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一十二章 卖国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一十二章 卖国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瑞图是什么性格的人朱慎锥太了解了,要不然他当初也不会特意把张瑞图召回京师重用。至于杨嗣昌和陈奇瑜虽然没有张瑞图这样头铁,可他们同样露出了忧心的表情,并摆出打算劝谏的姿态。

反而首辅温体仁态度比较平和,一直都没怎么开口。熟悉温体仁的朱慎锥明白他似乎已知道了些什么,但在朱慎锥没有说明情况的时候,温体仁却也不主动,这倒和他一贯的性格一致。

朱慎锥并没生气,出言安抚了张瑞图两句,接着就转而对孙承宗说道:“此事朕既然托付给先生,今日京中变故也是先生一手布置,不如先生替朕解释?”

“这是自然!”孙承宗并不推辞,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孙承宗是在场臣子中资格最老,官职也最高的人,哪怕首辅温体仁要以官职论也比不上孙承宗。

而且孙承宗的身份超然,现在还是教习堂总师傅呢,既然孙承宗为皇帝解释此事,众人也不可能反对,但心中对刚才朱慎锥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很是好奇,今天的事居然是孙承宗的安排,这有些奇怪了,要知道今天抓的人中都是东林党成员,而孙承宗可是东林党的大佬,究竟怎么回事?东林党自己内部闹起来了?这可稀奇了。

孙承宗开口为大家解释今天的事件来由,随着孙承宗的讲述众人聚精会神听着,可听着听着很快都露出了惊愕、诧异甚至不可思议的表情,尤其是刚才还对朱慎锥不满的张瑞图听到有人暗中勾结建奴,动用荻溪仓和仁和仓的存粮大肆向建奴走私粮草、军械甚至火器的时候,眼珠子猛然瞪得滚圆,双手拳头不由自主地紧握起来。

等到孙承宗告诉这些人,今天的举动并不是单独的,而是计划中的一环。因为就在前两日江南就发动了,钱谦益和张锡钧联合南京兵部、守备、镇守太监府,再加上地方卫所、锦衣卫等各衙门,对于卷入此案的一等人进行了缉拿,现在高弘图、郑三俊、徐石麒、王畿包括地方州府在内的六十余名官员,还有三百多的地方士绅、商人等,这些人已全部落网。

抓人的同时在这些人的府邸查抄出了诸多证据,其中不仅有关于此案的来往书信,还有诸多其他罪行被发现。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这些人中的口供,京师这边顺藤摸瓜采取了果断行动,这才有今天的情况发生。

“孙大人,您说的这些可是真的?”众人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事情居然会是这样,这可是通敌卖国行为啊!堂堂的大明官员,拿着朝廷的俸禄当着大明的官,居然私下通敌卖国,还做出了这些勾当,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虽然心中对孙承宗的话已信了七分,可毕竟还是有些怀疑,陈奇瑜忍不住开口追问。

孙承宗叹了口气,他现在的心里很不好受,虽然他早就知道这个案子一出必然会对东林党一脉有着沉重打击,尤其是向来宣传以天下为己任的东林党一旦这个案子公之于众,那么东林党哪怕不名誉扫地,也是失去了以往超然的地位和影响力了。

可就算这样孙承宗也必须这么做,因为他把这个案子接过来东林党就彻底完了。只有他这么做了,包括钱谦益在江南所做的事,东林党还有挽救的机会。至少可以对外宣传这是东林党内部一些人为了私利而为,并不是东林党全体的行为,而且东林党依旧为国为民,对此极为不耻,为了大局壮士断腕,处置蛀虫,如此一来东林党还能继续延续下去。

面对陈奇瑜的询问,孙承宗默默点了点头,接着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说话的徐宪成等人,随后又望向了皇帝。

朱慎锥点头示意,反正这件事最终还是要在朝堂上解决,现在抓人不等于审判,最后的判决就和张瑞图所说的一样,必须要通过三法司,以王法处置而不是君王一言决定。

本来朱慎锥是准备等明天召开朝会,在朝会上正式宣布这件事的,可没想温体仁等人来的这么快,既然他们现在都已经来了,那么提前告诉他们也无妨,如此明日朝会也能少些阻碍。

徐宪成这一次是协助孙承宗,帮着孙承宗协调新军、锦衣卫、警察等各部门完成抓捕行动,所以搜查到了一些证据包括之前的证据等等都在他这边,再加上徐宪成本就是都察院一把手,他来做这些事名正言顺,所以在朱慎锥表示同意之后,徐宪成就取来了已经收集到了证据,给温体仁等人过目。

当看见这些证据,包括一些关键人物的供词,还有不少实证佐证后,一开始对朱慎锥表示不满的张瑞图现在心中满腔怒火,当然这个怒火不是针对朱慎锥,而是针对这些卖国的奸臣贼子,他万万没想到朗朗乾坤大明居然有这种事发生,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贼子!小人!汉奸!叛徒!卖国贼!”

张瑞图咬牙切齿咒骂着,气得双手颤抖两眼发红,杨嗣昌和陈奇瑜在看完这些证据后也是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他们万万没想到天下居然有如此大胆人,居然敢做这样的事,而且这些人还是一向以道德君子著称,口口声声为天下的东林党官员所为,这些证据简直触目惊心,同时又是实实在在,让人无法辩驳。

“东林党完了……。”一个念头在两人脑海中闪过,东林党出了这样的篓子,之前多年竖立起来的高大形象毁于一旦,以后谁还会信东林党所谓的为国为民那些言论?更不可能以东林为傲了。

虽然在京师抓总负责此案的人孙承宗,在南京的人是钱谦益,而直接参与抓捕过程中还有不少东林党骨干参与,表面来看东林党内部并非都是奸臣小人,依旧有着为国为民的忠臣。可问题在于就算这样也避免不了对东林党名声的损害,就算能护住东林党近半的人也没用,以后东林党的结局可想而知,在大明政坛上强横了几十年的东林党一脉马上就要变成昨日黄花了。

“陛下真是好手段!”和杨嗣昌、陈奇瑜不同,温体仁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借这个案子对付东林党是一方面,毕竟东林党在朝堂上的根基太深,对于皇权的威胁太大,而且东林党向来善于抱团,当年魏忠贤都没能把东林党给彻底解决,其他人就更难办到了。

这不,天启皇帝一驾崩,魏忠贤倒台后,原本奄奄一息的东林党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又冒了出来,很快又一次把持了朝政。就算是现在,朝堂上下东林党的人依旧不少,虽然内阁中没有东林党的人,几个部堂中的东林党大佬也因为之前的京察一事被整得灰头土脸,声势大不如从前,可就算这样中下级官员中,尤其是大明南方官场,东林党数不胜数,他们的力量之强大有目共睹,要解决这个政治群体可不是易事。

温体仁作为首辅当然明白朱慎锥的想法,尤其是朱慎锥登基后一直想解决东林党和江南问题,却始终没有太好的办法。而这个案子一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可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而是通敌卖国行为。

假如是前者的话,东林党还能借助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反抗,并且取得大多数人的同期,就算被打压下去也丝毫不损名声,反而能更进一步,比如当年魏忠贤对东林党打压后的情况就是如此,等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就重新焕发,无孔不入再一次成为最大的政治势力。

但后者就不一样了,后者的举动是所有人所不容的,这和当年有人提议和后金(大清)议和完全不一样。一直以来大明对辽东的态度很是鲜明,无论是最初的万历皇帝还是后来的天启皇帝或者崇祯皇帝,对于辽东的态度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

收复辽东,平定建奴,这是朝廷上下的共同认识,不仅是皇帝这么想,就连大明文武官员包括百姓们也是这样的态度。所以哪怕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辽东战事连续恶化,大明非但没能解决建奴问题,甚至还被皇太极借蒙古攻进了大明京畿之地,更激起了大明君臣百姓的强硬态度。

就算崇祯皇帝见情况不对劲,心中有意用和谈的方式稳住辽东局势,能让大明缓一口气,先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流寇问题。可崇祯皇帝自己却根本不敢提出议和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提出这个想法必然会被群臣攻击,非但做不成还会大丢脸面。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能“曲线救国”试图让下面的臣子替他提出议和的打算。可没想下面的臣子刚刚领会圣意提出议和,就被上下群臣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有不少大臣愤怒到了极点,指责对方所谓议和就是求降,堂堂大明中华帝国,怎么能屈服于区区建奴呢?大明绝对不能议和,谁谈论议和就是卖国!此举当诛!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的试探直接就碰了一鼻子的灰,为了安抚群情激奋的臣子们他急于甩锅,甚至把替自己提出议和的官员以意图投降的罪名给下狱后处死。之后再也不敢有半点议和的念头,就算打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弄的自己苦不堪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