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九十七章 各得所需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九十七章 各得所需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袁崇煜的算盘打的不错,从江南下手不仅能给大清搞到急需的物资,更能拉拢江南官员、士绅包括商人集团为大清所用。一旦这件事做成了,远比之前的计划更好,等走私贸易运作起来后,大清那边不仅能解决物资急缺的问题,还能通过这个方式让这些人为大清所用。

现在杨德化给出的结果比袁崇煜预料的更好,这让袁崇煜心中兴奋无比。他断定等自己回到辽东后,把此事汇报给皇太极,皇太极必然会有重赏,等到那时候自己就不再是一个普通闲人了,到时候封个实职,甚至让他直领一个牛录也都是有可能的。

越想越是兴奋,袁崇煜表面却没显露出来,他装模作样和杨德化讨论了一番,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显出略微为难的神色,毕竟货物的数量比之前的多了不少,这会影响到朝鲜那边的资金问题,所以袁崇煜摆态度说明此事,虽然没有就此压价,但也提出了相应的条件以换取资金周转的时间。

两人一来二去讨论了许久,最终这才达成一致,等尘埃落定后,各自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杨德化看来,这件事算是彻底成了,有了这条财路,接下来就等着金山银海源源不断。而袁崇煜也是如此,这件事的成功不仅让他完成了皇太极嘱托的任务,更给自己捞取了功劳,此外他还能在这个贸易中给自己弄到不少好处,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两边也不是傻子,杨德化的背后是高弘图、郑三俊和徐石麒等人,他们的关系网几乎包括了半个江南的官场,此外还有地方士绅和江南商人参与其中,他们要做这件事也不可能仅凭杨德化的几句话就干。

早在杨德化汇报了此事后,徐石麒等人就对自称朝鲜朴家的朴尚引暗中进行了调查,虽然袁崇煜的准备工作做的很是完善,手里还有朴尚引的官方身份证明,可别忘了在绝对的权力之下,要仔细查一个人的底细并不算难,何况袁崇煜也不是默默无闻之人,他可是袁崇焕的弟弟,当年一手掌控辽东贸易的大商人,大明认识他的人可不少。

当初袁崇煜化名来见杨德化的时候,杨德化就觉得这个人有些面善,却一时间想不起来哪里见过。倒不是杨德化见过袁崇煜,而是杨德化当年在京师的时候就认识袁崇焕,而袁崇煜和袁崇焕一母同胞亲兄弟,两人面貌本就有七分相似,这才给了他这样的感觉。

官方的力量调动之下,袁崇煜的真实身份也就水落石出。得知所谓的朴尚引居然是袁崇煜的时候,杨德化等人的确吃了一惊,谁没想到早就没了消息,更不知去了哪里的袁崇煜就这样突然冒了出来,而且还冒充朝鲜人跑到江南意图和自己搞贸易合作。

惊讶之余他们同样也起了好奇之心,对于袁崇煜的情况更是查了个底朝天。袁崇煜是从哪里出现的,又是怎么来的宁波,这些情况一一被核实之后,他们马上就判断出袁崇煜真实的来历,不用说他肯定是从辽东来的,而所来的地方不会是其他,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建奴处。

要知道当年袁崇煜就是在辽东帮着袁崇焕大搞走私行为,私下卖了不少东西给建奴。所以袁崇煜和建奴有勾结根本不是什么秘密,而袁崇焕入狱后,袁崇煜就从辽东跑得无影无踪,关内根本就没他的半点消息,结合之前的情况,不用猜就知道袁崇煜肯定是跑去了建奴那边,直接投靠了皇太极。

按理说,袁崇煜现在不仅是罪人,还是明奸,更是皇太极的狗腿子。他来江南打着做买卖的旗号,实际上是为建奴采购物资,以补辽东的不足呢。

作为大明官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直接把袁崇煜抓起来才对,非但如此还得尽快上报朝廷。可偏偏这些人却没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是国家,买卖是买卖,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辽东那边的战争关他们江南屁事?

而且袁崇焕死后,在北地的名气臭的很,可在江南的名声却很是不错,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再加上这几年大明的巨变更替,南方几省对中枢只是名义上的承认,实际上一直阳奉阴违自搞一套,就连皇帝的旨意都不怎么在意,何况区区一个袁崇煜?

而且抓了袁崇煜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哪怕把人交上去也不可能因为袁崇煜就此升他们的官职,要知道他们的官职已经不低了,除非平级调任京师执掌一部,但这样的安排怎么可能?京师那边一个萝卜一个坑,谁肯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况且相比京师,江南花花世界不好么?呆在江南远比在京师舒服的多呢。

反而抓了袁崇煜,这条发财的路子就没了,两者相比哪个对自己有利这不是很简单的?再说了,眼下金银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金子银子,其他的哪个比得上?就算自己做官不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么?

不管袁崇煜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来历,实实在在的银子才是最大的好处。因为这个原因,所有人就此装聋作哑,反正袁崇煜从未表露过身份,他不是自称是从朝鲜来的朴尚引么?那么就权当他就是朝鲜朴家的人不就行了,充其量他们是在和朝鲜贸易,作为大明的属国,朝鲜也算不得上外人,就算这件事最后传了出去又能拿他们如何?

天下走私的人多了去了,又不缺他们这些人,何况南方干这种买卖的数不胜数,再加上具体的事会有下面的人去办,上面的几位大佬只要说几句话,安排一下,自然就有哗啦啦的金银落入口袋。

至于袁崇煜这边也是一样,金银这种玩意虽然好,可在大清那边根本算不得什么。大清不是没有银子,这么多年来光是从大明这边掠夺的财物就不是少数,这些玩意不当吃不当喝,远没有粮食、铁器甚至军械来得重要。

在皇太极的眼里后者才是大清的根本,没了雄厚的武力,大清就没了立足的可能。皇太极可不是鼠目寸光的人,深知孰轻孰重的道理,所以袁崇煜的讨价还价仅仅只是态度罢了,哪怕对方开价再高,送来的东西再多,他也有把握全部拿下。

只要弄到物资,大清就有继续和大明战争的底气,等到再一次打入关内,大明的一切不就是大清的么?现在付出的金银仅仅只是暂存在大明这边罢了,到时候会全部用武力重新取回来,这笔买卖对于大清来说相当划算。

双方一拍即合,就此谈妥了合作,袁崇煜离开杨府后心情极佳,就连走路都轻飘飘的样子。

继续在宁波呆了几日,和杨德化商讨好后续的安排,袁崇煜在杨德化的安排下坐着一艘向北的海船从宁波北上,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却没在山东靠岸,过黄海后直接向东北走,就去了朝鲜南部位于全罗道的港口木浦。

在木浦登岸后,袁崇煜让手下的人暂时在这里等候,而他丝毫不停直接北上,几日抵达了朝鲜首都汉城。

自之前皇太极拿下朝鲜后就派兵在朝鲜驻扎,并且在汉城设置了留守机构。最初驻扎朝鲜的是阿敏,不过后来阿敏被皇太极找理由干掉了,阿敏死后另派人来接替,换了阿济格驻扎。

眼下阿济格带三千八旗兵就在朝鲜,但由于兵力不足的缘故,大清对于朝鲜的控制力并不强,何况皮岛被明军夺回后,大明再一次恢复到了毛文龙时期控制朝鲜部分区域的情况,朝鲜国王李倧夹在大明和大清之间根本就无能为力,按理说朝鲜作为属国应该忠于大明,可偏偏汉城包括自己全掌控在阿济格的手中,他这个国王等于是皇太极手中的人质,就连出王宫都要得到阿济格的允许,更别谈其他了。

无奈,李倧只能直接摆烂,再加上他身体不好,这两年已基本不问国事,整个汉城都是阿济格说了算。

袁崇煜到了汉城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阿济格,汇报了自己在大明的事,并表示已有一艘海船随他来了朝鲜,现在就木浦,还带了一些货物,这些货物虽然数量不多,只是作为第一次的尝试,可有了这个开头,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阿济格得知此事后很是高兴,他正为粮食犯愁呢,辽东缺粮,大清如今只能从朝鲜想办法征粮,可朝鲜国小粮少,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弄到多少粮食,现在居然有这样的好消息,急忙派人把情况汇报给盛京的皇太极,另一方面又让人马上去木浦确认。

几日后,木浦的人先回来,和回来的人一起带来了船上的货物,这些货物都是从江南来的,不仅有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还有随船而来的不少粮食,另外还有铁器、军械等等,更让阿济格兴奋的居然还有好几门佛郎机炮,当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阿济格的眼睛都亮了。

虽然东西价格贵了点,可阿济格觉得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许多物资都是现在大清所急需的,甚至拿银子都买不到。而且丝绸、瓷器这些就算自己不需要,直接转手在朝鲜发卖也能赚上不少,至于茶叶和粮食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

又过几日,皇太极那边也派来了人,不仅来了人还带来了不少交易用的金银珠宝,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道皇太极特意给袁崇煜的圣旨,在圣旨中皇太极很是夸赞了一番袁崇煜,让他好好做这件事,为大清继续立功,只要能源源不断从大明那么弄来物资就是大功一件。不仅如此,皇太极还特意把袁崇煜从原来的拨什库升为了牛录章京之职,这样的厚赏让袁崇煜高兴的手舞足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