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四十六章 十三行总商伍秉鉴

大清疆臣。 第四百四十六章 十三行总商伍秉鉴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广州城西的十三行商馆,与南侧的西洋商馆紧紧相连,十三行商馆之处,店铺楼阁尚为中式,但紧邻珠江的西洋商馆,却大多因本国风俗而建,房屋通体雪白,均是麻石砌成,石柱巍峨,各色国旗随风而立,五彩缤纷,此等景象,彼时也只有广州能够一见。

十三行商馆紧邻珠江之处,亦是各国商馆张挂国旗之地,其中一面国旗,看来与其它国旗大为不同。这面国旗之上,红白横条交错,左上角一片蓝底之上,交错排列着十余颗白色五角星,每行三个,一共五行,这便是嘉庆之末的美 国国旗了。国旗之后,便是美 国商馆,而这时的商馆之内,一个西洋服饰的商人正在一张圆桌之侧,饮用着桌上一杯黑色液体。而西洋商人一旁,还有一个丝绸布袍的中国商人,也在品尝着这种奇怪的液体。

这时,一名伙计打扮的中国人忽然从一旁走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看见那中国商人,便即双手将信奉上。商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便让那伙计自行退下了。

“沛官先生,您这是……又有一个人的欠款要免去了?”西洋商人看着中国商人点头之状,似乎对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便向那中国商人问道。端详之下,这中国商人样貌清瘦,喜怒不形于色,可他双目之间,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精明。

“是啊,帕金斯先生,这一单不过也就是一千两银子,不要了,却也无妨。或许啊,他们感念我这一次免了他们欠款,再过一两年周转起来了,可能还会还给我两千两呢。”中国商人似乎也懂得英语,便与那西洋商人以英语答道。原来这西洋商人乃是美 国帕金斯洋行在广州的代理商人,名曰帕金斯.顾盛。而那中国商人,便是这时广州十三行实际的总商,怡和行的行商伍秉鉴了。

“哈哈,那若是周转不灵了,沛官,你这一千两银子可就打了水漂啊?”顾盛不免对伍秉鉴揶揄道。

“帕金斯先生,这一千两,就算我还想要,也用不着现在催着这些小行商出钱啊?”伍秉鉴也对顾盛解释道:“首先,咱们虽有大小之分,可都是十三行的行商,抬头不见低头见嘛,何必把事做绝呢?而且这周转不灵,一般小行商都在所难免,若是这个时候对他们步步紧逼,我又拿不到钱,还把他们弄破产了,到最后究竟谁能得利呢?所以我倒是想着,这种时候,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这样他们也可能还钱,更重要的是,以后他们感恩于我,还能多帮我一些呢。”

“沛官,你们中国商人,平日要考虑的事还真多,倒是不如我,只要把心思都放在赚钱上就够了。”顾盛也对伍秉鉴笑道。

“哈哈,帕金斯先生,您那样的日子,有时候我想想啊,也确实羡慕,所以我才愿意,把我的钱投进你的商行里面,咱们一同分利嘛。不过毕竟这里是中国,咱们这些十三行的行商,究其根本,本来就是一样的人嘛,又何必争个你死我活呢?”伍秉鉴一边与顾盛说着,一边似乎也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觉叹道:“你看,就在今日,城里两广总督衙门,又要换新人了。”

“新人,你是说……广州要换新总督了?那新任总督,却是什么样的人呢?”顾盛问道。

“新总督嘛……听说姓阮,是……是眼下中国最有名的学者。”伍秉鉴对阮元为政之事,此时尚无具体了解,但阮元修书兴学、惠及后辈学者之事,广州城内却早有耳闻,他便也如此向顾盛答道。

“学者?我可不喜欢做官的学者。”顾盛却对阮元这个新任总督并无好感:“你要知道,那些当学者的,往往都固执得紧,不会变通,成天讲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办事什么也不会,这样的人,我不喜欢。”

“帕金斯先生,您喜欢阮总督也好,不喜欢他也罢,您总是洋商,依例本也不需要和总督相见的。可我就不同了,两广部堂这一趟,看来我也得好好准备一下了。”只是话说到这里,伍秉鉴却隐隐有了一丝忧虑,又向顾盛问道:“不过,帕金斯先生,最近我得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是关于你那艘船的,有些事,我劝你还是不要插手为好。”

“传闻,什么传闻?”顾盛却对伍秉鉴之言不屑一顾,道:“难道,我这艘船上,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成?”

“你若是知道那些东西见不得人,那我劝你不要做。”伍秉鉴也对顾盛劝道:“就在今年上半年,朝廷的禁止鸦 片章程又重新修改了一遍,眼下的法令是一船有鸦 片,则一船不许贸易,一国全部船只皆有鸦 片,则一国船只一律驱逐。此外,为你们洋船作保的商人,若是作保的船上发现鸦 片,也要从重处罚!我可不想因为跟你做生意赚了钱,就为你担这么大的风险,到时候,官府的罚银,就能把我赚的钱全都赔进去!”

“哈哈,那我倒是想问问你,若是我的船上就只有毛皮的生意,你让我来广州一趟,是赚钱还是赔钱啊?”顾盛却依然强词夺理,对伍秉鉴道:“你也应该知道,我们美 国有的是人喜欢你们的茶叶和南京布,可我们的毛皮,这广州你也知道,根本卖不出去!我来中国开洋行,是知道如果我不来中国,茶叶和南京布,我们就只能从英国商人那里高价进口,那样我赔的更多!可我往来美 国和中国一趟,我不能自己亏本啊?所以这该补上的差价,我总要想想办法嘛?再说了,伍总商,我听说这几年下来,除了去年那船货你赔了二十万,其它时候,你一直是赚钱的啊?你给我的洋行投资,我赚了钱也够你分的,这样的日子不好吗?还是说,你给我投资,然后你我年年赔本做生意,你也心甘情愿呢?”

“你……”伍秉鉴自然清楚,顾盛所言赔本云云,绝非他乐见之事。但顾盛的生意也不全在中国,只要他愿意多跑几个地方,即便在广州有所亏损,最后还是可以盈利。但即便如此,有些事他却也说不出口,只好对顾盛道:“你需记住,你的船进黄埔之后,粤海关查验之时,务要严加查看,绝不可再让你的水手私藏一箱鸦 片在内!我因为作保赔了钱,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哈哈,伍总商,我做生意,你还不放心吗?你对我们帕金斯洋行的投资,我在美 国的账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呢,你这是对我有恩,那我怎么会让你吃亏啊?以后咱们做生意,一定还是会赚钱的,这你还信不过我吗?”伍秉鉴自也清楚,顾盛名为让他放心,实际上也是在提点于他,行事须有分寸,一旦清朝官府得知其中详情,自己说什么也逃不了干系。

“好啦,以后的事,你知道怎么做就好。”眼看天色已晚,伍秉鉴便也向顾盛告别,自归怡和行去了。对于这时的伍秉鉴而言,更需要他了解一番的,不是顾盛,而是阮元。

果然,仅仅半个月之后,阮元就在两广督院接到了一封禀帖。上书怡和行行商,赐三品衔伍敦元,听闻阮元前来赴任两广总督,特意前来拜见。

更令阮元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前来拜访自己的,样貌清瘦,和顺中透着几分精明的十三行总商,竟果然戴着蓝宝石顶戴,身上官服,也是三品官员所用的孔雀补服。

只不过,这时的阮元略一思忖,便即清楚其中缘故,随即言语如常,对伍秉鉴笑道:“这位先生,便是广州十三行如今的伍总商吧?我初到广州不过半月,这两广要事尚未了解得当,本想着一切安排妥善,再来见过你等十三行之人,今日也多劳烦伍总商前来我两广部堂了。伍总商这些年来,捐办海寇,河工赈济诸事,亦有总商鼎力相助,如此说来,阮某也要代天下间受过总商眷顾的百姓,向总商拜谢才是啊。”

伍秉鉴听着阮元之语,心中也不觉一紧,他自然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三品顶戴,就是因为当年出捐银钱,助剿张保仔有功,更兼黄河决堤、江淮河南大旱,自己亦有捐输报效,方有朝廷恩赐顶戴之事。但阮元初来广州不过半月,便已将此等事宜尽数言明,想来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时之间,也渐渐清楚,眼前这位新任总督,绝非只知道埋首经籍的学究,而是这时清朝大员之内一位最为明察之人。想到这里,便也将先前准备奉承之语收了回去,只对阮元笑道:“阮总制如此言语,小人实不敢当,这捐输之举,本就是我十三行应尽之义,本是不值一提的。小人在广州这边,却也听闻阮总制学行过人,多有嘉惠士林之举,天下读书人皆翘首以盼,相较之下,小人不觉自愧。其实不瞒阮总制,今日小人前来,也是仰慕总制治学之道,特意备下了一件薄礼,还望总制笑纳才是。”

“哈哈,却不知伍总商的‘薄礼’,又是何物啊?”阮元不禁问道。

“抬上来。”伍秉鉴当即向下面仆役说道,不过片刻,两个仆役便一前一后,抬了一尊巨砚上来,阮元平日雅好文墨,家中多藏名砚,饶是如此,见了这尊巨砚,却也暗自惊叹。只见这砚台通体黑亮,其长竟有三尺,宽也有近二尺之距,若非制砚名家深知此等砚石珍贵,特意将其制成砚台,只怕这样一块上好砚石,就要为后人大材小用了。广州临近端州,端州又素来以产砚闻名,是以广府之人以砚作礼,本是寻常,可伍秉鉴竟能寻得如此上等砚石,又特意制了这一尊巨砚,赠礼之意,可想而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