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五十一章 营救阮元行动

大清疆臣。 第三百五十一章 营救阮元行动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朝廷之内,确实也有人想过帮伯元一把的,可是……”想着戴衢亨被暂时禁止议政之事,翁方纲也不知该怎么和金正喜解释,只好道:“可现在能帮伯元的人太少了,在皇上那里,是真的势单力孤啊?”

“那……若是能多找些人来,帮老师在皇上面前说说好话,是不是……会有转机啊?”看来身处局外的金正喜,还是可以多想一些办法出来。

“这……那里有那么容易啊。金贤侄,我们朝廷的情况,你也该清楚,若是真如你所言,那皇上非但不会宽恕伯元,反倒会以为,伯元在朝中党羽众多,竟然敢违逆上意……要是那样,伯元就更难办了啊?”翁方纲有些泄气地答道。

“那……那多找些人来,总也有办法吧?”金正喜仍在坚持自己的主意。

“翁大人、秦大人!”就在这时,门外忽然出现了一个门房的身影,门房走上前来,匆忙向二人道:“二位大人,外面来了好几位京中大人,最前面的,是汪庭珍汪学士,汪学士说,其他人都是浙江阮中丞的学生,听闻二位大人有阮中丞的消息,希望二位大人能够告知他们,他们说,愿意和二位大人一同商量,为阮中丞想个免于遣戍的办法!”翁秦二人听闻阮元许多学生也到了朝鲜使馆之前,也是又惊又喜。

“那……那太好了!”金正喜却没有翁秦二人这许多顾虑,对那门房道:“我们这里尚有些空房,正好可以作商议之用,快,去请他们进来!”看着金正喜这般热情,翁方纲和秦瀛却也不好推却了。

不过多时,汪庭珍等人便被金正喜请进了偏室,紧随汪庭珍身后的,还有汤金钊、史致俨、陈寿祺、姚文田和卢坤等阮元己未科学生。翁方纲和秦瀛也将金正喜与各人相互介绍过了。想着阮元之事,已是迫在眉睫,便向汪庭珍问道:“瑟庵,现在朝廷之中,到底还能有何人,可以出面相助伯元啊?仅凭我等之力,这样看起来,根本就不够用啊?”

“香东侍郎那边,已经尽力了。”桂芳字香东,汪庭珍便以字称之:“但香东侍郎自己也清楚,这件事,他去向皇上求情不妥,毕竟他也好,秋农、敦甫也好,都是伯元的学生,这话根本说不出口啊?我也是伯元同科,这些时日,只觉皇上对咱们己酉科的几个同僚,发还奏折之中,言语都是丝毫不留情面,所以我想着,皇上这一次,定是以为伯元跟金门,还有任泽和串通好了欺瞒于他。冶亭恩师现在贬了乌噜木齐,金门这又自己认了连号,我看皇上现在,是对我们己酉科,都不放心了。甚至他们己未科,这些时日我看啊,皇上的态度,都冷淡了不少,香东若不是觉罗,加上这些年确实颇有建树,只怕也……”

“汪大人,各位同年,我倒是想着,老师他这件事,现在究竟如何,我们心中也没个准儿啊?”这时反倒是陈寿祺比其他同门更为清醒,对各人道:“现在外面传出来的情况是,刘大人在杭州协同连号,老师明知此事,仍有意上报无事,若果然如此,那老师包庇之过,是无论如何都逃不掉了啊?只是依老师平日为人,我等断不认为老师能有此等行径,若老师果然被误会了,咱们自当竭力相救,可若是老师之事,果然属实呢?”

“恭甫,你怎能对老师如此不敬?!”汤金钊听了陈寿祺之语,也当即驳斥道:“老师人品高洁,绝不会做出此等有意包庇之事!更何况,这件事再怎么说,老师也没有帮那什么徐步鳌连号,更没有收受贿赂,那老师又何至于为了这样一件事,就被贬到新疆去呢?”姚文田、史致俨等人,也纷纷应和汤金钊之言。

“各位大人,我……我虽和老师只有一面之缘,可方才秦大人有一句话,我听过之后,还是以为,此事老师绝不可能包庇他人。”这时,竟是金正喜站了出来,对各人讲道:“秦大人方才和我说,老师九年之前,初任浙江巡抚,秦大人也在杭州,当时浙江有位姓胡的将军,追击海盗未能等援军前来,提前一日出动,虽有斩获,可老师却依然对他不留情面,以不服将令之名,参劾了这位胡将军。可秦大人又说,老师当时在浙江,其实最为信任之人,第一是李长庚李将军,第二就是这位胡将军,老师参劾胡将军之时,也曾与秦大人商量,想着胡将军毕竟也有战功,要么就算了。可是最后,老师还是认为军法无情,不当因赏而废罚,便一边参劾了胡将军,一边依然将胡将军战绩献于皇上。胡将军知道老师赏罚分明,对这样的结果,也没有任何怨言,而且从那以后,沿海水师,都知道了老师是个当赏则赏,当罚则罚的明断之人,所以从那以后,浙江的水师纪律严明,号令整齐,再无争功夺利之事!老师明明信任那胡将军,却依然不避讳其过,那老师又为何要为了刘大人,就去主动掩饰他连号之事呢?老师他……确实不是完人,也会犯错,一时失察,我想也是难免的,可若论人品,我……我愿意相信老师。”秦瀛所言胡将军就是胡振声,阮元确有参劾胡振声之事,但随后依然对他信任有加,如此沿海各镇方得军纪严明,再无违抗军规之举。

各人见金正喜愿意信任阮元,却也不掩其过,一时也都自觉大家师出同门,不当再行内讧,便也各自不言。秦瀛见各人情状,也感叹道:“唉,伯元的事,我确实了解一些,所以我也知道,现在这个样子,究竟是何缘由。伯元少年早达,确是令我等羡慕,可正因为如此,与伯元相熟之人,大多是高宗皇帝之末,便已经位列卿贰的老臣,后来伯元出京做学政、当巡抚,这些我是一一亲见,可京中之人呢?金贤侄,你走了之后三年,伯元因为超迁之故,早早放了学政,可后面十七年下来,伯元在京城的时候就只有一年,所以眼下朝中这些大臣,大多不仅和伯元不熟,或许啊,当年还是看着伯元未及而立,便早早位列京卿的啊?他们心里,大半未必会想着帮伯元,还会……还会落井下石,心怀窃喜呢。”

“小岘,你方才说……伯元熟悉的老臣,是吗?”不想秦瀛说到这里,翁方纲在一旁反而想起一事,道:“伯元那时的老臣,王中堂、刘中堂他们是不在了,可董中堂还在啊?你们说……若是咱们去董中堂家求求情,会不会……董中堂有办法呢?”

各人想着翁方纲之言,也相继点了点头。过了半晌,汪庭珍也对翁方纲道:“翁先生,我也想着,现在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我与董中堂毕竟在翰林日久,国子监、南书房的事,也都一同办过,算不上深交,却也总有些情分吧?若是董中堂也不愿出面,那眼下京城之内,还有谁可以帮伯元呢?现在皇上在圆明园,董中堂明日不用入值,多半是在家里,要不,咱们就一起过去,向董中堂求求情,如何?”

“好吧,老夫再过两年,也就八十了,总是比董中堂大上几岁,看在老夫这张老脸的份上,董中堂再怎么说,也得给我们几分情面吧?明日下午,咱们就过去,问一问董中堂,如何?”翁方纲念及自己与阮元旧交,也主动答应找董诰求情,席间各人听了,也纷纷点头,准备次日便前往董诰宅邸。

然而,翁方纲等人的想法就只实现了一半。这日下午新街口董宅之内,董诰果然在家,可是整个下午,董诰竟一直在书房中作画,对各人请求入府商谈之事,竟迟迟没有回应。

“爹爹,您今日是真的不愿意见客了吗?”董诰之子董淳看着父亲醉心画作,也不解的向他问道:“儿子看着翁学士、汪学士他们,都已经在外面大半个时辰了,再这样下去,儿子以为,爹爹这是连臣子之谊都不顾了啊?”

“臣子之谊啊……”董诰一边看着宣纸上正在渐渐染红的花瓣,一边也叹道:“爹爹正是因为在意臣子之谊,才想着就此避而不见,让他们早早离去啊?他们继续待在这里,那传了出去,才是害了他们啊。他们啊……又何苦如此执着呢?就像二十年前的我那样,那时候我画这些花瓣,总是多了几分刚直,少了几分自然,也是这一两年,我这落笔之法,才真的能与天然之力相合,这花啊……也终于有了生气啊?”看着新成之画,画上杏花,一柱一瓣皆是栩栩如生,也不觉点了点头。

“爹爹,这……儿子可怎么和他们答复啊?”董淳听着父亲之语,也不解问道。

“就说爹爹这里,自有办法。”董诰仍是气定神闲的说道:“还有啊,其实这次阮中丞一事,依爹爹的想法,其中破局之人,或是那光禄少卿卢荫溥啊。你想想,若是刘凤诰果真倒了,其后受益最大的人,又是谁呢?可那也只是刘凤诰,现下他已去了齐齐哈尔,卢荫溥又何必对阮元追着不放呢?我想他们的关系,皇上也该知道,要是卢南石那里,可以给伯元留个面子,或许皇上也就该冷静下来了。唉……卢南石啊,你又何必做得这般绝情呢?”

董淳见父亲态度坚决,也不敢反驳董诰,只好将董诰之语告知了汪庭珍等人。看董诰的样子,似乎是不愿意施加援手,阮元一众旧友学生,也顿时失落了下去。

“唉……董中堂啊,本想着他当年,也是力阻和珅的正人君子,可为什么如今……如今却不愿意……哪怕只是求皇上不要遣戍伯元呢?”翁方纲看着董淳已然归家,也对众人叹道。

“哼,什么正人君子,不过是当朝胡广罢了!”陈寿祺也愤愤道,他所言胡广是东汉时期宰相,历任三公数十年,却在外戚与宦官之间左右逢源,成为官场不倒翁,外人不知董诰在嘉庆面前其实多有进言之事,便往往有后辈认为董诰乃是庸相,甚至这时在场的阮元学生之内,认同这种想法的都不在少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