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士王昶

大清疆臣。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名士王昶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若是如此,杭州之事,也就多谢渊如兄了。”阮元对这个结果,自然也非常满意,只是想了想又道:“不过渊如兄,这书院之事,我先前虽有想法,却也没想到可以再回杭州,是以一直没有具体的筹备之法,也是这次南下见了里堂,才开始商议起来。而且,眼下杭州,亏空日甚、海寇迭起,只怕这第一年的时间,书院之事,还是要耽搁了。”

“伯元,抚院的事,以后你做主,有疑难不解之处,再来找我就是。剩下的时间,我帮你筹备书院事宜,不就事半功倍了?”孙星衍自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这时想起阮元之前寻求幕僚之事,忽然又想起一人,道:“伯元,先前里堂说刑律捕盗之事,你都需要人手。刑律一道你不必担心,我在刑部办事多年,正好熟悉。但捕盗之事,说起来我也不在行。可我也正好认识一位前辈,他老人家五年前致仕回乡,和我一直都有书信来往,眼下就住在苏州。他老人家不仅是我刑部的老师,还在大金川领过兵、上过战场呢。据说当年阿文成公督军之时,对他老人家也是信任有加。那区区海寇,又哪里在他老人家话下啊?而且,他老人家经术兼通汉宋,自许郑而至朱王,莫不精研,若是伯元能请他老人家去杭州,那不仅是捕盗之事大有便利,兴修书院,自然也能水到渠成啦。”

孙星衍说到此人时,一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阮元也不禁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前一亮,道:“渊如兄所言,难道竟是王昶王德甫老大人?”

孙星衍笑道:“正是他老人家!伯元,你当时少年早达,乾隆五十六、七年间,就升了三品,当时兰泉先生一直都是刑部侍郎,你们应该熟悉啊?其实你刚才说起和珅,我也才想起来,兰泉先生当年,原本也可以再做几年官,说不定就能做到尚书了呢?可是乾隆五十九年,他老人家就致仕归里了,我与他师徒相称,最为熟悉,当年兰泉先生也是因和珅权势日盛,自觉无力相抗之故,才早早致仕的。既然铲除和珅,也有你的功劳,那兰泉先生应该愿意相佐与你才对啊?”王昶字德甫,号兰泉先生,故而二人称呼有所不同。

“渊如兄,你说的没错,兰泉先生和我当年,也是同为卿贰,平日我见了他,也算尽礼。但除了那些为数不多的朝会、秋决之事,我和兰泉先生交往并不多啊?而且即便兰泉先生致仕得早,到了今年,他老人家应该已经……已经七十六岁了吧?让兰泉先生颐养天年之余,来杭州佐我抚院、书院之事,我也有些于心不忍啊?”阮元想着与王昶的来往,似乎也没有足够信心。

“伯元,我听里堂也说过,你此番南下,你少年时的老师胡老先生,也在其中。胡老先生已经八十岁了,不也一样可以陪你南下么?而且,既然有了胡老先生在这里,再请兰泉先生出山,我想也没什么突兀之处吧?”孙星衍倒是很有信心,又道:“不过兰泉先生素来崇敬精通经术、有实干之才的能臣,伯元,你精通经史,这一点兰泉先生与你是相和的,但为政之事,你终是没有经验……也罢,若你对眼下浙江要紧事宜,能有一些处断之法,到时候见了兰泉先生,就一一讲给他,这样说不定兰泉先生觉得你是可以相佐之人,也就答应你了呢?”

对于浙江施政之事,阮元倒是一直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听了孙星衍之言,原本忧虑的情绪,也被冲淡了不少。反而开始想着,或许王昶见自己态度真诚,浙江事务多有计议,也就可以答应自己出山了。也对孙星衍笑道:“既然渊如兄推荐了兰泉先生,那苏州这一趟,也是势在必行了。既然你与兰泉先生相熟,到了拜访之时,还要麻烦渊如兄,为我美言几句才是。”

“这个自然,可是伯元,你这些为官之事,我想着只要如实相述,兰泉先生自然就会相助于你了。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去为你‘美言’呢?”孙星衍似乎比阮元还有信心,一边说着,一边也笑了出来。一行人随即商议已定,孙星衍随阮元行船南下,到了苏州,就去虎丘的王昶隐居之处,请他出山。

次日行船便到了苏州城下,孙星衍告诉了阮元王昶的虎丘隐居之所,阮元当即登岸,带了孙星衍和杨吉,备了拜帖,便向王昶居所而来,一路之上,虽说夕阳渐渐西下,虎丘山中却别有一番静谧,一行人行止之间,也频频驻足观赏,感叹王昶果然见识不凡,竟择了这样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归隐。

丛林中又转过两个弯,竟是豁然开朗,一处大宅矗立在阮元一行人面前,既然孙星衍熟知这位刑部恩师居所,那这里自然就是阮元等人的目的地了。看着高门紧闭,似乎一时无人在外,杨吉便自告奋勇,走上前去,只叩得院门数下,门内便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随即,院门终于打开,一位仆从模样的人出现在阮元等人面前。

“请问,前来的各位先生,是何方来客?我家老爷今日并未与任何人有约,各位此时到访,小人却不知名号,还请各位见谅才是。”这位家丁说着,也对阮元三人作揖拜过,以示尽礼。可这一白下来,阮元和孙星衍也是暗自一惊,原来二人只想着早日拜见王昶,到了苏州便停船前来,却忘了通知王家。

倒是杨吉一时没有反应,想着阮元已经做了巡抚,而据他平日在家听闻,巡抚又不只有一个官职,那么来见客人,又想着让他出山相助,理应报上阮元全部官职才是,阮元兼职甚多,他也记不清,只好抄了一份备在身上。这时听闻仆人发问,便又看了一眼自己那份字条,对那家仆道:“这位大哥,我家主人是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理粮饷的阮元阮大人,还望您家中主人看在阮大人与他同……同时做过官的情分上,来见阮大人一面。”

杨吉说得辛苦,却不觉那家仆面上,早已尽是疑虑之色,而且此时,就连身后的阮元与孙星衍,也止不住的摇头。

“这位朋友,您说了这么多,小人可也记不住呀。”家仆尴尬的笑道:“要不然您便只说,这位大人此番前来找我家老爷,究竟有什么事,如何?我家老爷平日喜好安静,若只是无事闲谈,您看着天色也不早了,还请各位回去吧。”

阮元担心杨吉再说下去,真的会惹得那家仆不快,只好走上两步,在杨吉之前提前对那家仆回揖道:“这位先生,在下是即将赴任的浙江巡抚,兰泉先生为官之时,在下曾与兰泉先生同朝为官,一向视兰泉先生为师长。在下初任巡抚重任,一时有些难为之事,希望与兰泉先生相咨,还望先生看在我二人都与兰泉先生有过旧交的面子上,去通报一下兰泉先生,让我等一尽弟子之谊,如何?”

可阮元却没想到,这家仆的回答更加坚决:“先生既然是巡抚大人,也就是为官之人了。真是非常对不住,主人一向有命,致仕之后,不涉官场,不与官府之人交结,亦不闻官府政事。既然如此,先生还是回去吧,这些话主人每日都要叮嘱在下,就算在下再去通禀主人,也是一样的答复。”说着也不再和阮元三人多嘴,径自退向门后,关闭了宅门。

“这、这……伯元,这王老先生脾气还真是古怪。”杨吉看着这位家仆行状,一时也不觉有气,便即退下,与阮元抱怨起来。

“杨吉,兰泉先生是我二人师长,你怎能做如此言语?”阮元斥责道。可转念一想,既然王昶态度坚决,今日再固执的留下强求王家开门,那就是自己不懂礼数了,也只好对孙星衍摇了摇头,孙星衍当即会意,几人也不再停留,便即回了船上。

想想王昶宅前的对话,孙星衍也不禁抱怨道:“我说杨兄弟啊,你……你当时为何要把伯元那许多官称,都一一报将出来啊?且不说王家的人不知其中所以,我这老师平日家居,最是淡然,从不以官品高下,职务轻重为交友之由。你这般说了那些官职出来,只会让老师更不愿见伯元啊?”

“这……”杨吉疑惑道:“孙先生,我平日出去听人说书,那些个人人称颂的帝王将相,说起来的时候都要把所有职衔一一报出的啊?难道不是这样才能看出伯元德高望重吗?”

“你说你成日出去听说书?那你怎么《三国演义》都没听过?那刘皇叔一请诸葛孔明,去时将各种官衔一一报上,最后孔明的童子都记不住,孔明也没有随刘皇叔当即出山,这你应该知道啊?要说国朝旗人之中,多的是喜欢听《三国》的,你怎么在京城住了那许多年,还不清楚其中道理呢?”

“渊如兄,杨吉平日听书,去的是天桥,不是内城,听得是《说唐》,《三国》却不喜欢的。”阮元也不禁莞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