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海堂奠基(上)

大清疆臣。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学海堂奠基(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就在这时候,唐庆云却忽然叹了一口气。

“古霞,你怎么了?”谢雪与唐庆云交情最深,眼看她神情有异,便抢先向她问道。

“月庄姐姐,夫人,我……我想孔静了。”不料唐庆云看着白云山上风景,却不觉感叹道:“庚辰年春天的时候,我和孔静去过一次粤秀山,那个时候和今天一样,也是繁花盛开,桂花和木棉一同开放,我和孔静都好喜欢,便一同做了这首诗:绝顶寒消暖尚轻,人烟四面雨初晴。青天碧海堂堂见,丹桂红棉簇簇生。百里狮洋开远浦,万家鳞屋绕高城。竟来岭峤繁华地,我亦惺惺警宦情。那时候我还和孔静说,以后咱们每年春天,都要来这几座山上畅游几日,一并留下诗作。可是第二年……之后孔静就不在了,夫人,你说,若是今日孔静也在,该有多好啊。你看,从这里往西看过去,不就是粤秀山吗?山上那些房舍,就是夫子修建的学海堂吧?孔静看着她爹爹这番心血,又该有多高兴呢?可是……”

“古霞,你也别伤心了,我……我也想孔静啊?可是……”孔璐华听着唐庆云说起阮安,心中却也不住作痛,只得向唐庆云安慰道:“其实这么多年过来了,有些事,我……我却也看得开了,古霞,你还不到四十,可是姐姐都快五十了,人生一世,五十岁,也到了繁花落尽之时啊。可正是如此,我倒是想得清楚,与其哀叹旧日青春,倒不如多看看眼前,哪怕有朝一日,花枯叶落,终是不能避免,这一生你我心胸兼济天下,又有何遗憾呢?都说五十而知天命,若是五十春秋,却仍执着于生老病死之苦,却也显得心思太小了啊?古霞,安儿是我们最好的孩子,也是云姜和孟端最爱的姐妹,我们心里,都有安儿一席之地的。所以今日,咱们却也不要再伤心了,且先看一日风景,这清淙瀑布,婉转莺声,我们都记在心里,这样,今日方才无憾啊?”

“是啊,夫人,今天……今天真的很好啊……”唐庆云看着山上风景,却也渐渐明白了孔璐华的心意,和她依偎而坐,一时之间,只觉自身如在仙境,能得如此一日闲游,七年广州之路,却也圆满了。

“喵呜,喵呜!”不知何时,狸狸的声音却又响了起来,各人看过去时,只见这次狸狸目光所至,却是西首之处的粤秀山方向。

“狸狸,你也看到那边学海堂了吗?是啊,那就是夫子修建的呢,你看,夫子这土木营造之事,也很了不起呢。”其实白云山上木石葱茏,对面的粤秀山也颇为模糊,但谢雪却还是念着对面的阮元,一边抱起了狸狸,对它不住爱抚道。

“喵!喵!”

白云山之行,也给阮家诸女留下了一份美好回忆。此后,孔璐华和唐庆云各有诗句,纪念这一天的山中之旅:

此是岭南第一峰,云泉瀑布响清淙。

莺声宛转松声古,春色晴和水色溶。

昔日仙人何缥缈,今朝游趣共从容。

只惭未得登峰顶,天外罗浮见几重。

登浴云楼蒲涧边,白云峰里破苍烟。

雨晴天净秋光老,日午山空树影圆。

农圃参差村屋整,夷船迤逦海帆悬。

七年城郭无清景,今日才来拜古仙。

又向山堂自煮茶,木棉花下见桃花。

地偏心远聊为隐,海阔天空不受遮。

儒士有林真古茂,文人同苑最清华。

六班千片新芽绿,可是春前白傅家。

这时的学海堂之内,也是群贤毕至,名士云集,各人前来学海堂,一是为了庆贺新学海堂正式落成,日后书院师生便可以迁居于此,二则是一同庆贺阮元六十二岁生日了。这时阮元桌案之前,也已经摆上了无数学海堂师生庆祝书院落成的贺文,另有不少平日诸生出众诗词文赋,也都列于其间。

“你们的文作,我已经看过了,确实多有上乘文章,既然你等已有如此佳作,那我也自会是助你等将这些文章流传后世。这《学海堂集》,便由我先出经费,辑成初集,之后你们若是还有新作,自可再出续集。还有,即便是应答策问的文作,若是作的好的,咱们以后也一并辑录进入文集,如何?”阮元眼看学海堂诸生大多文采斐然,且已有不少生员能够以骈文作赋,自也是欣喜不已。

“多谢总制盛恩,以后我学海堂诸生,自当日夜精进。只是……”这时阮元面前发言之人,乃是学海堂生员赵均,他学问过人,一直在学海堂备受尊重,又精于土木之学,阮元兴建学海堂,倒有一半房舍屋宇是赵均所设计。但这时赵均却向阮元问道:“总制先前为我学海堂所出策问,许多学生看了,都觉得有些难于下笔。尤其是这第三段,所言皆是西洋历法传来典故,这……很多学生也向我问过,说这相关图书,都找不到啊?”

“是啊,这几段确是有些难为大家了。”林伯桐也在一旁念道:“‘今大小西洋之历法来至中国在于何时?所由何路?小西洋即今港脚等国,在今回疆之南,古天竺等处。元之回回历是否如明大西洋新法之由广东海舶而来?西法言依巴谷在汉武帝、周显王时,确否?元之回回法,明之大西洋新法如是古法,何以不来于唐九执法之前?九执法又自何来?且西洋又何以名借根方为东来法也?’总制,这些内容有不少不光是我们从未提及,我们也不清楚应该找什么样的图书,方能知道这其中之事啊?还请总制赐教。”

“这些啊,说实话,我也不能尽数作答。但我出这些问题,本来也不强求你们一定要答对啊?”阮元也向各人说道:“这天文历法之事,若不能考其源流,便不能知其始末,只有知晓其中测算始末,方才可以看出如今大清历法,究竟有何不足。今日所行历法,本就是由国初汤若望等人参酌西洋历法,重新制定而成,换言之,我中土历法,其实当时是落了下风啊。所以只有了解新历源流,知西洋人测算历法始末,我们才能编定出更好的历法啊?我编修《畴人传》也是如此,首推元朝郭守敬,其下是前明徐光启,又以魏文魁、杨光先为更下,为何?魏杨诸人,徒知捍卫中土算学,却碍于学识不足,不能与西洋算学相抗,是以他们不如徐光启。徐光启之长,在于兼学西洋算学,有足够的学识基础,所以这算学一道,其根本在于学识。可徐光启虽有算学基础,却囿于西学,不能兼通中西,更进一步,这便是憾事了。那在我看来,郭守敬之长又在何处呢?郭守敬同样可以精通算学,有足够的学识作为根基,此后,郭守敬又能以自己充分的学识,开创全新的历法,以自己的算学之才引领当时算学发展,这才是我希望后世修习算学之人能做到的啊?若是有朝一日,我中土亦能有一精通数算之人,不仅学识深厚,而且发一言,决一语,皆能言而有据,成前人未成之功业,使西洋算家云集影从,成为天下算学的引路之人,那我这《畴人传》,方才是书尽其用了啊?若是有那一日,就算我已经不在人世,九泉之下,我自可以瞑目!”

“当然了,我知道,或许大家对于天算之事,并非人人都有兴趣,这也在情理之中,我等读书,以经史为本,文赋为之羽翼,至于天算舆地之学,有志者为之即可。但即便如此,你们也要明白,先圣创立经典,乃是两千年之前,如今世事流转两千年而至于今日,难道我们再去读圣贤之书,就只去看那两千年前旧事,而对于这千年之流变,竟而不管不顾了吗?我想不是,相反,两千年来,两汉南北朝,唐宋金元明历代,乃至西洋历算之掌故,我等皆可取而用之,如此,方能更加彰显圣道!不说别的,我曾经为《曾子十篇》作注,便曾引用西洋‘地心本重’之语,论及其中天圆之事。若是你等学问不广,果然只沉浸于古籍之中,而不能于见闻上再有增益,那你等就算去为经典作注,考诸史典故,又怎么能够推陈出新,出于人上啊?你们务要记住,通经明史,乃是因经史之道,一以贯之,可你等实行实用,却是在今日之世啊。”

“至于图书不足之事,我自然清楚,如今学海堂初创,即便我和粤东不少士绅,都已经为学海堂出捐图书,可相比于江南书籍繁盛,这里还需要下些工夫。你们也无需担忧,这不足的图书,我会尽量联系江南士人,为你等补足书目。到时候,或许今日的问题,你们也就能够回答了。各位多是两粤经生,或许在你们看来,江南才是人文鼎盛之地,你们不如他们。但我却认为,若是广东文风能因学海堂而兴盛,那假以时日,你们才学未必便在江南经生之下。不说别的,这些年朝廷殿试,嘉庆二十五年,状元是粤西陈继昌,道光三年,状元又是本省林召棠。这两粤之地,都已经有了两个状元了,你们还不够自信吗?”

台下诸生眼见阮元对自己全无责难,反而倾力相助,以求今日之学人,可以推陈出新,列于前人之上。又言粤人未必便不如江南之人,一时也是激动不已,纷纷向阮元作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