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书生志气

大清疆臣。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书生志气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阮元素有好学惜才之心,虽然与刘文如名为主妾,其实一直因江彩之故,将她视为家人,这时想到她竟似有读书求学的潜质,也自然为她高兴,道:“书之,这是《汉书》中的《循吏传》,所讲的是西汉之时,许多太守治民一方的故事,譬如这文翁、黄霸、龚遂,千百年来,都是良吏典范。眼下我也要到浙江去做巡抚了,正也与他们当日之任一样,所以想着临时看看,其实这《循吏传》是类传,看与不看,于治史而言区别不大。书之也有兴趣吗?”

“夫子,我……我只是看这《汉书》,夫子看来,时常爱不释手,定然是其中有些有趣的故事了,至于夫子所言治史,我……我好容易能读下不少书来,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其实没想过治史什么的……”刘文如平日与阮元直接对话并不多,是以这时突然一加对问,言语间也有些羞涩。

“没关系的,或许……也是我想得不对……”阮元看着刘文如,也渐渐想起,其实学史之事,本也不必强求,强迫别人读书知史,往往有人感觉史事枯燥,不愿再学。反倒是如果将历史上关要之事,做为故事讲给别人,听故事的人记住的故事多了,自然也就对历史有了兴趣,自己小时候就是父亲先讲《通鉴》故事,才渐渐涉猎更多史书,孔璐华给杨吉讲《说唐》,效果却比自己讲唐史更好,或许也是话本小说故事性更加充分之故。

这样想来,一板一眼的教刘文如读《汉书》,还不如多为她讲些故事更好。

“书之,其实与你而言,学习之道,本就不拘一格。这些循吏旧事,你且来听听,也自会受益的。比如这文翁,在成都的时候,建立学官,大兴文教,我听四川的朋友讲,他们那里至今还有文翁石室的旧址呢。这黄霸做太守的时候,遇事啊,都是明察秋毫,有一天,有位小吏外出办事,吃饭的时候,碗里的肉不小心被乌鸦叼走了。待他回去复命之际,黄霸竟然直接对他说‘你也辛苦了,好不容易有了肉吃,却被乌鸦叼走了。’那小吏听了,顿时对黄霸敬若神明,之后啊,再也不敢对他有半分隐瞒……”

刘文如目不转睛的听着,似乎更加确信,历史是非常有趣的知识。

可是阮元讲着讲着,也渐渐发现,果然是知易行难,这些故事史书讲得有声有色,可文翁如何兴学,黄霸如何查吏,关要之处,却是语焉不详。看来如何做好一个封疆大吏,还需要自己亲身实践才是。

之后几日,阮元继续拜访熟识的其他重臣,了解督抚之道,王杰先前在陈宏谋幕下做过幕僚,对督抚行政紧要之处,多有了解。刘墉在外做过知府,精于庶务,对于钱谷、刑狱、捕盗之事,也指点了阮元不少。阮元经过与前辈的多番交流,对于巡抚要职,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剩下的,就是身体力行,到浙江去实地办事了。

不知不觉之间,嘉庆的十日之限也只剩下两日。可要向嘉庆汇报,就只得先得到阮承信的认同,而父亲之前半生漂泊皖鄂诸省,对国事民情的了解,远比自己要多,自己这些理论认知能不能说服父亲,总是没有十足把握。

想着巡抚之事,阮元也信步而行,不知不觉间,竟然又走到了那日阮常生不小心掉落的流水之畔。听着淙淙水声,想着自己在京城居住,竟还不足一年,就要重回杭州。可一年下来,天下已然大变,自己也正是无意中听到这里水声,才想到欲擒故纵,将计就计之法,最后帮嘉庆除了和珅。可眼下巡抚之事,似乎只听水声,是再没什么灵感了。

正在苦思之际,忽然只觉腰间一紧,一个柔软之物靠在了自己身上,随即两只白嫩的小手伸出,将自己抱住了,之后便是一阵再熟悉不过的香气扑鼻而来,自然是孔璐华又来调侃自己了。果然,孔璐华娇嫩的声音渐渐在身后响起:“夫子想什么呢?看你这几日也拜访了不少人,应该做了许多准备吧?难道爹爹那边,夫子还是放不下心吗?”

“是啊,这几日虽然也学了不少做巡抚的办法,可总是没亲历过直省政事。和爹爹说,怕也是纸上谈兵,爹爹未必信得过我啊?”

“夫子,若是你自己有些事忙不过来,你去找别人和你一起做不就成了嘛?”孔璐华道:“你之前做学政的时候,都知道幕僚之任,至关重要,怎么要做巡抚了,多找一些能办事的幕僚,这件事还要夫人指点你吗?”

“夫人,督学的幕僚和巡抚的幕僚,是不一样的。要办的事可差的多了,就说里堂吧,他和我最熟,平日奖掖后 进,切磋学问,他在行。可你要是让他查账呢?他就未必擅长了啊?”阮元道。

“里堂怎么不擅长查账了?”孔璐华一边问着,一边也拉了阮元,在水池边回廊处坐下了,道:“我记得在杭州的时候,里堂很喜欢和你讨论算学呢。那什么《几何原本》,我看他都快背下来了,怎么?学了这许多算学,连账都查不清楚,那我看他这算学也是白学了。”

“我就是说这个意思,巡抚要做的事多着呢,清查仓库,救济灾民,决断刑狱,兴修堤坝海塘,督办漕粮,这些事我所识之人中,能做的也不多啊?而且浙江一省,有七十多个县,我身为巡抚,只得坐镇杭州,却也不能面面俱到啊?”阮元道。

“夫子,我想着,你或许低估里堂他们了。”孔璐华道:“里堂与你不同,他没有做过官,一直在民间读书,可也正因为如此,民间的有才之士,说不定他就认识一二呢?到时候你将他的熟人找了过来,熟人还有熟人,让他们相互举荐,我看总是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啊?再说了,他们久在民间,你说的这些问题他们都是亲眼所见,要是有问题,也自然是他们更熟悉问题所在,到了时候让他们来帮你出主意,总比你在这里空想好啊?”

“可是夫人,皇上与我的十日之限,后日就要到了。也就是说,在明日,我必须劝服爹爹同意,要不然……今年爹爹也加封了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呢,要是爹爹自己去皇上那里上言,说要把我扣下,这……也不是不可能啊?”按清代惯例,一般官员升任要职,如有长辈在世,也会一并给予同品级职务,虽然这种封赏只是尊荣官员所用,并无实权,但阮承信也有了个体面的地位,若是真的要上言于嘉庆,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何况,嘉庆本就下了求言之诏。

“夫子,其实我想着,爹爹未必是真的要你把每件要做的事,都在明日就落到实处。”孔璐华似乎想得比阮元更透彻:“夫子你想想,既然爹爹到现在,都没有其它动静,就说明他老人家心里,其实是想让你去做这个巡抚的啊?只不过他对你啊,还有一番考验,想听你把巡抚要做的事,如何做事,都先讲给他听听,按我的想法……只要夫子把巡抚要事都说清楚,有个可行的办法,爹爹一定会答应你的。夫子也不要想得太烦琐了,即便是那些为官几十年的老资历,难道就能保证这次去了浙江,会万无一失么?其实夫子不要去看那许多表象,只想最要紧的,爹爹他从来就和你是一路人才对啊?”

“是啊。”听着孔璐华这般安慰,阮元倒是轻松了许多,也对妻子笑道:“不过话说回来,夫人好像特别希望我去做这个巡抚呢?这巡抚和侍郎,品级一般,还要巡行全省,辛苦事可不少啊。夫人希望我去做巡抚,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杭州美味,比京中更好吃吗?”

“那当然了!不过……”孔璐华也转过了身子,凝视阮元双目。月光之下,只见她莹润的面颊之上,既是从容可爱,又是深情流露,道:“夫人也知道,夫子的极点,不该只是侍郎,夫子能做的事,比眼下这些小事可大得多了。既然眼下浙江巡抚,大家都说难做,那你更要做好了给大家看看啊?我孔家也是读书人家,从来想着读圣贤书的人,就一定要比不读书的人强。可天下人怎么说,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眼下精于考据的读书人,都是不谙世事的废物,这样的话,夫人受得了吗?夫子听了,就不难受吗?若是夫子觉得,这句话是错的,那夫子就应该去浙江,把浙江的事办好,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百姓,也告诉那些瞧不起读书人的凡夫俗子,咱们坚守圣贤之道的人,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夫子,难道你心里,就没有这番念想吗?”阮元听了,一时心中竟也暗自激荡,不由得点了点头。

只是孔璐华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说出这样勇敢的话,一时也不禁羞红了脸,顺势偎依在阮元身上,笑道:“而且夫子就没想过吗?到了浙江做官,可比京城里这许多做官的人轻松多了。这京城里啊,随便到哪里都是一群诰命夫人,浙江就不一样了,夫子做了浙江巡抚,就是浙江权势最大的人了。夫人呢,这才二十三岁,也就要成为浙江地位最高的女子了,这样想来,当然很开心啦?”浙江巡抚在嘉庆之时,已经依惯例加至正二品,虽然浙江还有从一品的杭州将军,但考虑到文武之差,二者其实是一般地位。所以孔璐华这样说,也没有错。

阮元当然也知道,孔璐华出身圣裔,其实一向自矜高贵,世俗间的荣誉地位,也从来都不在意。这样说不过是开个玩笑,让自己放轻松一些,也鼓励自己去把巡抚做好。

于是阮元也对她笑道:“夫人嫁了我这三年,可是比以前俗气多了。地位尊贵与否,我记得夫人以前从来不会在意的啊?”

“以前是不会在意啦。可是啊,看夫子平日那样低调谦虚,今日加封要推辞,明日赏赐要拒绝,若是皇上突然老实起来,真的同意了你不去做这个巡抚,那夫人我还不是要和你碌碌无为一辈子啊?那样的生活,我可不想要。”孔璐华也躺在阮元身上,慵懒的揶揄着他。

这一夜的上弦月,也自是格外明亮,十月的京城,虽已渐渐入冬,却仍有最后一丝暖意,包裹着月色之下的阮元夫妇,让他们安享这难得的夫妻之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