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三章 白雪茫茫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三十三章 白雪茫茫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懵懵懂懂的福临就这样成了新的皇帝,大清开国的第二位君主。

福临的上位可以说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但这也是最好的结果。

为了安抚多尔衮等八旗勋贵,哲哲皇后在确定了福临当皇帝后,特意挑选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为辅政亲王,其中济尔哈朗为第一辅政,多尔衮为第二辅政。

这个任命让多尔衮很是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哲哲这么做是为了拉拢自己。毕竟多尔衮在八旗中的力量不弱,他们三兄弟掌控着两白旗是八旗中的实力派,而且在这一次皇位争夺中,多尔衮更展现出了他雄厚的根基,如果这时候不加以安抚,恐怕难以交代。

对这个安排多尔衮也是心知肚明,虽然自己没能当成皇帝,可当初之所以和豪格针锋相对一方面是因为他和豪格的矛盾所至,另一方面是多尔衮想尝试一下,万一有机会呢?

虽说皇位继承人现在成了福临,没能当上皇帝是一个遗憾,可相比让豪格继位这也不是不能接受,再加上自己成了辅政亲王,多尔衮的地位也就此稳固,手中的权力大增,这样的结果虽没意料中的那么好,可也不算差。

至于豪格却成了唯一的失败者,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他忙活一场却落了空。这固然有着豪格自身的缘故,但也和各方势力交锋最终的结果有着关系。

而且福临继位后,豪格就连辅政亲王的职务都没拿到,反而被济尔哈朗和多尔衮得到了。从这点来说,豪格心里的失落可以想象,可大局已定他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哲哲皇后也绝对不会给豪格辅政亲王的权利,要知道现在皇位已落到了福临手里,如果再给了豪格辅政大权,那么以豪格的身份地位还有谁能制衡他?

哲哲皇后看的非常明白,在皇位没有决定的情况下她如果支持豪格是没问题的,可当皇位落到福临手中后,豪格就成了威胁福临皇位的不稳定因素,豪格又不是哲哲皇后的儿子,福临却是不同,两者之间谁近谁疏是明摆着的,所以在大局已定之后,哲哲皇后非但不会重用豪格,还会利用多尔衮打压豪格,以防备豪格再对皇位有窥视之心。

“呵呵,福临……呵呵,顺治……。”

大明的乾清宫,朱慎锥很快也接到了从辽东传来的消息,皇太极驾崩,皇位争夺最终福临继位,大清定年号为顺治,这一系列的变化怎么能瞒得住近在咫尺的大明?

锦衣卫在辽东也是有不少探子的,就是盛京那边也派了人过去。虽然因为路途遥远再加传递不便,这消息来的略微晚了些,可朱慎锥在福临继位后仅仅五日就在京师接到了锦衣卫传来的情报,等看完情报内容后,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

历史的惯性真是大啊!原本以为自己的横空出世会影响到皇太极那边,但没想皇太极依旧以这种方式突然驾崩,而随着他的驾崩后大清内部发生了皇位争夺,可惜这个争夺并没有引发大清内部的战乱,反而很快就决出了胜负。

胜利者并非当时针锋相对的豪格和多尔衮,反而是由一个还不懂事的娃娃当上了皇帝。这个叫福临的娃娃成了皇太极之后的大清皇帝,并定年号为顺治,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顺治登基后不久李自成就会打进京师,崇祯皇帝在京师走投无路最终找了颗歪脖子树吊死,大明从名义上来说就此亡了,而之后李自成在京师登上皇位,国号大顺,再接着乱哄哄的走马灯一般热闹一场,然后和吴三桂翻脸,双方在一片石大战,吴三桂投了大清引清军入关,从而拉开了最后的浩劫……。

闭上眼,一幕幕的景象如同真实画面在朱慎锥的面前掠过,似真似幻让人感慨万千。而随着大清的入关,华夏大地就此陷入了两百多年的黑暗之中,最终使得原本领先于世界的中华却成了落后的代表词,从而才有了近代的百年屈辱。

睁开眼,看着乾清宫里的熟悉场景,朱慎锥再一次回到了现实之中。现在一切都不同了,虽然皇太极依旧驾崩,顺治登基,就连多尔衮也同样成了辅政亲王,可大明却不是原来的大明。

随着自己的进位,崇祯皇帝已早就退位休养,大明皇帝的宝座上坐着的是他朱慎锥而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这几年里,朱慎锥对大明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平定了内乱,挡住了外敌,就连历史上打进京师灭亡大明的李自成也早就成了过雨云烟。而政治和民生上,朱慎锥虽然没有和当年张居正那样实施什么新政,更没有和天启皇帝那样重用太监和文官争斗,但朱慎锥作为一个以军事政变当上皇帝的帝王,他所使用的手段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可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改变这个帝国。

无论是对地方的休养生息还是加强控制,又或者边贸和海贸的进行,还有通过京察对朝中史治的改善等等,这些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前不久的江南案更是一下子就把东林党的脊梁骨给打断了,通过江南案朱慎锥顺势就收回了中枢对南直隶的控制,还从京中向江南派去了大量官员以替代了卷入此案的落马官员空缺。

同时朱慎锥还推动了新的矿产政策,直接改革和实施了开矿权售卖,大大改善了国家经济,也拉拢了不少勋贵、士绅、商人和包括各方面的文官集团们。

说起来这些看似容易,可做则却难。如没有朱慎锥的精心谋划和全盘计划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朱慎锥做任何事都不以皇权压制独断专行,而是拉拢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更重要的是朱慎锥在牵扯到利益的情况下一般都是采取“分蛋糕”的手段,以利诱人把更多的人拉到自己这边来推行政策,这样的做法不仅阻碍极小,也能得到更多的人的拥护,而随着蛋糕越做越大,也越分越多,各方面的势力也逐步围绕朱慎锥成为了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潜移默化进行改变。

这些变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这远远不够。大明早就沉疴宿疾,问题众多,要彻底改变何谈容易?不过朱慎锥心里很清楚,许多事急不得。这些事需要一步步做,一点点来,动作一旦大了很容易扯着蛋,非但不利于国家,甚至还会带来危害,就连他的皇位也不会稳固。

笑着摇摇头,把这些杂念抛到了脑后,朱慎锥起身朝着殿外走去,几步到了门口,伸手推开紧闭的大门,一阵凌厉寒风瞬间从外席卷而来。

天空看起来有些灰蒙蒙,空气中带着从北方而来的寒意,看起来似乎要下雪了。

是啊,马上就要严冬到来,不过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皇爷,外面天凉,您注意身子……。”身后传来卢九德的声音,卢九德取来一件大氅帮着朱慎锥披上,关切地说道。

“这天似乎要下雪了。”朱慎锥没有看他,依旧抬头仰望着天空。

“算日子的确是要下雪了,这雪下来也是吉兆,瑞雪兆丰年,一场大雪下来,等明年开春,地里的收成会好,这百姓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些。”卢九德附和着说了这么一句,虽是平常话,可言语中也存着拍马屁的心思。

朱慎锥当然明白他话里的意思,笑笑也不搭话,看了一眼天色,随后就对卢九德道:“跟着朕,去万岁山转转。”

“是……。”卢九德应声,心里却是纳闷。这个天怎么皇帝突然想起去万岁山了?不过在朱慎锥身边伺候久了,卢九德也明白这个主子的性格,朱慎锥虽然平日里待人和颜悦色,相比当年的崇祯皇帝可好伺候多了,可朱慎锥却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尤其是对身边的太监很是严厉,宫中的规矩可比以前大得多,而且他所做出的决定一般人很难改变。

既然皇帝要去万岁山,自己作为奴婢跟着就是。卢九德当即就给身后的几个小太监使了个眼神,让他们去做准备,而他连忙跟着朱慎锥朝着万岁山而去。

万岁山就是后世的景山,也叫煤山。之所以有后面这个名字是因为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的时候在这里堆煤的缘故,所以就有了这个名字。当然这个煤早就没了,现在的万岁山是位于皇宫北边的一个景点,离着后宫很近,从北边宫门而出就是万岁山了。

迈步走去,不一会儿就到了万岁山,抬头看着这个并不高的人工山,朱慎锥也不说话,不紧不慢地走上台阶,沿着山道缓行。

在后面跟着的卢九德不明白朱慎锥来这里究竟干嘛,不过他也不敢问,只能离着朱慎锥稍后几步的距离随时伺候着。

万岁山并不高,朱慎锥没花多少时间就到了山顶,站在山顶眺望着,这里能看到紫禁城的大部分建筑还包括其他方向京师中的布局。

站了许久,朱慎锥随后也不说话就下山了,下山的时候朱慎锥选了另一条路,边走边看,不多时他突然停住脚步,目光朝着一颗模样有些奇怪的歪脖子树望去,也不知怎么回事,凝神看了许久。

“皇爷……。”卢九德见朱慎锥看着那颗歪脖子树好一会儿,忍不住上前询问。

朱慎锥摆摆手,收回目光:“回去吧,这风越发大了,天够冷的,看来马上就要下雪了。”

“是……。”卢九德应道,也不敢多问,继续跟着朱慎锥下了万岁山,随后重新回到了皇宫。

等他们回到乾清宫的时候,天空果然飘起了片片雪花,这雪没一会儿越下越大,仅仅半日漫天的白雪就覆盖了紫禁城,把整个京师渲染成了白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