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四十七章 学海堂奠基(下)

大清疆臣。 第五百四十七章 学海堂奠基(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啊,我粤省有阮宫保七年坐镇,真是百年难得之幸事啊。”一边向阮元称赞的儒生,乃是文澜书院应邀前来的主讲刘彬华,这时他听着阮元向诸生讲论激励,却也向阮元问道:“只是阮宫保,在下也听闻宫保曾为学海堂寻觅山长,可是到了今日,这学海堂都已经正式落成了,宫保却一直没有告诉我们,以后学海堂的山长,究竟是何人啊?”

“朴石,你还要主持文澜书院的事,这山长之位,恕我不能留给你了啊。”刘彬华字朴石,阮元便也对他笑道。但谈笑方毕,阮元却忽然向台下诸生正色言道:“其实这山长之事,我已经沉思数月,可惜啊,终是没有一个万全之法。你们来学海堂读书学习,是来讲求实学的,这里不教你们八股文。但若是未来有一日,你们竟也受那些只知八股的山长影响,竟而弃了经史之实学,专学八股去了,那可就违了我今日之本意啊?所以,我思前想后,如今已经有了办法,那就是,我们学海堂,以后……不设山长,也不立山长!”

“不设、不立山长?!那……那我们以后的书院事务要怎么办啊?”诸生听着阮元竟然不再考虑设立山长之事,自也清楚山长亦有处理书院日常维持事务之责,一旦学海堂没有山长,庶务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学海堂很快就会陷入困境。

“是啊,没有山长,那书院以后的事务,要由谁来管理呢?”阮元似乎也听出了各人疑惑,便即答道:“之前我设立学海堂之时,便曾与石华、月亭他们商议过,你们以后读书治学,须有学长为首,这样后进学子,亦可得前辈提携。所以后来想到山长设立之时,我便有了个想法,若是日常事务,我们都交给学长一并处理,那我们学海堂,真的还非要一个山长不可吗?已经不需要了啊?我的办法就是,以后学海堂日常事务之议决,皆由学长决断!其它书院山长之职,今日我便尽数转交给你等学长!”

“当然了,若是学长只有一二人,那这学长与其它书院山长,我看也没什么不同。我最初是想着设立四名学长,如今想着,要是把山长之职都转给你们学长,四个人可能也不够。所以我今日也在此立下定制,学海堂学长,共是八人,这八名学长,便承担学海堂所有管理之事,若有学长不在学海堂,便即由其余学长共决一人补为学长,无论如何,学海堂同一时间之内,都要八名学长同在!我知道,这最初的八学长,若不是我亲自指定,必然会有人不服,所以我也已经对你们学海堂之人详加了解,我今日所选八人,都是你们这里声名最著之人。吴兰修、赵均、林伯桐、曾钊、徐荣、熊景星、马福安、吴应逵。你八人且先出来,今日便由我正式委任你等,作为学海堂第一任学长!”

“学生谢总制拔擢之恩!”吴兰修等八人当即站出,相继上前,阮元也取过之前准备的委任书状,给八人一一发下。自此,学海堂学长制、考课制、经费体制完全确立,加上新建书院落成,学海堂自此时起,便即成为清王朝中后期岭南最具盛名,人才最众之学府。而阮元的八学长治校之制,更是从最大层面上维护了学海堂的自主发展,除学政考校不可或缺外,学海堂可以极大程度上独立于官府而自行其道。正因如此,学海堂所收生徒,也大多是有着真才实学,不慕功名利禄的两广进步士人。在一代代学海堂学长的操持、发展之下,此后整整八十年,学海堂可谓长盛不衰。

“好啦,你等从今日起,便即可以参与管理学海堂之事了。”阮元将八名学长一一委任过后,也向八人及台下诸生言道:“咱们学海堂既然已经正式建立,以后自然少不了出版刊刻之事,这样你们也能够把自己的文章,在书院里流传下去。去年在文澜书院,咱们已经将里堂先生《雕菰楼集》刊刻过了,这只是里堂先生一人之作,内容不多,正好给大家作为试验之用。从今年起,我也将刊刻《皇清经解》之事尽数交给你们。如今我已经尽出家中经解藏书,江南京中士人,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书稿,我经过统算,这《皇清经解》共是七十四人治经之作,一百八十九部,一共一千四百八卷。若是我们可以将这部经解刊刻成功,学海堂之名,自然会传于天下!”

“蒙总制厚爱,我等定会尽心刊刻此书,成国朝一代之大业,不负总制兴学之恩!”吴兰修、林伯桐等人相继向阮元答复道。

“总制大人,不好了,方才您幕中的方植之方先生,送了一封禀帖过来。”这时,谭莹却从诸生之后取了一封信笺,送到阮元面前,向阮元道:“那……那方先生说,总制与他有辩论之约,是以他今日前来送上拜帖,约定二月初四,与总制在学海堂一较汉宋之短长。而且,他还说……说总制也可以放弃辩论,但如今他已将汉学不足之处著书三卷,名为《汉学商兑》。所以如果总制放弃辩论,就要给他的新书作序一篇,用以承认汉学之失,为他宣扬宋学。”

“这不是胡闹吗?玉生,方东树现在还在学海堂外面吧?去告诉他,二月初四的学海堂之辩,我应下了!”此时谭莹已有号玉生,阮元便以号称之。果然,阮元根本不可能在学派分歧面前让步,而是向学海堂诸人道:“正好,我想着这也算是你们学海堂一个最好的开始,你们之间,或许未来也会因为学术之辩,因为政事意见不和,竟而有论争之事,这很正常,只要辩论之后,各位还能记得,对面是你们学海堂的同学,亦或学长,勿忘师生同窗之情,便即足矣!我这次便也与这方植之论辩一番,给你们看一看,咱们学海堂,究竟要坚守什么,以后的学海堂,又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总制之言,我等清楚了!”吴兰修等人也当即向阮元回拜道,学海堂诸生之间,此时听闻阮元将要与一名幕僚辩论,也自议论开来。有的学生眼见阮元或可一展才学,自然兴奋不已,也有人担忧阮元竟然一不留神,被方东树言语压下一头,那样学海堂的开幕之辩,就没有那么光彩了。

但无论如何,二月初四还是如期而至。这日学海堂中,生徒云集,阮元也只好选了正堂作为辩论之处。而阮元也果然遵守约定,只穿一身儒生长袍,官服冠戴俱皆不用,与方东树相对而坐。但即便如此,学海堂所有学长生徒,阮元幕中特意前来观战的幕僚,却无一例外坐在了阮元身后,还有不少因为坐位不够,只得站立之人。方东树虽也有一副座椅,身后席位却是空空无物。

“植之,你也看到了,今日我不是以总督身份来的,只是作为一个研习汉学四十年的读书人,作为一个乾隆五十四年的进士,来与你论辩一番。如此,植之可还满意啊?”辩论之前,阮元主动向方东树问道。

“阮总制,你也不用这般矫饰,你说你今日只是书生,不是总督,那你身后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呢?”方东树眼看这次辩论,阮元身后是人山人海,自己坐席之后,却只有空位和墙壁。但即便如此,方东树却依然言语从容,毫不退缩,向阮元质问道。

“植之,我之前已经跟他们说过,这次辩论,若是他们之间有觉得你所言有理的,尽可站在你那一边,我绝不会责难他半句。可是没办法啊,如今他们所相信的,还是我啊?”阮元看着方东树不屈之状,却也向他笑道:“不然你也想想,我四十年读书治学,总是坚持四个字,实事求是。我也相信,这实事求是的学问,最容易让外人接受,也最是牢不可破,所以四十年下来,有这些人愿意认同我的想法,与我同舟共济,却也是人之常情啊?植之,今日论辩,咱们从哪里开始啊?”

“阮公,既然你把开场的机会给了我,那我也不客气了!”方东树似乎果真是有备而来,眼看阮元已经宣布辩论开始,当即向阮元道:“今日论辩,就从督院那日,你盛言天理难辨说起!阮公既然以为,天理不可见,人人皆有见解,人人便以己见为天理,这样空自争执,却仍属无用,需要有个可见之物作为标准。那我先问阮公,你所言标准,是什么呢?”

“此事我深思已久,想来已有应对之法,那便是‘以礼代理’。”阮元对于这件事自然不会陌生,当即向方东树言道:“我所言以礼代理,第一个礼字是礼仪之礼,第二个理字是道理之理,你不要弄错了。所谓曲礼三千,这礼仪之礼,乃是一一可见、可行之物,其间动静仪度,清楚明白。而天理之理,不可见不可闻,读书人各自以为自己有理,只会论辩不已,而不能有定论。其实这不仅是我一人之念,朱子晚年,也清楚空言性理之弊,是以朱子晚年讲礼,尤耐繁难,与李季章书,曰欲修仪礼,重注章句,与叶味道书,则以不能成礼传为憾,足见朱子末年,已然清楚空言天理之弊,试图用礼仪之礼代之。我所言以礼代理,也不过是上承朱子本意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