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皇子教习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八十四章 皇子教习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真给了孙承宗一把戒尺?还当着澜儿和澄儿的面说了这样的话?”夜晚,寝宫中,皇后徐静秋忍不住对朱慎锥问道。

“这是自然,严师出高徒嘛,不这么做怎能行?”朱慎锥笑着说道。

徐静秋微微蹙眉:“虽话是这样说,可毕竟澜儿可是太子,澄儿也是宋王,而且两个孩子的品性你是知道的,万一……。”

“哪里来的那么多万一。”朱慎锥摆手道:“他们两人虽是你我一手教导出来,性子也算不错,可毕竟年幼,以前只是普通宗室,眼下一为太子,二为宋王,身份不同,这心态也自然和以前不一样。”

“少年人心情多变,不能不多关注,孔子说一日三省,连孔圣人都如此,何况他人?此举只是提醒于他们,让他们有所忌惮,这和西游记中唐僧给孙悟空上了紧箍是一样的道理。”

徐静秋听完也笑了,点头道:“这倒也是,有个严厉的师傅管着也好,不过就就不怕孙承宗真打?”

“打就打吧,当老师的不打学生,这老师还是老师么?”朱慎锥不以为然道:“再说打几下手心也打不坏,而且孙承宗这人又不迂腐,自然能掌握其中的轻重,把两个小子交给他来管,我自然是放心的。”

这句话徐静秋表示有理,对于孙承宗她同样久闻大名了,作为先帝的帝师,大明曾经的蓟辽督师,朝廷的重臣,孙承宗不仅名声大,品德方面也无可挑剔,由他当自己两个孩子的老师徐静秋是绝对赞同的。

不过徐静秋仔细想过觉得朱慎锥找孙承宗来当太子之师没那么简单,虽然孙承宗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毕竟年龄大了,而且他早就退休回乡了,这一次特意把他接来京师让他当太子老师,以她对自己丈夫的了解远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当徐静秋忍不住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天下人中真正懂得自己的没几个,皇后徐静秋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徐静秋猜的没错,自己之所以看重了孙承宗并花大力气把他请来不是仅仅当太子老师这么简单,的确有着深意。

首先,太子读书这件事不能拖了,虽然太子朱敏澜很早前就读书了,不仅读书还习武。宋王朱敏澄也是一样,朱慎锥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很上心的,他可不想培养出只懂吃喝玩乐的废物后代,徐静秋就更不用说了,两个孩子的开蒙都是由她亲自来的,而且这些年她从未放松过他们的学业。

可就算这样,自自己登基后,册封了太子和宋王,朝中就有人开始关注太子读书一事了。

尤其是近一年下来,上书请求朱慎锥尽快让太子出阁读书,确定太子老师的奏折多如牛毛,这些官员们难不成真的关心太子的学业?如果朱慎锥仅仅以为只是这样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在朱慎锥看来,许多人表面上是为太子读书一事,可实际上是打着通过这件事影响太子的算盘。换一句话来说,他们认为朱慎锥作为和朱棣一样以靖难名义上位的皇帝是一个手握军政大权,极其强势的皇帝,在面对朱慎锥自然比不上以前大明历朝皇帝,而且因为朱慎锥的缘故,现在大明皇权极盛,这也不符合大明之前以文官治国的传统。

和朱慎锥硬碰硬,自然没这个胆量,也没这个本事。朱慎锥不是万历皇帝,在面对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之下只能避其锋芒消极对待。他也不是天启皇帝,因为皇权薄弱只能用魏忠贤拉党结派和文官集团夺权,他更不是崇祯皇帝,被文官集团联手忽悠,自断臂膀。

朱慎锥掌控着大明最能打的新军,而且还拉拢了大明的勋贵集团,再加上这些年提拔和重用的文武官员,比如王晋武、徐宪成、李信、孙传庭、洪承畴、李佑、高杰等等,军权在握,哪里是区区文官能对抗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官集团要改变很难,所以他们自然就把目光从朱慎锥身上转移到了国家储君,也就是太子朱敏澜的身上。打着太子读书的旗号,无非就是想在太子身边安插人手,并借着当太子老师的机会潜移默化影响太子,只要太子渐渐亲近于他们,那么未来就能改变局势,甚至一旦朱慎锥驾崩太子登基,那么大明就依旧是以前的大明,他们这些文官自然也就是和从前一样掌控朝政。

不得不说这些家伙的算盘打的不错,而且从这个角度出手也是毫无挑剔。可他们却忘记了朱慎锥不是寻常的皇帝,如果他这点伎俩都瞧不出来,那么也不是朱慎锥了。

朱慎锥也知道这些人使出的这种手段没什么漏洞,因为无论从祖制还是法理包括大明王朝的延续都没问题。如果朱慎锥直接否决,那么他和当年的嘉靖、万历又有什么区别呢?可假如答应了,那么就会被这些人得逞,虽然太子和宋王在朱慎锥和徐静秋的教导下已经懂事,所学也不差,可规矩就是规矩,假如朱慎锥能坏了这个规矩,那么后代帝王也能如此,几代下来,大明的皇帝都成了酒囊饭袋,这大明如何延续。

所以从这点来说,太子读书是必须的,不仅是太子,其他皇子也是一样,大明皇室绝对再不能出废物,不说英主吧,后代子孙至少也得是守成之主。

但对于这件事,朱慎锥有自己的想法,太子读书可以,皇子读书也行,这个他能够接受,但是太子和皇子的老师绝对不能落到这些人的手里,如果把人交给他们去教,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废了,这是朱慎锥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最终朱慎锥决定自己给太子和宋王挑选合适的老师,这样一来孙承宗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孙承宗的资格够老,地位够高,而且他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本就是帝师,身上还有着少师兼太子太师的头衔,再加上孙承宗虽是东林党,但他是东林党中的实干派,和其他夸夸其谈的东林党人不同,而且孙承宗不仅善于教学,对政治、军事无所不精,品德也毫无挑剔,由他担任太子和宋王的总师傅毫无问题。

而且孙承宗担任这个职务满朝上下也挑不出毛病来,谁敢说孙承宗没这个资格?但凡有人提出异议,不用朱慎锥出手,满朝文武就能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用这尊大佛来压制对方,这着棋根本不会有人想得到,而且效果绝度好。至于孙承宗当了教习堂的总师傅后是否真的不管不问?这就多虑了,朱慎锥仔细了解过孙承宗这个人,孙承宗不仅是个忠臣和能臣,更是一个极为负责任的人,他不做这个总师傅也就罢了,一旦做了必然会尽心尽力,把太子和宋王教给他,朱慎锥绝对放心。

听完了朱慎锥的解释,徐静秋笑着说皇帝你也太损了,孙承宗这么一大把年纪你还要算计,人家都退休养老了还偏偏把他扯进来,这种事一般人根本想不出,也就你能做得出来。

“我也是没办法,不用孙承宗,你说我用何人?难不成让钱谦益当这个总师傅?”

“这倒也是……。”徐静秋凝神想了想表示赞同,的确放眼朝野真正能当太子和宋王老师的人根本没几个,徐宪成倒是可以,他也是进士出身,官职地位足够,文武兼备,可他的身份却是一个大问题,堂堂国舅在朝廷担任重臣已有人非议,一旦再当太子和皇子的老师?这百官绝对会反对。

孙传庭、洪承畴也没问题,但他们现在一个是陕甘总督,一个是湖广总督,根本不可能入京为官。除去这些人外,还有几个文坛上赫赫有名的臣子,他们写文章自然是好手,可文章写的好不等于老师当的好,而且太子和宋王都是皇室成员,尤其是前者更是储君,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哪里需要懂得写八股文背诵什么之乎者也的?这又不是考秀才中进士,他们所学的和普通人不一样,要懂的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如何用人,如何拥有大局的眼光,这些可不是那些书呆子能教的。

所以看来看去,也只有孙承宗最为合适了,徐静秋不得不承认朱慎锥的决定是对的。

孙承宗担任教习堂的总师傅,按照朱慎锥的计划在总师傅下还有其他各个师傅,分别教授太子和宋王功课。其中不仅有文,还有武。文的方面因为有孙承宗在,朱慎锥可以在翰林院或者詹事府中挑选合适的人任职,武的方面就更简单了,不管是王晋武还是李佑,或者其他将领,都可以担任,而且这些人和总师傅不一样,不是长期任职,随时更替,也避免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机会影响太子和宋王的情况发生。

教习堂这个专门机构未来会常设,以后大明皇室所有皇子到年龄就会入教习堂学习。这点在历代王朝中清朝是做的最好的,清朝的皇子学业很是繁重,每个皇子都得到了极好的教育,虽然乾隆之后的几个皇帝越来越差,可真要论起来整个清朝并无昏君,充其量就是自身的能力不足,再加上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整个王朝鼠目寸光骄横自大,最终这才有之后的百年屈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