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南下广州

大清疆臣。 第四百四十四章 南下广州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果然就在阮元回到武昌之后三日,朝廷的诏书便即到了湖广总督府内,依嘉庆上谕,阮元正式就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之职,成为了新一任两广总督。接下来阮元自当迅速动身南下,在广西巡抚庆保北上途中与他交接湖广总督之任,再南下广州与蒋攸铦交接。

不过这一日,阮元却又一次带着孔璐华来到了东箭亭,最后一次欣赏着湖广总督府内风景,看着小园里柳桂竹桃,花木交相辉映,孔璐华也对阮元笑道:“夫子,不想就这八个月工夫,这武昌节署,已是诗情画意之地了呢。看起来啊,日后要是有人可以常任两湖,那该是多惬意的事啊。好啦,今日你带我过来,不会只是想着让我看你栽的这些花木吧?”

“夫人言语还是这样不留情面啊?”阮元也笑了出来,不过,玩笑之后,阮元却若有所思,沉吟半晌,方对孔璐华道:“夫人说得没错,这一次,我想让咱们家里,找一个人回扬州。”

“夫子,你怎么想到这件事了?”孔璐华不解问道。

“这也是之前看扬州账册之时,我意外发现的事啊。”阮元叹道:“在荆州的时候,家里把账册送了过来,结果我一看,上面居然有两成账目都有问题,今年一年,家里用度,有二百多两都不知去向。已往家里的账,杨叔还在,我就让杨叔替我管着,如今杨叔不在了,二叔和仲嘉虽然在扬州,可二叔的腿疾,我一直对不起他,仲嘉虽然读书不少,却也不是料理家事的人,这三年清查家里账目,我一直不能满意。也罢,若还是在这长江一线做官,家里开支我亲自打理却也无妨,可这一旦去了广州,关山路远,我总不能每年都让仲嘉千里迢迢的给我送账本啊?再说了,就算有什么错漏,这么远的路,想改都改不及。所以如今看来,还真的需要一个得力之人,能够帮我在扬州看着老家,咱们如今家业大了,开支多一些却也无妨,可总不能把账算得不清不楚,竟让家中之人在扬州滥行支取,挥霍家业啊?”

“那……夫子可想好这个人选了?”孔璐华也向阮元问道。

“其实我想着,这个人选,最适合的非蒋二莫属。”只不过,阮元这句话说了出来,却又迟疑了半晌,方对孔璐华道:“蒋二这些年跟着我走南闯北,督抚部院里的事,他从来办得井井有条,养廉公费的开支,也都是他在经手,并无差错。更何况,蒋二从跟我去杭州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对待下人有自己的一套,平日一边和谁都能做朋友,一边呢,却也精明,这些仆从有心术不正,想着侵贪公费之辈,蒋二往往能预先警示,让他们把邪念断送在萌芽之中,如此一来,家里才能相安无事啊。所以我想着,把扬州交给蒋二,我是放心的。只是……”

“夫子是觉得,莲儿从来侍奉在我左右,若是调了蒋二去扬州,莲儿无论留在广州,还是一同去扬州,都会有些不便吧?”孔璐华见阮元尚在犹豫,也主动向他提醒道。

“夫人所言不错,但这也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件事呢,广州部堂那边,也需要一个人主管账目啊?”阮元也对妻子笑道:“这一年做了总督,方才清楚,总督相比巡抚,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频繁出巡,我这在湖广时日不够,还没有出去阅兵呢,就这出巡用度,总也要有个人看管才是啊?”

“嗯……若是这样,那我去问问曲阜那边,看看娘身边有没有可用之人吧。”孔璐华也对阮元点头道:“只不过,夫子说起莲儿,我……我也舍不得莲儿走啊?要不这样吧,莲儿以后的事,还是要她自己来决定吧。若是她愿意留在广州,自然好了,若是她想去扬州……也没关系啦,延锦就要过门了,家里能陪我说话的人,这也不会少了嘛。”

“那就依夫人之意吧。”阮元自也不觉孔璐华之意有何不妥。

次日,阮元和孔璐华便也叫来蒋二和莲儿,向二人说明了蒋二回归扬州之事,孔璐华也主动向莲儿问道:“莲儿,今日之事,我想着,就由你自己作主吧,你若是愿意和蒋二去扬州,我绝不阻拦,只是……你要是想留在我身边,也不错嘛。”

“夫人,莲儿……莲儿愿意和夫人去广州。”莲儿沉思半晌,还是站在了孔璐华一边。

“哈哈,莲儿,你可要想清楚了啊?”孔璐华听闻莲儿愿意与自己南下,虽然为之欣慰,却也不免有些为她担忧,道:“你就不怕蒋二到了扬州,没了你在一旁,他……会再去纳妾呢?”

“我……夫人,我和二哥在一起都十五年了,我……我愿意相信二哥。”莲儿面上虽是晕红,却也对蒋二坚信不疑。

“老爷、夫人,你们就放心吧。”蒋二也在一旁自告奋勇道:“这次老爷和夫人南下,愿意将扬州家事交给小人,是小人的荣幸才是,小人定当严以持家,有小人在扬州,老爷和夫人,日后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好啊,扬州的事,我也就交付给你了。只是你需要记住,若是扬州家里有大事,或者要动用大量银钱,你不得一人做主,还需去北湖那边,问过二叔和仲嘉才是。如此用度,方才稳妥啊。”阮元也对蒋二鼓励道。

“老爷,小人回了扬州,自然会与北湖那边共议要事的。”蒋二答道。

“蒋二,你两个儿子,我记得……大的十三,小的十一了,对吗?”阮元忽然问道,想到这里,也对蒋二续道:“既然你在我家中办事,也有二十年了,那你两个儿子,我想着也自当同于阮家之人才是。这样吧,阮家在扬州现下已有了家学,你就让两个孩子一起过去读书,以后长大了,若是想要走科举这条路,我们也都帮衬着你们,如何?”

“多谢老爷厚恩,小的回了扬州,自然竭力报答老爷恩情!”蒋二听阮元愿意供自己儿子读书,当即和莲儿一同向阮元拜倒,以谢阮元恩信。

就这样,几日之后,阮元一家便在武昌分别,蒋二带了两个儿子,一同南下扬州而去。阮元则带领孔璐华等其余家人,乘船离了武昌,沿长江南下入洞庭湖,再转入湘江,向着广州而去。阮元在武昌湖广总督之任,前后只有八个月时间。

路过岳州岳阳楼时,阮元想着不过两年光景,自己屡任封疆,竟将江上三楼尽数观览,也不禁吟诗一首,以纪念此番南下。

木叶西风外,秋光满洞庭。

波平万顷白,露肃千山青。

远浦一何澹,此心相与凝。

戈船人散后,楚客自扬灵。

“却不知再回中原,竟是何时何日了啊……”想着自己已是五十四岁,南下广州,或许自己最后的精力,便也要尽数托付在南国之地了。回顾中州江河,阮元自不觉多了几分感慨。

阮元一路乘船南行,路过衡阳之时,也亲登南岳衡山一观,如此自己为官南北中外,五岳已观其三,自是颇为自得。随即阮元暂时折而向西,在永州与庆保交接了湖广总督印信,便折入广东水道,渐次进入珠江,终于在十月二十二日抵达广州。

十一月二日从此处出发,水路第七日抵广东省城,此处繁华如江户之地,亦有众多官员、衙役往来,各司其职……此处繁华兴盛,外国船只停留众多,有西洋船二十余艘,亦有红毛人、俄罗斯人等,日本国内无可与之比拟之地,前来围观我等之人众多……

嘉庆二十年,一艘载有二十余名日本萨摩藩(即今鹿儿岛县)藩士的日本船只,因不幸失事,漂流到了惠州碣石镇一带,经两广方面汇报安排,这些萨摩藩士得以从广州港搭乘沈万珍、杨西亭等中国商人的商船返回日本长崎。其中部分藩士得以亲见广州样貌,便即将广州情景记录在册。这时的广州也是清朝东南最大的海港,无论国内南洋通商船只,还是西洋各国来往商船,均自难以计数,自乾隆中叶起,乾隆相继允许广州和厦门对西洋船只通商,但厦门彼时仅为寻常海港,并无县治,前后也只有同西班牙的五次通商记录,同时葡萄牙也在澳门有一些商船往来,此外西欧各国前来中国的商船,便均在广州停泊贸易。广州因商贸之盛,在清中叶一跃而成为与北 京、江宁、苏州、杭州、扬州并列的天下六大城市,其人口之多甚至可能超过扬州与杭州,在部分西洋商人的估算之中,广州人口更是多达百万。广州城西太平门外,民宅店铺林立,一直向西延伸到珠江弯折之处,西洋商人也各自在广州城西建立商馆,以便商贸往来,城西也另有许多国内商人所建馆阁楼台,如此商人集聚之地,便是十三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