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二十六章 年号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八百二十六章 年号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2: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谦益这家伙的确好用,当初让他入京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如果没有钱谦益自己当皇帝的这件事说不定还得延一延,甚至弄不好会有波折。

随着钱谦益彻底倒向朱慎锥,东林党内部就没办法拧成一团跳出来折腾,要知道钱谦益在东林党的地位很高,更有魁首之称,他的号召力是旁人无法相比的。

虽然在这件事上东林党内有人表示反对,甚至指责钱谦益为了荣华富贵忘了初心全面投靠朱慎锥,可这些指责对钱谦益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要论写文章和讲大道理,钱谦益从不惧怕任何人,何况钱谦益直接祭出了东林党最初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占据主动,大帽子一顶接着一顶,让反对的人根本就拿他没办法。

再加上他的身份、地位和号召力,钱谦益很容易就搞定了东林党的大部分人,何况东林党的许多官员也并非和方逢年、张凤翔、房可壮等一条心,早在天启年间,天启皇帝利用魏忠贤就差一点把东林党搞得万劫不复,要不是天启皇帝死的早,再给天启皇帝两三年的时间,东林党恐怕就成为历史的尘埃再不复存在了。

虽然因为天启皇帝的驾崩,随着崇祯皇帝的登基后幸存的东林党人在忽悠住崇祯皇帝后让其自废武功,先弄死了魏忠贤,紧接着又以清理阉党的名义把魏忠贤的党羽于铲除,然后限制锦衣卫和东厂权利,从而咸鱼翻身。可毕竟当时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对东林党的破坏实在太严重了,尤其是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这些东林中坚的消失,导致东林党的实力大损,更缺少了东林党内具有很强号召力的人物。

方逢年、张凤翔、房可壮这些人在东林党如日中天时根本排不上号,就连现在作为东林魁首的钱谦益当时也只是跟着东林六君子后面摇旗呐喊的角色。此外原本内阁的几位东林大佬们不是去世就是年老多病被打发回乡养老了,现在的东林党青黄不接,早就不复天启初年的强大。

除去这些原因,还有崇祯皇帝在登基几年后回过神,明白自己被东林党忽悠的事实后也对东林党采取了打压政策,这也是钱谦益当时被赶出京师的原因之一。

如果仅仅是温体仁和杨嗣昌联手,以钱谦益在东林党内的地位要被踢出京师哪有这么容易。当时的崇祯皇帝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要不然仅仅凭着曹化淳的一句话就能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最终让钱谦益在南京逍遥?

看着钱谦益一脸兴奋的神色,朱慎锥同时也留意到了首辅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表情微妙变化,他当然明白这三人的恩怨所在,更清楚这些日子钱谦益大出风头,温体仁已感受到了压力,杨嗣昌也是坐立不安,尤其是钱谦益成了礼部尚书后更担心他会直接入阁。

一旦钱谦益入阁,温体仁对内阁的控制力必然削弱,而杨嗣昌也会被其针对,要知道当初就是他们联手把钱谦益赶出京师的。

或许这个时候,温体仁和杨嗣昌已在琢磨是否再一次联手,以阻止钱谦益入阁的想法了。而他们的所想恰恰也是朱慎锥所期待的,或者说这一切都是朱慎锥刻意为之。

钱谦益可以用,但绝对不能大用,一来他是东林党的魁首,一旦入阁东林党的声势必然大振,这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朱慎锥从未明面上打压东林党,但依靠京察制度和其他手段暗地里小动作可没少做,之前朝堂上的各派官员经过调整,其中有近半就是东林党的,但在朱慎锥正大光明的处置之下,这些人的调整甚至罢官根本挑不出毛病,何况其他各派都捏着鼻子认了,东林党又有什么话可说呢?

二来,钱谦益能力是有,可他的能力不在治国,更没有什么政治远见。钱谦益学问极佳,文人中地位崇高,却不是做实事的人,内阁不需要这样的官员,把他放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更为合适,说白了就是让钱谦益多做务虚的工作,人尽其才,这对钱谦益也是件好事。

此外朱慎锥用钱谦益不仅是为了分化东林党内部,拉拢东林党中的投机分子为己所用,也是刻意提升钱谦益的身份地位,让其能更好的影响东林党,以避免东林党的那些人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把钱谦益放在前台,时不时就做出一番要重用于他,似乎他马上就能入内阁的姿态,这也能让温体仁和杨嗣昌等人有危机感,通过这个方式平衡各方,鞭策他们为国好好做事,还有让他们进一步依靠朱慎锥,从朱慎锥这边得到支持,如此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说白了这就是帝王的手段,上位者所谓的“英明神武”无非是如何用人,又如何掌控手下和保持各方面势力的平衡罢了。当年嘉靖皇帝就是这么干的,作为绝顶聪明人的嘉靖皇帝以一人之力把整个天下玩于鼓掌之间,无论是内阁还是朝臣都是嘉靖皇帝手里的棋子。

朱慎锥并非要成为嘉靖,他也成不了嘉靖,但嘉靖的帝王手段却的确值得学习,而他用钱谦益也是为了如此,只要有钱谦益在朝,温体仁和杨嗣昌脑袋上就悬着一把刀,不用朱慎锥去盯着他们,钱谦益巴不得找他们的毛病呢。

和颜悦色当着众人面赞扬了钱谦益几句,又特意提到让他尽心做事,好好出力,他的功劳自己都看在眼里的话。这些话让钱谦益心里笑开了花,似乎已让他看见首辅的位置在向自己招手了,同时更让温体仁和杨嗣昌感受到了莫大危机。

等说完典礼一事,温体仁就提出登基在即,这年号却还没确定下来,当皇帝没有年号可不行,早日确定年号是现在重中之重。

说到年号,朱慎锥也反应过来,没错这件事的确不是小事,总不能自己登基后还用崇祯的年号吧?在登基之前新的年号的确需要。

“内阁可有议案?”朱慎锥询问。

“回陛下,内阁商议了一番,初选了十个年号供陛下所阅,陛下请看。”温体仁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折子递上,朱慎锥接过后打开细看,这折子上列了十个年号,当目光落到第一个年号上,朱慎锥差一点破防,亏得他没喝水,要不然一口水保证直接喷出来。

“这军统的年号是谁取的?其意为何?”朱慎锥手指着折子哭笑不得问道。

“回陛下,这个年号是臣所提议。”次辅张至发喜滋滋开口回道:“此年号是臣以当年大元皇帝忽必烈的年号‘中统’而来,忽必烈登基为帝,国号大元,取此年号为中国一统之意,而大元灭宋,终究一统,使其年号名至实归。”

“臣以为,陛下以军起事,力挽狂澜救我大明危难之中,北击建奴,南平流寇,武功在历代帝王中无人可比,如今登基为帝,但建奴犹在,以陛下之能必能荡平建奴,使我大明以至中兴。为此,臣斗胆拟了这个军统的年号,效仿忽必烈的中统,以军功再一统天下,此乃为之上吉也!”

张至发洋洋得意,边说还边摇晃着脑袋,他这一番解释让其他几人连连点头,都觉得军统这个年号的确不错,不仅贴切,还很吉利。

大明是朱元璋所建,推翻了大元这才有大明的诞生,可从政治上来说大明却是继承大元的基业,就算是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大元是中国正统,而创建大元的忽必烈也是中国的皇帝。

而且大明的国号建立也是延续大元,大明这个国号来自于易经,易经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大统。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其中第一句指的就是大元,而最后的大明终始指的就是大明,从这点来看,忽必烈的年号中统和张至发提出的年号军统正好也是相互对应,暗暗相合,怪不得温体仁也觉得这个年号不错,直接放在了第一个呢。

听着张至发的解释,朱慎锥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他是这个时代的人或许也会如他人一样觉得军统这个年号不错,可问题朱慎锥是要当皇帝不是要当“朱老板”啊!弄了个军统的年号这算什么?别人觉得不错,可他怎么看都觉得别扭,以后史书上写自己为“军统皇帝”这心里一关始终过不去。

可这番话又不能说出口,更没办法和其他人解释。而且顺着军统往下看,第二个居然是宣统,这更让朱慎锥无语了。内阁怎么回事?不是军统就是宣统,这是和这个统字扛上了?不统不行?

强忍着心中想骂娘的想法,朱慎锥接着继续看,后面的几个年号终于看起来正常了许多,分别为“延元”、“嘉祥”、“永元”、“兴平”、“中元”、“同光”、“永建”、“咸乾”这些。

可看来看去,朱慎锥都觉得这些年号不怎么样,让他从中挑一个出来根本就没看中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