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九十二章 疏浚河道

大清疆臣。 第三百九十二章 疏浚河道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到淤塞水道,果然已占了河道的一大半,而河道之上,果然只能同时过船两艘,此外便只剩一线水路,林则徐却也不免有些担忧,向阮元道:“这,芸台先生……看来他们说的河道淤塞一事,是真的啊?那咱们这漕船,要怎么过去呢?”

“无妨,少穆,这条运河,我走过不知多少次了,这里水道又不是第一次来,怎么会被这样的水道难住呢?”不想阮元仔细看了一圈,走过数处淤塞之地后,竟渐渐看清了水道之势,也对林则徐和杨吉道:“这里水路,我尚有图纸,我们就照着图纸上旧有水道疏浚淤塞河道,这里淤塞之地看着不少,可前后也不过十里左右,我估计着,大概……两到三日,就可以将淤泥清理干净,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再行北上,一样能及时赶到天津!”

“好,伯元,我看这里河道官员也过来了,要不,我跟他们说一声,让他们尽快组织人力,前来疏浚水道!”杨吉听阮元将疏浚之事说得清楚,也主动请缨前往与河道官员交涉去了。可不过小半个时辰,杨吉便又奔了回来,先前的激动之情这一会儿便消去了大半,只剩下懊丧之情。

“伯元,这……这些河道官员太糊涂了,他们……他们居然说疏浚运河,眼前实在难为,不愿派遣河工!”杨吉对阮元愤然道。

“什么?你把那河道官员叫来,待我亲自问他!”阮元也有些恼火。

不过片刻,杨吉果然带了一名七品官员到阮元面前,这人正是临清州的一名监管河道的州判,阮元见了这州判,也当即向他问道:“怎么?听你方才对我这家人之言,就这一段河道,你现在不愿意听我号令,前往疏浚,是不是?”

“大人,这……这不是下官不想疏浚啊?”这州判看阮元神色严厉,也是登时汗流浃背,只支支吾吾对阮元道:“漕帅大人,您看这河道……这河道被淤泥堵塞了这么一大段,这……下官要用多少人,耗上多少工夫,才能把这一大段河道给挖开啊?”

“这一段河道,你看起来很长吗?”阮元听这州判言语,心中更是恼怒,也丝毫不留情面,对他道:“我告诉你,本官就是从后面淤塞之地过来的,前面河道,我也遣漕船问过了,这前后两段河道加起来,只有十二三里是淤塞水路!这样一段水路,你能找来五百河工,疏浚两日,最多三日也就能疏通了,你还愣着干什么?你这里难道没有足够河工,可以随时前来清理河道吗?”

“漕帅大人,这……下官这里,现在根本寻不出五百河工啊?”州判颤着身子对阮元道:“而且这里河道,下官看起来,里面的不仅是淤泥,还有不少硬土呢,这开掘起来,肯定……肯定要耗费更多人力,怎么可能三日就疏浚得通呢?”

“你是真的以为,本官初任漕督不过一年,所以这沿漕之事,就是一无所知的吗?”阮元恼怒之余,也渐渐清楚,这个州判可能果然不堪大任,道:“这里河道,我以前走过不知多少次了,我告诉你,去年九月的时候,这里还没有这么多淤泥呢!就不到半年时间,这里淤泥就已经坚硬到难以开掘了?!还有,你这里依定例,本来就应该准备五百河工,难道你连这里河工旧例,现下都不清楚的吗?”

“这……大人,下官是真的寻不出五百河工啊……要不,下官去再找找,看看能不能先出一百人过来如何?”州判颤声对阮元道。

“罢了,你这一百人,我看还不如这船上水手呢,下去吧!”阮元看着州判这般模样,这时也彻底清楚,临清本地官吏河工,已然不堪重任,便也让州判退下了。看着河上一眼不见尽头的漕船,阮元也陷入了沉思,似乎有了主意,却也并非十全十美,沉吟半晌,阮元方对杨吉道:“杨吉,你可还记得,咱们这次北上,是不是应该北运的粮食,都足额运了过来,没有漂失之事,对吗?”

“伯元,我……我记得前天你还跟我说过呢,说这一次漕运办得还算妥当,前来的漕船,运粮是足额的啊?”杨吉回想着先前之事,肯定地对阮元答道。

“那我还有办法,咱们这就传下令去,在漕船水手之中,选五百人出来,准备开掘河道!”阮元看来也不想让水手承担更多负担,可眼看本地河工不堪用,也只得做出了这个决定:“当然了,他们本来生计就颇为艰难,这一次也不能让他们白干活啊,就再告诉那些漕帮管事的人,咱们这一次运来的漕粮,肯定多于京通粮仓应纳之额,剩下的粮食,我向皇上提议,就留下来尽数出售,到时候,赚来的钱,优先向参与开掘河道的水手发放!这样,也算是缓解了这燃眉之急了。”

杨吉和林则徐听着阮元之言似乎也有道理,便即向下传令,告知各个漕帮安排人手之事。所幸漕帮大多感念阮元裁削帮费之情,也有不少漕帮之人先前便与浙江的嘉白帮相熟,从来敬佩阮元为人,一夜之间,阮元便即凑齐了五百水手,临时充作河工。而到了第三日上,河道也果然被疏浚了大半,通行已然无碍,阮元便让先前的州判回来,继续清理最后一小段淤塞,自己则带着漕船北上了。那州判眼看阮元三日便即疏通水道,也登时被惊得五体投地,以为阮元办事,竟有神助。

“河工之官,束手误事如此者甚多。”此后阮元也不禁感叹。

而林则徐看着阮元成功疏浚河道,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凡行事,不可为表面繁难所惑,须得详加考查,得以实证,方知可行与否。仅观其大略而谓之不可行,徒误事耳。”这是河道疏浚那一日,阮元对林则徐感慨之语。

很快,第一批北上运船便即到了天津,相继抵达通州交卸漕粮。阮元也与林则徐道别,林则徐自北赴京城,重任翰林去了。而正是阮元督漕得当,漕粮并无漂失,完漕之后,尚有不少余粮,嘉庆便也同意了阮元建议,准许漕帮自行出售余粮补贴水手之用。各帮旗丁水手一时也是欢声雷动,感念皇恩之余,也纷纷盛赞阮元宽仁体恤之心。五月末时,阮元回到淮安,也开始准备迎接第二批粮船,再度北进运粮。

而这一日的漕院内外,却也出现了难得的热闹之景。

“这位军爷,您再仔细看看,咱们这次送来的东西,既不是什么奇珍异宝,也不是金银绸缎,只是杭州的一些特产,就这样的东西,阮漕帅也不愿意收么?要不,您也帮我们再问一问,如何?”这日漕院门前,一名书生带着两个随从,带了几个竹篓站立门前,却是张鉴得知阮元前来淮安上任,特意前来拜访,可是漕院兵士都已经经过阮元再三严令,不得接受任何外人礼物,是以即便张鉴所携,仅为特产,卫兵却还是犯了难。

“这……这位先生,我们大人对收礼的事,一直要求最严,若是咱们随便放您这些礼物进来,一定会被严惩的。虽然您这些也只是……只是烧酒、杨梅和蜜柑,可是……可是我们也不清楚……”看兵士的样子,似乎也觉得这样的礼物一律不收,多少有些苛刻,但他迟疑半晌,却终是没有同意张鉴的请求,看来阮元平日治吏,果然严于他人。

“那……要不你这样跟漕帅大人说一声,就说我是他在杭州时的学生,怎么?漕帅大人平日最是重视学问,难道他自己的学生来了,他还能不见吗?漕帅大人的脾气是还是清楚的,只这样说上一句,大人绝不会训斥于你,怎么样?要是漕帅大人果然斥责你,那……那这些烧酒蔬果,就都给你拿去,你看够不够啊?”张鉴眼看兵士态度坚决,也只得搬出师生之谊来说服他。

“那……要不我试试吧。”兵士听张鉴这样一说,方才小声答道,向内走进数步,却又奔回,小声对张鉴道:“先生,若是漕帅大人愿意让你们进去,这里的蜜柑,能不能留两个给我啊?”

“哈哈,好啦,这声音啊,我可是一听就听出来了,不是春冶,还能是谁啊?”就在此时,一个各人都非常熟悉的声音从漕院之内传了出来,果然是阮元到了,而这时阮元身后,还有三个各人都不熟悉的文士。阮元看着那卫兵,也对他笑道:“你面前之人不是别人,是我在杭州认的学生,更何况我看他这礼物,既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其他珍奇之物,若是这样的礼都不收,也未免太刻薄了。当然了,你能够坚持规矩,也自该赏,你方才不也跟春冶问了吗?想要两个蜜柑回去,对吧?”说着,阮元一边看着张鉴拿来的几个竹篓,一边点头道:“好,今日这里蜜柑我看不少,可以给你十个,但剩下的,我也不能再客气了啊?”

“这……多谢大人!”卫兵听闻自己所得已经远超最初请求,也连连向阮元道谢。

“好啦,春冶也进来吧,正巧,今日丽正书院那边,也来了几个生员,想着来我这里询问些入幕之事,你也一起过来,也让我看看,你这两年下来,学问可有长进啊?我可还记得呢,去年你给我来信,说是想作一部《皇清学案》,如今可有成效啊?”阮元一边说着,一边也带了张鉴入府,各人来到书房,张鉴向各人告知了自己身份,三名陪同阮元的文士见他儒雅稳重,也当即将自己姓名相告,愿与张鉴结友。

原来这三位与阮元一同在漕院之内的文士,其中一人年岁较长,名字叫做包世臣,字慎伯,另两人年纪较轻,一名丁晏,字俭卿,一名萧令裕,字梅生。丁晏和萧令裕都是初取生员,在丽正书院读书,被江藩发现赏识,进而推荐给了阮元。而包世臣虽然也是生员,却已经在当地多名府县官员幕中做过幕友,阮元在淮安督漕,偶有闲暇,也会前往丽正书院讲学,包世臣素闻阮元之名,便即到丽正书院拜访,这才认识了阮元,阮元见三人不仅精于学问,更是对漕运政事多有关心,便也时常延引三人到自己幕中办事,讲论经术之余,也让三人多了解一些官府实务。说起张鉴治学之事,张鉴却也有些惭愧,虽说《西夏纪事本末》已然有了初稿,可《学案》之事终无所成,好在阮元也没有责怪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