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548章 学海堂激辩(阮元VS方东树)

大清疆臣。 第548章 学海堂激辩(阮元VS方东树)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你……你这是篡改朱子本意!”方东树素来以朱熹言理之道为至论,这时听闻阮元以朱子“论礼”之言试图论证朱子同为“以礼代理”之人,当即勃然大怒,竟向阮元直呼其名:“朱子晚年,纵有一二论礼之言,其学问之大端,仍在天理之理!且不论其他,朱子身殁之前四日,仍亲手修改《大学章句》,竭心血于天理之事,怎得到了你这里,竟而寻章摘句,强言朱子晚年所重,在礼仪之礼而非天理之理?那一二书信不过偶一言之,就可以代表朱子晚年之意了?似你这般以偏概全,篡改圣道,只会流毒万世,使后世学子尽入歧途!”

“那你所言朱子修改章句,又如何可以证明朱子晚年,言天理之理胜过言礼仪之礼?”阮元被方东树多次叱骂,心中自也多了几分怒气,便向方东树继续辩道:“那我再举一例言之,依上古之礼,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这是礼仪之限,而非天理之限,所以若是有一周人,竟然尚白,则可以不和礼仪之言折之。可反过来说,若是周人尚白,而你只言此周人之行不和天理,那究竟是什么天理,决定了周人必须尚赤呢?这便是以礼代理的必然!百姓士人,若是有一个明确的礼仪标准,自然会循礼而行,不敢逾矩。可若是以虚无缥缈的天理作为标准,那人人都可以说对方之言之行不合天理,只因为这天理之理,完全取决于言理之人的个人判断!若是每个人都只用个人判断大行其是,那天下必将纷乱不已,也不可能出现一个公认的标准,到那个时候,天下丧乱,才是难以挽回!”

“庸俗,你这话跟戴震一样庸俗!”方东树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认识,对阮元冷笑道:“正是因为天理不能以具体的形象出现,不执着于具体的规矩,而是真正的无所不容,无论千变万化,皆出于天理一源,它才是天理!你非要用可行可见之事来代替天理,只会让人死板教条,抱着固定的规矩不放,却忘了天理本不是拘泥之理!再说了,你们口口声声说要用可行可见的规矩,来代替不可见闻的天理,那你等又做了什么?就以解释经典而言,你们认为,论理之说虚无缥缈,所以需要用切实可见的训诂是吗?既然如此,那你们汉学之人,为何讲论经典之言,同样存在那么多差别?同样是治《易经》,惠栋有惠栋的解释,焦循有焦循的解释,焦循之后,这还有不少人想着重注《周易》,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惠栋焦循之流,哪怕有了训诂作为标准,依然无用!既然你所谓明确可见的办法,还是不能得到一个共识,那你又有何资格,来强说天理的不是!”

“治学之道,我阮元看来,在于‘博学而算’四个字。的确,在很多儒学问题之上,即便全从训诂,也一样会因为一字多义,而产生认识差别。但这并非没有破解之法,那便是博学!读书多了,认识的事情多了,自然会在歧义之中寻找到最合适的那种解释,这便是博学而算,乃是基于真才实学的抉择。宋学之人,多有空言天理,束书不读,言语外似高妙,实则全无根基之辈,这样的人,言语就算看起来再怎么精妙高明,究其本质,依然是不学无术。这‘学’与‘不学’,又怎可一概而言?”阮元自然毫不示弱,向方东树反问道。

“哼,你们天天说宋学之人不学无术,那你等汉学之人,有了学问之后呢?”方东树竟是全不退缩,继续向阮元质问道:“谁不知道现在这些所谓汉学之人,自诩训诂考据可以明圣道,其实一个个都只知埋首经籍,全然不问外事!现世经世之事,他们一概不闻不问,不说别的,这广州鸦片,依然泛滥如故,你们可清楚?!所以我看着,你们汉学之辈,才是真正的巧言令色,诳惑世人,只会害了下一代读书人!”

“方东树,我想着我再怎么不济,汉学学人之中,我是可以占据一席的吧?那你所谓汉学之人埋首经籍,不问世事,不就是你凭空索敌吗?”阮元也当即向方东树反问道:“我释褐为官三十余年,督抚七省二十年,所在之处,无不以实事为重,所行之事,无不以百姓太平,府库充实为先,海塘水利,我多有增修,水旱之灾,我悉心救护,凡有贼盗,我必严加清剿惩处,官府弊政,我必尽力裁而去之,就连你所言鸦片之事,难道这几年我没有尽心剿捕走私之人、违禁绿营吗?你说汉学之人只知旧典,不识世务,我就是研习汉学之人,所以你骂的究竟是谁?!”

“阮公,你所言所行往往不一,你要我如何相信于你?”方东树与阮元激辩了几个来回,眼看自己也没占到多少便宜,言语却也更为尖刻:“不说别的,就你如今编纂这部《皇清经解》,偏狭之见,便即充斥其间!你对外口口声声说,这书录入学人七十四,书作一百八十九,卷帙浩繁。可是我看过你们撰写的目录,这七十四人,包括你自己,无一例外是所谓汉学门下,有一个还是你儿子呢,可是宋学说经之作,你一无所及!更有甚者,你这《皇清经解》录入著作十部以上的,一共就三个人,除了一个你们江苏的同乡程瑶田,另两个就是你和焦循!你自己就录入了十八部书!你儿子为《孝经》作疏,你都要编入《皇清经解》,然后我宋学之人你一概不问,你是想说,我们精研宋学之人,都不如你儿子是吗?!我还听说,你家中有位爱妾,你因为对她喜爱,竟将你自己所作一部论史之书,用上了她的名字!你所言实事求是,就是这样展现给天下士人的吗?”

“方东树,你所言简直荒唐!”阮元初始听着方东树批评《皇清经解》,尚且能够忍受,可方东树说着说着,竟然连阮福和刘文如都一并被他波及,阮元也当即向方东树怒道:“我所录《经解》,必以治经为根本,你宋学之人大多著书便即言理,无治经之言,我如何取录于《经解》之中?你说我儿赐卿之书不堪录入,那要不然咱们试试,我把赐卿《孝经义疏》上的姓名抹去,咱们给未见过此书之人看看,让他们评一评赐卿之书,究竟能不能刊刻!再说了,这《皇清经解》是我倡议刊修,我也出了不少经费,我刻我自己、我儿子和我朋友的书,于你何干?我妾书之本就喜爱书史,她数年之前,便著成了那部《四史疑年录》,你为何却强词夺理,非说是我让她署名?你不相信书之可以自己著书是吗?你没见过女子研习学问是吗?你不相信、你没见过就是没有,是吗?那是我偏爱书之,还是你孤陋寡闻?!”阮福字赐卿,是以阮元对外便以字称之。

“哼,你不还是在巧言强辩吗?那我再问你,你朋友焦循胡乱抨击宋儒,你管不管?焦循曾经妄言,宋儒言性言理,如风如影,以此诋毁宋学,你却还要为这等人修书刊刻?”

“里堂所言哪里错了?宋儒若是一一言而有据,今日哪还有什么汉宋之争,只一概都是汉儒罢了!”

……

阮元就这样与方东树论辩不已,不觉之间,竟然从辰时之正,一直辩论到了未时之初。阮元心中却也诧异,方东树这日显然是准备异常充足,这一部《汉学商兑》之中,竟然前后收集了三十多个问题。到得未初时分,阮元虽是论辩不止,将方东树提出的二十几个问题一一辩过,但方东树竟然越战越勇,而且方东树学问本也深厚,当年南昌与自己论辩的方荣升、杨易等人,不过是寻章摘句的巧辩,论真才实学,那些人加在一起可能还不如半个方东树。是以这次论辩,自己竟是一直无法将方东树驳倒。而且阮元毕竟已经六十二岁,午时之后,他言语思路尚属周密,体力却早已不支。

而方东树辩论到这时,也已经渐渐陷入绝境,方东树也逐渐清楚,宋儒之中贬斥汉学常用的“汉学无用论”,在阮元面前不起作用。阮元为政治学的实际行事,比这时任何一位宋学代表都要高出数倍,而道光五年汉学学派之中,第一位代表性人物便是阮元,自己无法驳倒阮元,就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而阮元的“博学而算”理论,也比自己所言“天理天道”更加精妙,显而易见,阮元身后的学生,都更加愿意接受“博学而算”这种学习方法。

然而方东树与汉学之人先前便已论战多年,这次他著成《汉学商兑》三卷,更是将自己数十年对汉学不满的怨气,一一尽数著于书中,眼看阮元依然屹立不倒,他又怎能轻言放弃?也只好咬牙坚持,将自己所论几十个问题一一抛出,冀求阮元能出现一二疏忽,进而胜过阮元。可到了未时之初,方东树的问题也已经所剩无几。

眼看二人言语之上尚且僵持,可是额上身上,均已冷汗淋漓,吴兰修、林伯桐等人却也忧心,生怕阮元坚持不住竟而染病。无奈之下,各学长只好暗中与严杰等幕僚商议,在未时之初宣布辩论暂停。严杰和萧令裕也立即抢到阮元左右,带了阮元自归督院。

这一日的学海堂激辩,最终未能分出胜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