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九百零一章 拿下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零一章 拿下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件事的安排是临时起意,除朱慎锥和周安民两个当事人外其他人一概不知,就连皇后徐静秋,太子、宋王、大长公主朱秀儿、徐宪成、还有周安民的两个儿子都不知道。

所以后来发生的一切会显得那么真实,所有人都以为周安民这次彻底完蛋了,锦衣卫也将一蹶不振,可谁能知道在家中“闭门思过”没多久的周安民就悄悄离开了京师,化妆前往江南,在江南他暗中布置,配合张锡钧一明一暗把这些人盯的死死的,高弘图、郑三俊、徐石麒、王畿这些官员根本就不知道周安民在暗中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就连袁崇煜、杨德化、乔昌福的举动也是一清二楚,根本就没逃脱周安民的监察。

等到袁崇煜准备北上朝鲜的时候,周安民已先一步判断出了他们的后续计划,提前派人北上做了布置。不仅调动了山东水师,更让可靠的人暗中潜入朝鲜王城见了朝鲜国王李倧。

朝鲜国王李倧如今虽和傀儡差不多,但毕竟是一国之主,建奴入侵朝鲜,在汉城驻军控制朝鲜上下,把他这个国王当成吉祥物,那是因为朝鲜实在是打不过建奴的无奈之举,而且朝鲜被皇太极控制之后,这几年的日子越发难过,因为皇太极和大明的战争持续再加上辽东的出产严重不足,此外还有大明对建奴的经济、军事封锁原因导致皇太极手上严重缺粮,如果继续下去,皇太极别说逐鹿中原了,就算维持眼下的局面恐怕都很难做到。

无奈之下皇太极拿下朝鲜的用意除去从朝鲜那边获得人口和战争资源外,更重要的就是粮食的来源了。虽然朝鲜是小国,可毕竟也是一国,以朝鲜之粮来养八旗之兵,皇太极这才有继续下去的能力,要不然早就不成了。

而这样干对朝鲜的伤害却是极大的,朝鲜国小贫弱,粮食本就出产不多,现在每年皇太极又要从朝鲜征粮,使得朝鲜上下苦不堪言。普通朝鲜百姓眼下吃了上顿没下顿,许多地方都有因为粮食不足而饿死的人存在,别说那些朝鲜百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的贵族、官员们也渐渐吃不消了,无度的索取这样下去怎能了得?这还给不给活路了?

再者,朝鲜本就是大明属国,一直以来朝鲜为自己作为大明属国的身份骄傲,并有“小中华”的自称。而且在所有朝鲜人眼里,大明才是真正的父母之邦,当年丰臣秀吉大军入侵朝鲜,朝鲜差一点遭到亡国之难,如果不是大明出手相助击退日军,哪里还有今日的朝鲜?

大明援朝抗日的战争过去仅几十年而已,朝鲜上下依旧念着大明的好,再加上大明和大清完全不同针对朝鲜的政策,一个是当自己儿子一般保护,时不时还给点赏赐。而另一个把自己当成奴才使唤,动不动就搬空家里的粮食甚至顺手杀人。两者相比,傻子都知道那个好,大清对朝鲜越是压制的厉害,朝鲜上下就越怀念大明,更心中倾向于大明这个父母之国。

朝鲜国王李倧也是一样,他巴不得大明有朝一日能帮着朝鲜把这些野蛮人给赶出国土,自己脱离大清的控制成为真正的朝鲜国王。这个念头随着两年前大明和大清的战争持续,尤其是郑鸿逵和李佑联手渡海北击,把建奴后方搅的翻天覆地,甚至在海战中直接歼灭了建奴和朝鲜的联合水师,恢复了皮岛基地后,李倧非但不生气反而高兴,心中更看到了希望。

在李倧看来,大明就是大明,哪里是大清这种蛮夷之国能比的?眼下大明的内乱已经平定,凭着大明的实力灭掉所谓的大清只是时间问题,等到那时候,架在朝鲜人脑袋上的那把刀子就没了,朝鲜依旧是原来的朝鲜,而他也是之前真正的朝鲜国王,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一个傀儡。

正因为朝鲜君臣大多都是这个想法,所以当周安民联系到李倧的时候,李倧根本没多想就表示会全力配合。当然李倧这个配合也是有条件的,李倧希望尽量不要把自己给牵扯进去,他会私下给与大明在朝鲜的一些便利,至于怎么做就看大明自己了,更多的实在也帮不了。

虽说这个结果差强人意,但对周安民来讲也足够。何况站在大明这边的不仅是朝鲜国王,还有朝鲜的权贵们,这些人苦建奴已久,既然大明愿意出手,他们如何不会配合呢?

就这样,朝鲜那边的一举一动也全在周安民的监视之下,包括袁崇煜回到朝鲜后的一系列安排也没逃脱周安民的监控。

所以当后续从江南去往朝鲜船只从杭州、宁波两地出发时,周安民的命令就已经到了北方,暗中设下了一个巨大的网,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后续的一切就更简单了,船到木浦的当日周安民安排的人就动了,虽然袁崇煜身边有些八旗兵守护,还有不少朝鲜军队协助,可后者早就把袁崇煜和八旗兵给卖了个干干净净,在这些朝鲜军队的帮助下,周安民的人很是容易地就把八旗兵给解决了,随后趁着夜色潜入袁崇煜的府邸,神不知鬼不觉把袁崇煜包括睡梦中的杨德化、乔昌福等人全部一网打尽。

在天亮之前,这些人被转移到船上,随后载着出海朝大明而去。至于这些船运来的货物什么的,一部分已经入库的就算是给朝鲜人的“报酬”,有了这些好处他们自然能找“合适”的理由汇报给阿济格,绝对不会牵扯到其他。至于其他一部分,全部被周安民带了回去,这些都是赃物,甚至包括袁崇煜早就准备好的交易所用的大量金银等。有了这些,罪证确凿,根本无法抵赖。

船队从木浦离开后就向西航行,仅仅不到三日就抵达了登州。在登州上岸后,当看见自己所处的地方是哪里,袁崇煜面如土色,吓得站都站不稳了。

为了保密起见,周安民没有把这些人押回京师,而是直接在登州审讯。山东现在是李信在,李信是徐宪成的好友,算是靠得住的自己人,而且周安民身上还有圣旨,李信自然全力配合,在李信的安排之下,外人根本不知晓这些情况。

审讯一开始很是顺利,其实在船上的时候袁崇煜的心态就崩溃了,他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更明白自己所做的这些事就算杀几次头都不为过。但人有贪生之念,为了活命袁崇煜不仅主动交代了他的罪行,更说出了一件让周安民都感觉意外的大事,这件大事周安民听后头皮发麻,连忙写密折给京中,派最信任的手下八百里加急送去。

袁崇煜这边顺利的太过,但其他两人就不是那么好解决了。杨德化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他明白自己一旦交代不光他活不了,就连他杨家满门恐怕也都要被牵连进去。

为此,杨德化采取了避重就轻的策略,丝毫不承认自己和建奴勾结,只承认因为贪财的缘故动用关系同朝鲜那边走私罢了。至于袁崇煜的身份更是一问三不知,装疯卖傻说他只认识朝鲜朴家的人,而袁崇煜是谁他根本就不知道。

不仅如此,杨德化还大喊冤枉,说自己是遭人蒙骗上了当什么的,这家伙当了多年的师爷,对于刑名很是了解,所有罪只要重一点的不是矢口否认就是能推就推,表现出一副极为无辜的样子。

而乔昌福和杨德化的表现几乎如出一辙,甚至更过。哪怕有袁崇煜的口供和指认都不认罪,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就是应朋友之邀去朝鲜看看走走罢了,难不成大明还有如等罪名?对于走私什么的,更是全盘否认,表现的极为强硬,咬着牙死活不认。

假如是在官府审案,他们这种态度自然没问题,只要没有确凿的口供证词,谁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他们都是有背景的人,身后最低的都是正三品的官员,有这些背景后台护着,就算是到了三法司也是不怕。

可偏偏他们忘记了,周安民这里不是三法司,他也不是普通的官府机构,他之前可是锦衣卫都指挥使,而他的这些手下全是锦衣卫里挑选出来的精锐,一个个的手段只有你想象不到的,却没有做不到的。

锦衣卫哪里来这么多规矩?锦衣卫的诏狱谈之色变可不是开玩笑的,虽然他们现在不在京师,也不在诏狱之中,可所用的手段却丝毫不缺。

既然不肯乖乖主动交代,那么就不要怪锦衣卫动用手段了,仅仅才过一日时间,一直咬紧牙关的杨德化先招了,随着杨德化的缺口打开,乔昌福多挺了一日也没挺过去,一五一十承认了自己罪行,不仅把这一次和建奴勾结走私售卖物资的事倒了个干净,就连私下开矿,假借朝廷名义增收赋税,巧立名目敛财的勾当也交代了个十足。

两人的口供写了厚厚几本,其中的内容简直触目惊心,而且牵扯出来的各级官员包括地方士绅、商人等多达数百人,周安民在仔细看过后不敢怠慢,连忙派人送去了京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