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八十章 西湖筑岛计划

大清疆臣。 第二百八十章 西湖筑岛计划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里西湖波渺渺,柳不藏莺半枯槁。

旧树婆娑新树稀,折柳人多种柳少。

长条齐翦三千枝,遍插湖边任颠倒。

几时春雨浸深根,多少新芽出青杪。

昔日何人种柳枝,曾拂翠华萦羽葆。

今日离宫有落花,踠地春风共谁扫。

白堤插满又苏堤,六尺柔荑惜纤小。

且把千行淡绿痕,试与桃花斗春晓。

西湖二月初春天,六桥柳浪依城边。

几度东风又雨雪,昔人种柳知何年?

予家住此惜风景,海塘移植枝三千。

栽遍苏堤白堤外,二十里路青相连。

从此西湖盛游赏,山光水色扶三眠。

飞花如雪扑人面,好系小舫龙头船。

树不依山尽依水,水边万绿如云烟。

他时若别此湖去,丝丝春绪留缠绵。

嘉庆十年二月之末,西湖疏浚工程终于告一段落,阮元也将新添的三千株柳树搬到了西湖之畔,想着尽快安插于湖边,以成固土之势。不过数日,杭州官兵已移植了数百株柳树插于湖畔,阮元看来,自也欣喜,便与孔璐华各自作诗一首,以纪念植柳之事。

这日阮元也带了许宗彦和张鉴,一同前来观看西湖新柳,吴康成也因出资助赈之故,暂时陪同在阮元身旁。阮元想着公事要紧,便先与吴康成道:“吴先生,皇上那边,已经听闻了你去年捐赈之事,已着令吏部对你议叙,后面的封赏,自然不会少了。”

“那也多谢中丞大人了。”吴康成道:“不过有件事,小人倒是想多问一句,皇上那边,对海运之事,可有意见?”

“这个……算是有吧。”阮元听他说到这里,也不禁有些惆怅,道:“皇上那边,也看了我写的《海运考》。只是皇上对海运之事,也没有必定成功的把握,加上去年冬天,黄河、运河逐渐疏通,漕船北上再无风险,所以皇上还是决定,继续用漕运旧制,海运之事,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是吗……唉……”看起来,吴康成倒是比阮元还要关注海运。

“吴先生,你先前与我说过,你生意大半在内地,海运上虽然有些来往,却也不多。所以我实在不知,你对这海运的执着,却为何竟要远胜于我呢?”阮元不禁问道。

“中丞,实不相瞒,前些年我路过苏州,结识了一位朋友,那人姓程,想来中丞是认识的。他生意大多在日本,所以经商之时,海上行船,是必不可少之事。他与我讲起日本风俗,大异于中国,实在有趣,或许……也只有走出了这片海,才能看到更大的天下吧?哈哈,说多了,总之小人那个时候,就对海运也有了兴趣,正好那位程老先生,与中丞也有一面之缘,他与我说起你学识人品,也是赞许有加。也正因为如此,小人清楚,在中丞治下做事,是可以有实惠于百姓的,小人经商半生,衣食已足,总要想些别的事吧。所以小人还要多谢中丞,给了小人这样一个机会呢。”看来,他说到的商人便是阮元所识的程赤城了,而经过程赤城的介绍,吴康成也更加相信阮元为人,才会悉心与之同办海运、赈灾诸事。这样百姓可以收到实利,官府也能因自己之故得以免除漕运困顿之弊,这样自己也可以从惠及一身,到惠及一方,这一生自也不枉了。

阮元听他所言,也清楚正是自己为人清廉,勤于治吏,使公事无亏,百姓能得实利,商人也对自己有了信心,才会积极捐款助赈,最终换来浙江太平,心中也是无限感怀。

“这样说来,海运之策不能行,也是我对不起先生了。”阮元道。

“无妨,漕运之事,本就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啊……”吴康成也颇为感叹,但看着西湖附近风景,却似乎又想到一事,向阮元问道:“中丞,小人却还有件事不解,中丞这次疏浚水道,听闻挖出来不少淤泥,这些淤泥,中丞准备如何搁置呢?”

“这个啊?我这些时日,却也在想办法呢。”阮元沉思道。

“老师,依学生之见,老师可另筑一堤。”许宗彦道:“学生清楚苏堤来由,本也是东坡先生治杭之时,将西湖淤塞加以疏浚,以其中无处安置的淤泥筑成。东坡先生可以筑堤,那老师自然也可以了。”

“是啊,其实学生想来,老师在苏公白公面前,也是不遑多让啊?”张鉴补充道:“学生曾多观史事,见白公筑堤,是其做杭州刺史之时,但白公主政杭州,本就有‘皇恩只许住三年’之语。坡公在浙江,是通判三年,知杭州三年,前后六年。可老师为浙江学政三年,做巡抚已有六年,老师治浙时间,已是二位先贤之和。更何况,白公坡公,都只是杭州一州之守,同于今日知府,老师却是巡抚浙江一省六年。这样说来,老师自当再筑一堤,与坡公白公二堤,成鼎足而三之势才对啊?”(按:一说白堤并非白居易所建,但白居易治杭之事流传亦广,故而后世学人将白堤与白居易混为一谈,亦非罕见。)

“哈哈,这样说来,我却也听闻坡公白公,主政杭州之时已是知天命之年,中丞这抚浙六年,也才四十二岁啊?看来苏堤白堤之外,这西湖上,也该再多一道阮堤了。”吴康成笑道:“不过中丞,苏堤已占了西湖西南之侧,白堤也已划去了西湖东北,若要再行筑堤,却要在哪里筑呢?”

“若是如此,老师可在西湖之南横筑一堤,贯穿南北,这样西湖三面围堤,自也不会再有水患了。”张鉴补充道。

“你等切莫作如此轻浮之语,乐天诗作,千载之下犹有人吟咏,东坡诗文,亦是八百年来流传不绝。我这诗文政事,行之不过数年,百年以后,还不知如何呢,怎么能现在就对先贤有不敬之语呢?”阮元也谦虚道。

而且看着西湖山形水势,阮元也不禁摇了摇头,对各人苦笑道:“春冶啊,你看看你出的主意,你可觉得,那果然是筑堤之道啊?这西湖西侧有堤,东北有堤,正是开阔之中自有约束,约束之下,又不失开阔。故而苏白二堤,虽兴建而不掩西湖风景之美。可若是依你所言,我在东南再筑一堤,外人看来,西湖却成了什么样子,三面围堤,一面临城,逼仄之感立现!到那个时候,西湖风景,自然就减了五六分下去,还如何称得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那时我看咱们扬州的瘦西湖,也都可以凌于西湖之上了。”

“那老师的意思是……”许宗彦不禁问道。

这时一行人过了西泠桥,眼前便是苏堤,阮元也向湖中望去,只见孤山与苏堤之间,一座小岛矗立其中,正是湖心亭,湖心亭南犹有一岛,自是小瀛洲了,每年月色最盛之时,小瀛洲便有三潭印月之景。阮元斟酌半晌,便道:“依我之见,最好的办法,是在这湖心亭之西,小瀛洲之北,再筑一岛,将我们所掘出的淤泥堆于其上,此岛若成,在湖中可与先前二岛相映成趣,立岛于此,又可分流水势,使西湖再无泛滥之虞。还有,你们想想,这岛即便立了出来,在湖东之人看,被湖心亭所遮蔽,无碍西湖开阔风景。在湖西南的游人看来,正与先前二岛成鼎立之状。无论观瞻还是治水,都各有其用,这样不是两全其美之策吗?”

“老师想法,确是不错啊。”许宗彦也赞同道:“既然如此,学生也先遣人,去将这里水势探测清楚,若是果然可以筑岛,咱们便开始兴修新岛,如何啊?”

“中丞大人,既是修护西湖之事,小人也愿鼎力相助。”吴康成也同意了阮元的想法。

“如此,也多谢各位了。”阮元见各人都能积极参与筑岛之事,心中也渐渐安稳了下来,可是看着眼前的西湖,想着自己做浙江巡抚已经六年,也不知这岛筑成之时,自己是否还在杭州,不觉也有些惆怅之情。

“接下来,海防之事,也还要继续去办啊……”经过两年对黄葵的追击,这时的阮元也看得清楚,黄葵已是强弩之末,既然前路未卜,还不如趁自己尚在杭州之时,将海防之事再向前推进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