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中英之辩

大清疆臣。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中英之辩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哈哈,真没想到啊,当年你来朝见高宗皇帝的时候,就那一句万寿无疆,都要和我们说上半天,这二十多年不见,你汉语说起来,可是不比寻常百姓差了啊。”阮元意外发现,小斯当东已然从当年初学汉语的滞涩不通,变成了如今的对答如流,心中既是惊奇,也是欣喜。

“是啊,阮大人,我这二十多年,有一半的时间在澳门,这十多年下来,汉语自然也就学会了。大人,我前几年为了交涉之便,也将贵国的《大清律例》翻译成了我们英文,以前我们的商人到了广州,许多事都不好打交道,以后应该会……会好一些吧。”只是想着自己虽然翻译了这部法典,这次出使却依然以失败告终,小斯当东心中自也有些不快。

“《大清律例》啊……”阮元听了小斯当东之言,却也沉吟半晌,方才问道:“那你们这一次出使,竟是因为何事,为何还没有见到皇上,就回来了呢?”

“阮大人,这是因为……因为这一次接见我们的那两位大人,他们……他们都是骗子!我们不愿意行你们那叩头之礼,想问问他们,能不能像大人当年一样,给我们寻一条折中之策出来,可他们就……就一直敷衍我们,对我们不闻不问,到了觐见那一日,却直接逼我们行礼,这样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能接受,所以……所以就没有面见大皇帝他老人家。”小斯当东眼看周围并无旁人,想着当年阮元在使团之中,对自己的汉语也多有指点,便如实将其中始末告知了阮元。

只是阮元尚未回答,一旁的林则徐早已忍耐不住,当即向小斯当东质问道:“这位使节,您这样说就过分了吧?我大清大小官员,若是在大礼之时参见皇上,哪有不行三跪九叩之礼的?更何况,这只是大礼之时最简单易行的礼节,我大清是礼仪之国,为官之人,一举一动自然应当依礼而行,没有让你等再去行其他大礼,已经是皇上对你等最大的宽容了,你等怎么还如此没完没了,非要把三跪九叩大礼也免去,你等才会满意吗?”

“这位大人,在我们欧罗巴洲,没有一个国家会行这样的礼节!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国王陛下,从来都只行单膝跪地之礼,若是每次来了你们国家,都要叩头,那我们回去还有何面目再去面见我们的国王陛下?”小斯当东也是据理力争。

“好啦,你们也不要再争论了。”其实阮元心中所想,与林则徐相差不多,但考虑到小斯当东等人前来不易,阮元还是想着,若能有所变通,其实亦无不可。但即便如此,阮元也不认为英国使臣面见嘉庆,便应该废去三跪九叩之礼,只对小斯当东问道:“当年的事,今天看到你,我却也想起来不少。那时候我应该对令尊说过,看你们的样子,确是是想要前来我们大清,和我们通好的,可既然如此,这应尽之礼,你们也要有所准备才是啊?若是你们上一次便有所不满,那你们应该多派几次使臣前来才是啊,到那个时候,说不定皇上与你等更熟悉了,就自然有变通之道了。又说不定你们国中之人眼看皇上对你等并无不满之意,你行这三跪九叩礼,他们也不会在意了。可你们却是为何,竟隔了二十三年才重新遣使前来呢?”

“实不相瞒,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打仗,没有余力派遣使团。”小斯当东答道。

“这位使臣,我记得不是这样吧?我在翰林之时,曾亲见旧档记录,乾隆六十年、嘉庆十年,都有英吉利入贡的记录啊?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是没有余力前来呢?”林则徐在翰林熟知旧档,自然发现了其中有异之处。

“大人,您说的是东印 度公司……是我们在广州的行商吧?若是这样,那这两次觐见,应该是他们自作主张的结果,并不是国王陛下的意思。”小斯当东清楚中国人往往无法直接理解“东印 度公司”为何物,只好改了“行商”一词。

“你们国家也真是奇怪,商人没经过国王允准,就敢自己给我们大清送礼,还真是……真是不知礼数啊。”林则徐也不禁对小斯当东辩道。

“是啊,你说说,你们的商人给我们进献贡礼,都从未出现不合礼节之事,你们国王遣你等过来,却每一次都有这许多麻烦,这……这本就是两难之局啊?”阮元想着东印 度公司进贡之事,也对小斯当东道:“你想想,既然你们的商人从无不合礼节之处,那我们也只会认为,你等后面的遣使之事,也自然不成问题,而你们的商人呢,也不能将其中礼仪跟你们的国王详细禀明,这样下来,咱们之间自然也就有隔阂了。照我说啊,要么你们以后,便只让广州的行商前来入贡,要么就只由你等国王遣使,你们商人与国王各行其是,却也没有一个可行的定制啊?”

“可是大人,我们……我们国家海外之事,从来就是如此啊?”小斯当东却也不愿让步。

“那有一件事,我却也想问问你,你等出使大清,究竟是想真心实意的与我大清有所交往,还是另有所图?你等此次前来,除了出使之外,是否也和当年一样,另有其他要事呢?”阮元又向小斯当东问道。

“阮大人,当年的事情,您应该还记得啊?我等想着,若是能在贵国京城设立使馆,在宁波也和广州一样开港通商,那该有多好啊?再说了,贵国都把澳门借给葡萄牙……大西洋人居住了,那为什么就不能依澳门之例,也给我们一处岛屿暂住呢?我们也像大西洋人那样住下,对贵国也没什么不便啊?”

“将澳门借给大西洋人暂住,是数百年前,前明朝廷所为。国朝定鼎之后,也是念着大西洋人旧居澳门,已成风俗,不便再行驱逐,便循了前朝旧例,如此而已。但国朝并没有允许任何外国再有澳门一般居住之事了啊?”阮元也对小斯当东解释道。

“那……再开放一处宁波给我们,对贵国而言又有何不妥呢?贵国的海域这么大,却只对外国开放一处广州港,难道贵国不觉得太少了吗?”小斯当东又问道。

“我国对外通商之地,并非仅有广州一处啊。”阮元却也答道:“你等西洋,通商是在广州,海东的琉球,是在福州入贡,朝 鲜国和我们在中江可以互市,此外暹罗和你们一样,也是广州,陆上越南在广西、缅甸在云南,俄罗斯在恰克图,浩罕是在伊犁,如此说来,我大清通商之处,无论如何也不只一个广州了。只是你等不同国家,要在不同地方通商而已,这样也方便啊,就好比福州,当地习惯了与琉球往来,再和琉球人打交道,自然方便,可若是你们也去了福州,又或如你所言,准你等在宁波通商,那其他国家怎么办?若是这处港口不让他们入港通商,那也不公平啊?到时候,我们又要多设官吏,负责交通各国之事,这又是何必呢?再说了,我听闻就你等西洋之国,前来广州通商的就不下十几个,其它国家对广州通商之事,并无不妥之念,你等却为何执意要增设一处通商之地呢?”

“这……阮大人,通商的港口多了,你们也可以多赚钱啊?”小斯当东回答道。

“可我们国内商人来往外洋,一样可以赚钱啊?你是不是以为我们允许你们在广州通商,所以我们的商人,也只能从广州出海啊?其实不然,我们江浙闽粤四省,商人往来东洋南洋,是没有禁限的,每年都有不少商人愿意去南洋经商,我也做过浙江巡抚,在浙江的时候,浙海关能收不少南洋货物的商税呢。对于我们而言,赚钱并不在于对你们多开这一处港口的。”阮元一边对小斯当东解释着,一边却也想起了当年一些旧事,便又问道:“不过我倒是想着,有一件事你们过了二十三年,怎么还不明白呢?你们英吉利国,或许……或许你们也很崇敬你们的国王,这些我大清是不会干预的,可你们对于我大清而言,其实也就是万里之外的一个西洋之国,平日来往一次都如此之难,更何况其他呢?可你们二十年前,刚刚来我大清有所交往,便即想着拿出那许多条款,想着让我等接受,二十年之后,你们还是一样,只想着让我们接受些什么,却丝毫不考虑我们的想法。你再想想,若只是两个人之间交往,你如此强求他去做什么,他会那么轻易答应你吗?”

“是啊,识得礼节的人都会知道,到了陌生人家里,应该客随主便才是。就算你想要朋友改变什么,你能劝告的也只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吧?哪里有去了陌生人家做客,还要求陌生人对自己言听计从这般道理啊?”林则徐也在一旁补充道。

“阮大人,这……您方才说的话,确实也有道理,可是……”小斯当东沉吟半晌,却也只得对阮元答道:“你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我们国家决定对外之事的人,也不是我啊。他们……他们可未必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您方才所言开港通商之事,我……我也坚持自己的想法,你们对贸易之事,限制得太多了。”

“好吧,既然如此,其他的话,咱们也没办法继续聊下去了。”阮元自也清楚,自己与小斯当东之间,似乎还是有一道巨大的,自己所无法跨越的障碍,既然如此,其他的事自然也不该强求,只好再次向小斯当东劝道:“只是有一件事,我希望你回到国内,能告诉你们国王,我大清的体制,若是确有不合时宜、不便国计民生之处,我们自然会斟酌变通,通商与否,如何通商,本也只是小节,并非不可更易的列圣成法。但即便如此,这变与不变,只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去变,却不是你等想让我们改变,我们就要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变的。这一点,你可清楚啊?”

“阮大人,这些事,我……我会想办法和国内沟通的,其实,我在中国这许多年,自然也不愿意看着我们国家有朝一日,竟会与你们国家交恶。只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改变不了什么的。”小斯当东也只得这般答允阮元道,毕竟在他看来,单膝行礼、开港通商、允许英国人暂住之举,都是天经地义,并可以为之深信不疑之事,他也不可能真正认同阮元的观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