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嘉庆十年

大清疆臣。 第二百七十九章 嘉庆十年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多日,便已是嘉庆十年。只是阮承信的病疾依然无甚起色,而且随着身体衰弱,气色也大不如前,阮元担忧之下,也只得折中了家中情况,自己的四十二岁生日便不单独去过,而是和父亲的七十二岁生日合并在了一起。二月二十六日,阮家闭门谢客,在后院之内烹了清茶,备了点心,一家人聚在一起,共享这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刻。

阮元为求热闹,也叫了阮常生过来,阮福和阮安这时已经渐渐长大,也各自备了位置,只有阮祜出生不久,尚在刘文如怀中。阮承信看着孙辈渐渐成长,心中也自是惬意,看着阮元夫妇奉上第一杯茶,便也安慰阮元道:“伯元,家中诸子之事,你却也要多留心些才是了,福儿今年五岁了,安儿也四岁了,读书请先生的事,多少要准备下了,璐华,你这些日子又有了孩子,也自当安稳些,切莫只想着照顾我,竟把安养孩子之事耽误了啊?”原来上年冬天,孔璐华再次怀孕,这时也已过了三个月,孕相渐显,听着阮承信安慰之语,孔璐华面上也不觉有些发红,连连点头。

“爹爹放心吧,孩儿这几日将西湖水利之事交待完了,就和积卿、春冶他们商议一下,给福儿找个老师过来。”阮元道。

“杭州水利之事,现在怎么样了?”阮承信也主动问道。

“流福沟疏浚之事,去年冬天就结束了。为了防止日后还有积沙堵塞水道之事,我特意嘱咐了杭州府,以后每年十一月份,都要整修一次水道。至于西湖,这几个月下来也将淤沙疏浚完毕,孩儿想着,西湖淤沙之事,原因在于近年湖边土壤流失严重,是以根本的整治之法,在于固土。孩儿和璐华分别出了钱,一共买了三千株柳树,这些日子,也正在西湖边上逐渐安插,有了柳树固土,土壤便不会轻易流失了。”阮元对于西湖、杭州水道疏浚之事,几个月来也下了不少功夫。

“如此甚好,对了,去年的秋粮收成如何?”阮承信又问道。

“这个爹爹也放心吧,去年雨灾之后,官府就得了孩儿之令,为贫寒百姓发放稻种,指导他们早早播种,所以秋粮收成,其实并不比前些年少,百姓生计,也渐渐稳定了下来。今年正月通算去年杭嘉湖受灾之情,却只有二成,百姓耕桑之事,很快就可以恢复原状了。”阮元答道。

“只有二成?伯元,可不要为了交纳赋税,就瞒报实情啊?”阮承信道。

“爹爹,皇上那边也是这样的说法啊?”阮元不禁笑了出来,答道:“孩儿最初将二成受灾之事上报皇上,皇上也有些不信,说去年雨灾甚重,如何到了最后,只报了二成灾出来?还再三告诫孩儿,不得为了多征漕赋,就隐瞒灾情。所以孩儿也遣了三府官员,月初又将灾情细细核查了一遍,发现仍是只有二成,既然如此,孩儿也便如实上报皇上了。至于赋税之事,孩儿也自当据实以报,自不敢因为赔补亏空,就苦累了百姓的。”

“其他耕垦之事,现在有进展吗?”阮承信问道。

“有,这六年来,新垦田亩约有近千顷,沿海滩涂之地改为耕地者,也有千顷。如今可供耕垦之地日渐稀薄,孩儿开出这些新田,已然费了不少功夫。”阮元道。

“已经不错了,修书之事,现在可有进展了?”阮承信又问道。

“爹爹也关注起修书之事啦?”孔璐华不禁笑道:“孩儿记得之前夫子来浙江前几日,爹爹还训斥过夫子,告诉他不要溺于修书学问呢。没想到这六年下来,爹爹想法也变了啊。”

“哈哈,这样说当时我确是有些严苛了。”阮承信也笑了出来,对阮元夫妇道:“不过那个时候,伯元已经修了好几部书,政事却参与不多,所以爹爹才会忧心此事。却不想几年下来,伯元政事、学行竟能双管齐下,两边都有大成,这可是远超爹爹所想了。我记得那《两浙金石志》,你从做学政时就有志于刊修,现在修好了吧?”

“是啊,已经修成了。”阮元也喜道:“就在上个月,诂经精舍的学生告诉孩儿,《两浙金石志》,终于已经定稿啦!这样两浙古迹古物维护之事,也就有据可依了。还有,冶亭恩师先前曾将八旗中人诗作,编成一百余卷,称《熙朝雅颂集》,孩儿答应了为恩师刻版,现在也终于刻成了。”

“好,八旗诗作,也算一时盛事,只可惜八旗中人结集者少,文人中便总是有偏见,以为八旗中人便无学问。你刊修此书,也可为后人正其视听,亦是功德了。”阮承信点头道:“那……你之后还有其他打算吗?”

“确实有个想法。”阮元道:“前些日子,孩儿也和生甫兄一同编定《嘉兴府志》,蕴山先生生前,也有《广西通志》存世。孩儿观这两部志书,也清楚修志对于存地方史事,可谓至关重要。所以孩儿也想等到财政再宽裕些,便着手重修《浙江通志》,距离上次浙江修定省志,这也有七十多年了。”谢启昆在离开浙江之后,去了广西当巡抚,颇有治绩,也对广西修志做出了不少贡献。可惜三年之前,谢启昆便因年迈而过世,是以阮元才有此一句。

“爹爹,您也真是的,这好容易全家人有个团聚的时候,不是应该多聊些家事吗?怎的您说起公事,还没完了呢?”孔璐华也在一边试着轻松氛围,道:“爹爹,有件事我和夫子最近已经商量过了,就等爹爹点头了。常生他啊,也要成亲啦!”

“是吗!”阮承信喜道:“这……这一转眼的工夫,常生也……也都十八啦!对了,你们是想,让常生与哪一家结亲啊?”

“是扬州府宝应县的刘端临先生家,端临先生精于学问,与孩儿亦多有书信之交,端临先生长女,如今也已至婚配之龄,所以孩儿与端临先生已有商议,来年就可以让端临先生把家中长女送来,和常生成亲。”阮元道,他所言端临先生,名字叫刘台拱,其祖刘永澄在明末便是淮扬名士,曾与高攀龙、顾宪成等人一同讲学东林,乃是书香世家。刘台拱本人精于《论语》、《三礼》,有《论语骈枝》、《仪礼补注》等经注行于世。阮元在翰林院校勘《仪礼》之时,便与刘台拱多有书信来往,久之便成深交。阮家这时已是巡抚名门,刘家又是百年诗书传家,也正相配。

“好啊,那常生,这门亲事,你可满意?”阮承信又向阮常生问道。

“是的,孙儿也听闻刘家姑娘自幼精通书史,娴于礼仪,为人端方,孙儿自是喜欢的。”阮常生道。

“那伯元,若是有空,也让刘家孙媳多来杭州看看,和咱们家熟悉了,以后过门也方便嘛。”阮承信笑道。可想着扬州家事,却也不禁多了些感叹,又道:“只是可惜啊,我这腿,我清楚,再也动不得了,去年还想着亲奉神主归于家庙,现在看来,这个心愿,我却是不能完成的了。”

“爹爹,您老人家年纪大了,若是祖先在天有灵,也自然应该原谅爹爹的啊?”孔璐华安慰道:“不如这次,我们就让常生奉神主之位先回扬州,也让常生把扬州家庙重新布置一番,常生都十八岁了,现在也可以自立了啊?”

“是啊爹爹,孩儿也想着,璐华这次说得在理,常生成婚以后,也就该北上入国子监读书了,毕竟他也是二品荫生嘛?”阮元也劝道。

“好吧,爹爹就听你们的,毕竟家庙落成,才是大事,爹爹不能因一己之私,误了全家之事啊。”阮承信也同意了阮元夫妇的想法,又问阮常生道:“常生,爷爷蒋二一同陪你回去,你不必担心的。怎么样,回扬州一趟,你不会真害怕吧?”

“爷爷放心吧,孙儿现在也大了,回一次扬州没问题的。”阮常生点头道。

“好啦,爹爹,今日这难得的休憩之日,您就好好看着咱们服侍您吧。孩儿这几日也和姐妹们作了这《岁朝图》一幅,还等着爹爹来欣赏呢。”孔璐华也一边笑着,一边让莲儿等人搬了一幅画作过来,与阮承信一同赏玩。

“好,你们画得不错啊。哈哈,这样的日子,还真是难得啊……”能够在垂暮之年安享天伦之乐,对于阮承信来说,也自是一件无比快慰之事。当日阮家众人便一边品茶,一边赏画,这样的日子看似平淡,却充满了其他官宦人家少见的安宁和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