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零八章 决战之夜!和珅布局展现

军机处自乾隆时起,所参与的便不仅仅是前线军务,有关官员调任,也往往在此中决议,一旦议定,基本上当日即可下旨调动。是以说到官员任免,和珅和福长安并不陌生,成德、铁保一个年老,一个见了谁都是笑脸相迎,谁都不去依附,在二人看来都不成气候。可台费荫的名字,二人听得清楚,他素来是和珅心腹,这时从兵部改任吏部,算是升了小半级,可在和珅看来至关重要的兵部,却很可能突然失去一个关键成员。

所以和珅也进一步问道:“皇上,这六部尚书、侍郎变动,均是要事,可丝毫大意不得。皇上用了台费荫去吏部,可眼下前线战事,臣看着起色不大,兵部位居关要之处,必要有熟谙军务之人,臣却不知,陛下对新的兵部右侍郎,又有何人选呢?”

“此事朕也已深思过了,和公相无需忧心。”嘉庆言语之上,似乎对和珅还是非常客气。可嘉庆随即便道:“銮仪使布彦达赍,勤勉任事多年,朕想着他为人也稳重,兵部眼下,正缺持重之人坐镇,是以朕想着用布彦达赍为兵部侍郎,各位意下如何?”

这话说了出来,和珅与福长安又是一动。只因这布彦达赍并非寻常旗人官员,早在上一年,他的女儿就已经许了绵宁做嫡福晋,此时只因绵宁尚在母丧期间,一时其女尚未出嫁。可毫无疑问,嘉庆早已将他当做了自己的心腹。是以福长安渐渐按捺不住,上前拜倒,向嘉庆道:“皇上,臣以为布彦达赍做銮仪使之事,万万不可!臣……奴才在銮仪卫执掌卫事多年,布彦达赍是奴才下属,平日虽说当值勤勉,可并无过人之处,若是在眼下前线战事未决之际任其为兵部侍郎,只恐误了前线大事!奴才人微言轻,但唯求皇上另择有才干之人补用兵部!”他身兼户部尚书、銮仪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和八旗都统等数个要职,其中有文职也有武职,是以发言之际,自称上不得不数度切换。

只是嘉庆对于福长安的言语,似乎早有准备,此时丝毫不慌,道:“福侯,你忠心为国,朕甚嘉焉。可这件事自朕想来,却并非福侯所想一般。布彦达赍为人稳重,在宫禁之中供奉多年,这一点福侯知道,朕又何尝不知道呢?福侯先前所言,是觉得布彦达赍才干不足,应付不得这前线战事吗?”

“回皇上,奴才不敢这样贬斥同僚。”福长安道。

“福侯,这算不得贬斥之语。”不想嘉庆对福长安依然宽和,又道:“其实布彦达赍才干如何,朕也清楚。他不算有大才之人,可平时谨慎,也无大过。但兵部眼下需要什么人啊?日常庶务,兵部有庆桂坐镇,这不是富俊也回来办事了嘛?有他二人在,兵部诸事,朕已觉得安然无忧。至于剩下的兵部右侍郎,正需要一个勤勉、不贪功,又不自以为是的人,来襄助庆大人和富大人,你说是不是?所以朕以为,布彦达赍正是合适人选。”这一段话看似温和,其实一点都没给福长安留面子。

“回皇上,臣也以为,此时改动兵部官员,并非良策。”和珅眼看福长安无言以对,只好自己出马,道:“据臣所知,台费荫在兵部也已经有些时日了,前线军情瞬息万变,他初到兵部之时,也不太适应,后来花了好些时日,才将兵部军务清理得当,可见眼下兵部需要的是可以长期任职之人,随意调换不得。布彦达赍人虽然勤勉,可并非精明强记之人,去了兵部,又要耗费时间交办之前的军务,这样对前线战事,又有何益呢?”

“和公相还是多虑了,朕方才不已经说明白了吗?”嘉庆依然从容笑道:“眼下兵部大事,都在庆桂和富俊手中办理,嗯……朕记得李潢在兵部,也有些时日了,若是兵部仍有些要务处理不得,交给他就是了。至于布彦达赍这个位置,从先前的兵部上奏来看,台费荫处理的事也不多啊?”台费荫被和珅举荐到兵部,本来就以尸位素餐闻名,是以嘉庆这时出言敲打和珅与福长安,二人却也不好回答。

不过嘉庆倒也没有步步紧逼,而是对二人网开一面,又道:“不过既然和公相与福侯如此担心前线战事,那不如这样,布彦达赍调任之后,他銮仪使的位置,朕另择他人,他现下还兼着镶红旗的副都统对吧?朕也再选个合适的人去办,嗯……贝子永硕近日守灵,身体有些不适,他眼下兼着镶红旗的护军,不如朕改用永臶做这个护军,让永硕暂补副都统,如何?”永硕原是福长安好友,永臶与和珅等人却全无来往,是以福长安听了,心中又是一惊。

“哈哈,朕倒是忘了,这军机处有五位大臣呢?”嘉庆尚不等福长安说话,又道:“沈初、戴衢亨、那彦成,你们觉得朕这些调任意见如何?你等共同参议,朕才能少犯些错误嘛。”

“皇上,臣以为这些调任之事,并无不妥,前线战事,向来都是在军机处决策,兵部只是奉行圣意,需要的也正是勤勉用事之人。若是有人自作聪明,罔顾圣意,那他自是大清的罪人!”那彦成也站了出来,积极声援嘉庆。

“回皇上,臣看法与那大人一样。”戴衢亨也附和道。

“皇上,这……”最后一位军机大臣沈初听着,似乎有些犹豫,他早年便于永瑆交往颇密,自然担心嘉庆亲政之后会不利于他,但他素来自命清高,与和珅交往也不多,眼看又有大事需要抉择,只得主动退缩,道:“臣年纪大了,这心中糊涂得很,兵部吏部原是何人任职,有何长处,臣都快忘了,皇上,臣这般年纪,在军机处也不过行犬马之劳,再做不得什么大事了,是臣辜负了皇上,臣今日便自请致仕,还望皇上允准。”

“既然这样,那彦成戴衢亨,还有朕,共是三人支持今日的调动之事,和公相、福侯,你们只是二人,这样说来,今日的调动之事还是合理之举,就这样让章京们拟旨吧。”嘉庆依然面不改色,可看着和珅和福长安,似乎也担心得罪二人,又补充道:“和公相,朕也知道台费荫一样是勤勉之人,吏部眼下要事不多,可是呢?昨日公相府上传来消息,说丰绅殷德昨日回府之后,有些不适,只怕几日内当值之事,是要耽搁了。他正黄旗护军一职,朕让台费荫兼任,如何?”

“皇上,这……”和珅几日来一直住在皇城,对自己家中之事反而并不了解,嘉庆这样一说,他也未免有些担心。

“和公相,丰绅殷德是你的儿子,他在内务府、护军营办事也有多年了,他的表现,朕也看在眼里,日后若有机会,朕还想好好重用他呢。只是……从明日起,就要朝中重臣轮流入值乾清宫,守护太上皇灵柩了。公相和福侯在百官之中,官爵最显,是以这初七、初八日的入值,还要仰仗二位了。待公相忙完朝廷公事,再回去看看儿子吧。”不想嘉庆言语倒是逐渐温和了起来。

说着说着,嘉庆忽然看向和珅,正对着他双目,从容又不失安慰地笑道:“和公相,皇阿玛临终之前,还和朕单独说起过,和公相二十年辛劳,在军机处办了不少大事,这些皇阿玛看着,朕也看着呢。皇阿玛当时还几次三番的和朕说,和公相钱粮、选任、刑狱之事,办得是二十年如一日,从来妥妥贴贴,只有朕和公相同心协力,大清方得太平。所以和公相还请放心,日后军机要事,朕还等着你的意见呢。”

和珅看着嘉庆的眼神,心中似乎也有了一丝异样。

既然官员选任之事嘉庆一方已占了上风,嘉庆便传来几名章京,开始拟旨,随后自回毓庆宫了。和珅与福长安看着剩下的三名军机大臣,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好容易等到退值之时,福长安再也按捺不住,对和珅怒道:“致斋,今日之事你都看到了吧?皇上这没别的意思,就是要对我们开刀了!宫外之事,我看今日咱们就该通报过去才是,要是晚了,哪怕只晚一日,皇上都可能对我们动手了!”

“诚斋,皇上布置人手的样子,我看着还不纯熟呢。”和珅这时却依然沉得住气:“德儿的护军给了台费荫,但台费荫原本就兼着正红旗的护军,这样一来,咱们手上不是就有了两部护军了吗?再加上永鋆的,绵佐的不敢不听我们命令,八旗护军,咱们还能控制四个,这样说来,出入宫禁之事,依然不在话下。只是我却不大清楚,这德儿我昨日看着,还好好的,怎么今日就病了呢?”

“谁知道是真是假呢,你说永硕他一向与我交好,甚至他和我保证过,銮仪卫若是真有要紧之事出入宫禁,他绝不阻拦,可现在呢,一纸调令他就被调走了!致斋,我真是担心,咱们手下的人,若是明日、后日再被调动几个,咱们这条入主宫禁的道路,也就要被封死了啊?”福长安忧虑道。

“不过这件事,我看着也很蹊跷,按常理说,咱们的信早就送出去了,只要太上皇的讣告一到,各路大军就会一同上言进谏,到时候,皇上还能把你我怎样?这大清的军机处,不还是我们的军机处吗?”和珅道。

“致斋,该不会皇上临走前那一番话,让你回心转意了吧?”福长安道。

“当然不会,他几斤几两,我难道不清楚?诚斋,三十年了,想对着我说谎,又让我看不出来的,我还没见过呢。我知道,那……不全是他真实的想法。”和珅平日为官机敏,其他大小官员在他面前有半点掩藏之事,都瞒不过他的眼睛,是以几十年来,他对外人言语的真假,只要相互对视,一眼便看得清楚。嘉庆安慰他种种言语,是真是假,他倒是也能看出七八成来。

可福长安一时却未能注意到,和珅说的是“不全是”而非“不是”。

“那你是有些糊涂了,皇上又不知道你背地里做了什么,说不定啊,皇上也想着先发制人,先困住我们呢。明日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果然不出意料,让我们两个去轮值。只怕明日入了夜,皇上也会有他的动作了。致斋,咱们更得赶快,若是皇上他真的……就算外面将军们都支持你我,也是远水不解近火啊?”福长安想的是万一嘉庆先下手为强,直接将他二人处决,那即便外省诸军再来声援自己,也为时已晚,是以京中禁军的动员,已是迫在眉睫。

“那也只能这样了,诚斋,你这就去找你銮仪卫那些亲信,第一,送信给绵恩,叫他调动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手,准备入宫。第二,告诉咱们亲信的几个护军统领,明日若有人入宫,一律不得阻拦!诏书我也备好了,是我做的太上皇遗诏,这事我最熟悉,在外人眼里,是看不出真假的。还有,你銮仪卫那边如何,阿迪斯你能稳住吗?”和珅道。

“放心吧,就算布彦达赍还在,我也一样制得住他们。阿迪斯这个銮仪使,就是皇上看在阿桂面子上赏他的,他能有什么作为?他公爵府我也遣人盯着呢,昨日皇上下旨,给他和那彦成加了级,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彦成也没什么异动。明日步军统领衙门加上銮仪卫,足够用了!至于姐夫的侍卫处、我侄子的前锋营,只要他们能袖手旁观,我们就足以安如磐石!”护军营只能负责宫禁门户守卫、开启诸事,不能擅离职守,所以和珅与福长安也只要求他们开门放人,不强迫他们参与政变。

“好,按时间算,最好的兵谏时机,就是明晚,只要明晚咱们下了手,皇上就赶不上咱们!”和珅虽然对于几个位置仍无绝对把握,但也已经下了决心,只等初七夜晚,两路禁军同时发动,一同向毓庆宫逼宫,先帮绵恩争取议政王大臣的位置,如果嘉庆再执意与和珅抗衡,就另立新君,永绝后患。

初七日一如既往的降临,这一日间,军机处仍有部分要事需要批复,直到未末申初,各人方才退值。和珅、福长安作为轮值大臣,退值之后将随身物什安放得当,便前往了乾清宫。

二人缓缓走入乾清门,看着“正大光明”的匾额与乾隆棺椁,福长安想着这一夜间,多半就要有大事发生,双手也不禁渐渐抖动起来。和珅却依然从容,看着渐渐西下的落日,不禁叹道:

“果然如此啊……乾清宫的样子,和我想得一模一样。”

福长安听着和珅之语,一时不仅好奇,也回过了头看着乾清门,忽然之间,他的脑海之中,似乎也渐渐回响起了和珅先前的那些让自己捉摸不透的言语。

“一旦突生变故,仅凭我一人之力,不能兼顾宫中和外廷……”

“或许銮仪卫还有地利之便呢?”

“步军统领、护军营、銮仪卫、侍卫处,这条路通了,咱们的大计也就要成了……”

原来如此!

京城之中,朝廷的重要军事力量主要有四支,就是和珅所言四支部队,其中步军统领护卫京城的内外城,护军营把守皇城与宫城的门禁之处,銮仪卫护卫皇城,也经常出入宫城护卫皇帝,而侍卫处则轮值于宫禁之中。

所以,如果和珅想要反制嘉庆,那么步军统领、銮仪卫和侍卫处,他至少要掌握一大半才能派上用场。步军统领在皇城之外,但人数众多,銮仪卫则在皇城之内,两支部队一属和珅,一属福长安,若是和珅真的孤注一掷,要行逼宫之事,那么必然是要求两支部队由外而内,进入宫禁之中包围嘉庆。而护军营虽然不能随意移动,但掌握宫禁门户,没有他们打开宫门,放两支禁军入宫,步军统领和銮仪卫想要逼宫,也是绝无可能。

按照礼制,一旦皇帝驾崩,必要先由皇帝与王公守灵,之后由朝廷重臣轮值,而此时朝廷之中,最重要的两位大臣就是和珅与福长安,是以二人接替王公值宿乾清宫,几乎便是必然。而一旦二人进了乾清宫,立时便要被封闭在禁中,再也出入不得,可这是嘉庆诏令,违背便是抗旨,到时候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和珅也不得不铤而走险,主动“入瓮”,以求嘉庆一时松懈。

而一旦和珅与福长安被困在乾清宫中,嘉庆多半当晚就会调动部队,入宫捉拿二人,到时候二人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被嘉庆定下谋反抗旨之名,总之是逃不掉了。而和珅对这一切,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一清二楚,并准备了反制措施。

早在前一夜,和珅与福长安便已经通知宫外的步军统领和銮仪卫,初七之夜,入宫“兵谏”。福长安对此早有准备,但他计划中,自己原本是要在皇城里交接兵马,再带着他们进入宫禁。可直到这时,他方才明白过来,和珅所计划的,就是二人在乾清宫反客为主,与得到消息顺利在护军营面前成功进入宫门的步军统领所部、銮仪卫所部一道,反过来向嘉庆逼宫,所以和珅才会说,自己不能同时兼顾外廷的步军统领所部和乾清宫。所以和珅才会想到,銮仪卫有地利优势,即便绵恩果真有异心,九门提督所部距离宫禁更远,必然是福长安的銮仪卫先到,銮仪卫数量不如步军统领,但熟谙宫中地形,可以一边劫持嘉庆,一边闭门与万一反水的绵恩相抗。嘉庆从未上过战场,多半也会担心自己性命,到时候逼他下诏停战,重开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和珅执掌步军统领衙门二十年,军中不少将校,自任官起就只知道上司是和珅,此时即便换了绵恩,万一绵恩与和珅针锋相对,可能这些将校都不敢对和珅动手。甚至只要和珅和自己放出些绵恩图谋不轨的风声,还会有人积极将绵恩拿下。乾隆在位期间,对宗室一向严加约束,绵恩虽是亲王,却未必有和珅的影响力。既然如此,反倒也没什么可以担忧的。

至于宫禁侍卫,这时因和福二人需要值宿,自然也就暂由淳颖代管,福长安与他交结得清楚,这一日他只需按兵不动,任由两路禁军作为,就足以完成大计了。而且即便淳颖加入嘉庆一方,毕竟轮值侍卫人数有限,淳颖又不擅兵事,只要銮仪卫和步军统领有一支人马掌握在和福二人手里,淳颖也一样不足为虑。

这样看来,虽然不是全无风险,但形势肯定是有利于自己的!

福长安看着和珅,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和珅转过头来,看福长安时,知他进了乾清宫,也已经看清了自己的用意,也不免放松了下来,微笑着点了点头。

忽然,和珅又想起一事,问福长安道:“呼什图呢?我记得上午的时候,我还见过他,他当时还说,宫禁之内,一切准备就绪了呢。可是下午我就没见过他,他也与我们交结二十年了,这个时候要是可以再助我们一臂之力,把毓庆宫的宫门开了,那就是再好不过。”

“我也没见到他,不过毓庆宫算什么?平日据说也只有十几个人在那里宿卫,若是大事成了,还怕他们不成?”福长安眼看胜利的天平渐渐倾向自己一方,自然也不愿意再去关注呼什图这个已经无关紧要的砝码。

“算了吧,他自己的事,自己能处理清楚。”和珅看着眼前的乾隆灵柩,心中却又把“兵谏”之事反复思索了一番,乾隆棺木前那数十支蜡烛,也似心有灵犀一般,迎着和珅轻轻晃动。

“太上皇,您……您会保护奴才吗?”和珅缓缓走进了宫中。

剩下的,就是等待那决定性的一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