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零八章 各方疑惑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零八章 各方疑惑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承宗的动作很快,没办法,他虽看明白了朱慎锥的阳谋,可这件事太过重大,一旦他这里不快速行动,朱慎锥改变了态度怎么办?

而且现在情况和最初所想的已不一样了,朱慎锥手里握着实证,仅凭这些证据就能把整个江南官场一网打尽,甚至包括京师的一些人也必然被牵连在其中。

孙承宗好不容易说服了朱慎锥,现在仅仅只是针对东林党中的某些人,这已是皇恩浩荡了。在孙承宗看来,朱慎锥这不仅给了东林党一个难得的机会,同样也能把这案子限制到最小程度,只追究首恶,对于牵连不深的人放过,这对于东林党来说已很幸运了。

如果这个机会都把握不好,那么东林党就彻底没救了,而孙承宗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所以孙承宗离开皇宫后直接就回了府中,然后让家中管家悄悄给钱谦益送了一封信去,当日傍晚钱谦益就去孙承宗府上拜访,也不知他们关起门来私下聊了什么,等到半夜时分,离开孙承宗府的钱谦益脸色极为难看,上了轿后一言不发,回到家中更是连家人都没见,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了书房里整整一夜。

第二日,朝廷就有旨意下达,钱谦益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去南京公务。理由也很简单,钱谦益不是礼部尚书么?朱慎锥登基后特意开了恩科,科举一事就由礼部负责,为了此事钱谦益去一趟南京视察很是正当,就这样钱谦益领旨出京。

此外,皇帝还突然给了孙承宗一个左都御史的头衔,虽然这个头衔只是加衔,对于孙承宗原本的官职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可毕竟孙承宗本是退休官员,这一次回京当了教习堂的总师傅,同时也恢复了他的大学士职务。

但孙承宗并没入阁,他的大学士也是加衔,但两个加衔在一起,而且又是明令下发的旨意,这让朝廷中有些敏感的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尤其是内阁首辅温体仁更是警觉,听到消息后若有所思。

温体仁虽然首辅之位目前做的稳当,而且在朱慎锥手下当官可比崇祯皇帝手下为官要轻松的多。毕竟朱慎锥不是崇祯皇帝,没有崇祯皇帝那种神经质的善变,既不刚愎自用,也不自以为是,善于听取意见,对臣子和善有加,更能够下放权利,他这个首辅做的前所未有的舒心,再加上大明内患的平定和辽东战局的稳定,温体仁身上的压力也轻了许多。

不过就算这样,温体仁也没放松自己,他很清楚朱慎锥之所以会让自己当首辅主要原因因为他温体仁是“孤臣”,在朝堂上从不拉党结派,一心一意为皇帝办事。

正因为如此,朱慎锥才放心把温体仁放在首辅的位置上委以重任,可问题在于温体仁如今年纪也大了,虽比不上孙承宗的岁数,却也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了。

有道是七十古来稀,这个时代的医疗、生活各方面远不如二十一世纪,大明如今的平均年龄才三十多岁,当然这是指老百姓,对于官宦世家来说自然不在其列,可就算这样大多数人的寿命都不长,一场后世微不足道的小病或许就能夺取一条生命,就连大明皇帝的平均寿命也没超过四十二岁,更何况普通人呢?

六十六岁的温体仁在原本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活到这个岁数,他六十五岁就去世了,去世的原因是因为温体仁之前被崇祯皇帝撤销了首辅职务,令其回乡养老。

温体仁这个人对于地位和权利极其热衷,一旦丢失了这些,对于他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被赶出京师后,原本身体还算不错的温体仁很快就垮了,没多久就因为精神受到打击而去世,走完了他的一生。

而现在,温体仁还在首辅的位置上活蹦乱跳呢,看他这幅模样至少还能再干上好几年。

“兄长!”温璜从外回到温府,直接来了温体仁处。

“如何?”见到温璜回来了,温体仁急忙追问道。

温璜摇摇头道:“小弟打听了许久都没能打听到什么消息,传言只是兄长所说的那些。”

“难不成老夫猜错了?”温体仁皱起眉头心中想道,他作为首辅对于朝堂上的情况自然很是清楚,可这一次却觉得有些不同,但究竟哪里不同温体仁怎么琢磨都没琢磨出来。

在钱谦益去南京,皇帝突然给了孙承宗左都御史的加衔后,政治敏感的温体仁就觉得这些事的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情况。再联想到一直在江南没有回来的张锡钧,温体仁更觉得皇帝似乎在做什么准备,但究竟怎么回事,他就猜不出来了。

虽然是孤臣,温体仁也不是没有手下,可他的那些手下在这件事上却派不上什么用处。他担心自己一旦动作大了会被人察觉,如果万一有人上奏一本弹劾自己,哪怕朱慎锥那边可以有所解释,但这种事总归不是好事。

他之所以能当首辅是因为朱慎锥的信任,温体仁很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人,他的地位权力全部来自于朱慎锥,既然朱慎锥没和他说一些事,那么就是没打算让他知道,而自己如果去派人查实,这意味着什么温体仁自然清楚。

假如失了圣眷,温体仁如何自处呢?所以温体仁虽感觉到不对劲却没敢去查。可这件事不搞明白温体仁心中始终不得劲,想来想去温体仁最终想到了自己堂弟,也就是前不久来京住在自己府上的温璜。

温璜比温体仁小了十一岁,如今也是五十四岁的人了。可相比二十四岁就中进士的温体仁,温璜的运气就有些差了。这么多年,温璜不知参加了多少次科举,可始终都没能过,直到如今还依旧只是一个举人。

这一次朝廷开恩科,温璜为了完成科举中弟的心愿早早就来了京师,住进了温体仁的府中备考。而温体仁对自己这个堂弟也多有照顾,两人的关系又好,再加上温璜是这一次的科举考生,既然来了京师平日里经常会出去走动,包括和同来赶考的学子游山玩水讨论文章,饮酒喝茶交谈什么的,这些都是寻常的交际。

但交往的学子中,不少都是有家庭背景的,或者本就是官宦子弟,既然温体仁不方便打听消息,让温璜借这个机会去打听一下也无妨,可没想温璜这几日同样没有收获,这让温体仁有些无奈了。

“罢了,此事不必去打听了,这些日子你不要外出,在府中好好安心看书备考,科举一途为兄也帮不了你什么,只能凭你自己的本事,这一次恩科是个机会,你可得把握好。”

“小弟明白,小弟谢兄长教诲,小弟定然好好备考,不负兄长期望。”温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温体仁点点头,摆手让他回后院的小院看书备考去,等温璜走后,温体仁捻着胡须凝神细思,想了半天又摇了摇头,突然轻笑一声,觉得自己似乎钻了牛角尖,既然皇帝没告诉自己,可皇帝近来对自己的态度也没改变,他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了,无关自己的事去自寻烦恼干嘛呢?只要自己依旧在首辅位置上,皇帝也信任自己,其他关自己何干?

就在温体仁疑惑的同时,还有一些人也有他类似的感觉,仿佛平静的京师暗中有着涌动,晴空万里却藏着风卷云起般。

长须男子的府邸,他同样在思索着此事,可从各方面收集而来的消息却根本没有半点异样,就算钱谦益临走之前和他见过一面,当时他私下询问了钱谦益,钱谦益却笑着告诉他一切如常,这一次去南京虽是公事,其实是他求的皇帝,别忘了钱谦益当初在南京呆了不少年,在江南的名气尤大,之前被召回京师委以重任,没多久就升任了礼部尚书,钱谦益却因为当时离开南京时比较匆忙,没能把许多事安排好。

钱谦益笑呵呵地对长须男子说,本来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南京,可因为南京有些事他要去办,特意求了皇帝这才领了个差事。公务是一方面,私事也是另一面,而当谈论到私事的时候,钱谦益一张老脸居然还露出了微羞之色,长须男子仔细一想,联想到钱谦益在秦淮河的风流传闻恍然大悟,这才哈哈大笑起来。

可表面上长须男子虽认可了钱谦益的说法,但私下里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就算这样长须男子也没察觉到其他不妥,这只是一种微妙的感觉罢了。

而且这几日,长须男子总有些心绪不安,仿佛感觉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时间一晃就是月余过去,算日子钱谦益应该已到南京了,长须男子在钱谦益离京之后就给南京那边去了书信,让人留意南方的举动,随时来报。

这一日,长须男子正在书房看书,桌上摆着一壶茶,沁人心扉的茶香在房间中弥漫,再加上窗台从外撒进的阳光,一副悠然的画面。

就在他看的入神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有人拜访,长须男子得知来者是谁后,就让下人把人直接带来书房,等来人进了书房,下人离开关上了房门,长须男子开口问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兄长,不知为何,这几日小弟的眼皮一直在跳,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

“不对劲?”长须男子放下手里的书,仔细打量着对方,微胖男子苦笑道:“兄长,你我相识多年,我就不信你这些日子没半点感觉,难道你不觉得近来朝堂上的气氛有些古怪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