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二十章 四大书家的落幕

大清疆臣。 第五百二十章 四大书家的落幕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唉,一朝天子一朝臣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大学士、军机大臣云云,或许对你而言,也没什么区别了。甚至你能够在直省久任督抚,本王看来,反而是一件幸事呢。”永瑆也向阮元劝道:“本王当年也做过军机大臣,后来的事你也清楚。但有一件事本王倒是明白得很,国朝与前朝不同,不仅有了直省督抚,而且督抚是真的位高权重,朝廷大事,决于军机处,但却是督抚在做,而且,一名总督之下,那可是两三个省啊。这般此消彼长,宰相……也不过只是朝廷之中一处要职罢了,哪里还能像唐人宋人那样,真的去统领百僚,无所不揽呢?说实话,本王反而羡慕你能出去做督抚,你如今在广州,距离皇上远些,反而能够自己做许多事,你真的进了军机处,做了大学士呢?且不说别的,如今曹振镛地位就在你之上啊?本王听说,这曹振镛最善于揣摩上意,凡事顺着皇上的意思办,这方面你可不在行啊?你想想,在军机处里,总是有个比你位置更高的人与你处处掣肘,这样的日子,你以为真的就比做总督更好吗?”

“是啊,伯元,你在广州,可别因为这些官场之事,竟而伤了身子啊?”铁保也在一旁笑道:“你看如今江南孙中堂,办的还是总督的事,也加了协办大学士,或许有一天你也能得到如此殊荣呢?只不过嘛……如今朝中大臣大多高寿,你想要加封宰相,可能要多等几年啊?”

“老师,学生如今总督两广,恩荣已足,至于这宰相之位……学生尽人事,听天命吧。”阮元确实并不执着于宰相之职,但回想自己为官三十年的升迁之路,却也隐隐有些遗憾。

“哈哈,话说回来,瑟庵可是在南书房教过皇上呢。伯元,你之前受两世皇恩,或许从来只以为尽于职分,便即无愧于心。可那之后,却是皇阿玛从来知人善用,仁宗皇帝跟你也算师出同门,他们都很清楚你秉性才学,所以才能委你重任,但如今皇上与你来往似乎不多,你若是依然抱着之前的心思做官办事,本王担心皇上会误会,甚至贬抑于你啊?”永瑆也向阮元补充道。

“是啊,伯元,皇上的事,你……你若是之前来问问我,或许那日奏对,也会有所不同呢?”汪庭珍自从当年误解阮元,又被阮元宽恕之后,便即下定决心,如果阮元有难,自己一定竭力相助。之前刘凤诰一案他便已四处奔走,这时想起阮元或许尚不了解道光,便主动为他说明道:“皇上读书的时候,我是在南书房主讲过几年的。皇上论天赋或许不如仁宗皇帝,但为人品性却还不错,与人说话从来客气,并无盛气凌人之感。若是皇上认定一位下臣本性不坏,能够尽心做好本分之事,那皇上自然会信任于他。只是……有时皇上对于那些细小的瑕疵,却显得有些过分在意,若是因小失大,自然不妥。还有就是,大臣若是如伯元一般,久在外任,或许皇上对你们的看法,就会受到京城中他信任的那些京官的影响。却不如仁宗皇帝,凡所用人,都不会只看一面之词。这样说来,伯元,你如今距离皇上,也确实有些远了。”

“是吗,多谢瑟庵兄教诲了。”阮元也向汪庭珍答谢道,只是即便如此,阮元却也隐隐发觉,若是要他以两广总督的身份主动在道光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事确实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

“伯元,先前这些事我也没有在意,说到底我也有不是。但如今我也看得出来,或许京城之中,果然有不愿让你做宰相,甚至……想要搜寻你不足之处,企图倾陷于你之人。这件事你自可放心,只要我还在皇上面前,我自当护你周全。”汪庭珍也再次向阮元保证道。

“伯元,其实老师能有你这样的学生,老师已经很满意了。”铁保也不禁感叹道:“老师当年也做过总督,可就是十三年前的李毓昌一案,老师一时失察,竟是酿成大错啊。这样说来,老师倒是也很惭愧,你说我想帮你,可我还能帮你什么呢?不过瑟庵说得也对,我看皇上……或许皇上对你还不够了解,但你都做了五年两广总督了,皇上却还能让你继续做下去,这是不是也说明,皇上至少对你这两年的所作所为,还是满意的呢?既然如此,你只管好好做事,不要失了本心,把广州的事都稳妥地办下来,我相信皇上是不会为难你的。至于其他的……就只能看造化了。”铁保在李毓昌案受到牵连,被贬新疆之后,虽然也一度被嘉庆释还京城,可再也没得到嘉庆重用,甚至偶有细过,便会被嘉庆严词训斥,连连遭贬,最终提前致仕,想到自己失意的过往,铁保自然也不希望阮元重蹈覆辙。

“学生谢过恩师。”阮元也再次向铁保拜道,他自也清楚,铁保年纪甚至比永瑆还要大,或许这次见面,也是二人的诀别了。

“伯元,你还记得嘉庆四年,你第一次出京去做浙江巡抚,本王是怎么对你说的吗?”永瑆回忆往事,也向阮元笑道:“那时候本王说了一句,万里之行,今始于此。原本想着,你往返京杭一次就是五千里,凑个万里之路出来,应该不难吧?可如今二十三年过来了,你督抚七省,两引漕运,所行之路,又何止万里呢?你能走出四九城,得见大江南北,天下万千风景,我虽为亲王,却也只得困顿于此一隅之地,所以我羡慕你啊?想来我诗作虽多,却大多只是因于才气,你笔下诗文,却能写出真正的山水花鸟,四海人情,我从来自负文才,可如今想想,这诗文一道,终究是要逊你一筹了。”

“王爷客气了,下官文笔素拙,作诗大多信口而成,编定诗集之时,已然删了不少,如今笔力却也不如从前了。”阮元也向永瑆陪笑道。

“哈哈,伯元,无论诗作之事怎么说,归根到底,我还是信任你这个朋友的。没错,你是真正值得我称一句朋友的人。”永瑆倒是乐得自在,也向阮元道:“许多年前,我便已经做了成亲王,当时谁也不知道皇阿玛立的太子是谁,但我年长,也喜欢吟诗作对,便有许多文人与我交好,对我百般逢迎。其实那些话你也说过,可是我看得出来,你除了寻常的文人之交,吟诗相答,并没有多做什么,你是真心想着凭借自己的实心实行,来做成许多实事之人。你能够得蒙高宗皇帝、仁宗皇帝青睐,也不是因为谄媚逢迎,而是你本来就应该得到你所得到的那些啊?”

“后来……洪亮吉因为我的事一度下狱,也是你主动想了办法,为洪亮吉求情,这件事你可以不做,但你还是顶着被仁宗皇帝惩处的风险,在仁宗皇帝面前说了那些话。到了那个时候,我才彻底明白,你是真心值得相交为友之人。仁宗皇帝一朝,我们亲王不能结交外官,久而久之,我这成亲王府也是门可罗雀,即便皇上即位,这也没几个人还记得我了。你如今却还能来我这里,与我共叙昔日旧情,足见你我是真心为友,并无名利掺杂其间。伯元,我……我都这个年纪了,还能奢求什么呢?总之,能与你相识结交三十年,我……是我该向你道谢啊。”阮元看这时永瑆样貌,虽已不复当年神采飞扬之状,却也比旧时更多了几分真诚。

“我……多谢王爷厚爱,今生能与成亲王相识为友,也是阮元的荣幸。”阮元感激之余,也再次向永瑆回拜道。

之后,阮元便向三人告别,准备次日出京南下了。这一日也是阮元最后一次见到永瑆、铁保、汪庭珍三人,次年永瑆便即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曰成哲亲王,道光四年,铁保也在永瑆之后病故,清中叶名动一时的“四大书家”,自此全部落幕。

阮元出京之前,便听闻嘉庆昌陵已经修葺完成,想着不论督抚之职是嘉庆恩赐,还是自己理所应得,总是嘉庆给了自己督抚七省,名扬天下的机会,如此君臣之恩,自己不能轻忘。便也临时更改了南下路线,先行前往西陵拜谒。这一日到了昌陵之内,站在明楼之上,望着面前的嘉庆陵寝,阮元也不禁悲从中来,心中默默感叹着嘉庆亲政二十二年,自己所得到的一切。

回想最初与嘉庆相识,还是三十一年之前的万寿寺之会,当时嘉庆尚是亲王,便可以不顾宗室之别,为阮荃送药解困。而当时的自己不过是乾隆新重用的内臣,根本帮不上嘉庆什么忙。此后嘉庆成为太子,自己一度拒绝在京中做官,而是南下杭州三年,可回到京城之后,那个决定性的风雪之夜,嘉庆前来询问的却是自己……

自己为官十年,所任不过翰詹学政,军政事务虽有兴趣,却一直未能参与,可就在这时,嘉庆竟然主动启用了自己担任浙江巡抚,彼时浙江,内有二百万之数的亏空,外有伦贵利和三大海盗帮会虎视眈眈,此后更出现了三次难以预料的天灾。虽然自己也曾经回想,嘉庆任用自己或许并非仅仅出于信任,也有利益上的考量,但无论如何,自己终是在浙江巡抚之任上成为了一代名臣,海盗得以尽数清剿,亏空也因自己定制之功,在自己离任后得以补足,百姓在自己的安置下成功度过三次大灾,还一度修建了诂经精舍……

此后贬官夺职,虽有托津卢荫溥从中作梗,究其根本,却还是自己误信刘凤诰之故,是以阮元对于嘉庆并无怨恨之言,更何况不过三年之后,嘉庆便让自己出任漕运总督。自己出身江苏,却能在淮安为官,若是自己果真有一星半点的贪欲私心,淮安与扬州不过两日水程,嘉庆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所以嘉庆让自己出任漕督,只能说是出于信任了。此后江西、河南、湖北不过寻常迁转,但阿美士德离京不过一年,嘉庆便即改任自己为两广总督,这更是股肱之寄。也许永瑆说得同样没错,自己本就有足够的才干督抚七省,兼治漕运,可如果嘉庆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那历史上的阮元,又将如何书写呢?

甚至这时的阮元也不知道,因自己出任两广总督,积极参与对外交涉、沿海防务之故,自己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