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四十五章 米利坚国

大清疆臣。 第四百四十五章 米利坚国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只是这日阮元入城,却是从广州之北的大北门一路南下,一路过了归德门,方抵达广州城西南的总督部堂。广州城在清代分为内外两部分,自大北门至归德门,是为内城,广东巡抚、布政使、广州府知府等衙门均设在内城之中。而归德门以南,至太平门、油栏门、静海门之处,便是广州外城,两广总督部堂便坐落在外城静海门与油栏门之间,南临卖麻街,东接白米巷,西连玉子巷,北靠大新街,院落甚是宽广。

两广总督部堂却与浙江、江西巡抚部院不同,乃是清朝康熙之后新建,并非前朝衙署。这也和两广总督常年变迁有关,明时初设两广总督,治所原在广西梧州,后改为广东肇庆,清初康雍两朝仍在肇庆,只是在广州修了一处行署。直到乾隆十一年总督策楞得旨,将总督府迁至广州,两广总督坐镇广州方成为定制。不过两广总督一任,先前不乏骄奢之人,李侍尧、福康安等人在任之时,均对总督部堂进行了扩建,是以这时总督部堂之气派,甚至在湖广督院之上。

到了部堂辕门之下,蒋攸铦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眼看阮元到来,蒋攸铦也上前对阮元笑道:“哈哈,伯元兄,真是没想到啊,八年前在杭州,是我接任了你的浙江巡抚之职,转眼这些年过来,今日在广州,却是你要继任我这两广总督了。真是难得啊,日后广州一应要事,可就要交给你了。怎么样,咱们现在就把接任之礼办了,如何?”

“砺堂客气了,只是我这次前来广州,实在是身受皇上重托,有些广州之事,想来是不能不知的。这接印礼嘛……在这里办了也好,只是我也有些不解之处,需要砺堂赐教啊。”阮元也对蒋攸铦谦辞道。

“也好,一会儿我先陪你回去,你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我吧,只要是我知道的,一定系数相答,绝无隐瞒之处!”蒋攸铦当即答应了阮元,随后,一行人也在广州督院辕门之前,将接印礼奉行完毕,阮元取了两广总督印信,也就此开启了自己漫长的督广之路。

印信交割已毕,蒋攸铦也陪着阮元回到了内堂之中,看起来,蒋攸铦对于自己为何离任,阮元为何前来接替自己,之前已有耳闻,这时回想上一年清理 鸦 片之事,也不觉对阮元叹道:“伯元兄,其实去年的事,我事后回想,也自觉不妥,这清查鸦 片的章程都是我自己制定,可我却没有将这件事执行下去。虽说先前并无旧例可循,但这变通一道,我还是犹疑了啊。伯元兄,你日后在广州主事,可务必以我为鉴,不能重蹈覆辙啊。”

“砺堂说哪里话来,但凡无先例之事,从来难为,做成了,是你我的幸事,做不成,本也在情理之中,我又怎能苛责于你呢?”阮元也对蒋攸铦宽慰道:“这次皇上已经下了明诏,日后办事就方便了,洋船但凡进广州港,一船有鸦 片,则一船不许开舱贸易,各船皆有鸦 片,则各船一律封仓,凡上缴鸦 片,不论何故,一律销毁。这样一来,洋人也不会再有借口了。至于寻常清查鸦 片之事,我还要多谢砺堂已经备好了章程呢。对了,砺堂,广州目前除了洋人之外,可还有其他难为之处?”

“伯元兄,这些年来,广州之事,我一直尽力而为,只是这谋事与成事,终究不同啊。”蒋攸铦也对阮元分析道:“眼下广东另有一患,便是粤北群盗,七年前,张保仔已经向官府投诚,可路上盗贼依然为数不少,这几年我尽心剿捕,已然去了大半,可还有不少贼人,盘踞粤北山岭之内,不能小觑。此外沿海炮台防备之事,我这里有些炮台地形图,就都留给你了,其中炮位、各处炮台兵士多寡,不可不知。还有就是十三行那边,伯元兄,实不相瞒,这几年十三行的行商破产了好几个,都是经营不善,多欠外债之故,后面或许还要补任行商,你可得公允相待,不能有所偏私啊。”

“砺堂,这个我自然会在意的。”阮元当即答道,只是想到这里,阮元也渐渐想起,十三行商人往往需要和外来西洋商人直接进行商贸来往,如此一来,或许广州之内对西洋之事最为熟稔之人,便是这些行商,便向蒋攸铦问道:“只是砺堂,我这次来广州,办理西洋商贸之事,自是不会少了,可我之前并未接触过广州人事,听砺堂说,十三行又多有商欠,那我却也想知道,这十三行里,目前可有总商之属,或是那种身家殷实,又与西洋商人多有来往之人,日后无论西洋事务,还是商捐,我也需要和他们妥为联系啊?”

“眼下十三行中,尚有财富之人,卢家卢观恒、潘家潘长耀、黎家黎光远,刘家刘 德章,这些在十三行都算颇有声势,不过真正的首总嘛……”蒋攸铦也顿了一顿,似乎这位首总不仅没有商欠之事,反而有着更加充实的财力,道:“如今十三行真正的首总,出于其中怡和行,姓伍,官府上报的名字叫伍敦元,此外我听说他还有一个商人里的名字,叫伍秉鉴。此人的怡和行,眼下经营最是有方,我听闻十三行之中,六家小行商还要向他借钱,方能维持经营呢。他和我年纪差不多,前些年正是盛年,所以经营之事,或许比其他人更上心一些。十三行嘛,若不是行商不得不破产查封,也就让他们父死子继,有些行商老了,也就开始渐渐亏欠,却也不过是寻常之事了。”

“是吗,伍敦元、伍秉鉴……”阮元也渐渐记住了这个名字,只是他此时却还不知,自己可能会和这个十三行首总产生什么样的联系。

“砺堂,如今在广州贸易的西洋各国,大概是什么样子,可否请砺堂兄指教一二?”阮元又把关注重点放到了西洋商人之上。

“伯元,这西洋商人,今年来广州的商船共是一百零一艘,其中最多的,还是英吉利国。”蒋攸铦也将英国在广贸易之事,对阮元耐心讲解道:“英吉利每年能来广州的商船,大概有六七十艘,他们在十三行那边有一处商馆,专门负责通商贸易之事,那里被称作公班衙,又叫公行。听闻英吉利来船行商,每年通过这公行而来的就有四十多艘,其他还有一些商人,不属于这公行,但也要经过公行同意,才能来广州贸易,一般称为港脚商人,一年能来二十多艘船吧。此外荷兰国一年大概有五艘船左右,西洋尚有些小国,比如瑞国、连国,每年大概来一两艘船,这些小国商船加在一起,也就是英吉利商船的十之一二。大头还是在英吉利人身上。”蒋攸铦所言“公班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英国东印 度公司,在清中叶垄断着英国对华贸易,大多数英国商船也是东 印 度公司旗下。所谓“港脚商人”指的是英国本土前来的散商,散商也需要经过东印 度公司许可,才能来华。瑞国、连国,则分别为今日之瑞典、丹麦。

“原来如此啊……”阮元一边计算着各国前来广州船只之数,一边却隐隐发现,蒋攸铦似乎尚有许多商船没有提及,便即问道:“可是砺堂,即便这样算来,一年来广州的西洋商人也不过七十多艘船啊?那多出来的二十几艘商船,却又从何而来?”

“伯元兄,你可听说过……米利坚国?”蒋攸铦忽然说出了一个陌生的名字。

“米利坚国……我所见坤舆全图,包括蒋友仁那幅图上,都没有提及这个国家啊?”阮元答道。

“是啊,这米利坚国,本就是几十年前突然出现的一个国家。”蒋攸铦也对阮元解释道:“我查过旧档,乾隆之末,这些米利坚国人方才第一次来到广州通商,而且他们虽然样貌与西洋人相似,却否认自己来自欧罗巴洲,他们说自己来自……北亚墨利加,那样说来,比英吉利更加遥远了。不过这个国家也多有奇怪难解之处,不说别的,乾隆末年到现在才多少年啊,他们一年来广州的商船,就达到了二十艘之数,这样再过些时日,还不知他们会来多少艘船呢。”

“砺堂,这米利坚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每年来广州的商船就有这么多,那应该是不逊于英吉利的强国啊?可是你方才又说,这个国家是几十年前才出现的,短短几十年时间,米利坚国就可以发展成一个强国吗?”阮元听着蒋攸铦之语,似乎尚有不少疑问。

“是啊,只是这米利坚国具体的情况,我了解也不多。”蒋攸铦沉思半晌,还是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道:“这个国家与英吉利不同,英吉利商人,不经过公行就不能来广州贸易。但米利坚那边似乎没有这种限制,商人想来广州,就来广州,他们国家也从来不管。而且,他们国家体制,似乎也和西洋其他国家大异,他们……说是没有国王,这个国家似乎是由十几个部落联合而成,每隔几年,就从各部落里挑选几个公认的能人出来,然后抽签,抽到的,就做几年头人,几年以后,再换另一个人上来。商人大多也只顾着赚钱,却不似英吉利人那般嚣张。但是……其中也有私贩鸦 片之人,我那次遇到渔民劫夺商船鸦 片,便是一艘米利坚船了。”

“是吗,不想海外尚有这般国度啊……”阮元想着蒋攸铦所言米利坚国之事,只觉信息寥寥,似乎还是不足以了解这个国家,不觉对蒋攸铦笑道:“既然如此,剩下的事,就交给我来办吧。”

“伯元,我知道的西洋之事,就都告诉你了。剩下的……你自留意,也自小心吧。毕竟涉及西洋商贸,皇上从来宽仁为怀,也不愿和他们贸然兵戎相向啊。”蒋攸铦总是自觉意犹未尽,便又对阮元补充道。

“砺堂说哪里话呢?今日我与砺堂一见,不也多知道了一个国家的名字嘛。”阮元也对蒋攸铦笑道。

蒋攸铦又与阮元客气了几句,便即离去,阮元也开始找寻督院档案,渐渐了解起督院其它事宜。只是,无论阮元还是蒋攸铦,这时似乎都不可能知道,他们方才讨论的米利坚国,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整个世界都无可小觑的一个国度。而它真正令国人熟知的,还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

美利坚合众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