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二十一章 告别昌陵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二十一章 告别昌陵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也很清楚,自己并非汲汲于名利之人,无论总督尚书,还是宰相枢臣,在自己眼中区别并不大。故而为政从来以实心任事为本,并无逢迎谄媚,冀求幸进之事。可三十年来,自己连续受到两任帝王重用,尤其是乾隆之末,自己任官不过九年便即位列卿贰,同学之中也多有“担心阮元日后无官可做”的戏谑之言,是以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总会多一些进取之念,想着若是果然能够位列宰辅,那也算功德圆满。嘉庆提拔自己做总督是在五十三岁,可自己所任乃是近年最为关要的广州,那么只要自己在广州再立功业,也就可以更进一步,但如今,嘉庆与自己却已是天人永隔。

初见道光,道光对自己只是问及公事,既无升迁之言,亦无托付要务之语,即便是对于英吉利之事,也只是嘱托自己一切如常。很明显,至少在如今这个时间,道光根本没有考虑让自己升任宰相。尽管自己也不能说道光不重用自己,可这份重用,相较于乾嘉之时,却已经褪色大半了……

“嘉亲王、皇上,仁宗皇帝……”回想三十年间旧事,阮元也不禁老泪纵横,看着嘉庆地宫的方向,渐渐泣不成声。

“前面这位大人是……阮总制吗?一晃十年不见,阮总制如今也多了许多白发啊?”忽然,一个熟悉的尖细声音传入阮元耳中,阮元回头看时,只见一个辫发同样斑白的太监正站在自己对面,这人面貌,阮元却再是熟悉不过,正是嘉庆早年最为信任的太监张进忠,因天理教之变为下属求情之故,被嘉庆贬至昌陵,如今已有十年。

“张公公?十年不见了啊?张公公,如今您身子可还安好?”阮元偶遇故人,自然也多了几分欣喜。

“还好,如今在这昌陵陪着先帝,虽说平时也有些孤寂,也没那么多人可以使唤,但俸禄还够用,安度余年总是不成问题。回想京城的日子,倒是轻松了许多啊。”张进忠看着一旁的嘉庆地宫,也对阮元感叹道:“说实话,我在先帝驾前的时候,最羡慕的中外大臣,应该就是阮总制了,皇上对你信任有加,每次让你督抚直省,去的都是急需能臣办事的地方。有了这许多事可做,方有了阮总制如今海内盛名。可是总制又不在京城,用不着每日揣着伴君如伴虎的心思,也不需要像那许多司官一样,每日勤于主稿之事,得不到几日清闲,俸禄也不敷使用。总是……自在随心,当然了,总制本就才学过人,心怀天下,总制的自在,也是天下人的幸事啊?”

“张公公过奖了,其实我初任巡抚之时,也是终日忧心,生怕钱粮兵事,自己应付不来呢。”阮元见张进忠谈笑自若,便也对他笑道:“只是……张公公当年却也是无辜受过啊?”

“哈哈,阮总制说得也不算错,其实我刚来昌陵的时候,心思或许和总制差不多。可就在一年之后,皇上……其实一直是在重用我的。”张进忠神色却也有些黯淡,想来他所言之事,自此之后便只能深藏于二人心里:“皇上对各省大臣,有许多放心不下,所以名义上让我看守昌陵,实际上却是让我在民间走访,调查一些大臣背地里有无贪贿之举,能否胜任方面之职,后来我也帮皇上调查了很多事。当然,皇上相信总制,没让我与总制来往。那几年倒是也寻了不少大吏贪贿之行,可是我终究只有一人,能去的地方也不多,督抚还好说,府县之人如何,就不能一一查访了。我也知道,如今直省少有贪鄙无能之督抚,却多有不堪任事之守令,也就是说,真正需要辛苦的人,还是阮总制啊?”

“是吗……多谢张公公。”阮元听着张进忠之语,也清楚了嘉庆一番良苦用心,回想当年广州海防之事,嘉庆晚年确实已经精力不济,可但凡要事,依然能够兼听而断,这才有了自己的“四重门户”建设。看来对于张进忠,嘉庆也并非真的轻易抛弃,而是让他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得到了重用。

“阮总制,或许……您也和外面很多人一样,觉得我如今只得为先帝守灵,是可惜了,但如今我却不这样想。”张进忠不觉叹道:“我入宫至今,也快四十年了,从来见得许多大臣,看似煊赫一时,却不得善终,和珅、广兴自不必提,昔日的托津卢荫溥独揽军机要务十年,可如今呢?或许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所以我从来不问朝廷大事,也没有参与其间,其实我问了又能如何?皇上何尝仅仅因为一个内侍的言语,就去贸然决定一件大事啊?所以如今我能守着这份差事,在昌陵终老,我……没什么好后悔的。如今的曹公公,我倒是有些担心他啊?早在先帝御前之际,曹公公就经常向我问起许多朝堂大事,明明才学也不多,还非要暗自指点一二,只怕他这样的性子,以后才真的会吃亏啊?哈哈,我对皇上也不算了解,或许我想多了呢?阮总制却也无需在意这些,总制节钺两广,也有四五年了吧?皇上还能继续让总制在广州做官,就说明皇上对总制之前所做之事,其实还是认可的啊?”

“是啊,多谢张公公宽慰之语了。”阮元也向张进忠回拜道。

“是我要谢谢总制才是,我本是内侍宦者,更兼遭贬于此,多少人见了我,都从来不屑一顾,总制还能对我以礼相待,能认识总制,我心里也感激得很啊?”张进忠也向阮元点了点头,再次拜过。随后阮元便也向他告辞,渐渐走下明楼,径出昌陵而去。回首再看明楼宝顶之时,张进忠已经和背后的昌陵融为一体,再不能辨。

不知不觉间,旧日嘉庆对自己的诸多批答劝慰之语,也渐渐涌上心头:

方今国事纷繁,正贤臣致君泽民之日,卿应力任在肩,若实觉心力不逮,可随时密奏,若自度有为,不可虚词求退。苦之一字,朕今知矣。

欣慰览之,特示卿知川省近日连得大胜……

闻卿在浙,颇能整饬,守正才优,朕心甚慰,果能常守此志,不因贵显更易素心,常忆寒窗灯下,辛苦到此地位,应显亲扬名,为国宣力,成一代伟人,不亦美欤?

“皇上……旧日君臣,终是回不去了啊?”阮元的双眼,这时也再一次被泪水浸湿了。

辞别昌陵之后,阮元便即东行,在静海运河之处与阮福会合,乘船南下。想着多年不回扬州,这次也正好回去看一看故乡风景。十数日之后,阮元行船已渡过黄河,暂时在清河县,即旧日清江浦停泊。谁知这一日却忽然来了两个衙役打扮之人,说是南河总督黎世序听闻阮元至此,特邀阮元下船一叙。

阮元想着毕竟南下时间尚属充足,便答应了黎世序,随二人下船而来,果然在二人指引之下,在一处河道之旁见到了黎世序。黎世序也主动上前向阮元拜道:“阮总制安好,下官这次请阮总制前来,是为了给总制道歉的,当年下官初任河道,曾与总制生了些不快之事,是下官当日思虑不周,还望总制见谅。”

“黎总河,这又是什么话呢?当年的事,我手下的人也有轻躁之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阮元也向黎世序宽慰道:“其实话说回来,黎总河在南河做总督,这也有十年了吧?”

“是,下官是嘉庆十七年冬天临时上任,如今正好十年。”黎世序向阮元答道。

“这么说,是我应该感谢黎总河才对。”阮元向黎世序笑道:“不瞒总河,我籍贯便在扬州仪征,自己宅第也俱在扬州,所以我对于南河之事,一直都有耳闻。从总河就任南河,南河整整十年,几乎没有一次决口,下河府县俱皆安定,如此安稳之状,其实当年并不多见,是总河治河勤能,方有今日。这样说来,总河对于我扬州家室,其实也有护佑,我又怎能忘了总河恩德呢?更何况,我这些年历任六省督抚,尚能得见大江南北无限风光,总河这一住清江浦十年,也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条黄河啊?如此说来,倒是我有些惭愧了。”

“哈哈,其实下官也是在南河久了,偶尔也能了解一些扬州之事,方才清楚总制为人。总制家人在扬州从来安静,力主清俭持家,就连扬州百姓口中,也是对总制称赞不已。所以下官才逐渐清楚,当年是不该跟总制争执的。”黎世序也向阮元道:“不过可惜,这两年黄河之上,有些问题比以前棘手了许多,却也没有再打听过总制在扬州的家人究竟如何,方才所言,也都是三年前的事了。”

“黎总河,你在这黄河,无论先帝还是皇上,对你都是信任有加,这一连十年,南河也是难得的平安无事,难道……即便如此,黄河也依然难治吗?”阮元听着黎世序言语之中,似有难言之隐,便也向他问道。

“是啊,有些事是越来越难了。只是我毕竟在南河十年,对这河道、堤坝、水闸无不了如指掌,凭我一人之力,尚能维持大局,有汝翼和慎伯在我左右,有什么事,应对起来也尚属及时。可是这一两年,我也……”阮元见黎世序言语之时,却也比三年之前憔悴了许多,想着他这一年才刚满五十岁,便即衰老如此,果然南河整治绝非易事。黎世序所言二人一是他自己所识幕僚邹汝翼,另一人便是自阮元幕下来投的包世臣,那邹汝翼尤其深知南河水道利弊,辅佐黎世序多年,时有靳辅陈潢再世之誉。

“阮总制,你几次北上之际,可曾看到如今洪泽湖?你可否发现,如今的洪泽湖,相较于你在此任官之际,已经高了许多呢?”黎世序忽然向阮元问道。

“是吗,这个我倒是没有注意。”阮元只好答道。

“唉,如今黄河,也只得由我亲自监查堤坝,方可安澜,可是减黄病湖,却终非治本之策啊?”黎世序看着阮元,却不由得又多了几分歉意,似乎如今的黄河,尚有一重阮元未能看到的危机一般,而一旦危机爆发,自己也无力再来维系扬州太平。

只是这时的阮元也尚未觉察到其中问题,眼看日暮时分将至,阮元便也拜别了黎世序,自归运河南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