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零七章 阳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零七章 阳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承宗万万没想到这居然是锦衣卫的密奏,奏折上的落款被朱慎锥特意掩去了,可奏折的内容却让孙承宗吓了一跳。

等一目三行看完奏折后,孙承宗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下意识抬头朝着朱慎锥望去,似乎想询问这奏折中所说的究竟是真是假。

朱慎锥也不说话,直接朝着还有几本册子指去,让他继续看。孙承宗干咽了一下,拿起那几本册子再看,越看他的脸色越是难看,双手也情不自禁颤抖起来。

“该杀!该杀!”

孙承宗的眼一下就红了,咬牙切齿骂道,他怎么都没想到江南居然有人相互勾结做出了这等勾当。

一些东林党的官员和地方士绅还有江南商人居然暗中勾结辽东建奴,大肆贩卖物资给建奴,而且这些物资的数量实在惊人,其种类也让人触目惊心。

其中不仅有粮食、茶叶、布匹这些普通物资,还有钢铁、箭矢、盔甲等军械物资,甚至就连火炮和其他火器也有不少,林林种种有几十种,每种数额巨大,牵连的人更不在少数。

孙承宗在当蓟辽督师的时候就制定下了对辽东战术的策略,为了封锁辽东,逼迫建奴不战自溃,孙承宗可是花了极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逼得当初努尔哈赤几乎陷入绝境。

假如再多给孙承宗几年……不!甚至只要一两年的时间,努尔哈赤的后金就自己崩溃了,等到那时候解决辽东建奴彻底收复辽东不在话下。可偏偏那时候因为党争的缘故孙承宗被迫去职,而随着他离开辽东,继承者包括后来的袁崇焕直接改变了他的战术策略,从而导致功亏一篑。

对于这件事,孙承宗一直耿耿于怀,也时常为之惋惜。而现在随着朱慎锥掌控大明之后,对于辽东的战事进行了重新布置,虽说因为国力和财政的缘故大明在辽东依旧保持守势,并没有主动进行和大清的决战,可从目前战术布置来看,朱慎锥采取了和孙承宗当年一样的办法,那就是对建奴进行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封锁,以此来不断削弱建奴的实力,为后续决战做好准备。

由于这个原因,孙承宗对朱慎锥很是认可,同样也少了许多抵触。在他看来,不管是谁当皇帝,只要是朱家的子孙,大明依旧是大明,而现在情况明显朱慎锥这个永明皇帝远比崇祯皇帝强得不少,大明在这样的皇帝手中,中兴指日可待。

可他万万没想到朝廷在实施对建奴封锁的同时,江南的官员、士绅和商人居然私下干起了如此卖国行径。假如这些巨量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海路由朝鲜运入辽东的话,那么大明对大清的封锁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前方在打仗,后方自己人私通敌人扯后腿,甚至出卖国家为己牟利,这样的举动实则难以想象,如此作为如何不让孙承宗愤怒之极?

一心为国的孙承宗生平最恨的就是这样的小人,多少国事都是因为这些小人所坏,以至大明变得如此。此时此刻,他深切感受到了刚前朱慎锥对东林党的愤怒和一心要彻底解决东林党问题的想法,如果他是朱慎锥的话,恐怕反应比朱慎锥更大,恨不得把整个东林党连根拔起,把这些乱臣贼子统统送到菜市口砍掉脑袋。

深呼吸几口气,孙承宗强压下怒火,对朱慎锥深深一礼:“陛下,老臣为刚前所言请罪……。”

“哎,先生不必如此,其实先生所说的也是老成谋国之道,先生刚才的话并没过错,虽国家有这样的小人,但也有先生这样的忠臣,东林党也是一样,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不能以东林党的某些人所为,就把所有东林党人都归结于此。”

孙承宗羞愧难当,只能点头称是。同时,孙承宗再次主动请缨要去江南为皇帝办这件事,既然手上有了这些确凿的罪证,那么这些人一个都跑不了,尤其是孙承宗作为东林党人,以他出面清理门户,更能省却不少麻烦。

对于孙承宗的态度朱慎锥很是满意,但朱慎锥依旧拒绝了孙承宗的主动请缨,理由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孙承宗年事已高不便千里迢迢去江南,而且这件事一旦要做就是大案要案,这些人在地方盘根错节,关系网不小,而且这个案子不小,一旦知道孙承宗去江南是对付他们的,到时候狗急跳墙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为了孙承宗的安全,这件事还是让其他人去办的更好。但孙承宗执意不肯,决定一定要参与其中,面对孙承宗的坚持朱慎锥只能退一步,说可以让他参与,可依旧不能去南方,而且既然他前面已经答应了孙承宗不牵连过多,只打击首恶,作为东林党这边需要孙承宗出面安抚,最好是东林党内部配合朝廷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处置了这些首恶,朱慎锥同意不牵连东林党其他人,就算卷入不深,不知内幕者也可网开一面,这点算是朱慎锥作为皇帝的最大让步了。

听着朱慎锥的话,孙承宗心中感动万分,觉得皇帝的诚意满满,他作为臣子感恩零涕,自然不会拒绝。并且孙承宗主动提出,如自己不能去江南的话,至少也应该派东林党中没有牵连的重臣去江南坐镇,如此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假如派的其他党人,万一借此机会大兴狱事反而适得其反。对这个建议朱慎锥表示认可,想了想提出了一个人选,问孙承宗如果让钱谦益负责此事怎么样,孙承宗考虑了下,觉得钱谦益从身份地位和资格足够,可问题在于钱谦益是一个典型的文人,而且在江南交友广阔,一旦他心软没把事做到位,这样就办坏事了。

所以钱谦益可以是一个人选,但不能是唯一的人选,应该再给他派一个强力的副手,而实际却由他的副手去办这件事,这样的话才能万无一失。

“马士英,此人你觉得怎样?”朱慎锥问道。

“马士英?此人可是之前的右佥都御史,宣府巡抚?”孙承宗回忆了下询问道。

“正是他!”朱慎锥笑笑道:“他当年被弹劾后罢免了官职,后去了南京,崇祯年起复,现为凤阳同知,不过身上还有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加衔,而且马士英此人虽不是东林党,但同东林党中不少人关系不错,张锡钧去南京之前在凤阳见过马士英,对他印象颇深,并举荐此人给朕。”

孙承宗想了想觉得这人可以,马士英的官职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虽不是东林党但对东林党很是熟悉,不少朋友也是东林党人,而且这个人他虽没深交过,当年在京师也是见过几面,是个机灵能干的人物。

而且马士英在江南多年,对于江南的情况很是了解,尤其是刚才朱慎锥提到张锡钧特意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及了马士英,联想到之前皇帝派张锡钧巡抚浙江,还有刚才的那些奏折和罪证,孙承宗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看来这个马士英应该已经是皇帝的人了,在张锡钧到凤阳的时候就主动投靠了过去,要不然也不会提出这个人选。

以钱谦益为主,马士英为副,这样一来人员配备就不成问题了。至于钱谦益会不会答应或者拒绝,这点孙承宗根本就没放在心里。他对钱谦益很是了解,钱谦益虽是东林党的大佬,可他更好名,平日里自誉为清流,喜欢高谈阔论,对于做官很是热衷。

而且钱谦益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却家境殷实,平日里好名,除了收取些下属孝敬外对于黄白之物并不热衷。再加上钱谦益这人很是惜命,是一个标准的自利主义者,这点旁人不知,他孙承宗却是很清楚的。

现在这件事这样大,钱谦益一旦知道必然第一时间要撇清自己的关系,以免引火烧身,所以让钱谦益出面很是妥当,再加马士英在一旁协助,就更没问题了。

就这样,孙承宗一口答应了下来,表示他会去说服钱谦益办理此事,自己虽不能去江南,不过在京师也能帮着皇帝处置后续工作。对于这个要求朱慎锥没有拒绝,就把这件事托付给了孙承宗,由孙承宗以大学士的名义专门负责此事,直接向自己汇报,至于其他安排也交给了孙承宗,各衙门全力配合,包括锦衣卫在内彻查此案。

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孙承宗这才发现自己后背的内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打湿了,今天这事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这个案子接下来会引起什么波澜,孙承宗同样很是担心,可不管如何他已经尽了全力,至少把案子控制在了可控制的范围内,也保住了东林党的大部分人。

等出了乾清宫,孙承宗回头望了一眼,心中暗暗佩服朱慎锥的手段,其实在和朱慎锥商议后续的时候他已经反应过来了,朱慎锥实际上从来没有打算要对整个东林党下手,一举把东林党彻底铲除,甚至在江南掀起腥风血雨的准备。

朱慎锥之前的所有表现和态度只是一个诱饵,或者说以此为契机顺水推舟让孙承宗包括还不得知此事的钱谦益等东林党心甘情愿帮着朝廷整顿内部,以达到分化瓦解东林党的目的。

这是一个阳谋,也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朱慎锥的手段高超,更对人心洞悉之深让钦佩。为了保住整个东林党,他们这些东林党的大佬必须要做出选择,而由东林党自己出面也能避免整个东林党的颠覆导致政局的不稳,再加上现在孙承宗主要负责,钱谦益带着马士英冲锋陷阵,其他党派也没办法插手其中,等处置了这个案子后,朝廷就能顺势把江南归于中枢,东林党在江南的根基也会大不如从前,真正的赢家只有一人,就是永明皇帝朱慎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