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零六章 步步紧逼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零六章 步步紧逼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七十七岁的老人跪在自己面前,一脸急切地和自己阐述着做这件事的弊端,并苦苦恳求自己收回成命。

如是旁人也就算了,朱慎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他的超越时代的眼光、能力和长远的布局外,也和他的心志坚定脱不了关系。朱慎锥可不是心软的人,当年他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就提着刀子带人干走私盐的杀头买卖了,这些年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人数不胜数,平日里朱慎锥和颜悦色如沐春风,可一旦下了决心哪怕就是徐静秋也劝不回来,他要做的事绝对能做成,就算阻力再大也是一样。

可问题跪在自己面前的是孙承宗,对于这个老臣朱慎锥心中一直尊敬,在他看来,孙承宗堪称国士无双,如果说历史上的明末还有谁能称为真正国之支柱的话,那么除孙承宗外没有第二人。

孙传庭文武双全,卢象升也是一样,他们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明末帝国双壁,按照历史的轨迹,孙传庭和卢象升先后战死,大明就再也没了挽回的可能了,从此来看他们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但在朱慎锥来看,不管孙传庭还是卢象升再如何,他们依旧比不上孙承宗。这位老臣不仅把自己全部献给了大明,更在年迈本可以置身度外的情况下依旧带领家人身赴险境抵抗外敌,被俘后以他的身份明明可以活命,却破口大骂敌酋一意求死,如此忠臣实属罕见,更留下了千古美名。

所以对孙承宗,朱慎锥一直敬重有加,更把教授太子和宋王的重任托付于他。现在满头白发的孙承宗颤颤巍巍跪在自己面前,朱慎锥看了心中也不是滋味,他轻叹了一声,上前搀扶起孙承宗,拉着他的手坐下。

“先生这些话朕心里明白,其实朕也不想这么做,可先生也知道,眼下大明这样下去是万万不行的。江南是大明富庶之地,本是国家税赋主要来源,先生曾在中枢为官,又主政辽东,当知晓大明的根本问题所在。如果坐视南方如此,大明未来如何先生可否判断?而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大明还是大明么?”

孙承宗无语,朱慎锥担忧的情况也是现实,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是大明的财政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

作为曾经的大学士,又是蓟辽督师,孙承宗太清楚大明的情况了,自万历中期开始朝廷的赋税就不正常了,江南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按理说是上缴赋税最多的,可到万历末年的时候,江南赋税却是一年比一年少,其中的原因如何孙承宗哪里不清楚?

这个问题和东林党的崛起不无关系,正因为东林党的缘故和地方士绅勾结,大肆兼并土地,隐瞒收入,偷税漏税,转加税赋,明里暗里对抗朝廷。也是因为如此,魏忠贤上台后对江南尤其下手狠辣,借着打压东林党的机会狠狠折腾了江南士绅一番,让其损失惨重,这才维持住了大明财政没有崩溃,也满足了辽东战事的钱粮需求。

可崇祯皇帝继位后这一切全都变了,东林党再一次掌控了朝政,忽悠崇祯皇帝放弃了对江南税收的政策,此外还故意弄出了各种办法,把原本属于江南的税赋转移到了其他省份和老百姓的身上,再加上后来所谓的撤销驿站,开征辽饷等等操作,最终逼的天下大乱,叛乱四起。

这些情况的出现根本就在于东林党和江南地方士绅,当然其他各党也逃脱不了责任,可相比东林党的其他各党没做的那么过,同地方的勾结也没那么紧密,这点孙承宗心里是明白的。

眼下别看大明财政已有好转,可这所谓的好转却是建立在朱慎锥对蒙古的贸易和山东开海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这几年中大明的财政完全是靠着朱慎锥的手段在支撑,同时还因为天灾人祸的缘故,朝廷对西北省份减免了税赋,以休养生息。

可这样做,朱慎锥所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目前大明财政中正常收入还不到一半,剩余的大部分都是朱慎锥想办法搞来的。哪怕眼下可以勉强支持,可依旧无法彻底改变大明财政问题,在江南情况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大明财政只能由朱慎锥不断往里输血,却没办法彻底解决。

鉴于这些情况,朱慎锥想对江南包括东林党下手也情有可原,毕竟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国家都控制不了,官员和地方勾结,地方对中枢阳奉阴违,最富庶的地方赋税却收不上来,皇帝手里没钱也掌控不了地方,这皇帝当的还有什么劲?这天下还是朱家的天下么?

可孙承宗的担心也是实实在在,他怕朱慎锥一旦这么做激起巨变,天下刚刚稳定下来,假如因为此事南北分裂甚至内战,大明危也!

“陛下,老臣知晓陛下的苦衷,老臣也明白陛下要这么做的用意。但是老臣也有一言不得不说。”

“先生有话还请直言。”

“陛下,刚前老臣说过,东林党只是学派而非实党,而目前东林党中的确有些人不堪,以私利损害国家。但却不能否认东林党中也有为国为民的官员、学子乃至士绅。陛下要动东林一脉,老臣能够理解,可要以此事处置东林所有官员包括南方士绅,老臣以为有些过了。”

“以陛下之能,当能知晓其中区别,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陛下是大明的皇帝,天下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也都是陛下的子民啊!如有人祸害国家,自当以律法处置,如此才是堂堂正道,一旦陛下大兴狱事,甚至动用刀兵处置,其后果难以设想。”

“如今大明元气未复,又外有强敌,陛下登基未久,根基未稳,更不能如此冒险行事。如陛下能网开一面,老臣愿卖这张老脸为陛下亲自去一趟江南整顿地方,到时候那些蛀虫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却不能因几人而处置无辜啊!”

“无辜?呵呵,东林党这些年所作所为哪里无辜?先生说东林中有为国为民的官员,依朕看来也是寥寥无几,除去先生之外又有几人?”

孙承宗心中苦涩,朱慎锥似乎是铁了心要动东林党,而且还打算一次性解决江南问题。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孙承宗就焦虑异常,他所焦虑的是大明,是那些被一些败类所牵连的其他东林党人,如果这样的不仅冤枉,也会导致国家巨变。

作为老臣,孙承宗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情况发生的,为此他继续苦苦相劝,对朱慎锥陈述利弊,希望朱慎锥能够打消这个念头,哪怕只是针对某些人,处置几个也总比大范围做这件事来得好。

在孙承宗的不断劝说下,朱慎锥终于放松了口气,这让孙承宗看到了希望,再一次表态只要朱慎锥能够不全面打击东林党,大兴狱事甚至动用刀兵解决,他一定会配合朝廷,并且联系东林党内的一些人帮助朝廷处置江南一事。

朱慎锥皱眉想了想,微微点头:“如其他人说这些,朕自然不会答应,但先生不同,如说天下还有谁能让朕真正信任的,先生定然是其中之一。既然先生如此说,朕也就网开一面,把此事交于先生处置,不过朕倒要问问先生,如何去做呢?”

孙承宗回答道:“老臣亲自去江南,以老臣的身份应当压制得住江南那些人,陛下可派锦衣卫随同,再圣旨一封给南京镇守太监、南京守备魏国公并南京兵部,同时传旨地方卫所令其配合,如此老臣就更有几分把握,定然为陛下解决江南问题,让江南重归中枢掌控。”

“呵呵,先生所说这些听起来不错,可要做到却是难呀。”朱慎锥微微摇头,起身道:“江南游离朝廷已久,先生虽德高望重,可毕竟离开中枢有些时候了,而且先生年事已高,舟车劳累从京师去江南何止千里,再加上此事非同小可,不是朕不信先生,而是担心先生去了也无大用,更难以做到。”

“陛下!”孙承宗站起身,郑重向朱慎锥行礼:“廉颇虽老依旧能上阵厮杀,老臣自也如此,为我大明,为天下,老臣就算舍去这条性命又如何?只要陛下首肯,老臣自当尽力而为,为陛下做到此事,如做不成,老臣甘愿陛下处置!”

“这……。”朱慎锥迟疑了起来,想了片刻这才长叹一声,目光复杂地看着孙承宗默默点了点头。

“先生大义,朕心中感激,既然先生如此,朕也不能不听先生之劝,此事就依先生……。”

“陛下英明!”孙承宗大喜,心中也是石头落地,终于说服了朱慎锥,这让他放下心来。

可他还没来得及说后面话,耳边就听朱慎锥继续说道:“不过让先生去江南一路劳累,朕心中不忍,更担心先生的安危……。”

“陛下放心,老臣身子没有问题,至于安危就更不用说了,老臣身边有锦衣卫在,再加上老臣本就东林一脉,以老臣的身份去了江南……。”

朱慎锥摆手打断了孙承宗的话,摇头道:“有些事先生还不知晓,本不想告诉先生,但想来想去还是同先生实话实说吧。”

说着,朱慎锥走到一旁,从案桌下取出几件东西来递给孙承宗,让孙承宗看。孙承宗疑惑地接过一看,发现这是一本奏折还有几本册子,心中奇怪打开奏折先看,看了没两行整个眼睛就瞪大了,满是不可思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