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四百一十章 离别之时(上)

大清疆臣。 第四百一十章 离别之时(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出宫之后,阮元也找到了桂芳,将漕运之事与他做了交接,但漕运政务纷繁,一时却也不能尽数相告,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好议定归程之上,再行将漕运关要之处录下转交桂芳。正好这一日,那彦成入京述职,也正在部院之内与升了礼部尚书的胡长龄谈天,阮元和桂芳也一并到了礼部院中,同学师生四人难得相逢,也相互聊起数年来京中京外旧事。可是说起滑县之役,那彦成却也长叹了一口气,对阮元道:

“伯元,我又何尝不知,滑县那许多从逆百姓,大多本也是无知贫民,只是一时受人蛊惑,方才铤而走险呢?所以总攻滑县之前,我连续三次遣人到滑县城下,一再劝说他们归降,可最终却……也是将近两万人啊。我知道,其中大概三分之一也是受人裹挟,可剩下的,是真的拒不投降,竭力与官军死战,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你或许不知,我额娘这几年年纪大了,也信佛,为了滑县这一仗,额娘和云仙终日吃斋祈祷,只求为我消除罪孽,我看着她们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可我……或许也是我能力有限,救不下那么多人了。伯元,如今我想起玛法临终之托,每日也是惭愧啊。”

“伯元,东甫遇上这种事,就算是我,也不清楚还有什么办法了。”胡长龄也感叹道:“我也清楚,那天理教每日宣讲之语,便是天劫将至,与官府相抗,便是应劫,便能入什么真空之乡,百姓受了这等蛊惑,许多人果真便不肯听官军劝降,最后就……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是我们文治之人,教化不足之故啊。”

“教化之事,咱们自然要尽力为之,可我还是想着,去年这一次,有这么多百姓竟公然与朝廷相抗,还是因为他们大多贫困,生计艰难,日子看不到希望啊。”阮元一边感叹,也一边对身旁的桂芳道:“香东,漕帅之职,虽说不涉治民,可漕粮督办,亦与百姓相关,若你做漕帅的能够严查帮费,如数清点漕粮,使之无失盗之虞,百姓加耗,自可减去不少,我这粮船量米捷法,已经刻在漕院之外石壁上了,剩下的,我再为你详加解释一番,你到了淮安,照着我的办法去做,应该不难。只是剩下的漕运积弊应该如何查办,也只能由你多加筹划了。”

“老师,学生这次督漕,自然……咳咳……自然尽力为之。”只是桂芳这时看起来却似有些疲惫,看来癸酉之变后参与军机,事务繁忙,他的身体已然不如往昔。

“香东,若是身子不好,还是安心先行调养才是,漕运更革是长策,不急于一时的。”阮元清楚桂芳虽是觉罗,可家境本不宽裕,也是自幼刻苦读书学习,积极参办政事,才有如今地位,是以看他体弱,也当即宽慰于他。

“伯元,你这次南下,我也一起随行吧,这样一来,我还能少寻条船呢,你说如何啊?”这时,胡长龄竟突然对阮元如此说道。

“西庚兄,你这……你不会是要致仕吧?”阮元看胡长龄模样,依稀猜出了他的想法,也当即对他劝道:“西庚兄,你如今已经是六部尚书了,咱们几个己酉科的朋友,除了东甫,也就是你做到一品了,你这为何……为何就要弃官不做了啊?”

“伯元,你怎么忘了,我也比你大上整整十岁啊。所以几日之前,我便向皇上上了致仕折子,这两日我把礼部的事交割完毕,也就该回去了。”胡长龄也不觉叹道:“我是真的年纪大了,这些年虽升了尚书,也清楚力不从心了。若是我继续待下去,那才是尸位素餐啊。哈哈,想起咱们几个刚刚中进士那会儿,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如今,二十六年过来,我也真的老了啊,伯元、东甫,你们也……看来,以后的天下,是香东他们的天下了啊。”

只是想着二十年来,虽竭力任官治民,天下之状,改善却仍属有限,还出了天理教这样的事,阮元和那彦成心中也是各自叹息,不知前路竟会如何。

这日阮元结束了朝廷公务,方才回到衍圣公府,只见病榻之上,孔宪增面色苍白,双目无力,一旁侍奉的孔璐华望向自己时,神色亦是黯然,却也清楚,孔宪增染疾已深,或许过不得几日,便也是大限将至了。心中酸涩,忙轻趋到了卧榻之前,对孔宪增道:“岳父大人,小婿来迟了,小婿无能,公务不能及早清办,以至于今日方才重见岳父,还……还请岳父见谅。”

“伯元,真没想到啊,嘉庆元年杭州一别,如今时隔十八年,你我这一见,竟是生离死别啊。”孔宪增看着阮元神貌,也清楚他多年为官,尽心公事民情,面色亦是憔悴,再也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山东学政了。便向他宽慰道:“不过,我把璐华嫁给你,如今想来,也是幸事啊。璐华嫁了你十九年,你们夫妻二人,一直琴瑟相谐,她出嫁的时候,我总是担心她身子不好,万一染上什么病痛,可如何是好啊?你悉心照料璐华十九年,倒是……倒是我这个做岳父的要感谢你才是。而且,你为官事迹,璐华平日来家信也都和我讲了不少,你安抚浙江,百姓太平,督办漕运,能解民困,修书兴学,恩惠后世,应该说……能做你的岳父,是我最得意的事了。”

“爹爹,您要是累了,就好好歇息,我和夫子这几日,都会陪着爹爹的。”孔璐华看着父亲病危之状,也不觉啜泣道。

“璐华,伯元毕竟是朝廷命官,爹爹看来,还是公事为重啊。”孔宪增却对孔璐华笑道:“方才,朝廷里来的人也告诉我们了,伯元这也要尽快南下江西,去接任巡抚了,伯元这也加了光禄大夫,如此说来,皇上……皇上自然会继续重用伯元了。伯元,这几日有璐华回来陪我,我……我已经很满足了。你把京里的事办完,就赶快南下吧,切莫……切莫因为我的身子,真的让江西出了乱子啊。”

“岳父……岳父如此体谅小婿,小婿实在惭愧……”阮元眼看孔宪增对自己依然信任有加,一时心中难过,竟也落下泪来。

“伯元,其实我也知道,你啊,还是太要强了,有些事,你来求爹爹,求庆镕,我们都会帮你的。”孔宪增又对阮元安慰道:“我明白,你平日虽有养廉,可修书救灾,办理公务,开支却也不少。我也清楚,你绝非贪婪之人,朝廷的钱到了你手里,你每一分花得都用到了实处,百姓因你而受实惠,后学因你而能成学,那你用钱之事,就不用拘谨了。我也清楚,我孔氏一门,虽为圣裔,却也是与外人一般的**凡胎,或许本也不比外人高贵到哪里去,可是我们孔家,坐拥良田万顷,子弟不耕不织,便可安享家财,衣食丰足,平日想起这些,我……我也很惭愧啊。所以我也告诉庆镕,若是你需要用钱,我孔家必竭力相助,如此,咱们这些余钱,也算是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啊。”

“岳父……小婿谢过岳父。”阮元伤感之下,也答应过了孔宪增。

随后,阮元也在衍圣公府住了三日,待胡长龄交割了礼部事务,便也与胡长龄、桂芳一并乘船,南下淮安、扬州,准备前往江西去了。船行方至山东,孔宪增的讣告便即到了阮元舟中。

而阮元将要收到的讣告,却远不止这一份。

七月之时,阮元在淮安与桂芳交割了漕院印信,便即继续南行,可桂芳这时已然有疾,入淮之后,不仅未能治愈,又染上了江淮疫病,竟然就此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次年,胡长龄也在归隐通州之后,患病去世。

桂芳去世之后,嘉庆只得再改任李奕畴为漕运总督,李奕畴办事尚属认真,一连数年,漕运皆能足数。但李奕畴比阮元年纪大得多,因年迈之故,始终无力更革漕运积弊。阮元整顿漕运的理想,也就这样无疾而终。

这日阮元在扬州与胡长龄告别,自送他东向通州而去,自己则登了岸,与孙星衍、焦循在家庙会面,一并去了盐运使衙门。盐运使阿克当阿告诉三人,经过两年刊刻,这时《全唐文》已经在盐运使衙门刻版完毕,即将刊行。《全唐文》共计一千卷,其中收录了唐朝及五代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囊括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实为清代总集编修一大成果。阮元作为总阅官参与其中,也为如此巨著尽了心力。此外,念及这一年江淮大旱,扬州也出现了不少灾民,阮元也向扬州府捐献了二千两银子,以供施粥之用。

回到家庙之中,阮元也时隔七年重新见了杨禄高一面。得知阮元早已官复原级,而且重得嘉庆重用,杨禄高也是老泪纵横,连声感叹阮元之不易。阮元也劝杨禄高安心调养,以度余年,只是阮元却也清楚,杨禄高已然年近八旬,病骨支离,这一次与他告别,只怕也是诀别了,想着童年之时,杨禄高带着自己走街串巷,为自己指点扬州风景时的快乐,心中也不觉伤感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