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九十六章 确定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九十六章 确定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灵隐寺,杭州的千年古刹。

到杭州自然要去灵隐寺,张锡钧早就对灵隐寺有着浓厚兴趣了,所以当得知何沧澜的安排后很是高兴,一行人径直去了那边,到了地方,方丈提前带着众僧开山门迎接,张锡钧下了轿,上前行了个佛礼,同方丈寒暄两句,接着方丈在前引路,进了寺中。

张锡钧是读书人不假,但他对于佛教却有着深入研究,别忘了他老祖宗是干嘛的,从小家中就有不少佛经,张锡钧少年时就读遍了,而且向来儒、释同修者众多,许多大儒都懂些佛法,比如苏东坡就是其一,他和佛印的传闻至今都在流传。

在寺中游览了一番,各殿依次上了香,礼佛之后方丈邀请张锡钧去后面的小佛堂讨论佛法,张锡钧欣然答应。

这一日都在灵隐寺渡过的,中午还在方丈的陪同下用了素斋,等到傍晚时分,方丈挽留张锡钧在寺中住上一夜,张锡钧答应了下来,临时住在了寺中,等到傍晚众僧做完功课各自回房,白日热闹的灵隐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住在后院禅房的张锡钧盘膝在榻上打坐,手中握着一串佛珠,两眼似开似闭。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静悄悄的,只有依稀的风声传来,张锡钧微微睁开眼睛,朝着空荡荡的禅房一角望去。

前面还没人的地方现在却突然多了一个人出来,这个人是从哪里进来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也不得知。但张锡钧并没有半点意外,只是目光在藏在黑暗中的人身上掠过。

“王畿今日启程去了南京,那边传来消息,乔昌福两日前已先在南京了,先同杨德化见了面,还一起进了徐石麒的府邸……。”那人用低沉的声音说着,张锡钧默默听着,等那人全部说完,他的嘴角挂起了一丝笑容。

微微点头,张锡钧也不说话,那人的身影悄悄潜入黑暗之中,不一会儿轻微的声响过后,那人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离开了禅房,这时,张锡钧的双眼在夜色中闪着精芒,握着佛珠的手指依旧有节奏的转动着,一副慧珠在握的姿态。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张锡钧心中早就有打算,别看他自来到南直隶包括现在在杭州摆出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只是来江南一游,可实际上在张锡钧抵达南京和杭州之前,他就把手里的人全部悄悄派了出去。

张锡钧自己在明,而他的人都在暗,调查着江南各处的一举一动。而且为了确保消息不会走漏,张锡钧没有动用南直隶和浙江的锦衣卫,就连地方官府也一概不知,他所用的人大多都是京师锦衣卫的精兵强将,还有一部分是从河南卢象升那边临时调遣的人手,这些人绝对可靠,也同江南这些官员、士绅没有半点瓜葛。

就像现在这样,王畿、何沧澜他们自以为把张锡钧监视的严严实实,但没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张锡钧早就以身入局反过来把他们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了。

非但如此,他们的行踪也在张锡钧的监控之下,丝毫都逃脱不了张锡钧的掌控,现在的张锡钧人虽在灵隐寺中,可主动权却一直都在他的手里。

“真是好大的胆子啊!”张锡钧心中暗道,自受皇命来江南后,他对于江南的调查越查越是心惊,虽然他之前就有预料,皇帝这次给了他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而且矿山一事他也提前就知道了,原本以为江南的地方官员只是贪财而已,私下阳奉阴违罢了,但没想后续所查出来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更重,尤其是前些时候得知南京那边居然有人暗中勾结在一起,试图搞一个大动作的时候,张锡钧更为警惕了。

现在这件事已查的七七八八了,大概是什么情况张锡钧也已了解。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藏在暗中的其他事也陆续给翻了出来,当张锡钧仔细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他不光是惊愕无比,更为这些人的胆大妄为而目瞪口呆。

张锡钧自认自己胆子不小,可和这些人比却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这些人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几乎没边的程度,做的那些事简直无法让人想象。而且现在所查出的关于私下开采矿山一事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吓人的情况在后面呢,越查下去情况越是严重,所牵连的人也越多,张锡钧在兴奋之余也开始有了担心,一旦这个案子彻底翻出来,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巨大的,这已经脱离了他能控制的范围。

“看来只能请陛下圣裁了。”张锡钧心中如此对自己道,他虽官位不低也是钦差,可这些事牵连太过广泛,而且继续再查下去恐怕揭露的隐瞒将更多,张锡钧不是怕,是担心坏了朱慎锥的大事,何况一旦发动就是震动天下的大案,这已经超过了他的职权。

继续闭上了双眼,张锡钧手里的佛珠微微转动,口中轻声念着佛号,黑暗之中的他犹如一尊古佛一般波澜不惊,但谁又能知道他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呢?

在灵隐寺歇息了一晚,第二日清晨张锡钧继续在方丈的陪同下给佛祖上了香,随后就告辞离开。

离开灵隐寺后,张锡钧一行人就去了附近的龙井品茶,直到下午时分这才返回城中住处,随后的日子里,张锡钧依旧在杭州各处转悠,游山玩水潇洒自得。

袁崇煜一直在宁波没有离开,自从和杨德化见面后,他就在宁波暂住了下来,耐心等待杨德化的消息。

果然不出所料,杨德化已被自己的那番话给打动,而且还主动把此事汇报给了徐石麒,而徐石麒得知此事后也顿时动心,找来高弘图和郑三俊等人商议,没多久就决定同袁崇煜合作,以宁波、杭州两地为主,私下展开同朝鲜的贸易。

具体这些人是怎么谈的袁崇煜不得知,但当接到杨德化的消息后,袁崇煜再一次登门拜访。

这一次和上次完全不同,杨德化对袁崇煜的态度热情的很,两人略微寒暄了几句,就开始聊正事,当看见杨德化拿出来的底牌时,饶是见多识广的袁崇煜也吓了一跳。

他万万没想到杨德化会把这件事做到这种程度,虽然当初袁崇煜自夸在朝鲜背景深厚,无论他们能弄来多少货物自己都能吃得下,并有着丰厚利润,可按照袁崇煜的打算也只不过是以之前的经验来估计罢了,但没想杨德化居然拿出来远超自己预估的数额和规模,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不过惊愕之余袁崇煜也是精神一振,对于他来说这件事本就是一个引子,至于货物多少,自然是多多益善,尤其是粮食这种东西更是有多少要多少。

自从长城之战后,大明再一次实施了对大清的全面封锁政策,就和当初一样不仅是军事封锁还有经济封锁。

朱慎锥可不是崇祯皇帝,他太清楚大明和大清之间的优劣了,只要大明没有内患,稳扎稳打搞定皇太极的大清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辽东一地地处北方,女真人又是游猎民族,哪怕现在早就正式建国,并在皇太极的手中逐步由奴隶制转为封建制,同时改变了对汉民的政策,通过汉民的耕作来解决内部粮食问题,但因为先天不足的缘故成效并没想象中的好。

就算是现在略微有些缓解也是有限的,皇太极手中的筹码并不多,如果无法通过对外战争进行掠夺,以维持强大的军事实力,并且向南方发展的话,所谓的大清靠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支撑不下去。

这点在如今已有了迹象,随着大明的军事和经济双重封锁,大清已没可能和以前那样从大明那么容易获取大量物资了。这也是皇太极之后着急发动锦州之战的缘故,原本他打算通过锦州之战拿下辽西走廊,从而打开缺口,但没想到大明这一次出招让他意外之极,并没有和他想象的那样调兵增援锦州,反而利用水师之便渡海北击自己后路,弄的皇太极后院起火,接着正蓝旗的反叛又让他焦头烂额,最终无奈只能撤军回师。

接连的失败再加上内部的叛乱,皇太极可以说伤了元气,更要命的是因为己已之变时期从大明掠夺的巨量物资在这段时间中消耗了许多,皇太极手里的筹码不断削弱,储存的粮食急剧减少,而辽东又缺乏相应的粮食来源,假如继续持续下去的话,大清恐怕要被大明给生生困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打破僵局,这也是皇太极最终同意了范文程的建议,派袁崇煜等人去大明的主要原因。而袁崇煜作为商人很了解皇太极想要什么,如果按照皇太极的本意扰乱大明内部,袁崇煜自认为他没这样大的本事,可要以此为机会做自己的老本行,也就是贸易买卖的话,袁崇煜却有相当的把握。

就这样袁崇煜把目标放到了江南,尤其是宁波,再通过宁波杨家入手。别忘了他以前不仅是商人,还是蓟辽督师袁崇焕的亲弟弟,对于大明官场尤其是江南的官场,包括当地的士绅集团等有着相当了解,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举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