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清疆臣。 > 第一百零五章 乾隆最后的宴席

大清疆臣。 第一百零五章 乾隆最后的宴席

作者:米洛店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32: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璐华。”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渐渐在三女身后响起,孔璐华回头看时,果然是阮承信到了,也连忙走了过来,对阮承信施了一礼。阮承信倒是平静如常,笑道:“璐华,方才门口有个人送了些礼物过来,说是瑶华道人家中差来的,说这也快过年了,给咱家送了些锅子。爹爹看那样子,也不过是礼尚往来之物,这瑶华道人与伯元只是诗文上的同好,却也没什么做官的事要考虑,不如咱就收下吧,日后有了闲暇,再给他们回礼便是。”所谓锅子即是今日火锅。

“爹爹说的也是,这瑶华道人听闻刚补了奉恩将军,虽是宗室,却也只是疏属。伯元和他来往,自是原有交情的。这份礼就收下吧,只是……爹爹,那瑶华道人送了什么锅子过来啊?”

按清代宗室,在寻常爵位之外,另有一种封爵,上下共十二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等,均为宗室封爵,却是寻常满人也无法得授。但奉恩将军却只是这十二封爵中的最低一级,平级而论,只相当于四品武官。这样推论,弘旿的爵位其实还不如阮元的官位。

“哈哈,这瑶华道人虽是疏属,我看着倒也是诚心和伯元做朋友的。里面东西可多了,一锅是鸭子,一锅是野鸡,还有一锅像是羊肉,还送了些笋和酱菜,若是要收下,就快过去吧。本来就是吃饭的时候了,我看那笋已经做好了,若待得迟些,只怕不好吃了。”阮承信道。

“这样啊,那快让他们把锅子送进来吧。”孔璐华笑道。说着也回来对刘文如和谢雪道:“文如姐姐,雪妹妹,快回来吧!有上好的锅子呢!玩了一天大家都冷了,正好暖暖身子!”刘谢二女听了,自然也是开心,便匆匆安置好几个雪人,随即与阮承信、孔璐华一道回正厅来了。

只是看着眼前身后,孔璐华却有些寂寞之感,似是还缺了个人,不禁向阮承信问道:“爹爹,今日夫子他还是不能按时回来吗?看这天色,该不会又等到一更天了,他才能办完事吧?”

说起阮元这几日的情形,阮承信也不免有些忧心,道:“其实爹爹对京官之事,也略知一二,即便公务繁忙,这申时也都该退值了啊?却不知又有什么事把他耽搁了,或许伯元在礼部做官,这要过年了,礼部也要准备各处的祭礼,元日的朝仪,还是要比寻常忙一些。还有南书房,或许……南书房也有些事要做呢?”

“爹爹,公务繁忙,孩儿也能理解的,毕竟京官什么样,孩儿以前也不知道。可孩儿只怕……咱们回来的时候,不就已经有了些风声,说皇上与和珅之间,似乎要有些麻烦事了。这回了京城,又总是听闻太上皇身体欠佳,这样想来……爹爹,前些日子,我也曾问过伯元,他每日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玩才回来?可伯元每次都说,是皇上重托,他不敢不为之。又一次,我问得多了,他方才与我说,说这一战,却是输不得的,但只要胜了,眼前就是清平世道了……若说是川楚战事,夫子不会这样谨慎啊?还是说,眼下皇上与和珅那边,都已经有动作了?”孔璐华想着一月以来,阮元种种反常状况和难以理解的言语,心中也不禁倍加担忧。

“这样想来,璐华,你猜的或许有理。伯元他素来立身正直,若是皇上与和珅真有了什么不可调和的过节,他绝不会袖手旁观的。这是他心性所至,你却也不要怪他,要是你真的心中不快,就怪我这个爹爹吧,这忠孝节义之语,不也是我教导他的吗?”阮承信笑道。

“爹爹说哪里话呢?孩儿怎会责怪爹爹啊?伯元做的若是忠直之事,我自然支持他去做。可是……朝堂素来绝无情面可言,伯元若是一旦……我还是有些担心。”孔璐华道。

“璐华,你相信伯元的人品,却不相信伯元的才干吗?”阮承信笑道:“伯元这个人啊,爹爹还是知道的,平日谦逊有礼,可心里从来就不服输,爹爹从小教他些兵法战阵之事,他用来和里堂玩耍,里堂一次也没赢过他。精研学问,他在行,可运筹帷幄,这是他的本色啊?以前我们扬州的汪容甫在的时候,和伯元是朋友,他可一直跟我说,论狂傲,他虽做到了极致,也不过是淮扬第二,而这第一,伯元是决计不会让给他人的。你看看,这像你认识的伯元吗?”

“哈哈,夫子居然还有狂傲的一面呢!”孔璐华听了,虽仍在为阮元担忧,却也笑了出来。

“是啊,容甫倒是给我们讲过伯元和他的故事,待会儿吃饭了,爹爹也讲给你们听听,怎么样?对了,既然伯元回不来,咱一会儿把杨吉也叫来吃饭吧。你们几个儿媳我看着都未必能吃羊肉,杨吉不一样,他当年在京城,可是什么都敢吃啊。”阮承信倒是也放松了不少,一家人这一夜守着火锅,言笑晏晏,倒也是平安和乐,只是一夜欢宴过去,阮元却一直未归。

直到将近二更,阮元的轿子才回到了衍圣公府。这时已然入夜,各门灯火均已熄灭,只好由蒋二提着昏暗的烛灯,一点点摸索着送阮元回了卧房。

只是阮元还没进门,便隐隐听到了卧房中一丝浅笑之声。

“嘻嘻,姐姐的身子好软呢……”

“雪妹妹,这下你知道了吧?胆小鬼,羊肉一点都不愿意吃,你看看姐姐,多吃些羊肉,身子才能软下来嘛?”

“我、我不是觉得爹爹讲的故事有意思嘛?平日看夫子那么瘦,居然还帮焦先生打过架呢……”

“那你也要好好吃饭!”

借着一丝微弱的月光,加上蒋二灯烛中的光芒,阮元已然看清,正是孔璐华、刘文如、谢雪三人一同睡在了自己床上。三人身材都还算苗条,因此挤在一起也并无不适。

阮元看着相互依偎的三女,也不禁轻轻的笑了出来。

“家中还有偏房,今日我先寻一处睡下吧。”阮元悄声对蒋二道。

“老爷,这,您怎么能……”蒋二也有些不解。

“无妨,这样也挺好的。”阮元轻轻拉了蒋二往门外走去,走到一半,也不禁回过了头,看着一片安谧的公府后宅。

“爹爹、夫人,对不起……”阮元不禁自言自语道。

此时,和珅与福长安的计划,也已经进行到了一个关键时刻。

“这样说,你也看得清楚,阮元那边,确实是把信送出去了?”和珅向福长安问道。

“是啊,其实你也知道,我从来不会相信阮元能给咱们办事。所以这一个月来,他身旁一直都有我銮仪卫的亲信跟着。但现在我是放心了,他南书房的位置、礼部的位置,我们的人都暗中搜查过……他读的书是真多啊,倒也花了些时间。确实,现在他手里,已经一封也留不下了。咱们的人也经常跟踪他的轿子回家,一样没有不对劲的地方。”这一次福长安反倒是更加稳重。

“那礼部和兵部呢?有别的动作没有?”和珅又问。

“没有,兵部自从庆桂受了伤,几个侍郎平日都是各办各的事,谁也不管其他人。礼部……不就是纪晓岚嘛,都快八十了,一天昏昏沉沉的,本来也不指望他做什么事了,他也管不住人啊?那个德明我看也差不多,再说了,阮元礼部和南书房都要去,礼部这里也知道,他来往礼部兵部,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过有件事我倒是意外,这李潢我先前都不知,居然还喜欢算学,阮元与他这也算有了同好之处,他们两人取得联系,可比我想的要快多了。”福长安道。

“他要是没点真学问,我会让他来我府上教书吗?这样看来,咱们前面的计划,就已经成了一大半了。”和珅看起来也渐渐松了一口气,可还有几个人有些不放心,又问道:“现在剩下的关键,就是睿亲王和定亲王了,诚斋,你和他们最近有无交往?”

“我都联系着呢。”福长安也是早有准备:“姐夫那个人你还不知道?平日成天的写诗作赋,没事还看那什么《石头记》,我听你的吩咐,去随便看了几篇什么真啊假的,就和他聊上了!他倒是和我说愿意帮我们,毕竟他能继承睿亲王的爵位,阿玛和二哥、三哥当年也帮了不少忙呢。再说了,他不帮我们能怎样?若是真有什么大事,让他拉着侍卫去护卫宫禁,他能护卫得了谁啊?大不了我们自己造一份圣旨,把富锐的人也拉过来,加上我銮仪卫,怎么看都够了。至于绵恩嘛……倒是有些难处,皇帝的事,他并不热心,怎么劝他他都不愿意与皇上为敌。”睿亲王原是清初多尔衮的封号,后来顺治亲政,一度将多尔衮一系王爵撤销,直到乾隆之时才予以恢复,是以福长安有此一语。

“这也是他应该有的反应,其实我这下策,即便是我自己,也实在是不愿用的。咱们还是说上策吧,若是宫中一旦有变,只要定亲王能支持我们,保我二人眼下的位置,也就够了。”和珅道。

“其实致斋,你的难处定亲王也明白。他也说,你与他反正也没什么过节,帮一帮你不是难事。毕竟他额娘姓富察,我也姓富察,这两个富察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像一家人嘛。不过另一件事,我不能擅自做主,不知你以下如何?绵恩说既然要支持你,那他自己说话也该更有份量才是,可他眼下并无差遣,使唤不动人啊?所以他想要你保举他做九门提督。可这九门提督,你都做了二十年了,怎么可以轻易与人呢?”福长安也将绵恩的想法告知了和珅。

不想和珅却不在意,道:“其实九门提督一职,即便给了他,也是无妨。眼下该发的信,咱们都发出去了,对皇上而言,他现在已是投鼠忌器,我让一个九门提督也无关紧要。况且步军统领衙门这些人,跟了我二十年了,他们怎么可能随便听别人的命令,反来威胁于我?再说了,你不是还有你的銮仪卫吗?步军统领和銮仪卫半斤八两,或许銮仪卫还有地利之便呢?他胆子可没那么大。更何况,我虽身兼多职,可总是只有我一个人,一旦突生变故,仅凭我一人之力,不能兼顾宫中和外廷,吉纶、和舜武只是郎中,又调不得人马。所以这九门提督给了他,只要他真心助我,那反倒是事半功倍。你下次见他时,就告诉他,只要他愿意保我眼下的位置,这九门提督我甘愿让贤,议政王大臣的身份,对他而言更是掌中之物。到时候我二人合力主持朝政,定少不了他的富贵。”九门提督本职只是二品武官,下属翼尉、城门领诸将校各有其职,办理日常事务的就只有下面的郎中,是以和珅会有此言。

“致斋,你这话说的,我又不懂了,什么叫你不能兼顾宫中和外廷啊?还有,我銮仪卫的地利之便在哪里啊?”福长安似乎有些不解。

“现在我也只能告诉你,到了那一日,这些都会成为现实,步军统领、护军营、銮仪卫、侍卫处,这条路通了,咱们的大计也就要成了。眼下你也无需多想,只去把我方才所言告诉绵恩,也就够了。”和珅心中似乎已经对未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福长安也清楚,这个时候逼问和珅,反而会闹得二人不快,也不再多言,只继续联络绵恩去了。京城的十二月末,官府中往往只剩下清理账目,发放赏赐之事,都是依照定例走流程而已。而随着大雪的渐渐停歇,嘉庆四年的元日也就快到了。

嘉庆三年的最后几日,乾隆倒是忽然来了精神,渐渐可以下床走路,饮食上也渐放开了些。想着元日在即,这次元日也定当普天同庆,与王公重臣一道共度新年。

而嘉庆四年的元日一到,乾隆便早早起了床,在几个贴身太监的照看下,换上了一身最新的貂皮朝袍。鄂罗哩看乾隆这日神色,几已恢复如常,也大着胆子,请了笔墨纸砚过来,向乾隆求了福字。乾隆自也应了,只是下笔之时,仍是有些无力,几个福字虽是一挥而就,墨迹看起来却入纸甚浅,一大半笔划都比寻常细瘦,竟还是有些元气不足。

接下来也是一如既往,乾隆和嘉庆一道往堂子行礼,行礼之际,嘉庆奉上奏表,请求向十数个因水旱致灾的府县发放赈粮,乾隆也一一应允。不过这一次,他便只让随侍翰林下去批复,自己再不用笔了。

随后,嘉庆服侍着乾隆,前往乾清宫受王公朝拜,因担心乾隆行走不便,太和殿的朝贺便只有嘉庆前往,可嘉庆方欲动身,乾隆却忽然道:“且住,今日乾清宫饮宴,叫太和殿上众人一同过来。鄂罗哩、呼什图,你等快去吩咐,今日朕要在乾清宫一同与百官欢宴,所有酒席,快快备上。”

太和殿受朝官员,历年皆有百数,在乾清宫一道饮宴,未免有些逼仄。但鄂罗哩等人想着太上皇难得有一道圣谕,又怎有不遵之理?也只得立刻通知御膳房,把能拿出的酒宴器具,点心果脯,尽数拿了出来,至于酒菜,只能尽力而为。一时之间,群臣也相继被叫到了乾清宫,三跪九叩之后,乾隆也特许前排的王公大臣先行入座。

乾清宫的宫宴本是为王公贵族而设,不少重臣虽是一品加身,却也无缘一会,是以下属太监们也多花了些时间,给所有一品职衔的官员都备了座位,先上了些美酒瓜果之物,至于其它菜肴,只能一点点等御膳房的回复了。阮元虽然已是二品,却也只得先站在一旁,看宫中是否还会新增席位让二品官员入座,似乎也没有多大可能。

看着在座王公重臣都一一斟上了酒,乾隆倒是从容,也不问菜肴供奉如何,便道:“今日是元日,朕退位做这太上皇,也是第四年了,朕很高兴,你们也应该高兴才是。这菜朕是不想等了,不如这样,咱们先饮酒三杯,共享天下太平,如何?”

群臣也都知道,这时前线战事未毕,哪里有什么天下太平可言?但不管怎么说,乾隆已经年近九旬,讨个口彩也是年长之人的常见兴致,于是也纷纷应和道:“太上皇万安,大清天下太平!”

乾隆缓缓斟满了第一杯酒,忽然看着宫门前的一线青天,叹道:“你们知道吗?六十四年前,雍正十三年八月,皇阿玛去了,当年朕才二十五岁,比你们年轻多了,朕就要做这个皇帝了。朕刚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心中也曾经担心过,担心朕做不好这个皇帝,辜负了皇阿玛传位的圣恩。你们都说这做皇上,就应该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朕也知道,自古以来,哪里有什么万岁天子啊?朕即位的时候,没想过自己能做六十年皇帝,做了六十年,还能当几年太上皇呢。哈哈,论做皇帝的时间,朕不如圣祖仁皇帝,可朕却比皇玛法多活了二十年了……朕看着你们,你们之中也有雍正十三年的时候,见过朕登基的人吧?王杰、纪昀,你们还是孩子吧?可你们看看,你们头上还有一根黑发吗?都全白了啊?朕看哪,也就是这乾清宫前面的天,过了六十四年,还是一样的颜色呢。”

“这样想来,朕这六十四年过来,做的事也不少了,五免钱粮、三蠲漕赋、十全武功、开拓西域、六下江南、兴修海塘、四库修书、河道漕运……朕这辈子,过得不错!当然了,朕知道,你们平日也在下面总说,为什么功成了,就都是朕英明神武,事败了,就是因你们无能呢?其实这是你们不懂,朕不是这样想的。有些事,一时没办好,朕也有责任,只能说最后结果还不错。但这六十年过来,大清有了今日,也不是朕一人之功,你等直庐筹划,实心办事,乃至沙场喋血,九死一生,朕都记得!”

“这些日子,朕总是梦到先前旧人,仔细想想,朕对不起他们啊……张廷玉,朕应该以师礼视之,可朕不得不裁抑于他。傅恒,从来是朕的左膀右臂,可朕当时为什么要让他去缅甸呢?还有鄂尔泰、尹继善、刘统勋、阿桂……所以啊,朕这第一杯酒,就敬这些为了我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臣,你们也来敬酒吧,没有他们,你等怎能如此安祥太平啊?鄂文端、张文和、讷亲、来文端、傅文忠、尹文端、刘文正、刘文定、于文襄、阿文成,这杯酒,是朕该敬你们的!”说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乾隆所言,俱是乾隆一朝同时身兼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骨干重臣,张文和即张廷玉,来文端名为来保,刘文定名为刘纶,于文襄则是于敏中,乾隆朝首席军机大臣共有八人,就是鄂尔泰、讷亲、张廷玉、傅恒、尹继善、刘统勋、于敏中和阿桂了。这些人并非俱得善终,讷亲因大金川战事不利,被乾隆处斩,连谥号都没有。于敏中更是死后被曝出参与甘肃大案,所封荣誉俱被剥夺。但乾隆重病之余,似乎也已经看淡了人生荣辱,君臣之分。平日对待重臣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他,这一日竟然选择了与一朝臣子尽释前嫌,杯酒化恩怨。

而宝座之下,不少大臣也已经渐渐泣不成声,刘墉是刘统勋之子,福长安是傅恒之子,那彦成是阿桂之孙,他们从来只知道伴君如伴虎,却怎知这一日,乾隆竟史无前例的将天下太平之功,分了出来给其祖其父?尹继善之子庆桂在坐上,更是泪流满面,全身颤抖,他冬月里受了伤,此时依然未能痊愈,还是身旁的礼部尚书德明扶着,才不至于突然摔倒。

“这杯喝完了,再来第二杯。”乾隆倒是从容依旧,道:“朕知道,你们平日做臣子的,起早贪黑,一生的心血,都耗在了那千片万片摺奏之内,可许多事做下来,却还是未能如愿。所以啊,你们也有怨气,想来想去,朕是不会出错的,那一定是同僚之中,有些人假公济私,从中取利了。所以几十年来,你们臣子下面的争斗,也从来没有少了,朕也想着开解你等,可这人生了嫌隙,再想着恢复如初,哪里容易呢?所以啊,朕今日这杯酒,也是敬你们的,你等无需多言,听朕的话,就直接饮下,喝完这杯,你等尽释前嫌,如何?”说着,自己又是一饮而尽。群臣看着乾隆已经将酒饮下,即便心中对同僚仍然抱有宿怨,又怎能再违逆上意?一时间纷纷举杯,也各自饮下了。

乾隆看着王公群臣,只觉眼下忽然渐渐模糊,身子也轻轻颤了一下,但深吸了一口气,身上还是恢复了些精神,便又斟上第三杯酒。看着眼前的酒杯,忽然笑了出来,道:“其实朕也知道,出了这宫门啊,经常有人在背地里传言,说朕平日骄奢淫逸,不务正业,只知道在圆明园里享乐,却忘了天下大事。还有人说,朕经常微服私访,甚至还到宫外与一些……与一些人有染?哈哈,朕也不怪他们了,让他们说去吧,我大清自有国史记录,朕每日做了什么,煌煌国史可鉴,朕不屑于和他们辩解。可话说回来,朕每日亲自批阅这许多奏章,一年下来,也没几个安歇的日子,是为了什么啊?是为了这大清江山,永固万年!朕只有如此,才对得起五世先祖,百余年筚路蓝缕的艰难啊?”

听到这里,前排的许多王公大臣,也激动不已,纷纷站起,举起酒杯道:“太上皇尽心为国,天日可鉴!臣等愿誓死以报,共保大清江山永固!”

“好!那这第三杯酒,朕就敬这大清江山,愿天下太平,江山永……”忽然之间,乾隆只觉手中的酒杯渐渐沉重起来,就像一座不断升高的小山一般,一点点向下压着自己的手臂。最终,自己孤单的手臂,已经无力与那座高山相抗。

他想说些什么,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发不出来了……

酒杯无力的落在了桌上,杯中的美酒一点一点,从杯中缓缓流出,流向桌檐,滴滴答答地落在地毯之上,又一寸一寸地流向了群臣脚下。

而龙椅上的乾隆,也已支持不住,向后一侧,卧倒了下去。

“太上皇,太上皇!”台下群臣再也顾不得朝廷规矩,纷纷抢上,可龙椅乃是乾隆御座,又有谁真的敢在龙椅面前忘了君臣之仪?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臣堆在了台阶之下,可除了乾隆身边的嘉庆,其他人还是不敢继续近前。

只有和珅仗着公相之身,好容易冲出了这一步,他从王公之中拼力挤出,三步并作两步,抢上前来,和嘉庆一同扶住了乾隆。

“太上皇,您怎么样了?”和珅一边扶着乾隆,一边侧下左耳,听着乾隆吩咐,乾隆的双唇动了几下,却没能发出一点声音。

“太上皇……是倦了?”和珅忽然自言自语。接着,他迅速转过身来,对着台下群臣道:“各位不要慌张,太上皇没有事,只是有些倦了!鄂公公,你快让人把太上皇抬回去吧,太上皇没事的!乾清宫酒宴,一切照旧,各位请自安心回去吧!”

无论嘉庆还是鄂罗哩,都知道乾隆其实未发一语,和珅此举也是为了维护朝堂稳定,使宫中不致陡然生变。于是二人也没有一句反驳之语,鄂罗哩自带着几个心腹太监,扶了乾隆回养心殿了。而嘉庆也立刻站起,对宫中王公大臣道:“皇阿玛偶染小恙,想来是不碍事的,酒宴继续进行,各位请自入座,再勿多言!”

听到这句话,王公大臣们也一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有些座位方才乾隆倒下之时,因事出突然,已经被大臣们抢坏了,这时这些大臣也只得自认倒霉,站在原来的座位之前,看着渐渐端上的菜肴。

而这时端上的酒菜,也再无一人能安然享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