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八十六章 漕运之弊

大清疆臣。 第三百八十六章 漕运之弊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等人一路东行,很快在天津见到了许兆椿,与他交接了漕运总督印信之后,阮家行船便也与暂留天津的许多漕船一道南下。至十月份,阮元一行终于抵达淮安,也住进了漕运总督部院之内。

淮安在清中叶时,正处于运河和黄河交汇之处,南方六省漕船,俱要从此北上,而南河总督所驻之处,就在淮安府城之北的清江浦,是以运河之上,从来船行如织,往来不绝。而数以万计的船只过境,也让淮安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以供漕帮歇脚饮食之用,更兼淮安地处淮盐产区与扬州之间,也有不少盐商往来城中,更使得淮安食宿衣着之繁侈,几与扬州一般无二。淮安府城下属山阳县,在雍正年间有丁口十六万,而嘉庆《一统志》所载淮安全府人口,已达一百六十三万之数,《淮安府志》亦有言曰:水陆之冲,四方辐辏,百工居肆,倍于土著。淮安此时繁盛之景,可见一斑。

漕运总督府位于淮安府城正中镇淮楼之北,亦是历史悠久,自元朝之时,便为肃政廉访司所在,明初为淮安卫,万历时移漕运总督于此处,至清不变。经过百年扩建,这时漕运总督部院除了大堂、大楼、后厅等正堂,亦有书吏房二十余间,兵勇房三十余间,气象森严,不下各省巡抚部院。阮家诸人见了漕督部院这般气象,也自然连连赞叹。

“没想到啊,过了三年,夫子又可以出镇一方了。这总漕部院看着啊,却也和巡抚部院一样呢。”孔璐华对阮元说道。

“是啊,漕运总督本来官品就同于巡抚,只不过职分之上,略有不同罢了。”阮元也点了点头,不觉感慨道:“三年了啊……既然来了这淮安,也总要对得起这个漕运总督之职啊。”

“夫子还是一样呢……不过眼下漕船都回江南去了,夫子就算想做些什么,现在也不是时候啊?”

“怎么不是时候了?夫人,我来的时候可就听说了,江西有十艘漕船,因水患迟延了数月,如今方到淮安,正想着将漕粮暂时留在这里粮仓,待来年一并北上呢。我这就去看看,或许啊,能寻出些头绪呢。”看起来阮元对于这次外任漕督,早已做好了准备。

“哈哈,夫子还真是勤快啊。”

不想阮元之言竟一语成谶,两日之后,在清点漕粮之时,阮元果然发现了其中问题。

“这里十艘粮船,所运漕粮都清点清楚了吗?”阮元向下属书吏问道。原来这一日,阮元亲自来到了运河对岸的盘粮厅,与督署书吏一并清点了十艘船上漕粮,阮元左右各有一名书吏,正在清理账目,厅前尚有十余名水手,一名旗丁,正在等待阮元的清理结果。

“回漕帅,这里所有漕粮,都已经清点完毕了。”阮元左首那书吏答道,所谓“漕帅”便如“中丞”一般,是当时对漕运总督的一种简便称谓。

“你们这是怎么回事?”阮元听了书吏之言,当即对那旗丁怒道:“李祁运,我看你做旗丁也有七年了,一艘漕船应该载运多少漕粮,你心里不清楚吗?你看看这笔账,你十艘粮船之上短缺漕粮,已有五百七十石之多!你说说,若是这短漏漕粮之罪坐实,你该当何罪?!”

“漕帅大人,都是小人的错,是小人该死啊!”那李祁运从来听闻阮元精于数算,眼看阮元说出他漕船亏漏之数,也不敢再行辩驳,只跪在了地上,对阮元哭道:“漕帅大人,小人……小人们也是迫不得已,生计为之啊,大人,小人以后一定严驭下属,绝不使漕运再有短漏漕粮之事,还请大人饶命啊!”

“迫不得已?那你可知,你们短少的漕粮是什么情况吗?”阮元果然没有留情,而是继续对他斥道:“你等漕帮旧制我也清楚,一年漕运四百万石,共有粮船一万艘,这样看来,每艘粮船当载米四百石,你十艘船少了五百多石米,相当于说每一艘船,都出现了八分之一的亏损!若是所有漕帮都像你一样办事,一年朝廷正赋漕粮要少五十万石,那国库还如何充实,国家亏空,还能怎么去补上?!”

“大人,这……实不相瞒,这些事,小人也想管啊。可是……可是小人也管不了啊?”李祁运看着阮元声色俱厉,更是泣不成声,道:“大人或是初任漕帅,这些事大人还不知情,其实沿漕水手,这些年来大多生计短绌,入不敷出,若是……若是仅靠现下这些微薄收入,根本就养活不了自己啊?所以……所以下面有些私贩漕粮的事,小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大人……是小人不这么做,小人这旗丁之职,也保不住了啊?”

“这是你等偷漏这许多漕粮的理由吗?”阮元依然不肯放松,对下面旗丁水手斥道:“你们一艘漕船少了五十石米,这些米分到你们身上,每个人就算五石吧,这都是上等漕粮,依市价,能给你们折十几两银子出来了!你们一次运粮津贴四两,这是皇上十几年来给你们涨了两番的结果,可你们偷粮食换的钱,是你们津贴银的两倍不止!你们就算平日入不敷出,需要再行补贴,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更何况,朝廷也有定例,你等北上之后,自可运送商货南下贩卖,用以补贴用度,即便如此,你们还嫌不够吗?”

“大人,这……这水手的四两银子,实不相瞒,根本就不能足额发放啊?”不想李祁运却继续对阮元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江西漕帮,从来就很难从漕运上拿到足够津贴银,而且平日漕船过淮,这从漕督到盘粮厅的老爷,哪个不得交一笔帮费啊?所以……所以即便我们带了商货南下,漕帮里也是将赚来的钱集中给帮主,帮主交了帮费,剩下的才均摊给下面的水手,这到手的银子,却还有多少啊?至于大人所言失却漕粮之数,小人也不会算账,又哪能记得那么清楚呢?”

“盘粮厅可有滥索帮费之事?”阮元又向身边两名书吏问道。

“这……漕帅大人,小人也只是耳闻确有此事,却……却未曾亲见,小人平日没……没有滥收任何帮费啊?”右手边那书吏也对阮元慌道。

“哼……若是你等能够认真清点漕粮,这些漕丁还会如此肆意偷漏,而盘粮厅全然不知吗?”阮元看这书吏模样,多半也是收过帮费银的,只是不如一般盘粮厅之人所收那么多罢了。饶是如此,想着一年以内,清点漕粮毕竟还需要依靠这些吏员,阮元还是把话压在了心里。

可到了这时,阮元却也已经看出,漕运之上,水手、漕帮、淮安督漕吏员,已是尽数有弊,官府吏员用度不足,便向漕帮索要“帮费”,漕帮交了帮费,自己开支短绌,便即克扣水手津贴银,水手津贴不足,便只有倒卖漕粮,漕粮短少,就只能额外向交粮百姓索取“加耗”。漕吏与旗丁水手勾结,面对水手偷漏粮食,不闻不问,而水手也并非都是心善之人,大多倒卖漕粮者所偷漏粮米,早已超出了日常开支,是以长年以来,漕运早已出现了公私皆困的局面,想要破局,绝非易事。

“罢了,李祁运,本部院也知道若是本督就这样严惩于你,你心中必然不服,毕竟你们这是补运漕粮,还算是心中念着漕赋之事。”阮元也清楚,如果只是严惩李祁运等水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漕运问题,那么以后还会有水手铤而走险,进而出现更多的李祁运来。所以阮元这时也终于松了口,对李祁运等旗丁水手道:“你这五百七十石米,我这里记下了,我可以给你三年时间,让你补上这些缺漏粮米,若是三年之内,你们不能如数补齐,那到了时候,也休怪我无情了,本部院那时只能将你等尽数开革,永不许参与漕运之事!还有,你等水手困顿之事,本部院可以想办法,但这不是你们盗卖漕粮的借口!你们回了江西,也速去跟你们漕帮帮主说一声,明年运粮再到淮安,你们不用再交任何帮费,但若是明年你们再有漕粮短少之事,我定当严惩不贷!你可清楚了?”

“谢大人开恩,小人定当竭力赔补漕粮,谢大人能给小人这个机会!”李祁运听了阮元终于肯从宽处理,也当即对阮元连连磕头,以示谢意,下面水手自也一并下拜,谢过阮元从宽之恩。

“还有,若是在江西那边,我听到任何你等滥行加耗的传闻,到了明年,我一样严惩你等!”阮元又补充道。

“多谢阮大人!小人绝不敢再犯了,不敢再犯了!”李祁运等人继续向阮元谢道。

只是阮元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次清查漕船,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回到淮安漕院之后,阮元也重新思考了一遍整治漕务之法,但无论帮费问题,还是偷漏米粮问题,都需要得力的精于数算之人相佐,方能成事。他已经听漕吏将清点漕粮之法尽数说明,漕吏丈量漕船,清查粮食,多用珠算,极易随时更改数字,只要吏员和旗丁水手合谋,便可以轻松骗过上级官员,这一节却也是难办。

想着焦循虽然已经归隐北湖乡间,但如果只是来淮安办事,说不定焦循尚可相助自己,便也先给焦循去了信,想着自己先到北湖与焦循一叙,再商议入幕辅佐之事。果然数日之后,焦循也来了回信,同意了阮元南下来见自己一面的请求。

这时焦循已经在扬州隐居三年有余,并在北湖故地新筑一楼,名为“雕菰楼”,冀求终老北湖。阮元便也乘了小船,连夜南下,不过三日,便即回到了扬州这片熟悉的水道之中。问过雕菰楼方位,阮元便令小船兼程前往,果然在这日落日前抵达了雕菰楼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