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零七章 棋局的转动

大清疆臣。 第一百零七章 棋局的转动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着传旨太监的言语,孔璐华也不禁暗自忧心,向阮承信道:“爹爹,这最不愿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后面可如何是好?夫子入了宫禁,只怕数日都不得回归。先前我们便计议得清楚,若是太上皇一旦有了不测,和珅只怕很快就要发难,可夫子他……前两个月,他究竟在做什么,我们却都不甚清楚,万一京中有变,可……”她想着阮元天性纯良,必然会帮助嘉庆对抗和珅,可和珅执政十余年,声势浩大,在宫外只怕反要盖过嘉庆,也渐渐担心起阮元的处境来。

“璐华,伯元的性子,我看我们倒是不必忧心。我们只是想着和珅权势过人,担心他有犯上之举,可你换个方向想想,这些皇上应该也知情啊?难道皇上过了这么长时间,会一点限制和珅的办法都没有吗?再说了,伯元也是个聪明人,即便孤身一人在宫禁之中,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是有分寸的。”阮承信虽然如此安慰着孔璐华,可想到京城毕竟生疏,朝堂王公重臣,关系也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是以心中也并不确信嘉庆必然可以战胜和珅,渐渐地,他的手也开始颤抖了起来。

“我说你们这想什么呢?在担心伯元吗?伯元的性子,我都陪了他十五年了,还不了解吗?他一定是会帮着皇上的,那和珅作恶多端,还不都是太上皇护着他,他才能这般有权有势吗?我看啊,太上皇这一去,他和珅是死定了。”杨吉倒是比其他人淡定许多。

“你在京城才待过几年,朝廷里的事,是你能多说的吗?再说了,太上皇今日龙驭上宾,你就不能懂点礼节吗?”阮承信对他斥道。

“龙遇上兵?就京城里这帮当兵的,要不是背后有朝廷撑着,谁怕他们啊?小恩公,我倒是觉得伯元没事,那难道……难道他还能去帮和珅的忙不成?哼……他要是真的帮着和珅做事,被我发现了,我就一刀砍死他!”杨吉道。

“杨吉你胡说什么呢?!夫子是你说动手就动手的吗?!”孔璐华听着杨吉这般言语,心中也不禁恼怒,不免挺身护夫。

“夫人这就有所不知了吧?十年前伯元考进士的时候,我就和他聊起过以后的志向,他说他考进士,就是为了做个好官,为了不让天下百姓受那许多苦痛!我当时也问过他,万一有一天他变了怎么办,他说他先把性命交在我这里了,万一他变了,就任我处置!这十年过来,我也看得清楚,只要和珅还在那个位置上一天,这天下百姓的日子,就好不起来!他要是去帮着和珅作恶,那还不是违背了当年的誓言吗?”杨吉一样不甘却步。

“好了!都别吵了!”阮承信道:“杨吉,你要记住,太上皇的丧礼是国丧,举**民都要戴孝二十七日,待会儿孝服拿来了,你好好穿着,可别给弄坏了!璐华,我听那位公公说,朝官命妇明日要去隆宗门致奠,你也是二品的诰命夫人,也得先准备一遭了。”

“爹爹放心吧,都是我份内之事,孩儿心里有数。”孔璐华倒是恢复了从容的模样。只是看着杨吉,犹是余怒未消,叹道:“唉,只可惜蒋二一路陪着夫子,这几日也回不来了。明日入宫,却要找谁看护轿子好呢?这家里有些人,怎么就只知道打打杀杀,不知道知恩图报呢?”这样说也是在提醒杨吉,在杭州的时候,自己还给他讲过两个月的《说唐》,杨吉却一直相助阮元,说书之恩,他还没有还清。

“这……夫人,是我错了,明日我护着轿子,定保夫人周全就是。”杨吉倒也没忘了孔璐华传书之事。

“可是……姐姐,我听你们说过,这和珅在京城里很有权势,京中禁旅,据说都有不少在他手里,那你们说,这和珅真的不会心生作乱之念吗?我……我从没见过什么政变之事,有些害怕。”这一次却是谢雪出言相问,孔璐华看她神色时,只觉她犹显稚嫩的脸上,已然尽是不安之色。

“没关系啦,雪妹妹,朝廷制度严着呢。我和夫子也曾考虑过那和珅有无谋反之心,可依附和珅的人并不多啊?他就算有这个心思,也办不成什么事的。”孔璐华安慰她道。

“可是夫人,我听他们说,和珅做这京城的九门提督,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即便他办不成什么事,万一他被逼急了,竟真有什么作乱之事,咱们这衍圣公府可什么都阻挡不住啊?更何况夫子他……若是夫子真的在为皇上出谋划策,和珅也一定会先盯上我们这里啊?”刘文如与谢雪一样,对这些朝廷大事素无经验,所以也是一样的担心。

“姐姐说的也对啊……”孔璐华也不清楚阮元在宫中到底做了什么,可是阮元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自己讳而不言,也渐渐让自己有了许多担忧之念,而刘文如所言,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生的事。

“还有,姐姐,你明日入宫,会不会有危险啊,若是和珅在宫里也有同伙,万一他们……他们把你们扣下作人质可怎么办啊?”谢雪忧心道。

“这个应该不会吧?我们毕竟只是文官的家眷,又不涉及什么兵权,扣不扣下的,也没什么不同,和珅不会做这种傻事的。”孔璐华道,可说起家眷,她却忽然想起了一个安置刘谢二女的办法。

“文如姐姐、雪妹妹,你们原先家中什么样,我都清楚,你们来做夫子的妾室,本来就应该过顺心如意的日子,不是来担惊受怕的。”孔璐华如此安慰着二女道:“我明日入宫,自忖并无大碍,之后确如你们所言,这衍圣公府可能会不太安全。但我可以给你们再寻个去处,那里和珅一定不会在意的,你们过去了,也肯定万无一失,这样怎么样?”

“夫人,那……你要怎么办啊?”刘文如不禁有些担心。

“我嘛……我毕竟是夫子的正室夫人,这个时候也该撑起这个家才对啊?所以我还要继续在家里看着,若是真的有什么变故,我再来找你们,姐姐你也放心,我自己的命,我可比谁都在乎呢。”孔璐华笑道,而此时她粉颊之上,也渐渐泛出了一丝从容,刘文如和谢雪看着,倒是也放心了不少。

“杨大哥,明日你便护着轿子去皇城吧,之后……或许要多待一会儿,但当日我必能回来,你可要把轿子看护好了。”孔璐华对杨吉吩咐道。这次杨吉听着,倒是答应了孔璐华。听着三女相互安慰爱护,他也清楚,这几日或许会决定阮家一门的命运。孔璐华出身高门,处理朝廷的事自然要更成熟一些,是以他也决意放下争吵,与阮承信,阮家三女共度难关。

可是听着孔璐华的言语,杨吉却也不清楚她究竟有什么良策。

初三日紫禁城中,王公重臣和礼部官员一道,将乾隆遗体入殓,宫中内务府官员也开始布置起丧仪之事,自嘉庆以下,俱穿戴了孝服。宫禁之中,一片雪白之色。

而初四日起,王公大臣便要依次为乾隆致奠,大小官员但凡有品级的,一律集中在乾清门、景运门间,放声哭拜。而隆宗门处,则是朝官命妇一例祭拜,直过了一日,方才结束。孔璐华这边也果真如同先前所料,如期回了孔府。

初四日留宿宫禁的,主要是嘉庆率领的其余宗室,王公重臣包括和珅,大多宿于皇城之中。至于二品以下官员,则仍可归家安寝,次日一早再入宫中致奠,那彦成也是如此。

初三、初四两日,京中侍卫、銮仪卫、步军统领、前锋营护军营等大小各部,均在驻扎之处就地举哀,不得移动。这是清时定制,无论嘉庆还是和珅,都不能在这时调动人马。

转眼之间,已到了初五日,朝中大臣和初四日一样,需要前往宫中继续致祭,但军机处一边,则已经渐渐恢复了正常,开始重新讨论起官职任免,前线兵马调动事宜。那彦成也在家换过常服,重新披上素服。妻子云仙在一旁为他精心打理,而那彦成的身后,尚坐着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妇,这正是那彦成之母。那彦成父亲阿必达在他出生之前,便英年早逝,那母悉心抚养那彦成长大,时刻不忘教诲,这时国变当头,那彦成自然也希望母亲有所指点。

“东甫今日,可是要去军机处了?”云仙一面帮他整理着袍服上的褶皱,一边柔声问道。

“是啊,眼下的军机处,处境也越发困难了,若只是太上皇崩殂之事,礼部办了一大半,我们倒也是轻松。可谁都知道,和珅素来对皇上心怀不满,只是碍于太上皇的威严,他从来不敢发作。可是这两日又要重新讨论军务,只怕他也要有动作了。”那彦成久在京中,对和珅可以控制的文武百官,了解可比阮元和其余翰林要多,是以他这时也渐渐有了危机降临的预感。

“东甫,你、你不相信皇上吗?”云仙不禁又问道。

“不是不信,只是皇上的事,咱们应该清楚啊,皇上可用的亲信,并不比和珅多,更何况……”看着妻子温柔的面庞,那彦成似乎也有些话不敢说出口,想了一想,还是鼓起勇气道:“只怕和珅和直省前线的将军,早就有了勾结,尤其是你阿玛手里,还有整个西安的八旗呢。”

“东甫,我既然嫁了你,就是章佳一门的人了,我阿玛的事,你也不要太在意了,其实……阿玛有什么本领,我还不清楚吗?若是前线对垒,我想他根本不是你的对手。只是……”说着,她也再次望着那彦成,依依不舍,眼中俱是不忍之色,似乎她所在意的不仅仅是胜负,而是根本不愿看到朝廷分裂,一家人自相残杀。

“这个你放心吧,和珅若想在军机处动手脚,我一定不会放过他,其实从去年十月左右,我就留意上了他和福长安,想着他们必然会有些动作,可至少军机处里,我没看出什么异常,他们想把军机处变成自己调兵遣将的地方,门都没有!可话说回来,和珅手上还兼着三部和理藩院,福长安又有銮仪卫的人马,倒也没必要抱着军机处不放。”眼看一场大战即将到来,那彦成似乎也有些犹豫。

“东甫,别人记不住没关系,这件事你不能忘了啊?你说福长安在銮仪卫,可你大爷不也在銮仪卫么?”这一次出言指点的,却是那母。那彦成听了这话,也渐渐陷入了沉思,那母之言没错,那彦成的伯父,阿桂长子阿迪斯,这个时候已经继承了诚谋英勇公的爵位,并且补任了銮仪使,可官职却在只是诚靖侯的福长安之下。而且,虽然阿迪斯和阿必达同为阿桂之子,两家人关系其实并不好,阿迪斯生性猥琐,平日不学无术,饮酒聚赌之事倒是做过不少,只是凭着阿桂长子身份,想着以后必然得以承袭爵位,方才有恃无恐。阿桂在世时也曾多番斥责,甚至鞭笞于他,可他从来不改,这时能补任銮仪使,也是凭着袭爵之故。

而阿必达一家则完全不同,因为无法继承爵位,所以无论阿必达还是那彦成,平日读书课业,弓马射猎,都异常勤勉,丝毫不落后于旁人。那母与阿必达相处多年,自然也继承了他的风范,遇事有见地,敢于决大事,这时忽然提醒那彦成一句,自有其中深意。

“额娘,大爷做銮仪使的事,我当然知道了。可是……虽说我在宫里,也见过大爷几次,可平日话都说不上一句,只怕……”那彦成还是有些犹豫。

“东甫,眼下和珅势大,咱们章佳一门,若是不能上下一心,又怎能与他相抗啊?你大爷虽然和我们一家素来不走动,可他毕竟是你大爷,是诚谋英勇公啊?和珅素来和阿玛不和,自然也不会和你大爷有什么交情,所以眼下他的部属,是归皇上所用,还是只能任由那福长安摆布,可是至关重要。为了大清的未来,也为了咱这个家,东甫,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考虑面子了。”那母在这个时候,态度却比那彦成坚定得多。

“东甫,要是依我看,大爷他未必不会和你说话,你虽与他交流不多,可你忘了孩子们啊?容安和容照前些年啊,最是爱玩,偏偏大爷他也是个会玩的主。所以他们和大爷之间,其实关系不错的。东甫,若是你见了大爷,实在开不了口,就多讲讲孩子们的故事,比如,去年冬天出去比试射箭,我记得容安射中了靶心好几箭呢。”这时云仙也开始为那彦成出谋划策,听着妻子柔声劝慰,那彦成自也觉得放松了许多。

“夫人都这样说了,我……若是今日能见到大爷,我与他说说吧,额娘的话,确实有理。只不过……容安和容照的学业,还有劳夫人了,孩子们前些年还小,和大爷玩玩倒也无所谓。可他们这也满十岁了,《四书》的课业,可还要看住,别让孩子因为外面的事,把自己以后的根本丢掉了。”那彦成道。

“我都记得呢。”云仙笑道。她虽是恒瑞之女,恒瑞又可能与和珅继续勾结,可这时她早已与那彦成夫妇同心,是以章佳一家之中,也无人再因她出身缘故欺压于她。

只是对于那彦成而言,如何和阿迪斯和好,却还要费一番心思。

所幸初五一日也无大事,军机处中只有零星几份奏报需要批复,而初六一日,王公宗室依然要和前两天一样,辅国公以上全部在乾清宫守灵,不能出宫走动。想着绵恩、淳颖一时都不能外出集结兵力,福长安也不免焦躁起来。

这日回皇城值所的路上,福长安也不禁对和珅抱怨,道:“致斋,早知如此,咱们就不把九门提督让给绵恩了。你说说现在,咱们也不能和步军统领那边联系,绵恩又不能动,这万一皇上有个什么动静,可如何是好啊?”

“凡事皆有轻重,需要权衡嘛。”和珅也安慰福长安道:“你看看如今局势,就算我还兼着九门提督,我出得去吗?再说了,绵恩他们再值一夜,就该放出去了,即便后面需要我们有些动作,初七、初八两日,也就够了。至于皇上,这些日子出入乾清宫的人也不少,里面不乏咱们的耳目,皇上也没做什么。对了,阮元情况怎么样?这几日可有异常之处?”

和珅这次忽然问到阮元,福长安倒是完全理解,其实二人自从把传送密信的工作交给阮元之后,一直对他也没有完全放心。是以和珅此问,是看准了阮元连日忙于敬襄大礼,多半会因疲劳露出些异常行止,若是他有些许言行令和珅与福长安生疑,二人也想着立刻准备后手。

可福长安这时却回答道:“他们礼部那边嘛……我遣人看得清楚,阮元忙着礼器置放,又念着太上皇恩情,连续哭了几场,昨日就有些乏了,今日到偏殿将歇了一日,未见他有其他走动。纪晓岚来找过他一次,我看着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支支吾吾说了半日,我也听不清楚。再说听清楚了又能怎样?纪晓岚这些年不过做得礼部尚书,军务、吏员、钱粮都参与不上,不成气候。”福长安倒是比和珅还要放心。

“那倒也是,这样说来,我看着咱们的密信还是发出去了。这外出通报太上皇薨逝消息的人,用得都是六百里加紧的符印,咱们的人,最近的在河南,尤其恒瑞那一部在西安,应该已经快接到消息了。到那个时候,皇上投鼠忌器,又能奈我何?诚斋,你这几日也放轻松些,千万别露了马脚,我看你今日看奏文的时候,手心里全是汗,还经常颤着,若是被那彦成发现了,他眼睛可比你好用!”

“我……这一连几日不得动弹,我心里也有些着急不是……”福长安略带尴尬的笑道。

“现在大局已定,没什么能阻挡我们了。诚斋,明日皇上还要在军机处议事,咱们也听得仔细些,若是皇上愿意和我们共同执掌大清天下,就暂时不要有动静,若是他执意要致我们于死地,只待初七绵恩他们回到各营,咱们就立刻发动!我猜皇上那里,已经想好了初七之后守灵的人选,就是你我二人,到了那个时候,你可要冷静下来才是。”和珅对于未来的判断,依然如最初计议得那般缜密。

看着和珅一副天下大势,尽在掌控之中的样子,福长安也渐渐放下了心,二人便即各回各处就寝去了。而和珅的判断果然从初六开始,就一一得到了应验。

初六日一到,军机处也如期开始了表奏参议之事,而嘉庆也在乾隆去世之后,第一次亲自来到军机处,与几名军机大臣一道,商议前线调兵遣将之事。

这时川楚战事已经持续三年,白莲教反清诸部已渐渐不能占据城池,但他们四处游走作战,依然消耗了清朝不少兵力。而嘉庆这一日调兵的决议,似乎也无甚出奇之处,依然只是让宜绵前赴陕西商州、山阳一带封锁山路,惠龄、兴肇等人在竹山、房县一带继续清理敌军残部,若是有四川的消息到了,再商议是否分兵救助四川之事。看着前线几路人马都已经调度完毕,嘉庆却忽然道:“前线的事,今日朕与众卿就议到此吧,但六部卿贰的调动之事,朕还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去年冬天,成德从吏部左侍郎调任了都察院,此后吏部左侍郎一职空缺了将近两个月。朕想着,将铁保改授吏部左侍郎,由兵部右侍郎台费荫补任他留下的吏部右侍郎一职,你等认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