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零四章 朱珪去世

大清疆臣。 第三百零四章 朱珪去世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日阮元也将刘家父母之事说给了几位妻妾,四女自然清楚,阮元平日为人清俭,刘家父母这三个条件,若是阮家人贸然提出,只怕阮元这时早已翻脸不认人了。孔璐华看着刘家一门团聚,又听阮元说起刘家父母之言,心中也不是滋味,叹道:“先前看书之姐姐和他们的样子,还以为他们都是良善之人呢,却不知他们竟也有……竟也有这样一面。”

“夫子,都是我的不好,我……我也不知道爹娘他们,居然见了夫子,就什么都不顾了。我……我……”本来刘文如情急之下,想说不当让父母进阮家家门,就不会有这许多事了。可转念一想,如果这样对阮元说,自己岂不成了不孝之人?两难无助之中,竟也忍耐不住,竟啜泣了起来。

“书之姐姐,这样看来,都是我不好,若是当年我不让夫子给福儿置地,或许……或许咱家就不用多这些麻翻了。”谢雪看着刘文如神色黯淡,也主动自责道。

“月庄,就算是我,看着福儿祜儿,其实……现在想想,当年我答应为你们几个的孩子置地,却也没错,这几年看着他们长大,我……我又怎能果然不顾他们的生计呢?”阮元想着当年情形,却也在家产之事上松了口。

“夫子,眼前这事,我也清楚,咱们是不能不办。”孔璐华自然知道,阮元即便为了自己声名考虑,给刘家父母购地置产,也是他应尽的孝心。“这置地之事,咱们出些钱,去天长购上三百亩也就够了。恩荫这种事,皇上也肯定不会答应的,至于天长县那边……唉,书之姐姐,你这父母心眼可真多啊,竟然这一会儿工夫,就给夫子出了这么多难题。”

“夫人,我倒是觉得,书之姐姐的父母也不是奸恶之人啊?”谢雪反而看得更加清楚,对各人道:“若是他二位老人家果然都是自私之人,那又何必每隔一年,就来扬州找一次书之姐姐呢?而且夫人也跟我说过,书之姐姐和他们相认的时候,他们哭起来,也不像是假的啊?或许,他们也是穷苦日子过久了,突然看到书之姐姐进了咱家这种二品之家,一时有些忘乎所以了呢。若是这样,那只要让他们冷静下来,或许,他们就会明白了。”

“月庄说得也对,他们也只是普通人,有些贪念,却也难免。若是可以及时制住,或许以后他们还能规矩下来,可若是制不住,他们……夫子,看来天长县这封信,你也是不能不写了啊?要不然,万一他们真的把这件事说到知县那里,知县不知你什么想法,多半就会迎合他们,他们若是发现自己在天长可以横行无忌了,那只怕以后会越来越糟呢。只有让他们冷静下来,他们才不会真的去为恶啊?”孔璐华也补充道。

“这样啊……”阮元听了孔璐华之言,也清楚如果不想让刘家父母成为恶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将这些事告知天长知县,这样知县可以及时裁抑二人,二人又非心性本恶之辈,说不定过些时日,也就可以规矩起来。便道:“那我便去一封信吧,把事情说清楚,天长知县那边,办起事也能从容些。”

“夫子,这件事就让蒋二去办吧,他能办明白的。”孔璐华补充道。

“哈哈,也多谢夫人为这事操心了。书之,二位高堂置产之事,本也是我该做的,之后我也会告知天长县,绝不可对他二人有半分徇私之处,这样,他们既可以安享余年,也不致为祸乡里,你在这边,自然也可以放心了。”阮元也向刘文如安慰道。

“嗯,谢谢夫子。”

次日阮元便告知二老,三件事自己都已经着手去办,只等自己消息,将二老送回了天长,并赎买了二人佣耕的田地。很快,阮元便即置信一封,让蒋二送到了天长知县卢元荣之手,将刘文如父母之事,对他详加说明,并告知如果二人有何逾矩要求,自可直接回绝,不必留情。

而不过多时,阮元也为二老寻了三百亩地置下,以供二人养老之用。刘父刘母得了田产,果然大喜过望,想着到天长县衙炫耀一番,卢元荣自依阮元吩咐,只第一次接待了二人,此后便将二人拒之门外,再不听他们任何要求,刘父刘母数次碰壁不成,想着总是有了养老田产,以后生计再无忧虑之处,便也打消了其他欲求。至于封荫之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二人渐渐遗忘,这或许已经是二老最好的结果。

这年京城的十二月寒冷异常,时时大雪纷飞,寒气绝无止歇之时。朱珪重病之际,也清楚这样一个冬天,自己是熬不过去了。可无论如何,自己也还有一桩心愿未了。这一日便也强撑病体,在书案上作起信来。好容易几行字写下,却再也支持不住,开始不住咳嗽,随即眼前一黑,竟险些直接晕去。

“父亲,您这又是何苦啊?”一旁的儿子朱锡经不禁劝道,朱锡经因父之荫,也已经做到了刑部员外郎,这日也是因朱珪病情加重,方才归家照看父亲。看着书信的一角,虽看不出全句,却也依稀看出了“阮元”二字,不由得对朱珪道:“父亲,孩儿也清楚,阮世兄是父亲高足,这孩儿也清楚,可父亲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阮世兄那边,孩儿只觉他为官兴学,亦是颇有政声,想来是不需要父亲这般挂碍的,父亲又何必不顾自己身体,还要给阮世兄写信呢?”

“锡经,你说错了,这信……这信不是现在要给伯元的,是给你留着的……”朱珪好容易缓过神来,对儿子道:“伯元为官如何,父亲比你清楚,他现在正在守制,来年或补侍郎,或任巡抚,自非难事,可真正的难处,在于……在于五年以后。父亲清楚,伯元他当年升迁过速,早早得以登临高位,这些父亲是信得过伯元的,可其他人呢?这些年来,或许你没在意,父亲却早已有了耳闻,许多你这个年纪的郎中、员外郎,乃至京卿,对伯元都……都没什么好话,所以,若是有朝一日,有人在皇上面前进了谗言,到时候皇上和伯元都分别多少年了,又怎么能完全信任伯元呢?这时候就……就要用上这封信了……”

“父亲,阮世兄人品学问如何,咱们都清楚,皇上再怎么说,也算阮世兄的同门师兄弟,那些小人嫉妒阮世兄,对皇上进谗言,这……就算确有此等事情,我想皇上也自会圣心明断,绝不会害了阮世兄啊?”朱锡经不解道,但话虽如此,朱锡经还是扶着朱珪,将父亲抬到了床上安歇。

朱珪渐渐调匀气息,也小声道:“锡经……有些事,你或许看不出来,但父亲能。皇上这些年,又怎么不想励精图治,再现盛世啊?可这几年,皇上都遇到了什么?两年工夫,罢免了四个总督,直隶又出了那么大的私印案,父亲看来,皇上对臣下的信任,如今已比不得从前了。伯元他……他办事爹爹是放心的,可官场之内,毕竟良莠不齐,皇上因为其他大臣之故,遇事迁怒伯元,你说这……这不是大有可能之事吗?伯元在外也有七八年了,京中又没多少人可以声援于他,所以,万一有了事,其实他……他比任何人都要……都要危险啊……”

“这,阮世兄的情境,果然这般危险吗?”朱锡经听着父亲之语,这时也已经相信了五六分。

“有备无患啊……”朱珪勉力调理着气息,又对儿子说道:“父亲是做过地方督抚的,所以有些事,父亲清楚得很。皇上或许才干不及高宗皇帝,可这力求再兴盛世之心,父亲是一直看在眼里的。那你说,国朝振兴,需要什么啊?要的是内外合力,君臣相谐啊?一件事,决定的是皇上,下面执行的却是督抚,若是督抚才干不济,又或者阳奉阴违,皇上再好的心,也办不成事啊。伯元他……他不仅是我的好学生,也是国朝之内,数一数二的外省柱石,我……我看得出来,伯元在浙江做巡抚六年,不仅是学生士人对他称赞有加,他每发一政令,都在力求落实,每有水利赈济之事,也务求钱粮用到实处,绝不给下面奸吏半分可乘之机。这般实心为百姓做事之人,天下又有几个呢?若是伯元真的遭遇了什么不测,那对我大清朝廷而言,可是如失一臂啊……锡经,父亲受皇上重用,一世恩荣,早已不做他想,可正因如此,这皇恩,我也不能不报啊……”

“父亲,孩儿明白了。”朱锡经也点了点头,道:“却不知父亲需要孩儿怎么做呢?”

“你记住,若是伯元无事,便也罢了,若是伯元他不能坚守今日之志,竟有脏污之举,你也不用再去帮他。可若是伯元因为其他事,竟而意外蒙难,那这封信就有用了。”朱珪声音已经渐渐无力,可依然清楚,朱锡经自然牢牢记住:“一旦有此等事,你……你去衍生公府,把这封信送给他们,就说这是事关伯元身家性命之信,要他们……他们去找衍圣公。伯元和衍圣公是姻亲,有这份交情,再加上这封信,就可以……就可以……”

说到这里,朱珪终于没有了力气,却依然不舍的看着儿子,似乎是在告诉他,这封信定然可以帮阮元化险为夷。

“儿子记住了,有衍圣公相助,或许皇上可以对阮世兄网开一面。剩下的,父亲在信中已经写好了,是不是?”朱锡经道。

朱珪一时无言,只点了点头。

“父亲放心,这封信,孩儿一定收好,若是阮世兄果然有事,孩儿也自会竭力相助。”朱锡经对父亲答道。

“如此……就好了……”朱珪看着自己最后一件事终于交待完毕,也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若阮元无恙,嘉庆和大清天下无恙,即便自己离世,也自可从容而去。他后半生颇信佛老之道,是以外事交待过后,对自己身后之事,反而别无奢求。

身为帝师,官至宰相,如此人生,又何必汲汲言利呢?

嘉庆十一年十二月初五,体仁阁大学士,阮元的乡试恩师朱珪,在京城宅邸中安然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嘉庆听闻朱珪死讯,也亲临朱府致奠,以报师生之恩,并赐朱珪谥号文正。

也正是这一年,先前主讲诂经精舍,对阮元初任巡抚多有襄助的王昶,也以八十三岁高龄,于虎丘家中逝世。这一年对于阮元而言,也依然是一个被哀痛笼罩的年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