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再任封疆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八十五章 再任封疆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这次朕授你漕运总督,你可曾前后思忖,这漕运之事,是否有何力不能逮之处?”不想这日再见嘉庆,竟是嘉庆主动问起了这个问题。

“回皇上,臣……臣未经漕务,只知官民之内,多有言漕弊日甚者,可究竟有何弊,弊从何来,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臣虽也有耳闻,却还是想着,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待臣到了淮安任上,再行查访,如此方为求实之道。”想着嘉庆之问,阮元不能怠慢,却也不敢妄言,便只得如此答复,想到籍贯之事,又问道:“不过臣另有一事,却是不解,臣本为江苏人,扬州距离淮安亦止二三日水程,皇上以臣为漕运总督,或许会有人不服。”

“这有什么好不服的?阮元,你若是未经漕务,朕也先提点你一二,首先,你漕督任事,在漕运不在治民,是以国朝本无定制,说漕运总督不能用江苏人。其次,这每年的漕船北上,你需跟船行进,直到天津,你一年在淮安的工夫,能有半年就不错了。”有了这番解释,阮元方才放心,只是说到这里,嘉庆却也有些无奈之情,对阮元叹道:“其实朕任你做漕运总督,也是最近这些时日,朕渐渐想着,你江苏河漕之事,也该严加整肃了。”

“还请皇上示下。”阮元答道。

“阮元,江苏什么情况,难道你还不清楚吗?”嘉庆道:“眼下天下有三弊,亏空、河道、漕运,恰恰这三件事,最严重的都是江苏。漕运运道如何,你自然清楚,河道之事,南河连年决口,亏空之上,江苏欠款从来都在百万以上,而且这许多年下来,不仅补不上,每年还另有新亏,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这天下钱粮的根本之地,可要如何是好啊?所以,朕这些时日也想着,江苏方面,所有封疆大吏,朕一律重新用人,先能得人,方有治法啊。”

“正好,前些时日,漕运总督许兆椿见朕之时,朕见他年过七旬,精神恍惚,漕督如此重任,他已是当不起了。所以朕想着,漕督定要一名能臣赴任才是,阮元,你自以为如何?”

“蒙皇上厚爱,臣自当悉心督漕,兴利除弊。”阮元当即答道。

“不过,这次朕重新用人,也并非只有你一人。”嘉庆续道:“两江总督勒保,年纪一样大了,正好今年庆桂也向朕上疏,请辞军机处之职,朕便调了勒保归京,百龄在广东,与你一样平盗有功,所以朕这次让他做两江总督。南河陈凤翔庸懦无能,朕已将他革职,这次所用黎世序,朕看他治河之策颇有章法,为人也有清名,想来补任南河总督,也能办事。江苏巡抚朱理,朕记得比你早两年登科,和你在翰林院也熟,是也不是?”这时庆桂与董诰俱加太保,可很快庆桂便自觉年迈,兼其军机之事本已参预渐少,遂上疏退出了军机处,嘉庆也暂时补了勒保入军机处参决要事。

“回皇上,朱中丞人品端正,臣是知道的。”阮元答道。

“既然如此,朕也放心。阮元,你等江苏督抚,河漕四人,俱是朕所见之能臣,到了淮安,可要齐心协力,共除河漕之弊啊。”嘉庆说着,也对阮元鼓励道:“若是你在漕督一职上做得好,朕可以让你多任几年,皇阿玛那个时候,杨锡绂一人独任十三年漕督,漕务大治,朕若有如此能臣,自然要仿先皇故事。你做浙江巡抚,前后八年,浙江的事,不就办得很好吗?但这次你可不能再有私心,竟而误了公事了。”嘉庆所言杨锡绂是乾隆中期重臣,不仅长年担任漕运总督,而且督漕稳妥,鲜有积弊,此外,杨锡绂还编著了《漕运全书》一部,用以总结经验,使后人得以借鉴。嘉庆这样对阮元言及旧事,自然也是信任于他,但毕竟刘凤诰一事尚有瑕疵,所以嘉庆也不得不提点阮元一下。

“回皇上,臣定然会同百总制、朱中丞、黎总河,共治江苏河漕之事。”阮元想着这次能被嘉庆重新启用,心中也自为当年刘凤诰一案失察而有些愧疚,便即主动应答,以示至诚。

“这次南下,你也回一趟扬州吧。”不想嘉庆这时却话锋一转,对阮元道:“这次你南下,本来朕也想着另有件事托你去做,《全唐文》眼下大半已经定稿,但刻版之事,朕以为你扬州有独到之长,圣祖仁皇帝当年刊刻《全唐诗》,不就是在扬州吗?这次扬州刻工自可再用一回,有唐一代诗文尽出扬州,岂非美事?这些初稿,你先带一半去扬州。还有,朕记得你在杭州之时,刻过一部名为《经籍籑诂》之书,备采儒经,眼下文渊阁中也有多年未得臣下新进之书了,你也备上一份,送到文渊阁充实图书吧。”看着嘉庆对自己刻书之事颇为认可,又特意准许自己归乡一次,阮元心中自也感动不已。

“臣谢皇上厚爱,只是……”然而,这时阮元却也想到了林县所见种种,颇为犹豫,不知这件事应否上报嘉庆。沉吟半晌,还是将这件事说了出来。只是恒丰和那属人祝现之事,却只得略过不提。

“林清……阮元啊,去年朕记得,你也向朕说起,外省有人借‘刘林’之名,企图谋反,可朕也遣人在京中查问,京中名字叫刘林之人,都是些朴实百姓,哪里能做什么谋逆之事呢?”嘉庆想着两年来阮元上报之事,虽然觉得蹊跷,却也不是特别在意,又道:“更何况,嘉庆十八年闰八月……这个朕问过钦天监,掌管历法之人,都说明年不宜有闰,否则十九年时序皆会错乱。是以编定后面两年历法之时,十八年不设闰月,十九年方设一次,这些人想着十八年闰八月谋逆,那他们上哪里去寻这个月出来啊?”

“皇上,臣以为,这种事有了消息,便不致空穴来风,还请皇上先在林县暗访,若并无名为‘林清’之人,那也是臣多虑了。”阮元想着谋逆大事,不可不慎,还是如此向嘉庆答道。

“也好,朕让河南那边去查一查便是。不过阮元啊,你此番上任,事务更为繁重,还是先把漕运之事做好,再言其他吧。”嘉庆也对阮元回复道,仅凭如此童稚之言,嘉庆所能做的或许也只有这些了。

见嘉庆已然同意自己建议,阮元也暂时放下了心,便即告退。

数日之后,阮元回到了京城,这时《国史儒林传》之正本,阮常生已代替阮元上交国史馆,副本也已然由阮常生带人抄录完毕,留在了阮家之内,此后副本便被称为《儒林传稿》。而孔璐华、刘文如等人也在阮元北上之日将家中行装收拾完毕,不数日后便可启程南下。

这一日阮家也在上冈小园中摆下筵席,庆祝阮元离京赴任,一时间阮家诸女,阮元四子二女也是言笑晏晏,共享这难得的团聚之时。孔璐华也想着阮元之前言语,特意命孔顺做好了一道烤羊肉,作为这次晚宴主菜。

可是阮元方才吃下几口,却不觉叹了叹气。

“夫子,你这是在做什么啊?”孔璐华看着阮元面上并无喜色,也对他嗔道:“前日你说想吃烤羊肉,可你平时又不多吃肉,孔顺哥哥哪里会做这个?他好不容易,这几个月在京中学了这烤肉之法,才给你做了出来的,怎么,你才吃了两块,就抱怨上孔顺哥哥了?”

“夫人,如此说来,孔顺真是天才啊。”阮元这时方才转念过来,对孔璐华笑道:“这道烤羊肉,要我说啊,比德风楼做得更好!肉烤得最嫩,而且加了这许多调料,膻气又少了一大半,家中有如此名厨,都是夫人之功啊!只是……想想漕督一任,又是诸多纷繁复杂之事,眼下天气却也不好,今年又有数省报了旱灾,也实在是……”说到这里,想着林县那几个小孩纵使能吃几日白面,这时也早已将自己银子花尽了,日后生活又不知会怎样,心中也是一阵酸涩。

“夫子,话是这样说,可这肉都烤好了,若是今日不吃,那你不仅对不起孔顺哥哥,也对不起这只羊了。”孔璐华想着确有道理,也安慰阮元道:“至于漕运的事,我看你现在也不清楚多少吧?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听夫人的话,有所见方有所思,有所思方有所作嘛?正好下半年也没什么事,你去多看看漕河,不就有办法了?还有啊,以后咱们一家,无论在京里做官,还是在外面当督抚,可要比之前更方便了呢,你说是不是啊,常生?”

“常生?”阮元听孔璐华说起,却也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这时阮常生入国子监学习也已经将近一年,若是他从国子监结业,便可授予六品主事,在京做官,这样自己一家无论京中直省都有了人,那么内外联系,也就有了保障,京中扬州同乡,或许也可以通过阮常生的联络,和自己保持交流。

“爹爹,若是京城这边,还有什么需要孩儿办的,就尽管告诉孩儿吧。”阮常生也对阮元说道。

“好啦,你也别那么着急,国子监读书之事,最近怎么样了?还有,这次我们离京,你就真的需要自己在京里生活了,爹爹走了,你可得照顾好自己啊。”阮元一时似乎也并无要事需要特别嘱咐于他。

“夫子,这你就放心吧。正好再过两个月,爹爹还想着来京城住一段时间呢,到时候爹爹和常生就一起住在衍圣公府,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啊?”孔璐华对阮元笑道。

“爹爹,您不用担心彬甫的,孩儿也在衍圣公府住了些时日,这日常照料之事,孩儿都已经学会了的。”刘蘩荣也向阮元说道,希望阮元安心赴任。

“是啊,你们……你们都很好啊。”阮元看着长子长媳俱已成熟,看来在京中独自居住办事,也已不在话下,心里也多了一阵欣慰。看着夜幕之上,明月繁星,光彩澄澈,却也令人心胸开朗,可如此一家团聚之时,或许也再不多了,便对各人笑道:“方才是我多心了,今日夜色甚好,正是咱们一家共享天伦之时,这该当细品的菜肴,可绝不能浪费了啊?咱们都多吃点,今夜正要尽兴才是!”

“哈哈,能听夫子说出这样的话,可不容易呢!”

可惜如此全家团圆之夜,竟也是瞬息而过,两日之后,阮家除了阮常生和刘蘩荣夫妇留在衍圣公府之外,其余众人相继乘了船,便即南下去了。而那一座曾经带给阮元无尽轻松惬意的蝶梦园,也在此后暂租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