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三百零二章 阮家来客

大清疆臣。 第三百零二章 阮家来客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数月安养,到了冬天,阮元的腿疾也渐渐康复,不再用杖。而原本平静的扬州阮家,这时也多了许多来客。其中之一,竟是已被罢了闽浙总督之职,正要北上前往新 疆的玉德。

而这时的玉德,也清楚自己这时不过戴罪之身,又曾对阮元清剿海盗一事多有掣肘,来了扬州,却哪里敢到阮家门前主动求见?无奈之下,也只得嘱托斌良,让他以求教诗文为名,前往阮家为自己致歉,自己也将作总督时,种种掣肘阮元之行写在一封书信之内,只说有些要事想告知阮元,托斌良一同送到了阮家。

而阮元听闻斌良到访,倒是非常客气,很快就让蒋二接了斌良到自己书房之内。听闻斌良有新诗作,也主动让他拿出新作,以便自己点评一番。这样的热情客气,反倒让斌良更加不好意思。

“蔓袅轻飔上鬓丝,黛痕翠点散枝枝。泥人颜色惟些子,傲我风光只月时。弱缕巧凭修竹引,秋心暗许一星知。朝曦红处繁华歇,蜂蝶寻来惜已迟。”阮元一边读着斌良的新作,一边也不觉点头叹道:“笠耕公子,这诗写得是牵牛花吧?看来这半年羁旅生涯,是苦了公子了。笠耕公子以牵牛自比,牵牛虽美,却只在月夜盛放,牵牛虽弱,不得不依竹而生,可心之所至,又何惧外人流言?就算外人知公子之心为时已晚,只要一心坚守正道,便也无需在意这些俗务。公子如此超然心境,倒是让阮元惭愧了,或许即便是我,心中也未免对世俗之事,多有几分拘执啊?”

“阮伯父这般盛赞,却是小侄万不能当的了。”斌良也谦辞道:“只是这半年来,人情冷暖,却也见了不少,阿玛做总督的时候,门庭若市,多少人求见阿玛一面而不得。可如今阿玛潦倒,他们又在何处呢?说到底,还是阿玛平日受不住这世俗名利的诱惑,下属说几句好话,就视为知己,一言不合,就恨不得赶快让他们离开福建。这般倒行逆施,却又能交得几个真心朋友?以后小侄的路,却也只能自己走了。话说回来,当年阮伯父在海防兵事之上,与阿玛多有龉龃之处,小侄曾经劝过阿玛,可终是帮不上伯父的忙,还望伯父不要见怪才是。”

“笠耕公子无需如此自谦,我与令尊虽说政事之上多有不和,但十年前在杭州,我第一次见到令尊时,便知令尊工于七律,总是个可以言诗的好友。是以政事我以国家海防为重,如今暂无官职,闲居家中,我却依然愿意认下令尊这个朋友。”阮元道。

“这……伯父宽仁,小侄自愧不如。只是阿玛来扬州之时,也托我送来书信一封,说是几年前与伯父督抚闽浙,阿玛确是……确是做了些对不住伯父的事,还请伯父看过此信,若伯父还愿意原谅阿玛,小侄定当永远铭记伯父恩德。”说着,斌良也取了玉德书信出来,交给了阮元。

阮元接过书信,看得下去,却也不觉手指微颤。原来,玉德这次也是自觉遣戍新 疆,以自己老迈之龄几无可能回归中原,便索性将自己包庇红门局、默许刺客进入杭州、对庆徕离间阮家之事知情不问,有意放纵蔡牵两次逃出生天之事,一一写在了书信之内。阮元先前通过各种蛛丝马迹,确实早已断定玉德就是幕后那个“黑手”,可眼看这个当年清剿海盗最大的阻碍,居然这时将所有事实一并写在了书信之中,阮元看着真相竟以这样的方式被自己正式确认,看到最后,也不觉长叹了数声。

斌良虽不知书信里写了什么,看着阮元神情,却也清楚玉德多半对阮元也是内疚于心,是以写了许多根本不想让自己知晓的旧事。便也向阮元问道:“阮伯父,我阿玛他……是做了些对不起伯父之事么?”

“罢了,往事如烟,却也无需深究了。”阮元看着书信半晌,却也摇了摇头,以示不愿再去追究玉德,对斌良道:“笠耕公子,令尊他以前确是……有些事一时失足,不足为公子言之。好在我平日办事,尚属谨慎,这些事做到最后,却也没把我怎么样。既然令尊也托你送来了这封信,那我依然愿意与令尊捐弃前嫌。之后去伊犁的事,就请令尊自己保重了。”这时阮元也想起,或许玉德这次被嘉庆查处,自己和清安泰的上疏也起了作用,既然二人恩怨已经相互抵消,就不需要再执着下去了。

而说起伊犁,阮元也正好认识一位故人,便对斌良道:“笠耕公子,既然你们一家要去新 疆,我在那边正好有个旧友,松筠松大人,当年因故被外调伊犁做官,后来保宁中堂年事已高,回了朝廷,皇上就任命了松大人做伊犁将军。这些年听闻他在伊犁屯田,先后开辟数万顷土地,当地官兵赖屯田而生者不计其数。如此说来,松大人在新 疆,自也是有恩信于下了。我先前有些事,和松大人曾经相交数月,或许他还记得我这个朋友,我这就修书一封,若是你带到伊犁,就把我的信交给松大人,保证令尊安度余年,我想松大人还是做得到的。我现在闲居在家,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些了,还请公子见谅。”

“伯父说哪里话?小侄与阿玛,才是真正对不起伯父才是,不想伯父不计旧怨,反而仁善为怀,小侄今日无以为报,若是来日伯父有需要小侄相助之事,小侄定当竭力相助伯父,以报今日之恩!”斌良看着阮元不计前嫌,反而积极帮助一家人在新 疆安顿,也是感激不已。

“笠耕公子,多谢你这句话了。只是公子也需记住,凡事需要公私分明,若我阮元日后果然有什么过错,你自可直言相劝,且不可空怀报恩之心,却忘了是非大义啊。”说着,阮元也取过笔墨,向松筠去信一封,托斌良带走了。斌良走后,阮元便将玉德来信全部焚毁,以示过往之事,终究烟消云散,自己不愿,也没必要再行追究。

两年之后,玉德遇赦归京,可这时早已身心俱疲的玉德却没有回到京城,只东行至甘肃,便即一病不起,随即故去。嘉庆听闻玉德死讯,想着他罢官一案,终无贪贿实据,便将玉德家产还了一半给斌良,并将斌良补任为员外郎,继续任用。

但玉德父子毕竟是阮元熟悉之人,而一般的陌生人,多半自认阮家是扬州高门,轻易也不会上门拜访,这两种人阮元自是不会介意。可就在玉德走后第二日上,阮家却来了两个不寻常的客人。

这日孔璐华和刘文如闲来无事,便约了一同前往虹桥之外的瘦西湖游玩,到了下午,正是兴致阑珊,便双双回了阮家。可这日阮家门前,却集聚了十余名阮家家仆,蒋二站在各人之中,正对着另一侧的一对老夫妇说着什么。那对老人衣饰简朴,多有补丁,从外表上看似是城外农户,却不知竟出了什么事,这日二人却主动到了阮家门前。

“二位,你们看。我也有孩子,身为父母,这孩子我自是如心头肉一般的舍不得,若真的是我自己的孩子走失了,我和你们,是一样的感受啊。”蒋二果然能说会道,几句话下来,两个来时情绪尚有些激动的老者,这时竟渐渐恢复了平静。“可是这天下之大,却怎的有如此凑巧之事呢?你们说,你们的女儿走失是二十五年前了,也只记得是在扬州府江家门前,若只凭这些,就说我家刘宜人是你们的女儿,这……说出来只怕在场这些伙计,没有人会相信啊?”这时蒋二与莲儿成婚也已四年,早已有了孩子,是以应对起子女之事,也比先前更加得心应手。

“这怎么就没人信了,要不然,你把你家刘宜人叫来,我们就是她亲生父母,怎么,我们还没有几件信物,几件旧事,可以让她记起我们不成?”两名老者中的男子说道。这时孔璐华和刘文如也相继落了轿,刘文如听到这个声音,却忽然心中一震,竟怔在了当地,不能动弹。

“书之姐姐,你……怎么了?”一旁下轿的孔璐华看着刘文如神色不对,也主动上前问道。

“没什么……夫人,前面那位……那位老先生,我不知为何,觉得他口音有些熟,要不,我们过去看看吧。”刘文如道。

孔璐华也没有异议,二人便走到了蒋二和那对老农夫妇面前。蒋二看着刘文如到了,便对二老言道:“二位,这位就是我家刘宜人了,若是你们果然和我家宜人有些缘分,那你们先拿证物出来,宜人素来心善,决计不会怠慢了你们的。”说着便向孔刘二女各自拜过了。

“孩子,你……你果然是文如吗?”那老妇看着蒋二施礼前后顺序,已看出了刘文如来,竟是按捺不住,便想着过来抱住刘文如。这番动静,却让阮家众人也吃了一惊,两个刘文如的侍仆连忙上前,扶住了那老妇,才没让刘文如立刻被她抱上。

“这位妈妈,您方才的意思是……您是我母亲,我……”刘文如听着那老妇声音,神色却变得更厉害了。一旁的孔璐华与她相熟多年,竟也没见过她如此神情,内心之中,渐渐出现了几分忧虑,或许,这二人果然就是刘文如失散二十五年的父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