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初见道光(下)

大清疆臣。 第五百一十九章 初见道光(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是啊,你的想法不错,而且,朕看你决狱的奏折也看了不少,许多督抚口中说着仁恕,其实不过是他们庸懦无能,根本抓不到多少贼人,名为仁恕,实为纵贼!你能够先捕获盗贼,再言仁恕之语,这才是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啊。”道光听着阮元之语,看来也是颇为认同,又向阮元说道:“前日你广州捕拿的要犯叶恒澍,上书指控你断案之时有贪纵之事,逼他招供,那篇上书朕已经让刑部议过了,通篇都是荒诞不经之语,毫无实据,朕也不会相信!叶恒澍、史太那些人就从你之议,一律发遣伊犁,充作苦役!伍敦元顶戴也一并褫夺!还有,那韩庆家产查抄如何?十三行那边,是否还需要另择人选?”

“回皇上,韩庆家产臣等已经查抄,看来韩庆所言将私产分与绿营兵弁,是确有其事,韩庆自己家中现银不过数千两,也并非全然来自受贿,依今日之例不足论死,是以臣以为可以将韩庆一并发遣伊犁。至于十三行……如今削去伍敦元顶戴,是他轻纵失察之故,但臣没有实据证明他也有参与其间。更何况,十三行需要与西洋商人互通有无,了解西洋事务之人,同样不可或缺,所以臣以为,可以让伍敦元戴罪留任十三行总商,以观后效。”阮元也将自己对于韩庆和伍秉鉴的处置方案告知道光,由于清中叶白银流通日渐频繁,白银实际价值也已经远低于百年之前,旧有《大清律例》中的贪贿死刑界限早已不再适用,韩庆如此家产,实已不足论死。同时十三行也没有其他精通西洋事务之人,所以阮元还是希望伍秉鉴留任。

“也罢,就依你之议,将韩庆也一并发遣伊犁吧。”道光想着清查鸦片之事,也向阮元补充道:“不过朕看来,如今对于私售鸦片的定例还是太轻了,这最重的刑罚也不过是遣戍边疆,或许对那些作奸犯科之人来说还不够。朕也准备再与刑部商议一次,若是他们也没有异议,便将私售鸦片之罪最高定到绞刑。至于叶恒澍他们这些人,既然如今还是在用旧律,那发遣就发遣吧,你做得没错。”

“谢皇上。”阮元答道。

“至于这些鸦片的来源,朕记得之前你也有过上奏,说主要是三处:英吉利、米利坚、大西洋。如今看来,还是英吉利最多,是不是?那……英吉利在广州,除了有些商船夹带鸦片之外,是否还有什么不轨之举?”道光却忽然向阮元问道:“这两年喀什噶尔的办事大臣武隆阿一直在给朕上疏,说他们那边也有英吉利人,这两年遇到了两次,英吉利人的意思,似乎是想在喀什噶尔开市通商。而且他们还提到了一个地名,叫……温都斯坦,按他们的说法,这温都斯坦在西藏和廓尔喀之南,如今已经是英吉利人占据之地,所以他们想要在陆路通商。朕想着广州一处通商之地,已经足够,便没有同意。只是朕也曾听闻仁宗皇帝在位之际,英吉利遣使来到京城,便多有不逊之语,所以广州那边,要是有英吉利人竟敢公然逾矩,不遵我大清号令,你可要及时告知于朕啊。”事实上,道光初年英国在对华贸易方面,内部也存在意见之争,英国本土政府与东印度公司认知往往并不一致,甚至东印度公司内部部分成员还会无视主流意见而自行其是,所以对于这时出现在西北的英国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英国人,尚存在一定争议。但可以确认的是,此时无论武隆阿的上奏,还是道光的上谕,都出现了“喀什噶尔有英吉利人”这种信息。

“回皇上,英吉利人在广州,与我大清确实曾经在兵船、贸易之事上有所争执。但如今臣在广州多筑炮台,这几年虽然也有英吉利兵船在外洋护航,却从未对我炮台有干犯之举。至于广州的英吉利公班衙,也已经接受了臣的要求,那私售鸦片的霍格和罗布森,以后便即依照仁宗皇帝旧谕,不得再进入广州内洋了。”阮元也继续答道。

“如此便好,只是武备之事,你在广州却也不要懈怠,否则万一有了冲突,可怎么办?”道光也开始关心起广州绿营来,又向阮元问道:“去年朕也下了上谕,让你等督抚绿营严查各省武官,若是有不能胜任之人,便即令其致仕,怎么样,你在广东可有难处?”

“回皇上,广州绿营去年确是多有年迈致仕之人。”阮元答道。

“如此甚好,你回了广州也要记住,国家选官任职,是要人尽其用,切不可有自恃旧日功勋,竟而尸位素餐之念。去年京中八旗武官,有许多原本还被列为优等,结果朕看了,尽是年迈不能骑射之人,如此武官竟然还得以优叙,竟是何故,自然是因为吏部兵部,多是只顾人情,不顾国情之辈!你在广州也切莫溺于人情,要知道,国家多少政事废弛不治,不就是坏在一个人情上吗?要是有你难以罢免之人,你以后就给朕上密折,朕来替你罢了他们,如何?”道光也继续说道,可是到了这时,阮元却也渐渐发现,按照道光如今之语,自己这次觐见之后,应该还是回返回广州,而不会直接入京做官。

既然如此,那么进入军机处一事,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臣……谢过皇上教诲。”阮元也只得如此向道光答道,道光这年四十一岁,比阮元小了十八岁,却只与谢雪同年,阮元与道光互相问答,却是和旧日面见乾隆嘉庆二帝大不相同了。是以阮元面见道光,一时之间也不知如何回答最为稳妥,直到这时,阮元才渐渐适应过来。

“你广州八旗之人,有来京城应考会试的,朕听说对你都是赞誉有加。”道光也继续说道:“他们说你在广州,对勤于学问的八旗子弟多加优容,有八旗举子入京会试,还能得到一笔盘缠,这样也好。可你心中需要有个限度,八旗之根本,还是骑马、弓箭和鸟枪三件事,有一些年轻人愿意读书却也无甚不可,但用不着太多,切莫一味溺于举业,而忘了本业。还有,广州八旗可有抱养民籍婴孩之人?”

“皇上,这抱养之事,臣之前并未听闻。”阮元也如实答道。

“那或许你们广州没有,可是荆州和青州,如今都有不少八旗旗丁,因为家贫不能娶亲,就直接从民间抱养男婴,想着让他们继承家业,以后也去挑兵缺、领钱粮。这可放纵不得,若是八旗都这样抱养民人,那民间自然会有奸猾之辈,故意让旗丁抱养自家婴孩,为的也不过是那孩子以后挑了兵缺,能跟着分一点钱粮罢了。你且告诉孟住,此风绝不可长!”道光说到这里,却也发现除了公务,自己能与阮元交谈之事似乎不多,便即向阮元道:“你这几年在广州办事辛苦,朕是知道的,朕读过皇曾祖世宗皇帝上谕,世宗皇帝便即认为,治天下者,朕与督抚。朕也知道你等督抚,有些是有自己的督抚之道的,但你们也需要时间实行啊?所以朕虽然择用督抚慎之又慎,也有一些迁转之事,可若是你等督抚果然称职,所在安堵,朕自然会让你们久任一方,也好让你们把督抚之道贯彻下去,你和孙玉庭、琦善,做督抚的日子都不算短了,做得也不错,那朕又何必改任你等呢?你日后也定要勤于国事,切莫空求虚名。朕这里让曹进喜备了些赏赐,你自下去领赏,然后就回去吧。”

说到这里,阮元心中也不禁一动,额头渐渐渗出一丝冷汗。

原来,自己和道光的这第一次正式会面,便只有公务之对,并无其它。无论之前旧友、门生所言宰辅之位,还是枢臣之任,道光这一日竟是并无一字提及。

来时怎样,去时便怎样,无非只是多了些赏赐。

“臣……叩谢皇恩。”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得再次拜过道光,便即退出了养心殿。只是,当阮元再一次走出养心门的时候,却不由得心头一紧,似乎这时的煌煌宫室,相比于乾嘉之际,竟是少了些什么。

“难道,高宗皇帝、仁宗皇帝那样的恩遇,就再也回不来了吗……”

道光这次的赏赐,乃是蟒袍、衣料、荷包、帽帏之物。听曹进喜说,之前也只有孙玉庭、蒋攸铦、黎世序三人得此恩赏,可见道光对阮元的治绩颇多认可。而阮元面见道光之后,又在京中盘桓了两日,便即准备南下。这一日忽然想起,因嘉庆已经去世之故,旧日的亲王会见之限已然无存,便也来到成亲王府,准备再见永瑆一面。听闻阮元来访,之前与永瑆便多有来往的铁保和汪庭珍,也一并到了成亲王府之中,与阮元一同叙旧。

阮元见永瑆样貌时,只觉他辫发皆已斑白,面色憔悴,即便相较于嘉庆六旬万寿之时,也已经是衰迈不已。只恐这次与永瑆告别,日后便再无相见之日。不过永瑆见了阮元,倒是颇为欣喜,先前汪庭珍对阮元面见道光之事已然多有耳闻,便即向永瑆转述了一些。永瑆也向阮元叹道:“伯元,依皇上之意,只怕这次你入京觐见,也就是这个样子了,皇上并不想现在就加授你宰相之职。我与你相识多年,也清楚高宗皇帝、仁宗皇帝对你均是信任有加,以前你每次入朝,都能更进一步,但这一次只怕你要失望了。”

“成亲王,下官……其实督抚也好,宰相也好,各司其职,本来下官也没那么在意的。”阮元也只得向永瑆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