道光之后,便也回到了衍圣公府中暂住。想着自己很可能数日之后便要入闱,这一次便没有提前前往扬州会馆与学生会面。但其余的官员往来却自不少,尤其是这一年多有后学因阮元七旬大寿,主动前来拜谒,几日间阮元却也见到了不少故人。这一日王引之和汤金钊也再次前来衍圣公府,虽说阮元不能直接去见应考后学,但二人与阮元会面,总也能将外城之事告知一二。

只是看到王引之,阮元却也想起,就在上一年间,王引之父亲王念孙终因年迈,以八十八岁高龄病故。这样一来,王引之自然也少不了要归家守制了。想到这里,阮元也不禁向王引之宽慰道:“伯申啊,我知道,怀祖先生虽说得享遐龄,可终是你的父亲,他这一走,深治汉学的宿儒,却又少了一个啊。你回高邮之后,也自好生休养,切莫因为此事,竟伤了身子啊?”

“老师,学生……学生知道的。其实学生今年也六十八了,这一去,若是身子实在不济,或许也就要致仕了。学生这一辈子,仅历礼工二部,虽说取录生员,整顿部务,学生自觉尽心,可朝廷关要之事,总是不能参预多少,老师如今也只是协揆,尚不能再进一步,如此一生,也终觉遗憾啊?”王引之也向阮元感叹道。

“伯申,为官者各司其职,朝廷方得盛治,天下方能太平。你几次主持科举,选取名士犹多,在工部严明法度,节裁冗费,这些都是功绩啊?难道做官一世,就非要外任督抚,内入枢廷,方能算得上有所作为吗?”阮元清楚王引之一直有匡扶朝政之心,历任各部,实绩却也不少,只是他治学之名太盛,以至于政事之长,反而不为外人所知,便也如此宽慰他道。

“老师,若是如今执掌枢廷之人是老师,伯申自然不会有此念想,可这一连十三年,朝廷首辅,不都是曹振镛吗?”汤金钊想到多年来人事变迁,也向阮元叹道:“这些年学生也看得出来,言官御史、各部司官之中,敢于言事之人,有志更革积弊,在朝堂上一展抱负之人,可是一点都不少了,但那曹振镛呢?越是这样的人,他越不用!定庵的事老师应该知道啊?他早就当了这许多年内阁中书,原本想着只要有了进士功名,自当点翰林、入六部,不再做中书那般案牍之事了。可不想三年下来,定庵竟还是内阁中书,整整十年,他不得丝毫迁转,这不是曹振镛刻意为之,还能怎么解释呢?不说别人,老师还记得上一次您来京城,与您讲论礼学的胡竹村吗?三年前假照案发,竹村明明没有任何受贿之举,却硬是被他们牵连,加了失察之过罢了官,听说最近皇上免了竹村之过,想让他回来,可这一折腾,竹村却也不愿再入京做官了……”

“是吗,竹村,可惜啊……”阮元想起当日那个力斥户部积弊的胡培翚,知他学行政事原本各有所长,可政事一道,却因此再不能有所作为,也为他感到惋惜。后来胡培翚果然于仪礼之学上大有作为,成《仪礼正义》一部,堪称有清一代仪礼研究的巅峰之作。

“老师,您还记得俞理初吗?”王引之又向阮元问道:“学生知道,理初去年的会试又没考上,按理说他落榜四次,去走大挑这条路,却也无碍,可我听理初说,他还是想再考一次会试。但如今主考却是曹振镛,他用人之法,与理初之念全然不同,只怕这一次,理初的卷子还是……他们还是看不上啊?”

“理初?理初去年还没考上吗?”阮元听到王引之所言,也不禁为俞正燮感到惋惜,可是,这一次的会试不只是曹振镛,自己同样有机会看到俞正燮的试卷。想到这里,阮元自也暗下决心,这一次只要有类似俞正燮试卷之人,一定在考官中予以力荐,定要保俞正燮通过会试。

果然,汤金钊也想到了这一层,当即向王引之道:“伯申兄,你可不要忘了,这次的主考不只有曹振镛,老师也是主考啊?老师,我们也都清楚,理初学问才干,国朝之内都是数得上的,而且,理初并非只知埋头苦读的腐儒,他对边疆四裔之事,一直颇为留心,如今鸦片之祸日甚,这一两年间,岭南、台湾也多有变故,正是朝廷乏才之时啊?若是理初能够中式,日后得以尽展其长,或许以他才学见识,会有兴利除弊之法,可若是他这次还是落榜,那不光是朝廷失去了一个人才,只怕理初自己也无力再考了。可是,这次的主考却是……”

阮元自然清楚汤金钊之意,虽然自己这一次得到道光格外看重,特令参与会试,但正副主考共是四人,曹振镛又是第一主考,无论地位还是主试资历,均在自己之上,那清安和恩铭二人也是进士,可二人登科之时自己已不在京城,从来和二人不熟,一旦自己真的和曹振镛爆发冲突,那清安和恩铭未必就能支持自己。但取录贡士,又必须四名主考共同力荐,所以即便自己见到俞正燮试卷,也未必便能成功助他中式。

只是阮元却也想着,既然有这个机会,那也总比自己不做主考,任由俞正燮再被黜落一次要好,便也向汤王二人道:“敦甫、伯申,既然我有希望做这个主考,那理初的事,我自然会帮他的,理初才学,原本就足以中这个进士,所以我不认为这是徇私。即便我不清楚理初的卷子是哪一份,凭我对理初的了解,考场上找出他的卷子,我想应该不难。若是他三场经文策论本就做得不错,我定会力荐他中式的。你二人若是还能见到理初,也只管让他放心,该怎么考,就怎么考,剩下的事,就由我来办好了。”

“学生也多谢老师了。”汤金钊和王引之听得阮元已经作保,只要俞正燮发挥正常,并且自己找到俞正燮试卷,就一定力荐他登科,也当即向阮元拜谢道。

三日之后,任命阮元为第二主考官的诏书便即发到了衍圣公府之中,阮元也前往考场,准备主考事宜去了。至少这时的阮元依然相信,三十四年前己未科“得人最盛”的场面,将会在一月之后重现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