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二十六章 府库之谜

大清疆臣。 第二十六章 府库之谜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清楚,这是在点明自己,之前礼物确是和珅所送。也是在提醒自己,和珅那边,应该有些回报才是。若是自己也像孙星衍、胡长龄等人一般,对和珅熟视无睹,等和珅耐性一过,多半便会和自己翻脸。想到这里,手心不禁冷汗渐生。

呼什图说完这话,便即离去,阮元只好再行拜别。

江镇鸿和杨吉见呼什图走了,也到前堂来问阮元发生了什么。阮元如实回答,道:“想来是和珅见我并无亲密之状,故而差他提点于我。只怕这回礼之事,是不得不应了。”

江镇鸿道:“和珅的事,我也有些耳闻。现下京中都在传,和中堂今年是四十岁满寿,正要好好准备一番。这些日子啊,京城里外省的商客官员越来越多了,这些人啊,一半是为了皇上的万寿庆典,另一半,是为了给他祝寿的。”

杨吉愤愤道:“他这不是把自己和皇上相提并论了吗?还是说……伯元,你说和珅会不会还有别的意思?”

江镇鸿道:“怕是有的,和珅这些年来,一直在培植自己势力,眼看到了现在,朝廷里大臣或同王中堂阿中堂他们一般,视和珅为权奸。要么,便接二连三的给他送礼。两不相帮的人,越来越少了。刘大人以前算是一个,和阿中堂、和珅他们,往来都不多。可眼看他也降了职,下臣惶恐,只怕这次和珅大寿,我们也不能再置身事外了。”

阮元点头道:“舅父所言极是,今日呼什图之言,虽然听着隐讳,却也再清楚不过。甥儿知道,和珅这般送礼暗示,也是为了结交舅父一家,是甥儿应对无方,让舅父多受这些烦扰。若是因甥儿的事,让舅父为难了,甥儿以后便去外城扬州会馆,不再叨扰舅父了。”

江镇鸿道:“伯元切莫多想,和珅声势如此,只怕我江家早晚都是要和他打交道的。”

阮元道:“其实外迁之事,甥儿早已有了想法,这行馆平日商客众多,甥儿在此,也帮不上忙。同列翰林,也多在外城,与他们往来,倒是外城方便些。”

江镇鸿打断道:“还有一事,你常在这行馆,只恐外人听了,便会说你登科入仕,全是因江家之故。也罢,眼看着皇上万寿盛典,江家也要帮忙筹办一些,这些事你也帮不上忙。眼看你在京中,也做上官了,以后的事,舅父也不能勉强,便即去吧。”

杨吉不禁好奇,问道:“江总商,你们都给皇上捐了那么多钱了,怎么今天他过生日,还要再捐?这样下来,你们承受的住么?”江春去世后,江镇鸿继承了总商之职,此次乾隆八旬万寿之后,他也要回到扬州赴任。

江镇鸿叹道:“毕竟是八旬万寿啊,自古以来,寿至八旬的皇帝,又有几人呢?另外,父亲生前也交待过,他与皇上之间,有一件心愿未了。他曾答应皇上,将徽州老家里的三庆班带来京城,以供皇上观瞻,若是父亲尚在,今年当是要亲赴京城了。可眼下这情况,也只好我去筹办了。倒是伯元,和珅那边的事,不好应对啊,你眼下已知道他给咱们送过礼,若是他寿宴有意不往,只怕他日后会为难于你。”

杨吉道:“那怎么?江总商,难道还真要给和珅送礼不成?”

阮元却忽然想起,江春去年去世之前,曾将一封书信送到行馆。对于阮元日后为官之事,江春说了不少。而其中有一条便是如何应对和珅:

“今和珅权势,十倍于南巡之时,天下士子,视和珅为权奸,此诚至论也。然和珅兼翰林教习之职,你日后与他之间,不能全无来往。其中分寸,需要把持得住。若不能及时决断,但执师生之礼可也。”

“但执师生之礼……”阮元想起这句话,也不禁重复了几句。杨吉和江镇鸿听着,一时都有些不解。

阮元升了编修,又值翰林散馆,几个己酉科的进士眼看要各奔东西,便商议着次日又备了一桌宴席,一是庆祝翰林卒业,二是为了送别已经改部的钱楷。阮元、胡长龄、那彦成、刘镮之和钱楷都到了。

主持这次酒宴的官员名叫卢荫溥,字南石,与阮元同样是翰林编修,但中进士却比阮元要早八年。他是卢见曾之孙,幼时曾在扬州住过数年,卢见曾在扬州时,又多建树,故而阮元与他颇多交情。平日翰林中庶吉士教习,也有部分是他兼理,与庶吉士交情不错,故而这次己酉科庶吉士散馆,却请了他来主持。

阮元不善饮酒,故而换了茶,眼看敬茶三杯,卢荫溥不禁笑道:“伯元,还是你有出息,你这中了进士不过一年,便授了编修。愚兄我在翰林待了八年,竟还未得一次升迁呢。”

那彦成不禁打断道:“卢兄这是哪里话?来年便是翰詹大考之年。眼看着这一年来,翰林院出缺不少,这次大考啊,若是名列上等,我看,便是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也有望得授呢!”

所谓翰詹大考,是清代专属翰林院和詹事府官员的考试,本无定期,乾隆朝共有十次,大体是六年一次。擅文赋者,往往因此得用,翰林詹事官员不似六部各有实权,自四品翰林学士至六品詹事府中允,皆是撰写朝廷文章的词臣,故而在翰林中,一次从七品编修升至五品侍读侍讲,也不少见。少数大考成绩极为优异者,甚至可以一次升到四品,做到从四品的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故而阮元、卢荫溥等人听了,也都跃跃欲试。

卢荫溥笑道:“绎堂,大考归大考,可之前有一事,你可得说清楚。你是阿中堂之孙,这事你入翰林时,就应该告诉他们。我以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故而不言,你却为何等了半年,才让他们一一得知?你说你这杯酒,该不该罚?”胡长龄、刘镮之也连声称是。

那彦成道:“看今天这样子,这杯酒小弟是喝定了。其实小弟当时也是想着,在翰林里多结交些有才学的朋友,自然就是各位了。可我若早早告诉你们身份,只怕你们有了别的想法,竟不与我一道读书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卢荫溥道:“你这是什么话?佩循他是刘大人侄子,这番缘故,他初入翰林便告知各位同僚,我们对他有何不同?平日读书做学问,哪一次没带上他?想是你把我等看得低了,这杯酒你不罚,如何对得起我们一片赤诚?”

那彦成只好饮了一杯,阮元也笑道:“其实我看啊,这事还有一人当罚,我初入翰林之时,看裴山和绎堂的眼神,就知道他们中间,肯定有隐情。你们想想,裴山在京城十年,怎么能不知绎堂身份?当时我们问他,他还支支吾吾,不肯回答呢!”众人纷纷称是。

钱楷无奈,也只好饮了一杯,道:“伯元,各位,实不相瞒,绎堂初入翰林之时,就曾让我帮他瞒着此事。我想着也有道理,咱翰林嘛,讲的是以文会友,若是你们早早知道绎堂身份,咱这交情,怕是要‘驳而不纯’了,我也是为了你们着想。”

“那可是你想多了。”胡长龄道:“哼哼,老天有眼,替我们惩罚你一番,小军机、六部主事,有的是你忙的,让你回到抄书的老本行,你可满意?”众人听了,也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阮元忽然问道:“怎么瑟庵兄和金门兄今日没来?”己酉科探花刘凤诰字承牧,号金门,故而翰林中以金门称之。

卢荫溥道:“今日是你等庶吉士散馆,他二人去年便授了编修,故而不来,也自无妨。”

钱楷道:“胡兄也是去年授了修撰,今日不也一起来了?”

刘镮之道:“其实不瞒各位,伯元,瑟庵和金门对你,我觉得是有些意见的。”

阮元以为无妨,便即听着,刘镮之道:“伯元,他二人中的是一甲进士,今年未能升迁,依然是七品编修,可你呢,这也升了编修,和他二人官职相当,他们自然会有些不平。更有些传闻,说你能考中进士,散馆又是第一,是因为和珅和你有来往之故。这不是捕风捉影吗?明明是那和珅自作多情,给你门上送礼,怎么倒成了你的不是?”

胡长龄道:“伯元,瑟庵你我倒是相熟,金门我听人说,另有一番故事。当日殿试之时,金门心情激动,结果眼看日落,仍未完卷。按朝廷定例,此时便要收卷,当日礼部尚书常青在场,见他字迹清秀,一时不忍,想让他多写一些。王中堂看过他所写文字,也是这般看法,但王中堂一向大公无私,故而纵有惜才之心,也不能违了制度,眼看便要收了他卷子上去。”

“可就在此时,皇上从圆明园来了上谕,说贡士入京赶考,殊为不易,特许未完卷的贡士,再多写三行字,只是不得再行超出。若三行字可以完卷,就给烛一只,当下便取了烛来。金门当时原本所剩不多,这一赐烛,便在三行之内完卷了。传胪之时,才授得探花。金门他自幼贫寒,少年时眼睛又受过伤,平日受人白眼,也不知受了多少。眼看皇上对他有恩,自是倍加感激,这些日子更是夜以继日,专心攻读经史。我看啊,他就等着大考一举名列上等,好报答皇上赐烛之恩呢。”

众人听了,一时都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那彦成道:“伯元,你的事我略知一二,和珅送礼给你,我看他本意,当是在江家身上。而且这一次送了,只怕以后你不还礼,也说不过去。可和珅……这些日子,京城里都在传和珅四十大寿,要大加操办,只怕他也想趁这个机会,看一看朝中动向,何人值得拉拢,何人并非同路,这一过寿,就都能看得清楚。伯元,以后该怎么做,你可得想好了。”

钱楷忽然问道:“绎堂,这几日我听说,皇上开始下旨,追查直隶、山东、山西三省亏空,可是确有其事?”

那彦成道:“这事玛法也有参与,提出清查亏空的,是内阁学士尹大人。尹大人与王中堂一向交情不错,故而也和王中堂一样,对和珅深恶痛绝。四年之前,御史曹锡宝想着旁敲侧击,先找出刘全的罪证,再扳倒和珅,不想谋事不密。这四年来,朝中御史惮于和珅声势,越发不敢言事了。谁知去年,和珅引荐部员湛露,却被皇上严词斥责,尹大人眼见这是个好机会,他平日做钦差学政,常在山东山西一带,故而对那里弊政,尤其熟知。这一次便上书皇上,请求查办三省亏空,若是三省的亏空属实,只怕皇上再怎么袒护和珅,也不得不对他严加惩处了吧?”

胡长龄笑道:“那和珅还想着借四十大寿看看朝廷风向,哈哈,若是此番真查出些什么,只怕他这个生日,是过不下去了吧?”众人听着,也不禁再次笑了出来,纷纷敬酒许愿,希望尹壮图可以马到成功。

可是之后的事情,却完全出乎诸人意料。

一个半月后,朝廷突然颁下诏令:山西山东诸省,仓廪充实,存银无亏,内阁学士尹壮图妄称亏空、挟诈欺公,依律当论斩决。而乾隆这时却网开一面,称不应因言废人,亦不妨以谤为规。最终免了尹壮图死罪,降为礼部主事,从二品贬到了六品。

阮元对仓廪钱粮之事,原本所知不多,虽时常听闻各省亏空,但他精于汉学,犹重实证,知道所查诸省均无亏耗,心中疑惑一番,便也不再多言。而孙星衍在六部担任主事,与尹壮图来往本密,这一日想着尹壮图意外贬官,其中必有隐情,便找了几位熟悉的同僚,一同到尹壮图府上饮酒消愁。

诸人皆是文官,原本酒量都不大,一时酒过三巡,也各自难以克制,纷纷为尹壮图鸣不平起来。孙星衍只听一个声音问道:“楚珍兄,你在外省多年,钱粮亏空如何,应当是知晓的。便我在湖南,也不敢说库中存银尽够数了。可你这一去,怎么会查出这般结果啊?”孙星衍知道这人就是之前弹劾国泰,最终将其惩处的钱沣,尹壮图字楚珍,故而钱沣以字称之。

那尹壮图是个文弱书生,此时饮得数杯,难以自制,道:“南园,其中细处,你却不知,这次我上言各省钱粮亏空,原是已暗自查访了数年,本不应有错漏。又看和珅近日有失势之象,便想着借此机会,一举除去此贼。可我若独自前去,只怕皇上以为我伪作亏空之状,故而我也建议皇上,得派一满洲大臣与我同去查访,皇上便派了侍郎庆成,与我同去。”钱沣号南园,故而尹壮图以此称之。

“我们先到了大同府,当时我便想着去府库查验存银。可庆成却说:‘尹大人,我等一路西行,车马劳顿,便是去了仓库,这般精神,只怕也查不出什么来。不如暂时歇息几日,与此间大小官员,饮宴一番,他们眼看我等随和,自然会疏忽大意,到时候再去查验,才是事半功倍啊。’”

“我听了这话,觉得有理,但也问道:‘若说暂且歇息,也还罢了,把大同大小官员叫来饮宴,这不是告诉了他们我等目的吗?万一他们有所准备,竟将我等欺瞒过去,那可不是事半功倍,而是劳而无功了啊?’可庆大人却说:‘尹大人有所不知,官员查访之事,地方上早已屡见不鲜,若是你一脸严肃,这府中大小官员,必然视你为大敌,他们欺瞒起来,办法无奇不有,你便是去了,经过他们敷衍搪塞,终究查不出什么。不如先和他们会饮一番,他们放松了,自然不会在存银上再去作伪,到时候再突然出手,才能一网打尽,尹大人您说是也不是?’我听着他这话,似也有些道理,便同了庆大人和大同几位知府、知县,饮宴了数日,待得第四日上,才去查验府库。”

“可到了府库,我却发现,库房之中的存银,竟和账上所载,分厘不差。我为了怕他们作伪,让他们打开了一些银锭封皮,可其中的银锭也无丝毫不妥之处。又去查粮仓,存粮也自充足。我在山西做过学政,深知大同府亏空犹重,实在是不知这府库怎的过了数年,便充实如故,再无亏欠了。之后去山西布政使司,去山东,也是一般情景。这……这绝无可能啊?”

钱沣问道:“楚珍,朝廷帑银,历来是五十两一铤,可民间市银,并无此等规制,大抵一二十两便做一锭。当年我查国泰的时候,国泰借用商人存银,想用市银充作帑银瞒天过海,当即被我查了出来。这事我和你讲过,你为何毫无察觉呢?”

尹壮图道:“南园,你所言之事,我何尝不知?在大同,在太原,我都曾怀疑他们以市银做帑银,故而寻得不少银锭,一一拆封查验,可那些都是五十两一锭,并无差错啊?即便大同和太原也想瞒天过海,商人又哪得这许多五十两的银锭啊?”

孙星衍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尹大人,你可知那庆成与和珅是何关系?”

尹壮图道:“我不知晓,听闻他二人来往不多,更何况,当日我只是建议皇上加派满洲大臣与我同去,并未明言要庆成同去啊?”

孙星衍道:“各位,依下官之见,这庆成之言,可疑之处甚多,朝廷派钦差外出查验仓库,去了直接查问便是,若是地方上有所不遵,即是抗旨,何必多此一举,找他们过来饮宴数日?有这几日功夫,便是从周围府县调些银米过来,也足够了。尹大人这一番耽搁,却反而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啊?”

钱沣也问道:“楚珍,庆成与阿中堂可有来往?”尹壮图摇摇头,似乎并不知晓。

钱沣叹道:“若是如此,只怕……只怕这庆成授了钦差之后,便已与和珅有了来往,和珅今时势力,早已倍于往日,他一面让庆成稳住你,一面通知大同、太原周边各个府县,让他们把存银挪借到你去的地方。他只需几匹快马,便可赶在你前面,加上庆成在你面前虚与委蛇,拖延得几日,这仓廪充实之状,便即成了。楚珍,你今日面对的事,比我当年还要困难十倍啊。”

孙星衍问道:“南园先生,那山西府县官员,难道人人都是和珅党羽不成?想他和珅即便势力再大,也不至如此啊?”

钱沣道:“其中有一些,当是在和珅那里疏通了门路,方做得府县的守令。但大多数的……只怕眼下,各府县均有亏空,若是一处被查了出来,只怕其他各处,也要涉及。故而各府县便串通一气,合力欺瞒,只求朝廷不要查出任何端倪。是不是和珅的党羽,也不重要了。”

尹壮图忽道:“若只是和珅害民乱政,也就罢了。可眼下朝廷的处置,却又如何?!南园,你在湖南好好的学政做着,可朝廷这边呢?荆州洪水淹了城墙,孝感土豪杀人,这都是湖北的事,却责怪你湖南做学政的不知情,竟把你也降了主事。这般处置,有何道理可言?!”

钱沣听尹壮图之言,知他已渐醉去,言语渐渐没了拘束,也恐他一时不慎,竟说出什么大不敬的话来,忙安慰道:“楚珍,我做学政时,有生员居丧不报,竟来应试,我也确实疏忽了,原是怪不得皇上的。”

“生员居丧不报,与你学政何干?那湖南巡抚浦霖是靠什么坐上的巡抚,大家心里都清楚!”尹壮图怒道:“照我说,不过是那和珅在国泰案子上吃了亏,故而同浦霖一道报复于你罢了。可……可皇上为何如此糊涂,竟然听信这般荒诞之言?!”

“楚珍,不可对皇上无礼!”诸人只听门外一个严厉的声音传来,回头看时,正是王杰到了。一时钱沣、孙星衍等人纷纷向王杰行礼,只尹壮图早已不管不顾,竟又斟了一杯酒,随即一饮而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