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度求贤

大清疆臣。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度求贤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沉思半晌,阮元也觉得这次拜访王昶似乎有些不妥,不禁问孙星衍道:“渊如兄,其实我想想咱们去兰泉先生家这一行,好像也确实有不少不妥之处。我们想的是事急从速,所以这一停船,就去了兰泉先生家里。可人家未必会觉得我们此举得体啊?兰泉先生对我而言,虽为同品,实则却是父辈。这一点礼物都不给先生准备,也确实失礼了啊?”

孙星衍也说道:“伯元,你这样一想,我觉得也没错。我也想起来了,老师在京城执掌刑部,从来都是有条不紊,有拜访的,也都要提前去送过拜帖,而且即便老师有闲暇之时,也都是下午在家见客。你看这天,马上就要全黑了,老师哪里会这个时候与我们交谈什么呢?伯元,这事也怪我,出来的时候只想着老师若能与你一同共事,浙江办学可成,贼盗可除,却忘了这些做晚辈的根本之事。”

“是啊,渊如兄,其实这事不怪你,也有我失职之处。兰泉先生此番不见我等,也是在点拨我们,浙江事务,只会比今日更加繁重,可不能掉以轻心啊。还有,我记得那家人说过,兰泉先生致仕之后,从来不见官场中人,却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的,我想咱们再去先生家里,也不能直言入幕之事了。”阮元也一边说着,一边想起了更多应该注意的事。

“他说的或许不错,老师在刑部的时候,朋友也有不少,可这些朋友,一半是像我这样,刑律之事不明就里,前去请老师赐教的,还有就是经术上的朋友了。却从没听说什么人,因为官爵显赫,就径自被老师相邀入府的。这样看来,想请老师出山相佐浙江之事,还真不容易啊?伯元,我想着要不明日咱们再去送一次拜帖,只说我们都是后学晚辈,相约后日再谈,这样可能老师会安心一些……可这不会误了你上任的时日吧?”孙星衍道。

“两日倒是不会,其实……”阮元想着孙星衍这些言语,忽然之间,一个更成熟的想法涌上心头,忙对孙星衍道:“渊如,你说得对,明日咱们再去送一次拜帖,至于入幕的事嘛,我想……”一边想着,一边也与孙星衍计议起来,杨吉听着,也不甚理解二人所言。

次日阮元和孙星衍再次上了岸,恭恭敬敬的将拜帖送到了王昶家中,只说后学阮元、孙星衍有学问不通之处,请兰泉先生指教,时间则定在下一天上午。而不出意外,王昶也同意了阮元的预约。

王家的仆人对王昶的态度也颇为不解,不知为什么前一日主人还让自己拒绝了外人到访,次日便又同意了同样的一群人。而他更为不解的是,在客人正式来访之时,两个读书人打扮的客人倒是一如既往,而先前那位言语略显粗俗之人却已不见踪影。不过三个人仍是三个人,只是第三个人却变成了一位看似须发皆白,然则精神矍铄、身材颀长的老者。

想着自家主人也已年过七旬,似乎年长宿儒在江南这里,并非罕见之人,仆人也就见怪不怪,便即领了三人入内,到了王家偏厅之处。阮元看厅中时,只见一位老者正坐在主位之上,老人与胡廷森一样的白须白发,可面色之上,却是一股从容气度,双目全无浑浊之态,反而有一丝一忽的光芒闪烁之间,若非学识渊博、长久为官之人,绝不会有此气度,自然便是此间主人王昶了。

阮元与孙星衍在朝为官之时,都和王昶相识,所以此时也无需引荐,只相互拜过了,便相继就座。不想王昶倒是客气异常,取过桌上阮元拿来那封拜帖,笑道:“阮中丞真是清闲之人啊,这前日听闻,阮中丞来老夫这里拜访,说的还是浙江政务之事,没想到今日再来,就变成了学问上的讨教了。阮中丞,难道你是觉得,眼下浙江政务,在你心中都是小菜一碟,不足挂齿的吗?”

“让兰泉先生见笑了。”阮元笑道:“其实于在下而言,眼前最要紧的,自然是浙江海寇、亏空两件大事。不瞒先生,在下出京之前,家父也担心在下溺于学问,竟忘了民生要务。但在下却以为,民生海防之事,是朝廷国家的根本,眼下自然要先办,可一世之民生,终究只是一世之事,我等学圣人之言,承先王之道,这心中,便不能只有一世之计,也该有万世之长策。先生不与官场中人来往,也再不涉官府之事,那在下再以此相问,就是自讨没趣了。可听了渊如兄所言,先生就隐居在此,距离在下不过一步之遥,先生政事之外,学行也是当世一绝,所以若不能见先生一面,有所讨教,那或许就是在下终生之憾了。其实另有一事,倒是要先请先生见谅才是,先生学兼汉宋,在下与渊如兄却是奉汉儒为宗,不免气量狭小了些,还请先生勿怪。”

王昶看着阮元神色,确是真诚,既然阮元已经言明不再讨论政务之事,自己再行相拒,就显得刻薄了。便即答道:“阮中丞,其实你去年的时候,还在浙江做学政吧?你的事,也不只有浙江的学生知道,他们行遍天下,自然也把你取士求实,不拘一格的清名传到了这里。你遵奉汉儒不假,却也不是唯汉是尊的偏狭之人。这许郑之学,也是老夫治学之所宗,治学之际,明训诂,知源流,方是进而阐明圣贤大义的根本。这样说来,阮中丞治学的方法,并没有错,却不知中丞还有什么不解之处想问老夫呢?”

阮元道:“难得兰泉先生学问通达如此,这样看来,倒是在下浅薄了。兰泉先生推崇许郑,正与在下相同,但在下却想着,这许郑之学,眼下最大的难处,已不是其中字句要义如何,而是浙江这许多书院,根本就不愿讲这经术之事了。在下在杭州这三年,对浙江书院,了解颇多,其中十有**,仅以讲求八股,供生员应试为业,而经术之关要、圣贤之本意,能得而授之者十无一二。长此以往,学子便也只会将四书五经、圣人之意,作为应试登科的晋身之阶,却不会有人再去精研圣贤之道了啊?所以在下想着,若能在浙江使民生、海防之事有些起色,民力得纾,亏空赔补得法,就再另立一所学院,不事八股,以经术为本业,其他小学、正史、算学、天文、地理之学,若有人愿意来学,便也一应教授。兰泉先生,在下在浙江督学三年,深知即便有了选才不拘一格之心,可许多学问之中,并无精专之人,又谈何选材呢?所以只有施教不拘一格,选才才能不拘一格,先生觉得,在下这些想法,有没有些道理呢?”

“阮中丞高瞻远瞩,老夫佩服啊。”王昶听着阮元的计划,似乎也略有所动,但依然从容道:“只是这施教之事,也需有精于学术之人,才能传道于他人啊?不知阮中丞心中可有什么人选呢?”

阮元道:“不瞒兰泉先生,渊如此番愿意与我同下江南,便是与在下志同道合,希望兴修学校,再兴经术。只是渊如也清楚,眼下有兴建学校之志者,也只有他一人,还是为难了些。但渊如和我说起先生在此隐居,所以在下斗胆,想请先生与江浙名士之间,为我等举荐一二。若有其他精于学术的同仁愿意与我等一并兴学,在下不胜感念之至。”

王昶一时不答,转而看着那位与阮元同来的老者,问道:“阮中丞,这位老先生却又是何人?我家中下人前日与我说起你们一行,说确有三人不假,可并没有年长的老先生啊?看先生这般年纪,只怕老夫也要以兄长相称才是啊?”

阮元也笑道:“让先生见笑了,其实这位老先生,是在下的授业恩师胡西岑先生。西岑先生曾在萨诚恪公幕中相佐,是以对于入幕之事,了解颇多。这次在下授了巡抚,一时无人可用,所以西岑先生不辞劳苦,愿意与在下一道南下。”

这番话说来客气,可王昶听着,却是心中一动,他与萨载同朝为官多年,深知萨载才干出众,胡廷森能被萨载赏识,留作幕僚,那就说明他绝非平庸之人。这样看来,阮元可能对于巡抚之任,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阮元带胡廷森前来,或许还另有一重心意,便是暗示自己,既然比自己年纪更大的胡廷森都可以入幕相佐于他,自己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道理呢?

想到这里,自觉与其继续拒绝阮元,不如先退一步,看看阮元的态度,便道:“阮中丞,这兴建学校之事,我可以助你为之,你说学校无人主讲,也没关系,老夫活了这许多年,别的不说,书还是读过不少的,这件事在我看来,也并不难。若是阮中丞幕中有不决之事,也可找老夫参赞其间。若是我这样回答,阮中丞可否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