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三十二章 福临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三十二章 福临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范文程继续道:“睿亲王反对肃亲王继位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而睿亲王所提出的八旗推举制难不成他真以为可行?非也!”

“睿亲王这么做无非是找个理由阻止肃亲王继位罢了,所谓的八旗推举在睿亲王心中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从这点来看,睿亲王所顾虑的无非就是肃亲王继位后的自身安危,这才极力阻止对方。”

“范先生的意思是……?”哲哲皇后听的有些糊涂了,皱眉询问。

范文程淡淡一笑,对哲哲皇后道:“奴才说的很明白了,大清的皇位只能由先帝的皇子来继任大统,绝不可能由八旗内部推举,如实施推举制,这点别说奴才和满朝汉臣不答应,八旗内部许多人也是不肯的。”

“对此睿亲王心里其实也是清楚,他之所以抱着推举制不放无非就是不肯让肃亲王继位,那么娘娘,奴才斗胆问上一句,假如让娘娘出面,排除掉肃亲王继位的可能,另选皇子继承大统,您觉得睿亲王还会反对么?”

“这……?”哲哲皇后顿时就愣住了,她倒没想过这点,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豪格继位是最理所应当的,毕竟豪格年长又有威望,而且支持他的人也是不少,假如没有多尔衮这些人的反对,他早就当上皇帝了。可现在范文程居然说撇开豪格另选继承人,这让哲哲皇后极为意外。

可仔细一想范文程这个法子倒也是个好办法,刚才范文程已对她分析的明明白白,哲哲皇后也彻底弄清楚了双方争执的根本。其中对于多尔衮的关键就是绝对不能让豪格继位,这才是多尔衮反对的真正原因。

假如换一个人继位,那么不等于多尔衮就没之前的顾虑了?这样的话多尔衮就不会再因为反对而反对?

“这不妥吧?肃亲王那边……。”可想到豪格,哲哲皇后又迟疑了起来,毕竟豪格才是第一继承人,如果换了人豪格会怎么想?他难道就会同意?

“娘娘,肃亲王那边不必担心。”范文程很有把握道:“眼下这种情况肃亲王想继承大位已不可能,虽然肃亲王有不少人支持,可反对者也有不少,除非肃亲王有胆略直接动用军队,以武力压制各方强行登上皇位,要不然他是绝对不可能再成为皇帝的。”

“不是奴才小看了肃亲王,肃亲王在军中威望的确高,打仗本领也不差,可肃亲王的手段谋略却远不如先帝,而且太过优柔寡断,如是先帝面临这种情况,当初回军之时就不会如此回到盛京,先帝会自己先行一步悄然返回,然后暗中布置,趁所有人不备以为他还在半路时突然发动,直接控制住这些人,登上大位。”

听到这,哲哲皇后默默点头,对于自己丈夫哲哲皇后太了解了,范文程说的没错如果是皇太极的话的确会这么干,当初他在努尔哈赤死后就是这样做的,瞒着所有人谋划妥当,然后雷霆万钧一下子镇压各方登上大汗之位。假如豪格有皇太极的政治头脑和手段的话,皇位之事也不会一直僵持到今日了,恐怕早就落到豪格手里了。

“可惜肃亲王却没想到这些,所以自他带兵回盛京一刻起,皇位就同他无缘了。睿亲王等人是绝对不会让肃亲王顺利当皇帝的,哪怕双方动用兵马打起来,睿亲王也会阻拦肃亲王。”

“现在,肃亲王恐怕也明白了这点,双方已成骑虎难下之局,再僵持弄不好就会爆发内乱。这时候就同洪水滔滔需要疏通一般,需要给双方一个台阶下,而出面能做这件事其他人都没这个可能,唯娘娘莫属。”

“只要娘娘以皇后之尊召集所有八旗旗主、勋贵和汉臣,商讨皇位继承大事,然后先以确定皇位继承权必须要以先帝之子来继承,否决八旗推举制,这样一来肃亲王等人必然同意,而奴才等汉臣也会表示赞同。”

“睿亲王虽然强横,可在大多数人赞同的情况下也只能低头,放弃八旗推举制,这样一来事就成了一半。”

说到这,范文程笑了笑,成竹在胸道:“确定了先帝之子继位后,睿亲王接下来能做的只能是反对由肃亲王继位,而挑选先帝其他皇子继承大统,这时候奴才等会站到睿亲王那边,劝肃亲王以大局为重退出皇位继承。而那些支持肃亲王的人其中有很大部分并非真是肃亲王的人,只不过是坚持皇位继承权的合法性罢了,只要皇帝宝座上坐着的是先帝之子,对于他们来说是肃亲王或者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种情况下,肃亲王就成了弱势一面,他唯一能做的仅仅只是退而求次,放弃皇位由其他皇子继位,到时候娘娘再一言而决,以正宫皇后的名义把此事定下来,这件事就算彻底了了。”

哲哲皇后听到这眼睛猛然亮了起来,不由自主挺直了腰,越琢磨范文程的话心里越是高兴。这些日子她为了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的事苦恼不已,没想到这样复杂的局面居然被范文程分析的头头是道,而且还拿出了异常可行的方案来。

仔细想着,哲哲皇后认为范文程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办法了,只要皇位归属确定下来,因为这件事所起的纷争也烟消云散了,如此大清也避免了可能的内乱,盛京也能就此稳定下来,这是一件好事啊!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豪格不当皇帝,这个皇帝由谁来当呢?哲哲皇后当即对范文程询问,心中早就有主意的范文程当即就提了一个人选,当听到这个人选的名字后哲哲皇后很是意外,因为范文程所提出的人选既不是叶布舒也不是硕塞,更不是高赛和常舒,而是仅仅只是一个娃娃的福临,这让哲哲皇后当即就愣住了。

怎么会是福临呢?福临这孩子今年还不到六岁,皇太极的儿子中他虽然不是最小的,可也远没到成人的地步。

反而叶布舒和硕塞都已成年了,就算是高赛和常舒也比福临大啊!为何范文程偏偏挑中福临?

对于哲哲皇后的询问,范文程做了如下解释,他告诉哲哲皇后,叶布舒的出身不好,他的母亲已被皇太极废了,一个废掉的福晋所生的儿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而其他三人虽不像叶布舒,可硕塞、高赛和常舒的母亲都是庶妃,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地位不高,资格自然也不大。

而且高赛是一个文人,平日里喜好文学,这样的人是当不了皇帝的,常舒能力平平,也不是什么好人选。所以这样排下来,不到六岁的福临反而最为合适,虽说福临的母亲是侧福晋,但后来被皇太极封为庄妃,从地位来说比皇太极其他几个儿子略高点,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福临的母亲也就是庄妃是哲哲皇后的侄女。

没错!哲哲皇后和自己亲侄女一起嫁给了皇太极,这个情况在大明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可在大清却不是什么稀奇事,而且哲哲皇后不仅和庄妃是姑侄,还和皇太极最为宠爱的元妃海兰珠也是姑侄。

一个姑姑两个侄女,全部嫁给了皇太极,姑姑当了皇后,两个侄女中一个是皇太极的宠妃,一个给皇太极生下了儿子福临,这样的情况在大明看来是匪夷所思的,可偏偏却又是事实。

从这点来讲,福临不仅可以算是哲哲皇后的儿子,也可以是哲哲皇后的侄孙,这个娃娃身上流着的是皇太极和博尔济吉特氏的血脉,当然最为哲哲皇后亲近。

既然要重挑皇位继承人,皇后没有儿子,那么庄妃所生的福临就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只要福临当了皇帝,哲哲皇后的地位稳如泰山,更不用担心以后小皇帝长大了会对自己不亲近,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一家人啊。

范文程实际上也早就考虑到了这点,这才会主动说出福临的名字,哲哲皇后很快也反应过来范文程之所以选中福临的原因,仔细想后越发觉得福临的确是最好的人选,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范文程在宫中呆了足足两个时辰这才离开,他离开皇宫后不久,哲哲皇后就以皇后的名义下了懿旨,让所有八旗旗主、勋贵包括文臣官员们明日入皇宫讨论皇位继承大统一事。

这些日子因为豪格和多尔衮的争斗缘故,八旗内部已有不少人对此产生焦虑了。大清皇位一直空悬没有人,这对大清可不是什么好事。而且现在天下大清只是在辽东,南边还有力量雄厚的对手大明呢,一旦皇位不早决定,等大明那边反应过来大清可就有麻烦了。

多日的争吵,许多人对豪格和多尔衮的争斗也极为不满,他们都期望能早日确定皇位归属。所以当哲哲皇后的懿旨下达后,众人当即就表示皇后早就应该这么做了,并支持第二日的皇位商讨事宜。

翌日,众人来到皇宫,穿着庄重的哲哲皇后首先表示了她的态度,告诉所有人大清皇位必须马上确定下来,不能继续这样拖延下去。这个态度让不少人赞同,接着哲哲皇后就按照昨日范文程所教的一步步来,先确定皇位由皇太极之子继承的法理,反对了八旗推举制度的可能,等到这个问题被绝大多数人拥戴后,哲哲皇后这才转移到了究竟由皇太极的那个儿子来继承大统。

和预判的一样,在多尔衮没可能继续以八旗推举制进行阻拦的情况下,多尔衮只有了一个选择,就是同意由皇太极的儿子继承但不同意由豪格继承的态度。

这样一来,现场又开始了激烈的争论,可这时候豪格已没了和多尔衮争夺的能力,因为支持他的大部分人之所以支持他仅仅是因为皇位继承权的选择而不是必须让豪格继位的原因,所以当这个问题被解决后,许多人对于皇位究竟是由豪格来继承还是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已没太多在意了。

这时候多尔衮也看明白了情况,领头强烈反对豪格继位,豪格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前还得意洋洋的他一下子就傻了眼,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有人开始推举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一来二去就把福临成为人选挑了出来,由于福临的出身没有问题,而且年龄又小,再加上他和哲哲皇后的关系,一下子就成了最热门的继承人。

此时多尔衮也觉得一个娃娃当皇帝对自己来说是有利了,转而也开始同意由福临继位,这样大势已去,豪格最终失去了争夺皇位的可能,无奈之下也只能同意由福临继位,最终哲哲皇后拍板,众人表态,把这件事正式定下,就这样还不怎么懂事的福临连自己都没想到居然就成了大清的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