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意外的援手

大清疆臣。 第三百五十二章 意外的援手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翁学士,各位世兄,你们……你们可是为了浙江阮中丞之事,前来董中堂宅邸的?”不想这时众人之后,竟忽然多了一个陌生的声音,翁方纲忙回过头来,只见一个熟悉之人这时争站在各人身后,也忙对他道:“这不是石君兄家中的锡经公子吗?锡经公子,今日来找我们,难道也是为了阮中丞的事?”

这人果然便是朱锡经,见了翁方纲等人,也一一相拜过了。随即,朱锡经也从怀中取了一封信出来,对各人道:“各位前辈世兄,实不相瞒,家父在世之时,临终之际,便已料及伯元兄久在直省,或许……或许便有一时过失,又或遭人构陷之事。是以家父这里曾备下遗书一封,想着一旦伯元兄有事,便托我转交衍圣公。可如今衍圣公不在京城,府中下人,对这封信也不敢擅自做主,所以我想着,若是各位之中,有人与衍圣公相熟,那……那就请各位将这封信拿去,若能见到衍圣公,求他出面为伯元兄说情,伯元兄与衍圣公一家是姻亲,这种事,我想衍圣公不会不帮伯元兄的。”

“贤侄,你所言不错,若是我们能见到衍圣公,这件事,我们自然要为伯元走上一遭。可是……”翁方纲想了半晌,却不禁叹道:“你们也知道,如今的衍圣公直到三年前方才成年执事,也就是说……我们确实都不认识他啊?看来这条路,也是一样的不好走啊?”

“这……要不各位世兄也再想想,或许各位所知旧友,也有和衍圣公府关系甚密之人呢?”朱锡经也向各人问道。

可是,在场众人,在衍圣公一家的问题上,似乎确实都是无能为力。

只是这时大家都没有想到,第二天董诰居然去了圆明园,并获得了与嘉庆独对的机会。

“皇上,臣有一事,还是想着必须告知皇上。”没有其他大臣,董诰也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商议阮元之事那一天,戴中堂所言,是有道理的。阮元此次或为失察,或为包庇,在臣看来,多半是失察,但无论如何,调他回京这个意见,臣觉得是对的。不过眼下沿海形势,也的确需要阮元继续坐镇杭州。从臣收到的奏报来看,蔡牵眼下已是穷途末路,或许就在今年**月间,朝廷便要和蔡牵有一场决战。眼下浙江省内,文武高官之中,只有阮元一人经历过当年的松门之战,也是从那时起,蔡牵日益猖獗,所以知蔡牵者,莫过于阮元。若是此役朝廷果然能胜,甚至……能一举歼灭蔡逆,使东南沿海重现太平,则暂缓阮元一个月归京期限,臣以为并无不可。”

“董诰,你也是想包庇阮元不成?”果然,嘉庆不可能如此轻易被董诰说动。

“皇上,臣意并不在阮元,若说臣有所包庇,那臣所希望包庇的,当是前线所有将士啊。”董诰也向嘉庆答道:“臣多观前线军报,深知清剿蔡逆之事,绝不可久,久则必生变故,若是果然可以一战而定东海,那这一战,臣以为是要做好完全的打算的。否则,李忠毅公走了,臣也不想看到王得禄邱良功他们,再成为第二个李忠毅公啊?”听着董诰说起李长庚之事,嘉庆对李长庚之死,一直多有歉疚,不觉动容,心中对阮元绝情之念,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皇上,若是皇上以为臣是在偏袒阮元,那臣还有一个建议,若此战,阮元得以剿灭蔡逆,事后封赏,亦止于王得禄、邱良功众人,却与阮元无干,若是此役阮元不能平定蔡逆,则皇上对阮元的责罚,亦可加上剿贼不利这一条,对他加倍严惩!若是如此,则海防之事,朝廷绝无亏欠,而刘凤诰一案,也可以得到一个公允的结果,如此两全之法,还望皇上明鉴!”董诰见嘉庆已经有所触动,便继续进言道。当然董诰也清楚,只要阮元能够成功剿灭蔡牵,必然会在舆论上处于优势,嘉庆也必然不会冒险再去将阮元遣戍,至于其他惩处,至少相比于遣戍之罪,已经要轻上很多了。

“既然如此,那就暂缓阮元进京之事,也未尝不可。”果然,嘉庆斟酌半晌,还是同意了董诰的建议,道:“你也给阮元发一道密谕,就告诉他,此次海战,他可以居中参议,却不得以巡抚身份办理军务,海战之后,无论蔡逆是被剿灭,还是又逃了,阮元都不得在浙江继续耽搁,直接归京,等候部内议处!”对于嘉庆而言,这也是他此时可以给阮元最后的包容。

“皇上明鉴,臣定当告知阮元,教阮元实心任事,不负皇恩!”董诰听着嘉庆愿意网开一面,也对嘉庆一连三叩,以示至诚之意。

然而,这次董诰与嘉庆的对话,终是再无第三人知晓。

而阮元旧友学生以外,愿意支持阮元的,也不只有董诰一人,这时的卢荫溥宅中,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激辩。

“爹爹,您从来都对我说,刘叔父才学在您之上,他加了太子少保,他比您早得进用,您都心甘情愿。至于阮叔父,他无论学问还是实干,您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如今呢?您说刘叔父有意连号,阮叔父刻意为刘叔父徇隐,这……这还是您平日对孩儿说过的两位叔父吗?”这时与卢荫溥对话的,却是一位双十年华的妙龄女子,她是卢荫溥长女,名唤碧筠,小时候便被卢荫溥许配故城旧友贾氏之子贾汝愈为妻,不想贾汝愈尚未成年便即夭亡,卢荫溥曾想过让卢碧筠改嫁,可卢碧筠认为婚约大事,不能无信,竟而一直拒绝再嫁之事。就一直留在了卢家,而卢荫溥之子卢本才学平庸,反不如姐姐卢碧筠好学喜文,卢荫溥公务繁忙之余,便也将家中事务大半交由卢碧筠管理。卢碧筠素来视诚信高于富贵,这时眼看父亲自幼便在自己身旁称赞不已的阮元和刘凤诰相继蒙难,也不觉质疑起父亲所办之案来。

“碧筠,这人心从来易变,你刘叔父阮叔父,以前是正人君子,现在不择手段,这……这种人难道还少吗?”卢荫溥自然不愿向女儿透露全部真相,只好争辩道:“刘凤诰若是果然无事,怎么去年冬天,就在杭州引起了那么大的骚动?阮元从来明察,怎么就在刘凤诰这件事上,给皇上报了个本未得有实据?爹爹是平日一直在京城做官,所以爹爹做了什么,你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可你刘阮两位叔父,尤其是阮元,他十余年做得都是外官,现在他人品心性如何,早就不能以旧事待之了。你……你怎么这样糊涂呢?”

“爹爹,那您说,刘叔父阮叔父这样做,他们图什么呢?”卢碧筠对于父亲之语,仍是不愿相信,道:“刘叔父阮叔父之前的事,孩儿也听您说过,刘叔父去年才放了浙江学政,本不该与那徐步鳌有多少联系,而且您不是也说了吗,刘叔父没有受贿,那刘叔父干冒着这般风险,去帮着徐步鳌连号,这有何必要呢?您说阮叔父有意徇隐,那阮叔父为官这么多年,怎么会不清楚连号之事有多要紧?这件事孩儿看来,破绽尚有很多,爹爹怎么就这般草率的结案了呢?还是说,爹爹您本来……本来也没想要一个真相呢?”

“你放肆!”卢荫溥听到女儿质疑自己,也不禁大怒道:“爹爹办事从来勤勉谨慎,如何会去办一个错案出来?那刘凤诰连号之事,是他亲口承认,还能有假吗?这么大的事爆出来,阮元去年竟只上报并无实据,那阮元在想什么,你还不清楚吗?这一次,本就是刘凤诰自取其咎,怎么会是爹爹的不对呢?”

“爹爹,您觉得您这番话,孩儿会信吗?”卢碧筠看着父亲,面上尽是恳求之色,对卢荫溥劝道:“刘叔父认了罪,便是有罪,若是爹爹这样去想,那有朝一日,若是有人用刑杖夹棍,强逼着爹爹认罪,爹爹要怎么办啊?爹爹,这些年孩儿看得清楚,您和那托津走得越来越近,可那托津,是个行事狠辣,为人刻薄的酷吏,您还看不清楚吗?爹爹,孩儿觉得,刘叔父阮叔父固然不会全无过失,但也绝不至于铸成如此大错啊?还是说,爹爹是想,把刘叔父和阮叔父,当作……当作……”她本也想说卢荫溥是想把阮刘二人当成自己的垫脚石,可这样的话自己根本说不出口,只得一时僵在了当场,不敢再说一句话。卢荫溥看着女儿如此难过,想着当年早早许嫁之事,心中也不觉有些懊悔。

“碧筠,你这都想什么呢?”卢荫溥无奈之下,也只好安慰她道:“爹爹自从被托侍郎赏识之后,皇上也渐渐知道爹爹为人办事的情况了,所以这几年来,爹爹才能连连升迁啊?你若是觉得这样的日子不好,那当年我们被你叔祖逼着要房钱的日子,难道好了?托侍郎不是什么酷吏,对那些违法乱纪之人,严加惩处,这有什么过错?至于你刘叔父、阮叔父的事,爹爹……爹爹问心无愧,今日爹爹也有些累了,你……你也早些歇息去吧。”说着,卢荫溥也不觉摇了摇头,径自走回了内室。

“爹爹……”看着官爵之下,竟已逐渐变了本心的父亲,卢碧筠心中也是一阵酸涩,不愿再去看父亲的身影。

“姑娘,这……外面来了好多人,说是……是浙江阮巡抚的朋友,说希望见上老爷一面,向老爷求个情,您看……”这时,一名卢家老仆从门外走了进来,方才卢家父女的争执,老仆自然听了一大半去,是以这时看着卢碧筠,也不知后面的话该怎么说。

“我去见见他们吧,你现在告诉爹爹这些,爹爹肯定也不会出去的,阮叔父的事,我听爹爹说过很多,我相信阮叔父不是蒙蔽皇上之人。”卢碧筠自然清楚,这样的局面无论自己还是阮元旧友,其实都有些为难,可对访客避而不见,更不是卢家家风。好在自己平日在家打理家务,对外人来访也已熟悉,无奈之下,只好主动跟着老仆走了出去。翁方纲、汪庭珍等人本想着卢荫溥要么主动迎见诸人,要么直接下逐客令,不想跟着卢家仆人出来的竟是个妙龄少女,一时之间,也不觉有些诧异。

“各位叔伯兄长,小女是家中大人长女,家中大人眼下不便出门,怠慢之处,还请各位叔伯兄长见谅。”卢碧筠看着眼前这许多人,倒是没有失态之处。

“这……卢家侄女,老朽是内阁学士,也是浙江阮中丞的旧友,姓翁。”眼看卢家态度不明,翁方纲只好站了出来,率先对卢碧筠道:“阮中丞的事,方才我们也已经尽数告知这位仆从了,卢家侄女这次出来,应该是……是卢少卿他有了自己的主意了,不知卢少卿对于这件事,究竟是何说法啊?阮中丞毕竟和我等都是故交,这……就仅仅是一件失察之事,就要遣戍伊犁,也未免……未免有些过了啊?”

“遣戍伊犁?这……阮叔父的事有这样严重吗?”卢碧筠只知父亲给刘凤诰定了连号之罪,而阮元多半也要承担包庇责任,但遣戍伊犁,几乎已是减死一等的罪名,听到这里,卢碧筠自也有些惊讶。

“是啊,我等也是听了香东侍郎之言,方知伯元已被议了遣戍啊?”汪庭珍也主动站出,对卢碧筠拜道:“香东侍郎素来受皇上信任,这一节他绝不会听错的,可是伯元他……他身体如何,我与他同学多年,最是清楚,若果真是遣戍,只怕伯元在新疆熬不了多少时日,便会……唉,其实我等也知道,金门的案子,就是卢少卿办的,或许他……他是不会为伯元说情了。我等本是想去找衍圣公,可如今衍圣公年少,我等都不认识,这……这实在没了办法,才不得不叨扰侄女了。卢侄女,你说家中大人不愿出门,其实我们也清楚了,这件事……”汪庭珍与卢荫溥毕竟相识二十年,对卢荫溥为人办事,还是颇有了解,这时看卢碧筠出门见客,又不言入宅之事,已经想到卢荫溥或许根本不愿帮忙,无奈之下,也将自己一行求助始末说了出来。

可不想说到“衍圣公”三字,卢碧筠却也是眼前一亮,当即对汪庭珍回拜道:“这位叔父,您方才……方才是在说衍圣公吗?侄女冒昧,想问叔父一句,若是此事能由衍圣公出面,又当如何呢?”

“这个……”汪庭珍忽然听到卢碧筠反问自己,也有些疑惑,但想着如此紧要关头,只好死马当活马医,将其中本末告知卢碧筠,亦无不可,便对她言道:“姑娘或许不知,阮中丞的夫人,是如今这位衍圣公的亲姐姐,而今年是皇上五旬万寿,那么衍圣公入京祝寿,也是情理之中。如果衍圣公可以见到皇上,凭借他圣裔的身份,与皇上相言伯元之事,或许……皇上现在以为我们有师生包庇之情,不愿相信我等,可皇上素来雅重儒教,对先贤礼数备至,想来若是衍圣公劝劝皇上,皇上是可以回心转意的,哪怕……哪怕只是罢官夺职,也比遣戍好啊?可若是衍圣公一两个月之后才入京面圣,那伯元的事,只怕早就定下了,那样可就……可就麻烦了啊……”

“这位叔父,依着您的说法,若是现下能有一人,认识衍圣公府,也可以将阮叔父之事告知衍圣公,阮叔父他……他就会有救么?”卢碧筠又向汪庭珍问道。

“有没有救,主要还是看皇上的意思,可咱们毕竟是伯元的朋友,他们都是伯元的学生啊?看在当年的情分上,这能帮的忙,咱们怎么能不帮呢?我们现在也商议过了,请衍圣公出面,是我们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汪庭珍答道。

“既然如此,那叔父可否为我作信一封,侄女虽然驽钝,却也不相信阮伯父竟有徇隐之事,也不愿看着家父一再赞誉有加的阮伯父,就这样遣戍塞外。见衍圣公的事,侄女愿意一试。”这句话卢碧筠说了出来,翁方纲、汪庭珍诸人都是大吃一惊,不想卢碧筠一个看似足不出户的女子,竟然可以帮他们传信给孔庆镕。

“侄女,这……这件事可不好办啊?”一旁的秦瀛听着,也不觉向卢碧筠问道:“衍圣公如今不在京城,府里我们问过了,只有几个仆人看守,他们与我们不熟,不敢替我们送信。至于曲阜,咱们更没办法去了,那侄女你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让衍圣公接到这封信呢?”

“不瞒叔父,我家与衍圣公一家,虽然关系并不紧密,但却也有一线亲缘。如今的衍圣公,本是前任衍圣公之弟所出,衍圣公的亲生母亲,姓袁,正是家母的同族表姐。这样说来,我家和衍圣公一家,也算有些联系,若是我去曲阜,能见到我姑母,或许这件事,我办起来,反而比各位叔伯兄长容易一些呢。”卢碧筠也对秦瀛答道。汪秦各人听着卢碧筠之语,不似有假,一时也渐渐相信了她。

“这……既是如此,那这封信,我就交给侄女吧。或许,这也是咱们现在唯一的办法了。”翁方纲自也清楚这件事再无他法,也想着有条路走,总比没有的好,便取了朱珪遗信,交到了卢碧筠手中。

“多谢翁叔父了,叔父既然如此相信侄女,衍圣公府之事,侄女愿意尽力一试,叔父您……您就放心吧。”卢碧筠眼看翁方纲信任于她,心中也是感激。

一行人眼看卢碧筠收下书信,清楚各人已然尽力,虽然犹有不甘,也只得一一离开了卢家。只是这时的卢碧筠,却也不清楚自己出面,究竟能不能见到孔庆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