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十七章 和珅寿宴

大清疆臣。 第二十七章 和珅寿宴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杰见尹壮图如此醉态,也清楚他本是无故受过。只是当时朝堂之上,庆成列出证据,一一都可证明仓廪充实,府库无亏,尹壮图自己也无法辩驳。他多与户部往来,自知其中必有隐情,可朝堂上所陈证据,无不证明尹壮图才是危言耸听之人。故而他也无法为尹壮图开脱,看他模样,似乎还在记恨自己,便上前安慰道:“楚珍,朝堂上那庆成拿出证据,我也帮不了你,我知道你必是一时失察,才被人钻了空子。皇上保你不死,已是大幸,日后自当谨慎些,可别再让我们为你担忧了。”

“让王中堂担忧的事,难道还少吗?”尹壮图愤怒之余,渐已潸潸泪下:“这些年来,和珅势力之盛,大家无不看在眼里,若是他再这般专横下去,我大清国法纲纪,将有凌夷之忧啊!这些年眼看着,敢说话的同僚,一个个都被和珅排挤出去了,曹大人弹劾刘全,最后全无对证。钱大人被那厮盯住了,竟一点无关小事,都让他丢了官,我……也是我无能,不敢直言其过。可要是这样下去,只怕下一个出事的,就是王中堂你了!王中堂,海内士子无不视你为士林泰斗。若你也出事了,只怕过不得几年,大清朝廷,便是那班豺狼虎豹的天下了。到得那时,只怕这大清国,也将有倾覆之虞了啊!”

“哪个混蛋说大清要倾覆了?”此时,又是一个声音在门前响起,声音苍老,却依然浑厚有力,众人向外看时,只见一个苍髯老人已渐走向厅中,老人虽老,可双目炯炯,神威犹存,自然便是当朝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阿桂了。阿桂身后尚有一人,正是那彦成。

尹壮图已醉的渐无神智,见了阿桂,也不行礼,反而笑道:“阿中堂来啦,这杯酒,请阿中堂……”阿桂更不搭话,一拳打向尹壮图左脸,他虽年迈,力气却仍旧不小,尹壮图一介书生,哪受得了这般力道?只一拳下来,早已站立不稳,倒了下去。

阿桂走上前去,一把将尹壮图揪起来,反手就是一拳,道:“混账东西,你堂堂朝廷命官,食君之禄,自当尽忠国事,可你不仅知恩不报,还口出亡国之语。你如何对得起皇上太和殿上,钦点你做进士的大恩?皇上悉心栽培你二十年,是让你诅咒大清的吗?”说着又是一拳,击中尹壮图小腹,尹壮图再也支持不住,一口残酒喷了出来,阿桂身上也沾了不少。

尹壮图连中三拳,又兼醉酒,竟已晕了过去。那彦成对孙星衍和钱沣使了个眼色,二人也便会意,将尹壮图抬下去了。

王杰见阿桂神色,也知阿桂并非真的动怒,但尹壮图若是再这般口无遮拦下去,只怕阿桂不说,也会有别人暗自听了去。到时候尹壮图一个“悖逆”的罪名,怕是免不了了。阿桂把他打晕,恰恰是保护了他。可即便如此,自己身为文臣,也有些不忍,道:“阿中堂,他言辞是激烈了些,训斥他一番便是,又何必出手呢?”

那彦成轻声说道:“王中堂,玛法这样做,也是为了尹大人安全。王中堂不知,当年我家大爷出师误了军机,玛法一怒之下,把大爷打得……打得半个月下不来床呢。”那彦成说的是阿桂长子阿迪斯,才干平平,只是因阿桂的缘故,才能补上一些官职。

王杰也不由得叹道:“绎堂,我听说恒瑞大人他,已升了定边将军,想来也是和珅的缘故吧?你眼下境地,却也为难。”定边将军即定边左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乃是从一品之职,和珅保举恒瑞出任一品疆臣,恒瑞日后自然会更亲近和珅了。

那彦成道:“王中堂大可放心,云仙她……是个识大体的人,玛法跟和珅,孰是孰非,她自然清楚的。小侄自也不致为了这位岳父大人,便去向和珅示好。”云仙是恒瑞之女,数年前恒瑞和阿桂联姻,将她嫁给了那彦成,夫妻生活倒也美满,只是恒瑞反复无常,总是令阿桂祖孙有些不快。

阿桂神色坚定,道:“恒瑞和我家结亲之时,尚未与和珅来往。云仙在我家这些年,为人品性我自然清楚,是个好孩子,王中堂不必担忧我家家事。”见孙星衍和钱沣已经安顿好了尹壮图回来,也对各人道:“老夫与和珅,平日绝无交情。但你等若是因老夫如此,就想让老夫袒护与你等,那就错了!你等为官若是有了过失,老夫一样不会轻饶,他尹壮图上言亏空一事,全无实据,便是该罚!若是你等以后遇了事,也似他一般口无遮拦,诽谤朝廷,目无圣上,需怨不得老夫翻脸不认人!若是哪一个乱臣贼子,想倾覆我大清,就让他从老夫的尸首上踏过去!”

阿桂终是旗人,说这句话,也是为了提醒这些文臣,不可怀有贰心,一时各人也自应了。孙星衍见这般形状,也不禁叹道:“阿中堂、恩师,眼看不过数日,便是和珅那什么四十大寿了。和珅必定是想借此机会,试探朝中所有大臣。学生与他自不会来往,可只怕……”他出身翰林,自然知道翰林中已经有部分新进官员,为了飞黄腾达,不惜向和珅送礼行贿,和珅这次做寿,不仅会试探朝中所有大臣,也会迫使这些同僚相互划清界限。

阿桂道:“无妨,他和珅做寿,便做他的,你等只需记住,尽心奉公,方是你等本分。皇上圣明天子在上,绝不致亏待忠心办事之人。至于其他,你等自便。”

那彦成也对王杰和孙星衍道:“王中堂,渊如兄,翰林里别人不说,咱这些刚刚散馆的庶吉士,人品都是说得过去的。西庚、瑟庵他们,平日与和珅绝无半分来往。只是……只是伯元因江家的缘故,未免有些为难啊。”

王杰和孙星衍也都清楚,阮元与江春一家,原本有旧,而且和珅之前,还曾经给阮元送过礼。这个四十大寿,阮元若是不去,未免太不近人情。可阮元如果去了,翰林同列面前,他又将如何自处?想到这里,各人也不免为阮元的未来担忧起来。

眼看已近黄昏,阿桂和那彦成不便久留外城,便拜别了各位文官,一同回府去了。而这一年的五月二十八日,便是和珅四十岁满寿,和府之内,一片张灯结彩,后海之上,也尽是丝竹鼓乐之声。

无独有偶,就在五月二十八、九日,乾隆意外下旨,文武百官准备万寿盛典数月,多已疲乏,特许休假两日。故而二十八日下午一到,和珅的忠襄伯爵府门前便已络绎不绝,福长安自然也同了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在和府里帮忙清点寿礼。

“湖北巡抚福宁、定边左副将军恒瑞、湖南巡抚浦霖……闽浙总督伍拉纳,四川总督孙士毅!吴老师,这伍拉纳可是觉罗,孙士毅历任疆臣也有多年了,这一次,居然都来给和中堂送礼了?”福长安看着一大串送礼官员名单,难以置信的问向身边的吴省钦。

吴省钦笑道:“哈哈,看这样子,朝廷外面,八总督十六巡抚,边境的几个将军,得有一半送了礼吧?诚斋,你看看这个,你可熟悉?”说着拿过一封名帖,摆在福长安面前。

福长安抬眼一看,道:“湖广总督毕沅?吴老师,这毕沅我听说,是个精于学术之人,想来他这等人都是自命清高,不愿与和中堂交往的,怎的今日,竟也把持不住了?”

吴省钦道:“什么精于学术啊?精于学术,就不能多看看外面,多通晓些世务了?眼看致斋这是四十大寿,什么意思?致斋年富力强啊!这大学士、军机大臣,再干二三十年,我看都没问题,那还多想什么?今日送了礼,来日他做学术也轻松些啊?”

福长安道:“我看这京官里,一二品的礼也送了不少了。可惜啊,王杰、董诰这几个老木头梆子,还死挺着不来呢,你说说这些人,怎么就认不清形势呢?”

吴省钦道:“这倒是无需着恼,王杰嘛,今年应该六十五了,董诰我看,也都五十了,都比和中堂大不少,以后的朝廷啊,肯定还是和中堂的!”其实阿桂也没来送礼,但二人都略去不提,毕竟阿桂比王杰还要大上八岁,看起来更无法阻拦和珅。

福长安忽然问道:“庆公也没送礼过来?”

吴省钦道:“庆公的脾气,你还不清楚?为人中庸得紧,他平日和致斋来往也不多,当然了,和阿中堂、王杰他们,也没什么来往,今日不来,倒也无妨。他毕竟三世卿相,朝廷里谁也动不得的。”

二人所言的“庆公”乃是当时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庆桂。自乾隆五十一年王杰入军机处,至乾隆五十八年,七年里一直是六名军机大臣共掌军机处。其中阿桂是领班,王杰与董诰亲近,和珅常与福长安共事,最后一位,便是这位庆桂了。他本姓章佳,祖父是雍正朝大学士尹泰,父亲是乾隆前期大学士、军机大臣尹继善,至庆桂这一代,已是三代官居一品,故而家世显赫,不亚于福长安的富察家。庆桂平日严谨稳重,为人中和,故而乾隆也颇信任他。

这时,吴省兰从一侧走来,道:“福大人,令兄嘉勇侯到了,只是……嘉勇侯不太愿意进来,要不,福大人去看看?”

福长安也知道,兄长福康安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又曾在乾隆四十六年,同和珅一起西征苏四十三,亲眼见过和珅战场指挥不力。故而他虽然和自己是兄弟,却一直瞧不起和珅,也极少同和珅来往。这次也是因乾隆八十大寿,特意进京祝寿,顺带被自己邀请,才破例来一次和府。看起来也只有自己这个兄弟,才请得起他入内。

走到门外,只见当中站着一人,一袭绛红袍子,相貌也算得上俊秀,只是眼中满是傲气,似乎在场一干人等,都只配为他为仆执役一般,自然便是福长安兄长,两广总督、嘉勇侯福康安了。周围人等自然知道这是乾隆面前最得宠的嘉勇侯,哪里还敢接近?都只让在一边,远远看着,不敢入府。

福长安看兄长这般神色,忙陪笑道:“三哥,小弟知道兄长屈尊前来,大是不易,让三哥为难了。只是,小弟早已答允了和中堂,今日便是让和中堂跟三哥讲和的。还望兄长饶了小弟这般不是,也……也给小弟一个面子,如何?”富察一家原是兄弟四人,但傅恒长子福灵安、次子福隆安此时均已去世,只剩福康安和福长安兄弟二人。

福康安虽说不愿给和珅祝寿,但终是经不住兄弟百般央求,眼看福长安如此谦恭,想着来都来了,也没必要再僵持下去,便道:“既然诚斋都这般说了,我也却之不恭,但你记着,我今天给和珅一个面子,他明日,也得帮我把事办了!”说着在福长安身后走进了和府,刚入府没几步,看着刘全迎上,便冲着刘全道:“刘全!把和珅叫过来,我有事要和他商量。”

刘全虽然平日仗势欺人惯了,但眼看面前是福康安,自然不敢怠慢,忙陪笑道:“嘉勇侯,这里人多,不好说话,不如嘉勇侯先到偏厅稍候,我家老爷即刻便到。”说着便去请和珅过来了,福长安熟悉和府形貌,将兄长带到后园。只过得片刻,一人身着锦袍,在刘全陪同下,满面春风的上前给福康安做了一揖,自然便是和珅了。

和珅眼看福康安到访,他是伯爵,而福康安是侯爵,更兼战功无数,自己讨不到任何便宜。只好自谦道:“嘉勇侯日理万机,今日却还能光临寒舍,实在是下官荣幸,若是嘉勇侯不嫌弃,下官在正厅已备了上座,第一位就是嘉勇侯的,还请嘉勇侯移步前堂,如何?”

福康安冷笑道:“和珅,若说你家是‘寒舍’,那我倒想问一句,这京城算什么?荒村野岭吗?你少和我套近乎!今日来你这里,我只问你一句,你弟弟做御史我知道,他想搏个敢言直谏的名声,可以,我不拦他。但李天培是我提拔的人!他为我购置些木材,碍你弟弟什么事了?他一封奏本送给皇上,皇上罚了我三年俸禄!他弹劾别人,与我无关,但他这把火,烧到我头上了!和中堂,你是不是也该给我个解释呢?”

福康安所说和珅之弟,名叫和琳,这时做的是御史,和琳与和珅不同,平日为人清廉正直,遇到官吏贪赃不法,往往会直言上告。和珅知道弟弟品性与自己不同,但想着和琳终究是御史,有弹劾大臣之权,正好可以作为自己手中利器,帮自己打压异己。故而表面维持兄弟情谊,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向他透露阿桂旧部、福康安亲故各种不法事迹。阿桂做将军时纪律严明,但毕竟入朝为相已有十余年,旧部难免有骄奢之举,福康安则极少约束部下,故而找他们的不法行迹,倒也不是难事。李天培是湖北按察使,上一年为福康安购置了不少木材,正好被和珅察觉,便透露了消息给和琳,兄弟二人虽志向不同,这件事上却意外的配合无间。

但和珅看福康安样貌,一眼便知,乾隆虽然在李天培一事上,对他有所斥责,可信任却丝毫不减。这时清廷与安南多有争端,也是福康安坐镇两广,一力督办。想来这个马蜂窝,自己是不该随便捅的。也忙陪笑道:“是下官不好,让嘉勇侯受累了。舍弟他就那个脾气,听了些风声,就要在皇上面前上奏一番。我教训他很多次了,下次一定注意,嘉勇侯提拔的人,那都是战场上为大清卖过命的,怎么能随便弹劾呢?”

福康安仍不相信,道:“和中堂,该不是你把李天培的事告诉了和琳,他才对我动手的吧?这一招借刀杀人,用得妙啊?”

和珅忙否认道:“绝无此事,绝无此事。不瞒嘉勇侯说,舍弟从来啊,就不听我的话。若说我一句话便能劝得动舍弟,那是太高看在下了。”

福长安怕二人因此僵持不下,搅了和珅寿宴,也连忙打圆场道:“三哥,和中堂的为人,小弟是清楚的,想来也只是一时失察罢了。要不这样,小弟今天,就为和中堂做个保,三哥的人,和中堂以后决计不加干预,如何?和中堂,嘉勇侯毕竟是我兄长,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嘉勇侯的事,和中堂就不要再过问了,就算给我个面子,怎么样?”

和珅忙应声道:“正是如此,小弟为官,也不过图个平安,绝不敢让嘉勇侯不快的。”

福康安见和珅态度谦恭,弟弟也出面作保,想着自己另有一件大功,尚要在和珅面前炫耀一番,也就不再生气,道:“和中堂,既然你知道了,我也就既往不咎。可若是令弟下次还敢如此,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和珅连忙应是,福长安见兄长怒气已解,忙陪同了兄长,到前厅来。

一行人到了前厅,右手边的上座,自然是归了富察兄弟。福长安见兄长行止,似乎并未带来礼物,也不禁问道:“三哥,今日和中堂毕竟也是四十大寿,三哥怎么一点见面礼也不带呢?”

福康安依然是满面傲气,道:“送礼?我这份礼,只怕和中堂收起来,要费些力气吧?和中堂,这一两年军机处里,阮光平这个名字,没少看到吧?怎么样,阮光平,嘿嘿,现在有没有头痛?”

和珅笑道:“嘉勇侯所言,可是那安南的阮惠?”福康安点了点头。

福康安所言阮光平,和珅所言阮惠,本是同一人,乾隆末年,安南(即今越南)国中民生困苦,安南归仁府西山邑乡民阮岳、阮侣、阮惠三兄弟揭竿而起,史称西山阮朝,西山阮氏击败了之前统治安南的后黎朝,阮惠自立为帝,又与清朝数次交战,一度击败清朝派遣的孙士毅所部。但乾隆五十四年起,福康安出任两广总督,主持安南战事,西山阮氏终是根基尚浅,故而日渐不利。阮惠也不想与清朝继续僵持,方才有了罢兵议和之心。他改名阮光平,也有追求和平之意。

福长安却早已按捺不住,道:“三哥,这阮惠,不,阮光平,几年下来,确实让我们有些难办。可这跟和中堂大寿有何关系?三哥,你要送什么礼物,还是快告诉大家吧?”

福康安道:“什么礼物,当然是阮光平啊?还能是什么礼物?”

听到这里,和珅和福长安都是一惊。

福康安看二人样貌,已知二人均不相信,遂道:“你们有所不知,那阮光平和我大清之间,原本也没什么过不去的梁子,看了我到两广主持军务,便不愿再战,一直找我求和。我也担心他另有所图,于是告诉他,想议和,可以,但他必须进京一趟。没想到今年春天,他居然答应了。这不,赶上皇上万寿盛典,阮光平入朝觐见,岂不是双喜临门?和珅,以后军机处里,我看是要轻松多了,怎么样,这一番大礼还不够?”

和珅也连连陪笑道:“够了够了,嘉勇侯这番大礼,在下官看来,绝对是今天最重的一份。嘉勇侯放心,日后嘉勇侯有用得上下官的地方,下官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实阮光平和福康安达成和议,也有他行贿福康安之故,而且最后来京城的,只是个与阮光平面貌相似之人,而非阮光平本人。但即便如此,乾隆依然封了阮光平“安南国王”,安南战事也终于告一段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