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一十三章 墙倒众人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一十三章 墙倒众人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区区议和就造成了这样恶劣的后果,更不用说明目张胆地暗通建奴,和建奴勾结卖国了。

这种作为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或许有人私下会想想,可绝对不可能公之于众。所以当时他们知道明明提出要求的人根本不是什么朝鲜朴家的朴尚引,所谓的朴尚引分明就是袁崇煜,至于袁崇煜是什么人就更不用说了,而袁崇煜背后的又是谁,大家全心知肚明。

就算清楚这些,所有人也都装聋作哑,用一句成语掩耳盗铃形容恰到好处。他们自以为只要装糊涂不揭穿袁崇煜的身份,表面只是和朝鲜朴家私下搞走私就不会有问题,可装鸵鸟把脑袋埋在沙子里这种行为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当一切水落石出时,一切的掩饰都是虚假,真相也会公之于众。

现在东林党惹上了这样的大麻烦,朝堂上下绝对不会有任何人会帮东林党。何况没看见东林党内部,比如孙承宗、钱谦益这些大佬都在用这种方式自救呢,哪里还有什么翻身的机会?

再者,官场上向来雪中送炭的情况少,更多的是落井下石。尤其是东林党这几十年党同伐异得罪了无数人,其他各党包括中立的官员哪个不表明对东林党客客气气,暗地里却提防的紧的?东林党现在倒大霉了,大家拍手称快都来不及呢,还会冒风险搭救?

这些想法温体仁和杨嗣昌等人差不多,可温体仁还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林党遭此打击元气大伤,之后造成的政治空虚包括江南官场、地方的一系列后续影响。

中枢这边问题还不算大,从目前来看牵连进去的只有十九个东林党的官员,其中一人估计是提前得知了消息后服毒自尽,而其余十八人中没有部堂级的官,官职最高的只是右侍郎,剩余者中都察院二人,户部三人,工部三人,还有六科、都转运盐使司、太常寺、大理寺等部门数人。

这些人虽都在中枢为官,可官职都是佐官或者中级官员,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不少,现在事发被抓后这些官职全空了出来,想补进去的人多了去了,根本影响不到什么。

但地方就不同了,高弘图、郑三俊、徐石麒、王畿这些人可都是大员,有的是南京的部堂级高管,有的是封疆大吏,除去他们外落网的人中还有知府、同知、知州、知县主政一地的官儿,这些人的出事对于地方的影响是极大的,甚至超过了京师这些官员的落网。

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案子还有地方士绅、世家、商人牵连其中,足足有三百多人,这么多人出事,南方的政治格局包括地方势力必然大变。

朱慎锥一直想彻底控制住南方,解决南方的问题,现在这个案子出现就是中枢插手南方的最好机会。温体仁觉得这个案子绝非表明上那么简单,也许朱慎锥早就得知了消息,只是一直引而不发其目的就是想借此案解决南方问题,如此一来许多变化就能说得通了,再联想到之前他的一些猜测,温体仁不得不佩服朱慎锥的手段。

“好手段!好谋划!好算计!”

温体仁不由得赞叹,同时也琢磨着是否可以在其中为自己谋些利益。东林党这样出事,无论是出现的权力真空还是地方的巨变,如果能借此机会把手伸进去,获得的回报是极其丰厚的。

可这个念头仅仅在温体仁心中那么一转就被他否定了,他觉得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的好。朱慎锥既然做出了这种周全的计划,又用雷霆万钧之势采取了如此行动,以朱慎锥的性格恐怕早就想到了这些,并提前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如果这时候插手其中不等于和皇帝争夺么?

这种事是万万不能干的,何况他温体仁本就是孤臣,朝堂上除了仅有的几个亲信手下外,从不拉党结派。而且他不仅和东林党没有丝毫瓜葛,就连浙党、楚党、齐党这些各派也没什么关系,向来独来独往。

正因为温体仁这样,才会得到朱慎锥的信任,并让他一直当首辅的职务。如果温体仁有结党的话,那么温体仁的能力再强估计朱慎锥也不敢重用,一旦让温体仁权势过大,必然会以温体仁为核心成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团体,甚至成为一个类同于东林党和其他党派的新党,这是朱慎锥绝对不愿看见的结果。

温体仁可不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他在首辅位置上干的好好的何必为了点苍头小利去冒这样的风险呢?所以温体仁打消这个念头后就做出了决定,准备继续以孤臣的身份辅助皇帝办好这个案子,最多就是利用这个案子借力打击一下政治对手,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至于其他的就不用想了。

得知了真相后,温体仁、杨嗣昌、张瑞图和陈奇瑜都无话可说,更对这些人的无耻的疯狂所为表示愤慨。尤其是张瑞图刚才对朱慎锥的举动有多么不满,现在对这些人的行为就有多么愤慨,当即主动请缨表示希望能让自己介入此案,协助查实,以正国法。

对于张瑞图的坚决态度朱慎锥没有马上答应,特意征求了孙承宗的意见,毕竟他之前已经让孙承宗主导此案了,孙承宗迟疑了下后同意了都察院的介入,现在这个案子已经揭开了,接下来就会进入正常的司法程序,到时候三法司都会参与,何况徐宪成已先一步介入其中,都察院那边多一个张瑞图并不影响大局,何况张瑞图介入从实际来看也不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张瑞图是什么样的人,有他协助自己这边的压力也会相应小些。

第二日朝会。

朝会上朱慎锥当众宣布了昨天事由,并让孙承宗等人为百官讲述了此案的情况,许多官员根本就不知道此事,甚至还有几个东林党的低级言官早就憋着一口气,准备在朝会上谏言,要求皇帝对昨天的事做出解释。

而当案情的真相公之于众一刻,所有人都震惊了,大家都没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情况,一个个露出惊愕无比的神色,有的人惊惶不已,有的却是暗暗高兴,有的幸灾乐祸,更有的若有所思琢磨着是否可以浑水摸鱼捞取点好处什么的。

至于属于东林一脉的官员们却如丧考妣,一个个脸色惨白不知所措。其中有几人硬着头皮质问这案子的真伪,提出可能是有人故意向东林党泼脏水,捏造事实陷害忠良。

对于这些情况早就有准备的朱慎锥等他们说完后就让孙承宗和张瑞图等人当众解释,并拿出了证据证词,其中还包括长须男子服毒自尽所写的奏折。

当看见这些后,这些人顿时哑口无言,确凿的证据就在眼前,根本不容抵赖,何况出面解释的人中孙承宗就是东林党的大佬,张瑞图的品德更是有目共睹被世人所知,此外此案的从核查到动手抓人,东林党中不少人参与其中,不仅有孙承宗、钱谦益在内,还有南京兵部尚书李邦华、南京刑部左侍郎陈良训、应天府尹宋师襄等人,他们同样也是东林党的中坚,总不能说东林党自己人整自己人吧?

东林党向来就是大明朝堂的政治中坚团体,而且东林党一直把持着言官,养了一大群喷子,凡事都要无理搅三分,每次论事都硬要强压其他人一头。如此几十年下来,党同伐异之下,朝堂上不少官员对东林党的态度都不怎么样,心里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拿东林党无可奈何。

可现在不同了,在朱慎锥当监国的时候就借用京察的事整顿了吏治,使得东林党中有不少官员为此落马,又通过先后任命徐宪成、张瑞图等人担任都察院一二把手的举动,逐步消减了东林党在言官中的力量,使得目前东林党相比之前的力量薄弱了许多。

而这一次案子的出现更造成了根本性的改变,无法想象一直喊着忠君爱民,为大明天下而奋斗的东林党人中居然有不少人暗中通敌,做出卖国的行径,这样的罪名可不寻常,更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墙倒众人推,随着案子的真相披露,不少官员当众表态要把此案彻查到底,这些卖国的贼子绝不能轻饶,必须以国法镇之,该杀头的杀头,该罢免的罢免,该流放的流放。

甚至有人主动提出要协助办案,避免有官官相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发生。看着众人激动的表情,还有群情激奋的踊跃,孙承宗心中苦涩,更担忧朱慎锥借此顺水推舟答应了这些人的要求,以此为机会彻底铲除东林党。

不过这个情况最终还是没有发生,朱慎锥是说话算话的,他以皇帝的身份表示卷入此案的只是少数官员,而且不管是什么东林党或者其他党,只要是官员就是大明的臣子,既然是臣子就不分彼此,他这个皇帝不会因为某些人的缘故而株连其他人,就像这个案子一样,孙承宗和钱谦益等人不也是东林党么?可偏偏就是他们来办的这个案子,如果没有他们的作为,这个案子也不会如此顺利。

定下了这个调子后,朱慎锥再一次表态这个案子依旧交给孙承宗等人来负责,现在并由三法司介入,内阁那边全力协助,彻查此案同时也不搞株连和扩大化。

听了朱慎锥的定论后,虽然不少人心中略有失望,觉得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可回头一想能有这样的收获也算不错了,既然皇帝要保一些东林党的人那就让皇帝保吧,可已经卷入此案的那些人就不一样了,再加上一下子这么多官位空出来,还有江南士绅、世家和商人也参与其中,如从这些角度下手依旧收获良多,何必纠结其他,大家一起捞点实惠不好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