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后的巡抚之任

大清疆臣。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最后的巡抚之任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既然如此,那我们今日就告退了。”阮元也带着林则徐站起,一同向小斯当东作揖道。

“阮大人,祝您……平安如意。”小斯当东也站了起来,对阮元鞠躬行礼。

这句话也是二十三年前,阮元亲自教导小斯当东的礼仪之言。是以阮元听了这四个字,也不禁多了一丝伤感。二十年匆匆如烟,多少昔日旧人早已不在人世,可是却另有些事,似乎并没有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英吉利……却也不知还有没有下一次了啊?”阮元心中也不觉感叹道。

这日与阿美士德、小斯当东等人道别之后,林则徐也暂时跟随阮元到了抚院,他便也取出嘉庆上谕交给了阮元。原来这次的上谕言及,阮元自即日起调任河南巡抚,接上谕后,将江西事务交予钱臻,阮元便要速速北上赴任,不得多有耽搁。

只是这时的阮元看着这份上谕,却也有了一些惆怅之情。这河南巡抚在嘉庆之时全称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督理营田”,又例兼“提督统辖全省等处地方军务,节制各镇并驻防满营官兵”,与江西一样一人身兼文武二职,由于开封旗营只有一个副都统的编制,是以即便汉官出任河南巡抚,也可以管理开封八旗,且养廉银可以达到一万五千两。但再怎么说,河南巡抚也仍然是正二品实职,此次改任依然只算平调。是故阮元沉默半晌,方道:“臣叩谢皇恩。”

林则徐见阮元神色,略知其意,却又向阮元道:“芸台宫保,其实皇上除了这一道明谕,还有一道密谕,请芸台宫保看过。”说罢也从自己包袱之中另取了一封上谕出来递给阮元,让阮元亲自拆阅。

“皇上这是何意?”阮元一边沉思,一边也取过密谕,缓缓拆开,只见密谕乃是嘉庆亲笔,言语不多,乃是:

阮元赴河南后,需将睢县赈灾之事办理完毕,此外清理积案、严查匪盗,亦需尽职。待积案得以清理,匪盗得以破获,便即速来京城朝觐,钦此。

“速来京城……”阮元也不禁想道:“难道……皇上其实是另有要任想要授我不成?”

林则徐并不知密谕之中言语,只是想起阮元指点之恩,自也感觉可惜,向阮元叹道:“芸台先生,后学这次本也想着来江西主试,可以和先生再讲论一番学问,却不想先生又要调任,实在是学生福薄了。”

“少穆,你有此求学之心,便已足够,其实说起学问,我为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时间精研于此,未免有些荒疏了,还能指点你多少呢?不过这一次,这些英吉利人你也看到了,西洋之事,国内可是难得一见啊,你这随行一路,便是有益之事。既然做了官,那么何处不能成学,何事又不能成学呢?你若是明白这个道理,实心任事,那你日后进境定当在我之上了。”阮元也对林则徐鼓励道。

“这……那后学也谢过先生了。只是这江西平盗之事,还望先生与我讲一讲,其实……不瞒先生,癸酉之事过后,眼下后学在京城,却也看得清楚,越来越多的后学之人,已经开始关心眼下政事了,能得先生指教,或许日后可以事半功倍呢。”林则徐谦辞道。

“是吗……哈哈,也算是好事啊。”阮元点了点头,道:“不过即便我现在就着手北上,总也要耗费些时日,这些事就与你慢慢讲论吧。还有,江西的学生我清楚,以前啊,乡试舞弊之事就有不少,那个时候总是有人说考场狭小,本就不易发挥,总之都是理由。这一次我可是把考场重新翻修了一遍了,你去监考之时,若发现了舞弊之事,只管严查!他们再不愿改,那咱们也不能客气了。”

“多谢先生,监考之事,学生自然尽力!”林则徐也对阮元感谢道,后来数次乡试,江西果然法纪严明,再无舞弊之行。而且江西生员受拔擢着,亦多有颇具实学之人,林则徐在江西主试亦颇为尽心,所取生员有“清榜”之誉。

想起自己抚赣两年,虽是会党渐息,盗匪匿迹,江西重归太平,但不能有进一步作为,阮元却也有些遗憾。可这次嘉庆催促甚紧,自也不能在江西久留,阮元遂让家中收拾了行装,并将筑闸收尾、安置拆屋百姓、乡试主考等公务与钱臻和林则徐交代过了。眼看交接已毕,阮元一家便于十日后从南昌开船北上,一路前赴开封。

阮元在八月末便即抵达开封,随后便将睢县赈灾事宜调度完毕。但河南数年来天灾甚剧,又兼天理教之后,多有乡间野盗伺机而动,先前积案也有将近千余件未能判决。是以阮元为了办理这些公务,也费了不少时日,所幸河南布政使吴邦庆、按察使琦善、开归陈许道唐仁埴三位要员均能勤勉办事,各人集中处理要案,解决起来便要快捷许多。可即便如此,阮元也足足用了三个月才将河南积案清理完毕,又连续数度在民间擒拿得当地“红胡子”匪帮,河南这才重归太平之状。

这日阮元送别了吴邦庆等三人,也便告知杨吉,尽快整理行装,自己先行北上,若是有所变动,再让孔璐华等人搬迁即可。杨吉看着阮元模样,却也笑了出来,道:“伯元,我可是从八月那会儿,就听你说这办案要快,要速去京城了。不想这都十一月了,咱们才真的要准备进京的事,你这办案啊,也是够谨慎的了。”

“这些案子,有不少都事关人命,能不谨慎吗?”阮元也叹了口气,道:“不说别的,就说这盗贼之事,有些贼盗,他们几年前就是乡间流贼,为祸一方了,可有的也确实是前些年河南大旱,不得不偷盗为生的,对这两种人用同样的刑罚,那公平吗?你又让其他百姓怎么看呢?被迫为盗和主动行劫并无二致,那不是鼓励他们去做盗贼吗?”

“所以说啊,他们看你倒是放心,可你这样也真是累啊。”杨吉也不禁感慨道:“若是咱们年轻那会儿,或许我不会这么说,可今年你都五十三了,我明年就六十了,后面的日子,你的身子也很重要啊。你说,钱相公不就是……”

“杨吉,这个我清楚,但是……咱们做这个官,不也该给后来人留下些有用之物吗?”阮元也随手取过身旁一册书来,对杨吉道: “这无论做什么事,一旦着急了,必然有所疏漏。你看看他们这《十三经注疏》,就这两册,里面好几处宋本、明本都没错的地方,他们居然刻错了。为什么啊?都想着我马上要调任了,想着赶快给我看一眼,急着刻出完本,最后呢,这能没有错吗?我刻这部《十三经注疏》,想着的便是为后世留下一部善本,使后人不受劣本讹误所惑,可如今看,终也是百密一疏啊。”

“那……这刻书之事,还能补救吗?”杨吉也不禁好奇道。

“也能,但需要重新补版。也罢,我再将这些书重新校对一遍,有错的地方我给他们再标记出来,日后让南昌府学重刻那部分错版吧。这河南巡抚也是一样啊,我署任三月,实任三月,一共才半年时间。两次在这开封抚院坐堂,我又做了什么呢?购置经籍,处理刑案?这不过是巡抚应尽之职,还远远不够啊。看来这河南之地,终是要留下遗憾了。”

想到这里,阮元忽然想起,对于杨吉而言,似乎在南昌也有未竟之事,便问杨吉道:“杨吉啊,我可是还记得呢,当年我北上京城会试的时候,你就跟我说过九江的白鱼好吃,后来因为这件事,你还差点和夫人闹了不快呢。可是这两年咱们在南昌,也吃到过新鲜的白鱼,我说……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出神入化啊?”

“伯元,这件事我开始也不明白,后来想了想,却也悟出来了。”杨吉笑道:“年轻的时候啊,不光是白鱼好吃,也是那日我遇见的那个渔夫,他烹调鱼肉有一手独到的工夫。可咱们在江西两年,只见到了白鱼,却没见到那个人啊?孔顺做的鱼嘛……总是吃得多了些,多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哈哈,看起来,你却比我活得通透啊。”阮元听着杨吉之语,却也不禁笑了出来。

只是皇命难违,两日后阮元便即轻装而行,北上面圣去了。到了十二月初一,阮元终于抵达京城,前往养心殿朝见嘉庆。

而杨吉不知道的是,阮元所言注疏讹误虽然确实存在,却也是因他此次修书务求精益求精之故。故而偶有差错,阮元便即有所不满。而即便如此,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由于底本相对精当,校刻兼览各本,又兼附带了阮元所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不过数年,便即成为传世正本。十年之后,南昌府学终于依阮元嘱托,将刻本讹误尽数修改,自此“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便成为海内最为精当之儒经版本,甚至流传到了海外,为朝 鲜、日本学者所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